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改徐
前些日子,婆婆在老家摔了一跤,幸虧鄰居發(fā)現(xiàn)得早,將她及時送到醫(yī)院,可把我們嚇壞了,決定把她接過來和我們一起住。為了消除婆婆對城市的生疏,我決心教她學(xué)說普通話。
畢竟也是快70歲的人了,雖然婆婆積極配合,丈夫努力當翻譯,我和婆婆之間的聊天,依然常常是雞同鴨講,自說自話,說了半天,誰也不知道對方在說什么,以致鬧出了不少笑話。
我本來是個急性子,可為了配合婆婆學(xué)說普通話,說話總是放慢語速,兒子每天從幼兒園回來,都要反復(fù)給奶奶背兒歌。婆婆自己也沒閑著,看電視時,嘴里還念念有詞呢。
兩個月后,婆婆終于可以用普通話說些日常用語了,她開始去幼兒園接孫子放學(xué)、去菜市場買菜,也開始和鄰居打招呼,不再是那個土得掉渣的農(nóng)村老太太了。
一天下午,婆婆下樓買東西,好久不回來,我擔心地去找,只見她正和鄰居老太聊得投機,而且用的是地道的方言。等婆婆回來,我問她怎么聊了那么久,她笑著說:“真沒想到,樓下住的那個阿婆,老家離我們那兒不遠。今天跟她說話時,我用方言念叨了一句,她激動地拉著我的手,不讓我走,說是幾十年沒回去過,聽到這么親切的鄉(xiāng)音,她要好好過把癮!”看見婆婆高興得眉飛色舞,我忽然感覺自己有些自私,只想著讓老人學(xué)說普通話,卻沒想過,讓她丟棄說了一輩子的語言,該有多郁悶。
為了讓婆婆融入城市,晚年生活多姿多彩,在外面,她還是堅持說普通話,而回到家里,我開始跟婆婆學(xué)說方言,婆媳兩個時不時說些私房話,我們的小家里,總洋溢著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