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穎
(廈門市海滄區(qū)新江中心小學,福建 廈門 361000)
從事教育工作以來,目睹了許多音樂展示課,自己也深深體會到了課程標準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進行音樂教學工作,我認真學習了《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并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教學,我有了以下的一些認識 。
一直以來,人們說到音樂教育,很自然地與是否學習樂譜、學會樂器、會用專業(yè)的歌唱方法唱歌等具體的內(nèi)容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比較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它注重專業(yè)化的單項培養(yǎng),而忽視了人們的全面素質(zhì)在音樂教育里的提高和培養(yǎng),把目的看得很重,忽視了教育帶來的多元發(fā)展以及學生學生個體生命多方面的價值,新課標要求音樂教育不應只局限于在“知識”、“學科”等狹窄的范疇內(nèi)理解,而是要把“讓每一個學生個性獲得充分發(fā)展”的價值觀視為根本,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zhì)教育的思想。根據(jù)音樂藝術(shù)的特征和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提出不同的理念。
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確實還沒能很準確地領(lǐng)會課改精神,在過去多年的實際教學中,雖然明白課改是要怎樣改,但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還是很少體現(xiàn),以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居多,因為自己也是傳統(tǒng)教育下走出來的學生呀!這讓我苦惱了一陣子,后來,通過參加培訓,聽課,閱讀文章,我漸漸有了一定的積累與變化,也試著突破傳統(tǒng)來上課,開展了多堂音樂展示課,讓其他老師來提意見,來提高自己,通過這么一系列的學習,我覺得自己真的變化了,我的音樂課堂可以說是充滿了一定的活力與笑容,學生也比較喜歡上音樂課,我認為應從各個方面去關(guān)注音樂教育、關(guān)注孩子的成長,不僅需要研讀教材精髓,精心進行教學設(shè)計,又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價值觀、人文引導,我總結(jié)了以下幾點的認識:
讓學生喜歡音樂,應該從生活中讓學生多接觸音樂,點滴累積,我覺得,孩子從小就應該給予他們一些音樂方面的熏陶,比如,可以帶著小孩去鋼琴博物館參觀,帶小孩去琴行看各種樂器的構(gòu)造,了解樂器的名稱,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辯知力較差,應擴大他們對音樂的初步認識,如看(認識樂器)、聽(辯聽樂器音色)、說(說出樂器的名稱)等,在日常音樂課堂外,還可以適當組織學生進行音樂手抄報比賽,或是樂器制作比賽,旨在促進學生的思維開動以及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收集,從音樂活動中開拓視野,讓學生對音樂感興趣,從而熱愛音樂課。
在低年級《動物說話》一課中,為了讓學生體驗小雞和小鴨的可愛形象,表現(xiàn)小動物說話時候的生動形象,我通過讓學生觀看短小視頻和模仿示范小雞小鴨走路的樣子,啟發(fā)學生理解動物形象,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學生自然而然很喜歡演唱、表演這首歌曲,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忘我投入,人人都興致高漲,課堂氣氛活躍、濃郁。
小學課程當中,欣賞內(nèi)容占了很大一部分,欣賞課除了感受音樂外,我覺得還可以留點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音樂是無形的藝術(shù),每個人對作品的理解不盡相同,教師要通過引導,創(chuàng)設(shè)情境等方式,讓音樂變得直觀化,從而在欣賞的過程中融進音樂知識,讓學生在自身的體驗中很輕松地掌握音樂知識,了解作品本身。在歌曲教學中,我常穿插幾分鐘的節(jié)奏訓練,聽音訓練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基本素養(yǎng)。例如:節(jié)奏模仿、旋律模唱、聽音樂找圖形譜等方法,由于學生大多是外來務(wù)工人員的子女,接觸音樂的機會很少,所以音樂教育是需要一步一步慢慢積累的。
音樂課的評價對學生具有激勵、導向等作用,在平常的音樂教學中,評價是不可或缺的,我常常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來尋找答案,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哪個小組表現(xiàn)優(yōu)秀,給予一定的加分獎勵,并請其余小組來談?wù)勛约旱目捶?,“你欣賞誰?”“誰讓你學習到了什么?”等等,通過小組之間的比賽,學生更能看清自己或者本組存在的問題,在一次次的課堂合作中,就會慢慢地提高本組的水平,也能客觀地對別組的成員進行評價甚至是自我批評,這是非常良好循環(huán),音樂是抽象的藝術(shù),作為教師,應該用辯證的發(fā)展觀點看待學生,應多縱向地和學生的過去比,及時地肯定學生的,使他們積極參與評價過程,感受評價的樂趣。
如今的音樂教育,是多元的音樂教育,作為老師,應大膽地把不同的文化融進音樂課堂,如一年級的音樂欣賞《三個和尚》,就很充分地把美術(shù)這一元素融進音樂教學當中,讓學生不僅聽音樂,也能從音樂里領(lǐng)略到中國水墨畫的精髓,開闊了思維;再如五年級的音樂欣賞《天地在我心》《打虎上山》則是運用到中國的電影藝術(shù)和京劇藝術(shù);《采茶撲蝶》是流傳于閩南一帶著名的地方音樂,這首作品具有非常鮮明的節(jié)奏, 旋律、節(jié)奏、舞蹈三位一體,使整個課堂豐富有生命力起來,由此可見,音樂是與其他許多的藝術(shù)元素相結(jié)合的,在教學過程中,融進多元文化是很值得推薦的。
音樂課改的過程,使我們看到了音樂的特殊功能,音樂能使孩子們天真浪漫,活潑愉快地成長,音樂能使學生對音樂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音樂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健康發(fā)展,并獲得一顆美好的心靈。音樂是美的教育,愛的教育?!伴L長的路,慢慢的走”,教育是一場修行,音樂教育更當是如綿綿春雨般潤物無聲。當我們走在教育之路上,我們?nèi)沃囟肋h,不妨放慢前行的腳步,放低姿態(tài)身段,以樸實卻不失高效的課堂,默默耕耘,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