彭麗麗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淺談高校聲樂教學中學生藝術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
彭麗麗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國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因此,對藝術的欣賞力也逐漸提高。近年來,我國高等藝術院校逐年增多,所招收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因此為了適應目前音樂市場的需求。學校一直致力于對聲樂教學的培養(yǎng)。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課程所采取的教學模式是一對一進行教學。而隨著高校招生的增多。一對一進行教學的方式已經(jīng)無法滿足目前的招生現(xiàn)狀。因此,學校開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在會學的同時,還要會教。進行學生間的互相教授。從而減少教學壓力。藝術表現(xiàn)力是聲樂教學中的教學重點。一場好的音樂表演,注重的是靠演員的藝術表現(xiàn)力去打動,感染觀眾。因此,對學生進行聲樂教學時,不僅要對學生的聲音進行培養(yǎng),同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代入,培養(yǎng)其豐富的藝術表現(xiàn)力。
高校聲樂;聲樂教學;藝術表現(xiàn)力;代入式表演
隨著近年來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民對音樂的欣賞力也在逐年增高。因此我國越來越重視對高校學生的聲樂培養(yǎng)。聲樂教學注重對學生的發(fā)音,氣息的培養(yǎng)。而往往會忽視對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隨著目前藝術院校的不斷擴招,學習聲樂的學生也越來越多。而音樂市場對學生的需求量卻不高。因此,培養(yǎng)高質量的音樂人才成為了各高等藝術院校的教學理念。那么如何培養(yǎng)高質量的音樂人才呢?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往往只側重于教學中的一個點。在重視對學生進行聲音教學的時候,往往會忽視對學生進行藝術理論的教學。重視對學生進行藝術理論教學的時候,往往會會忽視對學生進行實踐的教學。聲樂教學一般只注重對學生的進行聲樂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對學生進行情感性訓練。因此,導致學生在舞蹈上唱歌,往往只能做到空洞無物的演唱,不能講情感代入到演唱中。導致觀眾也無法融入到歌聲中。因此,近年來,我國高等藝術院校開始重視對學生藝術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本文針對目前高校聲樂教學現(xiàn)狀,淺析了聲樂教學中,對學生藝術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
聲樂教學是高校音樂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課,其課程一般會教授學生基本的聲樂理論和唱歌技巧。同時教授學生如何發(fā)聲,以及對氣息的運用。因此,在高校音樂教學中,聲樂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聲樂教學的基礎是教授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基礎分析,分析其中蘊含的音樂技巧,同時再結合所學習的聲樂理論。通過專業(yè)理論與實際作品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對聲樂知識的掌握。聲樂教學一直強調百花齊放的教學理念,對于不同流派,不同國家的音樂作品統(tǒng)一進行分析。組織學生按照音樂的不同流派,組成互動交流小組,小組間互相進行音樂學術上的交流,探討。從而增強學生對不同流派的音樂理論及欣賞力的掌握。音樂教學中進行選材的教學作品通常都是極具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其思想性和藝術價值都相對較高。因此,聲樂教學中,對教學作品的選材十分嚴格。除此之外,聲樂教學十分注重學生對唱歌技巧的訓練,通常會在課堂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學習到的技巧理論,來進行實踐訓練。培養(yǎng)學生對聲樂技巧的使用能力。聲樂教學課程一般分為一對一教學課程,集體教學課程,小組教學課程等。學生可以自主根據(jù)自身能力進行選擇。實現(xiàn)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在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中,教學重點大多集中于對學生的音樂基本知識的教授或學生音樂技巧的實踐。而缺少對學生進行音樂情感的培養(yǎng)。因此,導致很多學生在進行音樂表演時,缺少豐富的藝術表現(xiàn)力,導致其表演空洞無物,不能受到觀眾的喜愛。缺少情感代入的表演一般空有音樂技巧,觀眾很難在欣賞時被代入進作品中。因此,近年來,高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進行藝術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空有技巧的音聲對于好的音樂來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做到將聲音,文字和情感融合在一起。這也是我們對聲樂的最高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將作品分為若干個小節(jié)去演唱,培養(yǎng)學生將情感代入到演唱中。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將情感與文字自然的結合起來,演唱出聲情并茂的音樂作品。在進行分段練習的同時,還需要讓學生了解作品背景,和作品中所要表達出的情感,將自己置身于音樂作品中,將代入進作品情感中。從而使表演更具有藝術表現(xiàn)力。
隨著我國藝術院校的不斷擴招,其每年的畢業(yè)生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音樂市場的需要。因此,各大高校開始注重培養(yǎng)高質量的音樂人才。聲樂課程作為音樂教學的基礎課程,同時也是核心教學課程。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課程多數(shù)只注重對學生進行音樂基礎知識的培訓和唱歌技巧的訓練,而忽視對學生進行音樂情感的培養(yǎng)。造成很多學生在進行音樂表演時,空有音樂技巧,而缺少情感代入。導致其表演不能打動觀眾。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力是高校聲樂教學的關鍵。在進行作品演唱前,我們需要先對作品的背景,作品所要表達出的情感進行分析,將自己作為作品中的主人公,將情感充分的代入進音樂作品中。只有將情感與文字,音樂融合在一起,才能表演出高質量的音樂作品。■
[1] 付國慶.淺談高師聲樂教學中的“科學性”[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3,12
[2] 侯文杰.談高師聲樂教學對學生“教師綜合能力”的早期培養(yǎng)[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1.
[3] 盧康娥.民族聲樂在聲樂教學中的地位[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0,06.
[4] 沈湘 著,李晉瑋,李晉瑗整理.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7.
彭麗麗(1980-),女,江蘇東海人,宿遷學院講師,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