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都比較慣孩子,特別是爺爺奶奶,造成了孩子現(xiàn)在脾氣特別大,什么事都要聽他的,一不如他意,就大聲哭喊、摔東西,怎么說也不聽,甚至還會打我們。我們溫柔勸說、訓(xùn)斥打罵都不管用。該怎么辦?
孩子出現(xiàn)以上情況,是家庭教養(yǎng)方式不當導(dǎo)致的結(jié)果。父母和祖輩要反思家庭教育方式,同時樹立規(guī)矩對家庭成員的行為加以約束。
父母及祖輩要與孩子之間明確行為邊界。父母和祖輩的“慣”著,為孩子包辦很多事情,又放任孩子的隨意行為,是問題的根源。樹立邊界,就是對于孩子能夠自己做的事情,比如走路、運動、游戲、洗手,到其后的穿衣、吃飯等事情,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允許孩子不斷嘗試并獨立支配自己的身體。真正讓孩子從祖輩的“慣”著的環(huán)境中解放出來,讓孩子擁有活動的自主性,同時,在一點一滴做事的過程中,讓孩子體驗成長的樂趣,不斷增強其自尊心與自信性。
幫助孩子建立規(guī)則意識。在孩子擁有成長自主權(quán)之后,就要制定規(guī)矩對孩子的不合理行為加以約束。父母需要明確告訴孩子,哪些行為是被允許的,而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哪些需求是可以即時滿足的,哪些需求是延時才能滿足的,還有哪些需求是不能夠予以滿足的。而規(guī)則一旦確定,父母、祖輩和孩子都要遵守執(zhí)行,不能隨意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即便孩子利用“大聲哭喊”“摔東西”等方式逼你就范也要堅決拒絕。因為你一旦松口或者心軟破壞了規(guī)則,就等于給了孩子一個信號,使他以為“哭喊”和“摔東西”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在以后類似的情景中仍然繼續(xù)使用。
對于孩子的不合理行為,要明確說不,并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對于孩子出現(xiàn)“打人”的行為,父母要堅定明確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你打了我,我感覺到很痛”。并且告訴孩子打人的后果。如別人也可能打你,或者你的伙伴會減少等,讓孩子真正意識到打人需要承擔后果,而且并不能解決問題。最后,父母也不能夠通過訓(xùn)斥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這樣不但達不到目的,而且容易引發(fā)孩子的模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