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富榮
泥鰍人工繁殖及苗種培育
柳富榮
泥鰍市場俏銷,價格較高,成為農民養(yǎng)殖增收的好門路。為幫助養(yǎng)殖戶解決好苗種緊缺問題,現(xiàn)將泥鰍苗種繁育、常見病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親魚選擇
人工繁殖用的親鰍可在臨近產卵期不久采集,集中一段時間進行強化培育。親魚來源可從天然水域捕撈、市場收購和養(yǎng)鰍池中選留,一般從養(yǎng)殖池采集為最好。采集泥鰍時,從背部向下觀察,見腹部是白色的,即是發(fā)育良好的標志,若腹部兩側出現(xiàn)白斑點則是已產完卵的魚,不能采集。此外,黏液不多或囤養(yǎng)時間太久的也不能采集。催產時,選擇體型端正、體質健壯、黏液較多、體長15~20cm以上、體重30~50g以上的泥鰍,雌鰍腹部圓大,雄鰍“追星”(骨質突起)明顯。雌雄區(qū)別:雌鰍個體明顯大于雄鰍,胸鰭較短,鰭的前端短而圓,呈扇形,第2~3根軟鰭條的長短基本一致;雄鰍胸鰭寬而長,第1根鰭條末端尖而上翹,第2根鰭條基部有一骨質薄片,胸鰭在生殖季節(jié)手觸有追星,擠壓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
2.人工催產
泥鰍人工催產一般在水溫22℃以上進行,催產季節(jié)4月下旬至6月。催產藥物可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鯉魚腦垂體,或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RH-A),劑量為每尾雌鰍注射HCG300~400國際單位,或鯉魚垂體0.5~1個,或LRH-A5~8μg,雄鰍劑量減半。注射部位最好在背鰭肌肉,雌鰍注射藥液0.2mL、雄鰍0.1mL,注射時可用濕紗布包住親鰍露出注射部位注射。親鰍注射激素后,按雌雄比例1∶2~3放入水缸或產卵池中,也可放入懸掛在魚池水中用40目篩絹制成的網箱內,池、缸、箱中放養(yǎng)水草(蒿草、水浮蓮等)并用棕片或楊柳根須做成魚巢。在25~28℃水溫條件下,注射后的親鰍一般經8~10小時便開始發(fā)情,表現(xiàn)為親鰍在水中激烈翻騰,繼而雄鰍卷住雌鰍身體產卵、排精,卵產于魚巢上,產卵過程約20~30分鐘,產卵后要及時撈出親鰍,或取出粘有卵粒的魚巢另池孵化,以防親鰍吞食卵粒。
若采用人工授精,不宜在強陽光下進行,以免殺傷精、卵。操作方法:當親鰍發(fā)情劇烈時,將其捕起,用濕紗布或濕毛巾包住,露出肛門至尾部一段,左手托住泥鰍,右手從前至后輕壓雌、雄親鰍腹部,把卵粒和精液在短時間內同時擠入事先清洗干凈的瓷碗或瓷盆內,用羽毛輕輕攪拌,使卵粒和精液充分混合受精,撒在魚巢上,放入孵化器中進行孵化。
3.孵化
泥鰍剛產出的卵灰黃色,卵徑1.1~1.4mm,稍重于水。受精卵在水溫20~30℃范圍都能正常孵化,可利用原產卵的水缸、小池、網箱孵化,生產量大或有條件的可在專門的孵化設備中進行孵化。孵化用水要求清潔,透明度高,無污染,無敵害,微堿性,溶氧高。孵化的水深一般為50cm,放卵密度為每升水體400~600粒,靜水中密度適當減少,微流水中密度可增加。用小容器靜水孵化,需勤換水,每天換2次,這樣效果才好。孵化的適宜水溫為20~28℃,最適水溫25℃,水溫24~25℃時約30~35小時可孵出魚苗。魚苗孵出2天便可攝食,需喂一些易于消化、高營養(yǎng)的精料,如熟蛋黃,每天每萬尾魚苗喂1個,連喂數(shù)天,待魚體顏色由黑色轉為淡黃色時,即可轉入苗種培育。
泥鰍苗種培育分為夏花魚種和大規(guī)格魚種培育兩個階段。
(一)夏花階段的培育
1.備池 選用“坐北朝南、東西走向”的長方形池塘作為夏花培育池,若使用土池,池埂池底需夯實防漏。池塘不宜過大,面積一般為30~300m2,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排灌方便。池深1~1.5m,水深0.5~0.7m,進排水口用密眼鐵絲網(60~80目)扎好,防止敵害進入及鰍苗外逃。池底保持15~20cm厚淤泥層。池中投放浮萍等,約占總面積的1/4。
2.清塘 鰍苗下塘前10~15天進行清塘消毒,池內保持水深10~20cm,每100m2水面用生石灰20~30kg化水全池遍灑消毒。消毒7天后,用60目篩絹過濾注入新水,保持池水深40~50cm,施入腐熟發(fā)酵的雞糞、豬糞等有機肥作基肥培育餌料生物,每100m2水面施肥量30~50kg。一般經五六天時間,池中小型浮游動物輪蟲便可達到高峰,此時水色多為黃綠色,即可投放鰍苗。
3.放苗 放養(yǎng)前1天,池內放幾尾試水魚,12小時后無異常才能放苗。放苗時,溫差不超過3℃,選在池塘上風處放養(yǎng),鰍苗放養(yǎng)密度為每平方米750~900尾。注意同一池中放養(yǎng)同批孵化的規(guī)格一致的鰍苗,以確保苗種均衡生長和提高成活率。
4.飼養(yǎng) 鰍苗下塘后的第1周,每天潑灑豆?jié){2次,時間為上午9時和下午3時,每100m2水面用黃豆0.4~0.5kg。黃豆應在24~30℃水中泡6~8小時,以兩豆瓣中間微凹為度,現(xiàn)磨現(xiàn)喂。1周后補充粉料,粉料為蛋白質含量33%的泥鰍專用飼料經40目的粉碎機粉碎而成。早期一般每天每100 m2水面用粉料0.3~0.45kg,分兩次投喂。投喂方法:將粉料用水調成稀糊狀,沿池邊潑灑。隨著鰍苗長大,飼料量相應增加,并根據天氣、水質和魚苗攝食活動等情況合理調整。
5.管理 鰍苗下池時,池水深以50cm為宜。經過7天飼養(yǎng)后加注新水,視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注水量與注水次數(shù),一般每隔1周注水1次,每次注入新水15cm左右。定期使用EM菌調節(jié)水質,保持池水透明度20~30cm。堅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凌晨巡塘,如發(fā)現(xiàn)鰍苗聚集在池塘邊上,表明缺氧,應加注新水,同時沿池塘四周撒“粒粒氧”等增氧劑;中午及傍晚巡塘,主要檢查鰍苗活動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
(二)大規(guī)格魚種培育
經1個月左右飼養(yǎng),鰍苗體長達3~4cm時,便可分池進行大規(guī)格魚種培育。培育大規(guī)格鰍種的池塘可稍大一些,面積一般為1~3畝,池塘其他要求和基本的飼養(yǎng)管理同夏花培育。培育過程中應掌握好以下要點:
1.池塘施肥。早期施入基肥培水,每畝水面施有機肥150~200kg,以后適時追肥。
2.魚種放養(yǎng)。池塘施入基肥7天后放苗,要求夏花魚種規(guī)格整齊,體質健壯,每畝水面放養(yǎng)體長3~4cm的鰍種15萬~20萬尾、10cm左右的鰱魚種50尾。
3.飼料投喂。鰍種入池后,逐漸增加配合飼料比重,以致完全適應配合飼料。配合飼料的蛋白質含量為33%,粒徑1.8mm,按照定點、定時、定質、定量的要求投喂。池中每畝水面設二三個食臺,飼料投于食臺上,以利觀察魚的攝食和檢查餌料剩余情況。投喂量隨水溫高低而變化,水溫在15~25℃,日投喂量為魚體重的2%~3%;25~30℃為3%~5%;30℃以上則少投或不投。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上午投喂日餌量的30%、下午為70%,一般每次投喂量以一二小時吃完為宜。
4.日常管理。泥鰍喜肥水,應根據水質情況適時適量追施腐熟的雞、鴨糞等有機肥,將肥料用麻袋或編織袋裝好浸于水中。堅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觀察泥鰍攝食和活動情況,發(fā)現(xiàn)魚病及時診治。定期檢測池水理化因子,通過加注新水和施追肥等改善水質,保持池水透明度20~30cm。冬季要增加池水深度,并在池角施入牛糞、豬糞等廄肥,以提高水溫,確保泥鰍安全越冬。
(通聯(lián):413100,湖南省沅江市瓊湖路109號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