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
摘要: 技術轉移是實現知識創(chuàng)造價值、繼而對經濟增長做出貢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知識產權在技術轉移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對技術轉移過程中的有關知識產權問題進行探討,將有助于推進科技成果的產業(yè)化、最大限度地保護科技成果所有人與使用人的合法權益,實現國家、社會科技投入與科技產出的良形循環(huán),推動國家與區(qū)域經濟的持續(xù)健康增長。
Abstract: Technology transfer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achieve the knowledge to create value, and then contribute to economic grow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transfer. Discussion of issues related to intellectual property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o maximize the protection of legitimate rights of the owner and user, to achieve good-shaped loop of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and output, and to promote national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economic growth.
關鍵詞: 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科技成果
Key words: technology transfer;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02-0236-04
0 引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正表現出空前活躍和加速發(fā)展的態(tài)勢,伴隨著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的到來,知識創(chuàng)新與技術創(chuàng)新已成為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動力,知識產權制度在促進經濟發(fā)展、科技進步和文化繁榮等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技術貿易蓬勃發(fā)展,知識產權貿易轉讓額大幅度上升,其增長速度已遠遠高于有形商品貿易,而且在有形商品貿易中涉及專利、商標、商業(yè)秘密、著作權等的情況日益增加,各國之間通過以專利技術為主的許可貿易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同期一般商品貿易的增長速度,知識產權已經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一起,構成世界貿易組織(WTO)的三大支柱。
技術轉移是實現知識創(chuàng)造價值、繼而對經濟增長做出貢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知識產權在技術轉移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對技術轉移過程中的有關知識產權問題進行探討,將有助于推進科技成果的產業(yè)化、最大限度地保護科技成果所有人與使用人的合法權益,實現國家、社會科技投入與科技產出的良性循環(huán),推動國家與區(qū)域經濟的持續(xù)健康增長。
1 技術轉移中的知識產權法律問題研究
1.1 技術轉移的知識產權保護前提
知識產權保護是實現技術轉移中各方權益的重要保證,沒有知識產權制度保障的科技活動,將不可能得到持續(xù)健康的發(fā)展。
一般而言,任何商品或資產的價值包含價值及使用價值兩個方面,價值需要通過使用價值反映,而使用價值則通過資產的使用能夠為使用者帶來的滿足程度(效用)或收益能力來反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產價值的實現有賴于兩個方面:一是資產持有者對該資產具有合法的所有權和控制權;二是該資產必須進入市場作為一種商品進行交換和使用,為使用者創(chuàng)造價值或收益。沒有明確產權保障的資產、使用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的資產、不能被市場接受的資產或者因種種原因沒有能夠被利用的資產,其價值均無法得到合理反映與實現。
技術成果是一種特定的無形資產,其價值實現同樣也必須滿足上述兩個條件。一方面必須通過其所有者或合法使用者的使用而創(chuàng)造價值,另一方面其所有權必須能夠得到控制和界定,使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利益得到保障。沒有專利法保護的一般技術成果既沒有切實的實物形態(tài)可以保證其只能由合法權利人控制與使用,也沒有法律賦予的所有權和準確的產權界限而使其控制、轉讓與流通成為可能。這些技術一旦公諸于眾,或被他人研究破譯,便可以無償利用和使用,發(fā)明人無法對其使用權進行控制和制約,因而沒有人會出資購買,也沒有人愿意有償使用,這些技術的研發(fā)投入就得不到回報,其價值自然也無法得到體現。
人類科技活動的最終目的和根本動力,是研究成果的資產化與價值實現,沒有產出與收益的科技活動是不會長久的??萍汲晒闹R產權制度正是解決技術產權界定與保護的重要機制與手段,通過專利保護,可使科技成果從沒有產權依據與明確界限的、不可確指和無法有效控制的知識成果,變成可確指和有效控制的、具有明確產權界限的無形財產。因此,運用知識產權制度,對科研成果進行專利保護,是實現技術轉移的前提與保障。
1.2 技術轉移中的若干知識產權問題
技術轉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涉及若干知識產權問題,其表現形式復雜多樣,主要涉及保護、運用、再創(chuàng)造、與糾紛預防等方面。
1.2.1 技術轉移準備階段的知識產權問題
技術轉移的準備階段,既是技術成果的創(chuàng)造形成與實施策劃階段,也是技術資產與技術產權的確認與保護階段。此階段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主要包括成果的侵權排除,以及成果權利的科學、有效保護兩個方面。
1.2.1.1 技術成果的知識產權侵權排除
技術成果一般由多個技術要點組成完整的技術方案,每個技術要點形成一個技術特征。由于科學研究的規(guī)律性與廣泛性,不排除同類技術成果之間的交叉與部分特征的相似或等同,因此,在進行技術轉移和專利申請之前,必須對技術成果進行檢索查新,劃清技術成果的知識產權界限并以專利權加以保護與限定,避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1.2.1.2 技術成果的專利保護
除了侵權排除外,在技術成果轉移之前,還要對成果涉及的技術內容進行專利保護,根據技術成果的具體內涵,選擇與組合專利保護的類型。
對于工藝、方法、配方、系統(tǒng)等類型的技術成果,只能采用發(fā)明專利保護;但對于裝置、設備、產品結構等,則可以選擇發(fā)明或實用新型專利保護;有些技術成果還涉及外觀形狀、色彩等,需要采用外觀設計專利加以保護。對于科技成果的專利權利要求,在保證技術內涵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包容技術外延,最大限度地、完整地保護技術方案,避免技術特征保護的缺失。對于系列技術組成的成套技術成果轉移,其知識產權保護應該是全面的、系統(tǒng)的。成套技術成果必須采用系列專利,對其中各相對獨立的技術方案逐一進行保護,形成完整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發(fā)明專利一般具有保護層次高、保護時間長,但審批嚴格、審批速度慢的特點;實用新型則具有審批寬松、審批速度快,但保護時間相對較短的特點。在對技術成果進行專利保護時,應該根據需要具體選擇和組合專利保護形式,以有利于技術轉移的順利進行。
1.2.1.3 技術成果的技術秘密保護
一些技術成果除專利權保護外,還有技術秘密的輔助保護,特別是具體的工藝、參數、配方,采用技術秘密方式保護知識產權更具代表性。
技術秘密的知識產權保護,更多地依賴于技術合同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律手段的運用,合同的約定與相關行為的監(jiān)控以及認證制度的建立是技術秘密知識產權得以有效保護的關鍵。
1.2.1.4 學術成果發(fā)布的知識產權喪失
技術成果轉移前的知識產權保護,還要處理好學術成果發(fā)布與專利申請時機的關系。學術論文的發(fā)表,往往將科研成果的技術內容公開,使技術內容新穎性喪失,將導致技術成果得不到專利保護,而直接影響技術成果的轉移。因此,技術成果發(fā)表、發(fā)布之前,必須事先申請專利保護,使技術成果的知識產權得到合法保護。
1.2.2 技術轉移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技術轉移過程中主要涉及合同談判中的知識產權、待轉移技術的專利保護狀態(tài)、轉移范圍的界定與知識產權占有的變化、轉移過程中技術改進的知識產權保護與權利分割、技術轉移涉及的其他知識產權五個方面的知識產權問題。
1.2.2.1 合同談判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知識產權問題將影響技術轉移合同的談判。合同談判過程中,或多或少地都要涉及技術的實質內容,特別是未公開的技術秘密,有關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尤為突出。
在技術轉移合同談判開始之前,技術持有人必須設計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這些措施包括技術資料提供的程度設定、實地實物展示的限制、涉及技術秘密的保密責任與協(xié)議等。
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的核心是防止在合同談判過程中,技術的受讓方不能獲取到未公開的技術實質內容,以保證在技術轉移合同簽定前,待轉移技術知識產權的完整性。
1.2.2.2 待轉移技術的專利保護狀態(tài)
轉移技術的專利保護狀態(tài),將直接影響技術轉移的可能。專利保護狀態(tài)包括申請權與專利權的區(qū)別對待、專利權的法律狀態(tài)、專利權的許可與實施狀態(tài),這些狀態(tài)的不同,轉移技術的法定權利維持與價值程度就不同,因而技術轉移進行的程度就不同。
有效的專利權是待轉移技術的完整形態(tài),也是技術轉移最徹底的保障。專利權沒有得到及時維持,必然出現專利權喪失的可能,必須加以補救;但超過維持補救期的專利技術,其專利權已經被主動放棄,使技術轉移的雙方利益都得不到保障,技術轉移的可能性必然受到影響。待轉移技術的專利權未被正式受理以前,其權利的保護和產權范圍都沒有得到確認,處于這種狀態(tài)的技術實施轉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已經許可的專利技術,其權利已經變得不完整,技術轉移的可能性自然會受到影響。
1.2.2.3 轉移范圍的界定與知識產權占有變化
轉移技術的范圍界定直接影響知識產權的權利劃分。依據轉移技術的程度的不同,技術轉移的表現形式通??捎型耆D移、部分轉移兩種形式,與之相應地產生完全知識產權轉讓與部分知識產權轉讓兩種形式。
專利技術的權利要求以技術特征形式限定了技術成果的范圍,在技術轉移時,全部技術特征都轉讓的就是完全權利的轉移,部分技術特征的轉讓則是部分權利的轉移。專利權的無形性,使其部分轉讓成為可能,其使用與轉移形式具有多樣化特點。
不同的技術轉移形式導致不同的知識產權權利轉移,因此,技術轉移過程中尤其需要關注轉移形式與轉移價值的對應關系,以及技術轉移后各方對知識產權分割與占有,并以合同形式進行清晰界定,避免因知識產權轉移界限不清導致的知識產權糾紛。
1.2.2.4 轉移過程中技術改進的知識產權保護與權利分割
技術轉移活動并不是技術成果的簡單應用與移植,往往在具體環(huán)境條件下需要調整與適應,由此可能產生轉移技術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與之相應地必然要求確定改進與創(chuàng)新技術內容的知識產權保護與歸屬問題。
為保證技術轉移各方的利益,技術轉移合同中應該具有針對技術“交鑰匙工程”中產生的新的知識產權協(xié)議條款,對產生的知識產權保護形式與權利分割進行約定。
1.2.2.5 技術轉移中涉及的其他知識產權
技術轉移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除了直接涉及技術內容的專利權、技術秘密外,還有為論證技術可行性與商業(yè)計劃而產生的著作權、為規(guī)范技術內容而產生的技術標準與產品標準、為配套技術產品的商標權、以及涉及各方內部資料的商業(yè)秘密等等知識產權。這些知識產權直接影響參與技術轉移各方的利益,必須在相應環(huán)節(jié)就有關知識產權問題進行約定。
1.2.3 技術轉移后的知識產權保護
技術轉移后,相關的技術改進與后續(xù)服務中還將產生相關的知識產權問題。
1.2.3.1 相關技術的專利保護與界限劃分
技術轉移后,技術轉讓方仍在相關技術領域進行研究與開發(fā),后續(xù)的替代技術將不斷涌現。但由于相關技術的存在與后續(xù)研發(fā)的展開,不可避免地出現與轉移技術的交叉或關聯,此時必須對相關技術與轉移技術的產權界限進行明確的劃分,并及時對關聯技術與后續(xù)研發(fā)技術進行專利保護。
關聯技術與轉移技術的關聯點主要表現在同樣技術方向的不同方案、同樣技術目標的不同實現途徑、類似技術手段的不同實質等,后續(xù)研發(fā)技術與轉移技術的關聯點主要表現在同樣技術基礎上的不同改進與發(fā)展等方面。
對于關聯技術與后續(xù)研發(fā)技術,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應該特別關注與轉移技術的技術特征區(qū)分,盡量避開與轉移技術之間的關聯區(qū)域,尤其不能出現與轉移技術交叉或重疊的技術特征。
1.2.3.2 后續(xù)服務中的知識產權歸屬與保護
技術轉移后,轉讓方往往還會為受讓方提供一系列的關聯技術服務。由于此階段是在技術受讓方的場所開展工作,所產生的費用也是由受讓方支付,而服務過程中又往往產生新的技術、或者使用到沒有在技術轉移合同中約定的知識產權,若此時沒有專門合同約定后續(xù)服務中的知識產權問題,就很容易產生知識產權糾紛。
1.2.3.3 替代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
替代技術的產生往往導致原轉移技術的生命周期縮短或終止,因而受到技術受讓方的密切關注。為充分保障替代技術的知識產權,應該在替代技術形成時及時申請專利保護,甚至在研發(fā)過程中就將階段性成果申請專利保護。對于技術研發(fā)過程中涉及的技術秘密,也必須采取措施加以保護。
1.2.3.4 技術改進的知識產權保護
技術改進是多數技術轉移的必然結果,隨著消費市場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轉移的技術在使用一定時期后一般都面臨改進與完善,技術的改進與完善部分的知識產權必須得到及時保護。
由技術受讓方獨立完成的技術改進,其知識產權屬于受讓方。由技術轉讓方與受讓方共同完成的技術改進,其知識產權的歸屬應當進行約定。
1.3 技術轉移的知識產權管理
技術轉移中涉及的諸多知識產權問題,需要進行專門的管理與運用,方可合法維護各方利益。技術轉移的知識產權管理主要包括轉移技術知識產權的法律狀態(tài)監(jiān)控、轉移技術的知識產權運用以及轉移技術的后續(xù)改進知識產權管理三個方面。
轉移技術的知識產權法律狀態(tài)的監(jiān)控貫穿于技術轉移的各個階段,涉及專利權的申請、授權、維持,以及其他相關知識產權(著作權、商標權、技術秘密)的保護,必須進行適時監(jiān)控,確保這些知識產權的維持與合法使用,使相關權利不受到侵害或喪失。
對于技術轉讓方而言,知識產權的監(jiān)控工作主要包括研發(fā)技術的及時申請專利和技術的全方位保護的監(jiān)控、部分轉移技術的剩余權利的維持與保護、技術轉移服務過程中技術創(chuàng)新的知識產權申請與保護、技術轉移后技術改進與技術替代的知識產權申請與保護、技術受讓方二次轉移技術或使用技術秘密的監(jiān)控等。
對于受讓方而言,知識產權的監(jiān)控工作主要包括轉讓方知識產權的移交程度監(jiān)控、受讓知識產權的適時維持、獨立與合作技術改造的知識產權保護、轉讓方知識產權的繼續(xù)使用或許可情況的監(jiān)控等。
技術轉移的相關知識產權運用,主要包括知識產權的合法使用,以及知識產權在企業(yè)與產品宣傳、項目投融資、國際貿易、以及知識產權侵權訴訟中的運用。特別對于技術受讓方而言,知識產權的運用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yè)的效益與發(fā)展,以及企業(yè)核心競爭力的培育,需要加以重視。
轉移技術的后續(xù)改進知識產權管理主要涉及技術受讓方。一般情況下,技術受讓方在取得技術知識產權后,進行獨立的使用與改進,不再受技術轉讓方的約束,為保護由此而產生的知識產權,技術受讓方應當及時對改進技術進行專利申請與權利維護。但若技術受讓方沒有獨立進行技術改造的能力,仍然由技術轉讓方進行服務的,則需通過合同形式約定知識產權的歸屬與管理權限。
2 技術轉移中的知識產權法律問題的國際經驗借鑒
發(fā)達國家一貫重視技術轉移,美國和歐盟的主要國家早已經構建了具有本國特色的技術轉移法律體系。我國雖然也相繼出臺了《技術合同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科技術進步法》等法律法規(guī),成立了數個國家級的技術轉移中也和技術交易市場,但在技術轉移的實踐上仍然處于探索、模仿和學習的階段。
2.1 應對技術轉移中技術問題的知識產權法律國際經驗借鑒
美國在技術轉移中對知識產權激勵機制的設定一直都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43年,美國就成立了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專門用于科研成果的技術轉移。實驗室里設有技術轉移部,主要負責幫助科研技術從實驗室投入市場,以造福社會和美國經濟。該國家實驗室的典型特點是致力于培養(yǎng)一種獎勵創(chuàng)新的文化。
首先,科研人員研發(fā)出的技術可以參與獎項的評選,比如研發(fā)100獎、聯邦實驗室聯合體獎、杰出創(chuàng)新技術轉移獎和發(fā)明獎等。這些獎項會給科研人員帶來榮譽和認可,使科研人員擁有一定的成就感,因而會激勵他們再接再厲,創(chuàng)造出更多高質量的技術成果。而且美國還建立了技術研發(fā)成果獲獎系統(tǒng),將獲獎的專利技術公之于眾,并且進行跟蹤,而發(fā)明人也可以通過搜索査看自己獲得的獎項和榮譽。除了獎項的認可外,科研人員還能獲得融資的獎勵和技術成果轉化實施的收入分配。
美國并沒有規(guī)定有關專利申請量的指標,也沒有給科研人員下達申請專利的任務,而是通過提高科研人員的社會地位和聲望,讓科研人員愈發(fā)喜歡從事科研工作,同時配以充裕的經濟獎勵,以此來完成知識產權的激勵。
2.2 專利評估制度的國際經驗借鑒
在美國,除了上述幾種傳統(tǒng)的專利技術評估方法之外,還有規(guī)避設計法和可比交易法。所謂規(guī)避設計就是通過專利檢索來避免專利的重復設計,規(guī)避設計法就是根據規(guī)避專利設計的成本來確定一項專利的價值。這種規(guī)避設計的成本主要是指研發(fā)替代產品的成本。因為技術成果的買方購買一項技術成果的所付金額不可能高于其研發(fā)替代產品所花費的成本,因此,在美國規(guī)避設計法通常用來限定被評估的技術成果的最高價值??杀冉灰追ㄊ侵刚业揭粋€最近在拍賣或者在市場中流通的與需要的專利技術相似的技術,可以借鑒其交易確定的價格來預估此專利技術的價格。最后只需找出該專利技術與正在拍賣或者市場中流通的技術的不同之處,根據這些區(qū)別來對價格進行微調即可。
發(fā)達國家的優(yōu)勢在于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分活躍,充分以市場為導向,利用市場確定技術成果的價格,以此來填充專利評估機制的空白之處。而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處于發(fā)展初期,不能做到完全以市場為導向,再加上專利評估機制也不盡完善,導致實踐中大多數技術成果的價格都以其成本作為依據,使得整個技術轉移評估體系中的價格比國際市場偏低。
2.3 專利侵權賠償制度的國際經驗借鑒
絕大多數發(fā)達國家在專利侵權糾紛中采取懲罰性賠償制度。美國的懲罰性賠償制度比較完善,美國用一系列法律來建立了懲罰性賠償制度,比如《專利法》、《克萊頓法》、《侵權責任法》等等。日本的《專利法》也涉及到懲罰性賠償的規(guī)定。其《專利法》第102條明確規(guī)定,對于出自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而侵害他人知識產權的人,不僅要彌補知識產權權利人因為被侵權而受到的實際損失,還應對進行一定金額的懲罰。我國臺灣地區(qū)也對專利侵權作出了懲罰性賠償的規(guī)定。臺灣《專利法》第89條是關于懲罰性賠償的條款。該條款規(guī)定了三種汁算方法:第一種方法是當知識產權權利人不能提供有效證據證明其受到的損失時,需要用正常使用專利技術的獲利減去披侵權后因此專利技術的獲利,此種結果作為其獲得的賠償金額;第二種方法是從侵權方的角度出發(fā),侵權人因為侵權所獲得的全部收益為賠償金額;第三種方法是由法院來判定金額,法院通過專業(yè)的機構進行專業(yè)評估,得出一個賠償數額。
縱觀國際上各個國家和地區(qū)關于專利侵枚賠償制度的規(guī)定,絕大多數國家均采用了懲罰性賠償制度,并且對于專利侵權人侵權的主觀要件進行區(qū)分,若故意,則重罰,若過失,則補償。這種全面的專利侵權賠償制度能夠激勵發(fā)明者的發(fā)明動力,促進技術創(chuàng)新。
3 結論與啟示
知識產權保護是實現技術轉移的重要前提,技術轉移中涉及技術成果的知識產權侵權排除、技術成果的專利保護、技術成果的技術秘密保護、轉移合同中的知識產權保護、轉移技術的知識產權狀態(tài)、轉移技術范圍的界定與產權占有變化、技術改進的知識產權保護與權利分割、以及技術轉移后的知識產權保護等若干知識產權問題。對這些問題加以研究與管理,是保障技術轉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實現科技投入與科技產出良性循環(huán)的重要保障。
技術轉移的過程就是將技術成果轉化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的過程,要想實現技術成果的價值,保證其在知識產權領域獲得足夠保護,必須通過技術轉移的途徑,只有將知識產權利益化才能實現科學技術對經濟的刺激價值,保障知識產權戰(zhàn)略的實施。要提高技術轉移主體的專利意識、完善專利侵權賠償制度、健全專利審查制度、統(tǒng)一專利價值評估標準、創(chuàng)設國家層面的知識產權法院等方面激發(fā)技術轉移主體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和技術轉移的積極性,促進技術轉移。
參考文獻:
[1]專利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專利法實施細則[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
[3]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M].北京:法制出版社,2015.
[4]霍京華.英國大學的技術轉移及知識產權管理[J].電子知識產權,2005(9).
[5]胡冬云.美國國家實驗室技術轉移中的知識產權問題[J].全球科技經濟瞭望,2006(11).
[6]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6-18,191-205.
[7]陳向東.國際技術轉移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8:1-55,168-169.
[8]陶食良.專利技術轉移[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385-386.
[9]馮曉青.美、日企業(yè)專利戰(zhàn)略及其對我國企業(yè)的啟示與借鑒[J].當代經濟管理,2008(1).
[10]吳漢東.知識產權法的制度創(chuàng)新本質與知識創(chuàng)新目標[J].法學研究,2014(3).
[11]張海戈,張寧,周立,胡偉.推進科技巧果轉化中知識產巧保護作用的認識與思考[J].開發(fā)研究,2010(5).
[12]張玉臣.技術轉移機理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