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勇
課改的主力是教師,核心在課堂。課堂是學校最具魅力的地方,是決定教學生產(chǎn)力高低的場所。只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新理念、運用新方法,才能使課改真正落到實處,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瘜W學科是自然科學課,是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本特點是實踐性即絕大多數(shù)的結論和規(guī)律都是通過嚴謹?shù)目茖W實驗而獲得的,因此探究活動成了主要的教學形式。近年來,我們不斷改革課堂教學模式,轉變教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的方式,向課堂要效益,構建出“三單·六步”導學模式。圍繞“三單·六步”導學模式,筆者進行了積極的實踐和研究,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三單·六步”導學模式的解讀
“三單·六步”導學是以預習單、活動單、檢測單(簡稱三單)組成的導學單為載體,按“輔助定向”“自學檢測”“質(zhì)疑釋疑”“活動探究”“精講點撥”“反饋提升”六個步驟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導學”方案的引導下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過程。
1.三單
三單指預習單、活動單、檢測單,每節(jié)課的導學案都由三單相加組成。預習單是教師編制的用于指導學生通過自學來解決教材中基礎知識的學習方案,它側重于解決“是什么”的問題。預習單一般由學習目標、自學指導內(nèi)容和自學檢測題組成?;顒訂问墙處熞罁?jù)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圍繞一個主題,引領學生主動探究、生成新知,以增長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所創(chuàng)設的,具有關聯(lián)性、遞進性的系列活動方案,它側重于解決“為什么”的問題?;顒訂我话惆ㄕn題名稱、活動目標、活動方案等內(nèi)容。檢測單是在導學案的最后由教師設置的一些讓學生獨立進行檢測學習效果的練習題。
2.六步
六步是具體的操作步驟,一般包含“輔助定向”“自學檢測”“質(zhì)疑釋疑”“活動探究”“精講點撥”“反饋提升”等六個步驟。其中前三個步驟用于解決預習單上的基礎知識,“活動探究”和“精講點撥”兩步驟用于解決活動單上重點難點知識,“反饋提升”是應用檢測單達到檢測鞏固知識的目的。
3.導學
“導”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主導,指教師在設計預習單、活動單的過程中體現(xiàn)的主導作用;二是引導,指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皩W”包含一切在課堂實踐中學生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及科學知識,并形成個體經(jīng)驗的過程。導學就是教師通過質(zhì)疑釋疑、活動探究、點撥啟迪、評價提升等手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要包括導趣、導思和導行等等。充分發(fā)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是“三單·六步”導學的基本策略。
二、“三單·六步”導學教學案例
以人教版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jié)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第二課時“乙酸”為例,探索“三單·六步”導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預習單
課題:乙酸
1.學習目標:
(1)知道乙酸物理性質(zhì)、乙酸的分子組成和結構,了解乙酸的化學性質(zhì),了解酯化反應實驗的裝置特點并能夠獨立完成實驗。
(2)通過建立乙酸的立體結構模型來學習“(組成)結構—性質(zhì)—用途”研究烴的衍生物的程序和方法。體會利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得到科學結論的過程。
(3)通過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2.自學指導:
認真思考以下問題,不會回答的請翻書查閱,并注明頁碼,結束后學生立即做檢測題。
(1)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醋有哪些?
(2)寫出乙酸的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
(3)寫出乙酸的官能團的名稱、結構式、結構簡式。
(4)乙酸的物理性質(zhì)。
(5)酸的通性有哪些?
(6)乙酸的電離方程式。
3.自學檢測題
(1)下列關于乙酸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乙酸是一種重要的有機酸,是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
B.乙酸分子里含有4個氫原子,所以乙酸不是一元酸
C.無水乙酸又稱冰醋酸,它是純凈物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2)下列物質(zhì)中,能與乙酸發(fā)生反應的是()。
①石蕊,②乙醇,③金屬鋁,④氧化鎂,⑤碳酸鈣,⑥氫氧化銅。
A.①③④⑤⑥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⑥D.全部
(3)下列物質(zhì)都能與Na反應放出H2,其產(chǎn)生H2的速率排列正確的是()。
①C2H5OH,②CH3COOH溶液,③NaOH溶液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③>①>②D.②>③>①
六步
一步:輔助定向。
“輔助定向”環(huán)節(jié)就是通過精心設計預習單,在預習單中亮出學習目標、出示自學指導、設置自學檢測題,為學生的自學定向。
(1)學習目標。只有把目標寫準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才會有方向。
(2)自學指導。要做到四個明確:明確看什么(設置問題,以問題引領自學的重點內(nèi)容);明確自學的方法;明確自學的時間;明確自學的要求。
(3)檢測題。設置1個~3個檢測題,檢測題力求考查基礎,是對學生自學的檢測。
二步:自學檢測。
“自學檢測”環(huán)節(jié)即教師指導學生圍繞學習目標,閱讀相關學習素材進行自主學習(為保證預習質(zhì)量,盡量做到預習課堂化),基本解決預習單中的相關問題,自學完畢,立即要求學生做預習檢測題(可以讓學生上黑板板演),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以利于教師真正做到“以學定教”。
三步:質(zhì)疑釋疑。
“質(zhì)疑釋疑”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將自己自學檢測中未解決的或?qū)⑿律傻膯栴}在合作小組內(nèi)展示出來,通過小組成員合作探究解決,交流學習成果,如果組內(nèi)仍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則將問題呈現(xiàn)給教師,由教師引導、點撥加以解決。
活動單
活動一:寫出乙酸的電離方程式。
活動二:設計實驗探究乙酸的酸性。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
2.乙酸與Mg的反應方程式;
3.乙酸與CuO的反應方程式;
4.乙酸與NaOH的反應方程式;
5.乙酸與碳酸鈉的反應方程式。
活動三:乙酸的酯化反應(實驗探究乙酸乙酯的形成)。圖1
1.設計實驗裝置如圖1;
2.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反應方程式:;
酯化反應的概念及反應的機理;
實驗思考:(1)導管的作用;
(2)濃硫酸的作用;
(3)試劑加入的順序;
(4)飽和碳酸鈉溶液的作用;
(5)導管為什么不能插入液面下?
活動四:酯的用途
四步:活動探究。
“活動探究”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jù)“活動單”設計的活動方案,依據(jù)自身條件和需要較自由地選擇學習內(nèi)容、學習方法等,并通過自我調(diào)控落實教學目標。“活動單”一般由3個~4個活動組成,每一個活動的實施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內(nèi)容。
(1)自主學習:學生根據(jù)“活動單”確定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等進行自學。
(2)合作探究:在小組長的統(tǒng)一組織下,在合作小組內(nèi)通過討論、交流的形式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未能解決的問題,如組內(nèi)仍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可將問題示于組外進行組間合作探究。
(3)展示交流: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交流存在的問題,并由教師組織在全班討論解決。
(4)自我完善:進一步完善學習的成果,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提高活動的效益。
五步:精講點撥。
“精講點撥”環(huán)節(jié)是針對教師“活動探究”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精講點撥,要注意剖析知識要點,分析知識點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突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檢測單
檢測題1日常生活中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垢,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說明利用了什么原理。
圖2檢測題2可用如圖2所示裝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酒精燈等在圖中均已略去)。請?zhí)羁眨?/p>
(1)試管a中需加入濃硫酸、乙酸各2 mL,乙醇
3 mL,正確的加入順序是。
(2)為了防止試管a中的液體在實驗時發(fā)生暴沸,在加熱前應采取的措施是。
(3)實驗中加熱試管a的目的是。
(4)試管b中加有飽和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5)反應結束后,振蕩試管b,靜置。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檢測題3牛奶放置時間長了會變酸,這是因為牛奶中含有不少乳糖,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乳糖分解而變成乳酸。乳酸最初就是從酸牛奶中得到并由此而得名的。乳酸的結構簡式為CHOHCH3COOH
完成下列問題:
(1)寫出乳酸分子中官能團的名稱:。
(2)寫出乳酸與足量金屬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寫出乳酸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乳酸在濃硫酸作用下,兩分子相互反應生成環(huán)狀結構的物質(zhì),寫出此生成物的結構簡式: 。
六步:反饋提升。
“反饋提升”環(huán)節(jié)即通過完成反饋習題,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拓展學生思維,形成相關技能,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三、“三單·六步”導學的實踐成效
“三單·六步”導學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結構及內(nèi)涵的顛覆性變革,該導學模式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規(guī)定性:課堂教學的本質(zhì)是“學”不是“教”;課堂的主體是“生”不是“師”;“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構成了“學習共同體”。
1.教師:由教書匠變?yōu)橐啡?/p>
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是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學生被當成一個待灌的容器,一只待填的鴨。教師習慣于絕對控制和管理學生,習慣于把自己放在傳道者的位置。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似乎是工廠里整齊劃一的“機器零部件”,不再是活生生的人,必須是統(tǒng)一規(guī)格,同一型號,否則便是廢品、劣質(zhì)品,在這樣的空間里,學生不可能談身心和諧發(fā)展。一部分學生只能一步一步走向扭曲、變形,走向通往“差生”的路。新課程的課堂要求教師不能做搬教材的教書匠,而應是一個引路人;要求教師必須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路人?!叭龁巍ち健睂W的課堂實現(xiàn)了教師由教書匠到引路人的角色轉變。
2.學生: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p>
“人們的活動局限在某一個領域,這樣就等于把自己交給了一個支配者,他往往把人們其余的素質(zhì)都壓制下去,不是這邊旺盛的想象力毀壞了知性辛勤得來的果實,就是那一邊抽象精神熄滅了那種溫暖過我們心靈并點燃過想象力的火焰。”這段話深刻論述了工業(yè)中的異化,其實傳統(tǒng)教學也催生了“學習的異化”,通俗點說,就是學習者不但感覺不到學習的親切和快樂,反而感到學習處處與學習者為敵,學習者越學越累,越累越對學習產(chǎn)生厭倦,于是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更可怕的是學習的異化使學習者的尊嚴受到摧殘,失去了人的本質(zhì)力量,在學習中,學生沒有感到快樂,而是感到自己逐步被否定,被拋棄,游離于學習之外,最終淪為學習的奴隸。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呼喚人的主體精神。教育不再是為了應試的需要,而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為了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個性和人格。讓我們借“三單·六步”導學的課改春風,還學生一個
自主學習的晴空。
3.課堂:由獨語轉變?yōu)閷υ?/p>
傳統(tǒng)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一元結構,而新課程則要求打破教師惟我獨尊的態(tài)勢,營造一種多元互動的、立體對話的課堂教與學的氛圍。課堂教學應是師生、生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不存在誰控制誰的問題。消除教師固有的“話語霸權”,將學生置于一個自由發(fā)展的境地,促使學生的健康發(fā)展。當然要想打破固有模式,建立一個良性的發(fā)展環(huán)境,做一個成功的促進者,還有賴于師生之間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課堂對話環(huán)境。
(收稿日期:201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