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強
例1(全國理綜課標卷Ⅲ)下列有關實驗的操作正確的是()。
實驗
操作
A.配制稀硫酸
先將濃硫酸加入燒杯中,后倒入蒸餾水
B.
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產生的O2
先熄滅酒精燈,后移出導管
C.
濃鹽酸與MnO2反應制備純凈Cl2
氣體產物先通過濃硫酸,后通過飽和食鹽水
D.
CCl4萃取碘水中的I2
先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機層,后從上口倒出水層
解析配制稀硫酸時,應先將蒸餾水加入燒杯中,后沿玻璃棒將濃硫酸慢慢加入蒸餾水中,并邊加邊攪拌,A項錯誤;排水法收集KMnO4分解產生的O2時,應先移出導管,后熄滅酒精燈,B項錯誤;濃鹽酸與MnO2反應制備純凈Cl2,氣體產物應先通過飽和食鹽水以除去氯化氫,后通過濃硫酸以除去水蒸氣,C項錯誤;CCl4的密度比水大,CCl4萃取碘水中的I2,有機層在下層,應先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機層,后從上口倒出水層,D項正確。故答案為D。
二、考查常見儀器與裝置的使用
例2(天津理綜卷)下列選用的儀器和藥品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B.C.D.
制乙炔的發(fā)生裝置
蒸餾時的接收裝置
除去SO2中的少量HCl
準確量取一定體積
K2Cr2O7標準溶液
解析A項的長頸漏斗下端未插入溶液中,不能形成相對密封的環(huán)境,A項錯誤;B項錐形瓶形成了密封環(huán)境,液體無法流出,B項錯誤;C項HCl能與飽和NaHSO3溶液反應被吸收,而SO2不反應,C項正確;D項準確量取一定體積K2Cr2O7標準溶液應使用酸式滴定管(因K2Cr2O7具有氧化性,能將堿式滴定管下端的乳膠管腐蝕),D項錯誤。故答案為C。
三、考查氨氣的實驗室制法
例3 (全國理綜課標卷Ⅰ,節(jié)選)氨氣的制備:
圖1
(1)氨氣的發(fā)生裝置可以選擇圖1中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預收集一瓶干燥的氨氣,選擇圖1中的裝置,其連接順序為:發(fā)生裝置→(按氣流方向,用小寫字母表示)。
解析(1)在實驗室常用加熱氯化銨和氫氧化鈣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則氨氣的發(fā)生裝置可以選擇圖1中的A,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也可用加熱氨水的方法快速制取氨氣,則氨氣的發(fā)生裝置可以選擇圖1中的B,其化學方程式為NH3·H2O△NH3↑+H2O。
(2)由于氨氣是堿性氣體,則需要利用堿性干燥劑進行干燥,氨氣通過干燥管時應“大進小出”;因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則用裝置D收集氨氣時應“短進長出”(實質是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是大氣污染物,且氨氣易溶于水,則應用裝置F進行尾氣處理;從而可知,儀器連接順序為:發(fā)生裝置→d→c→f→e→i。
故答案為:(1)A;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或B;NH3·H2O△NH3↑+H2O);(2)d→c→f→e→i。
五、考查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例5(上?;瘜W卷)下列各組混合物,使用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兩種試劑不能分離的是
()。
A.氧化鎂中混有氧化鋁
B.氯化鋁溶液中混有氯化鐵
C.氧化鐵中混有二氧化硅
D.氯化亞鐵溶液中混有氯化銅
解析對于A項,在混合物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得到MgO和NaAlO2溶液,過濾分離,再向濾液中加入適量鹽酸至沉淀量最大,過濾、洗滌得到Al(OH)3沉淀,將Al(OH)3加熱分解得到Al2O3,A項能分離。對于B項,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
得到Fe(OH)3沉淀和NaAlO2溶液;過濾分離,然后向濾液中加入適量的鹽酸至沉淀量最大,過濾、洗滌得到Al(OH)3沉淀;再分別向兩種沉淀中加入適量的鹽酸,可分別得到氯化鋁溶液和氯化鐵溶液,B項能分離。對于C項,在混合物中加入過量的NaOH溶液,SiO2與NaOH反應生成Na2SiO3溶解,而氧化鐵
不溶過濾分離
,再向濾液中加入鹽酸生成H2SiO3沉淀,過濾、洗滌得到H2SiO3,將H2SiO3加熱分解得到SiO2,C項能分離。對于D項,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二者都能生成沉淀,在得到的沉淀中加入鹽酸時兩種沉淀都溶解,D項不能分離。故答案為D。
四、考查常見氣體的制備與性質實驗
例4 (上?;瘜W卷)下列氣體的制備和性質實驗中,由現象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選項試劑試紙或試液現象
結論
A.濃氨水、生石灰紅色石蕊試紙
變藍NH3為堿性氣體
B.濃鹽酸、濃硫酸pH試紙變紅HCl為酸性氣體
C.濃鹽酸、二氧化錳
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
Cl2具有氧化性
D.亞硫酸鈉、硫酸品紅試液
褪色SO2具有還原性
解析NH3可用濃氨水與生石灰制取,可用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說明NH3為堿性氣體,A項正確;HCl可用濃鹽酸與濃硫酸制取,可用pH試紙檢驗,濕潤的pH試紙變紅則說明HCl為酸性氣體,B項正確;Cl2可用加熱濃鹽酸與二氧化錳的方法制取,可用淀粉碘化鉀試紙檢驗,濕潤的淀粉碘化鉀試紙變藍則說明Cl2具有氧化性,C項正確;SO2使品紅試液褪色則說明SO2具有漂白性,D項錯誤。故答案為D。
六、考查實驗結論的判斷
例6(四川理綜卷)根據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選項實驗操作現象
結論
A.將某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該溶液中一定含有CO2-3
B.
常溫下,將鐵片浸入足量濃硫酸中
鐵片不溶解
常溫下,鐵與濃硫酸一定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
C.
向某食鹽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
溶液顏色不變
該食鹽中一定沒有添加碘酸鉀
D.
向苯酚鈉溶液中滴加乙酸溶液
溶液變渾濁
相同條件下,乙酸的酸性一定比苯酚強
解析對于A項,溶液中也可能含有HCO-3、SO2-3或HSO-3,A項錯誤;對于B項,在常溫下鐵在濃硫酸中鈍化,發(fā)生了化學反應,B項錯誤;對于C項,碘酸鉀和淀粉不反應,碘單質遇到淀粉顯藍色,C項錯誤;對于D項,苯酚鈉和乙酸反應生成苯酚和乙酸鈉,說明乙酸的酸性比苯酚強,D項正確。故答案為D。
七、考查實驗方案的評價
例7(全國理綜課標卷Ⅱ)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實驗目的
實驗操作
A.
制備Fe(OH)3膠體
將NaOH濃溶液滴加到飽和的FeCl3溶液中
B.
由MgCl2溶液制備無水MgCl2
將MgCl2溶液加熱蒸干
C.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
加入稀硝酸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D.
比較水和乙醇中氫的活潑性
分別將少量鈉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燒杯中
解析將NaOH濃溶液滴加到飽和的FeCl3溶液中只能得到Fe(OH)3沉淀,制備Fe(OH)3膠體應向沸水中滴入飽和的FeCl3溶液并繼續(xù)煮沸至溶液呈紅褐色,A項錯誤;由MgCl2溶液制備無水MgCl2應在HCl氣流中加熱,防止MgCl2發(fā)生水解反應,B項錯誤;Cu粉也能與稀硝酸反應,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應加入稀鹽酸(或稀硫酸)溶解,過濾、洗滌、干燥,C項錯誤;水中的H+比乙醇中的H+易電離,鈉與水反應比鈉與乙醇反應劇烈得多,則可用二者跟鈉的反應來比較水和乙醇中氫的活潑性,D項正確。故答案為D。
(收稿日期: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