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靜
古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一語,簡易直白地勾勒了上層官員們和底層老百姓的不同天地;更別說詩圣杜甫筆下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了,只這寥寥數(shù)字便道出了古時官與民的天壤之別。所以,走仕途是古人們生生念念的希望,步入官場也是他們朝思暮想的一種生活方式。
古時“出仕”,即靠擔任官職的收入,是士紳階層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僧多粥少的殘酷現(xiàn)實,所以仕途之路便也多出幾分波折。即使有些人置身于官場之中,但也只是徒有虛名,而無實職,那么經濟方面別提后顧之憂,甚至連基本的保障都沒有,故官員們也未必都是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和平步青云的好日子,即便如此世人依然熱衷官場,這在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中得到了真實地反映。
在當時的社會,要想步入仕途躋身官場,讀書進學和科舉考試是必經之路,正如《論語》中言:“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睂τ谙聦雍T子弟,更是“忍得十年寒窗苦,一舉成名天下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些觀念深入人心,讓眾人們對“中舉”一事充滿強烈渴望。如《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一回“望成名學究訓頑兒,講制藝鄉(xiāng)紳勖后勁”中寫到的方必開,悉知鄰人趙老頭之孫趙溫中舉,從外回來一路咂嘴弄舌念喜報,喋喋不休至飯前,“叫他吃也不吃,卻是自己一個人,背著手,在書房踱來踱去,嘴里不住的自言自語,什么‘捷報貴府少老爺,什么‘報喜人卜連元,家里人都聽不明白”。聒噪了半天,大家都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最后還是明眼人王先生猜出來:“一定是今天趙家孩子中了舉,東家見了眼饞,又勾起那痰迷心竅的老毛病來了。”方必開望子成龍,心切成疾,癡態(tài)盡顯,既讓人心疼心酸又叫人可悲可笑。此外,王仁先生也總是開導方家的孩子道,“將來也同你趙家大哥哥一樣,掙個舉人回來”,“一路上去,中進士,拉翰林”,“拉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錢賺”等。
如此以來,這個“官”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便可窺見一斑。這般如饑似渴、翹首以盼、急火攻心,全都是因為“做了官就有錢賺”。如《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回里刻畫的“千里為官只為財”的錢典吏。曾在江南做過典吏的錢伯芳,走馬上任前后不過百天,卻混個盆滿缽滿,口袋殷實。就連其舍親王鄉(xiāng)紳也說到:“你們一進城,看見那一片新房子,就是他的住宅。做官不論大小,總要像他這樣,這官才不算白做?!睋f錢伯芳本可任知縣等其他職位,但只因典吏“可以事事躬親”,便委曲求全以方便多撈幾文,一切向“錢”看,歡天喜地沾油水兒,真不枉了他的錢姓祖宗。
此外,還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十九回里描寫的石映芝。起初在招商局里做事,“幾兩銀子薪水,雖未見得豐盛,卻也還過得去”,但娶了媳婦便多了事情,再加上婆媳不和,鬧個烏煙瘴氣,母親一氣之下去局里告兒子不孝,時間一長,鬧騰加誤會,總辦發(fā)話撤職,石映芝因此丟差事,母親亦是懊悔不已。后頗費周折,弄了個小籌防局的小館地,雖“一個月只有六吊大錢”,但還得計劃著花,“自己一個人連吃飯每月只限定用一吊五百文,給老婆五百文的零用,其余四吊,是按月寄回通州去給母親”。如此精打細算,可算得上當時一個下層入仕者生活拮據、入不敷出的典型。
既然在其位而不能滿足其口袋,為獲取更多金錢利益,買賣官缺等干犯法律的事便時有發(fā)生。當時靠做官缺生意牟利錢是官員灰色收入的重頭彩,如《官場現(xiàn)形記》第四回“白簡留情補祝壽,黃金有價快升官”中寫到的鹽法道署何藩臺,他生平最愛的玩意兒就是錢,故用手中職權之便,招呼親友幕僚幫忙招攬買賣:“以一千元起碼,只能委個中等差使,頂好的缺,總得投二萬銀子。”這位藩臺大人倒是爽快,公開明碼標價,可謂財迷心竅,利令智昏。更有甚者,何藩臺曾對其兄弟三荷包的行為頗有不滿,因而抱怨:“一個知府只值兩吊銀子,未免太便宜了。老三,生意不好做的這么濫!”赤裸裸的交易過程,他們真真切切地把官位職權當做“生意買賣”來經營,不擇手段,胡作非為。更加可笑的是,在第五回“藩司賣缺兄弟失和,縣令貪贓主仆同惡”中,何藩臺與三荷包兄弟倆再次發(fā)生矛盾,原因竟然是所賣官職的價錢未達成一致意見,最終吵翻臉進而扭打起來,“三荷包見他來的兇猛,只當是他哥動手要打他。說時遲,那時快,他便把馬褂一脫,卷了卷袖子,一個老虎勢,望他哥懷里撲過來”,黑眼珠見不得白銀子,只為區(qū)區(qū)小錢,兄弟手足之情亦被拋除,滿滿銅臭味兒,極具諷刺意味,讓人哭笑不得。
這些總算是名副其實的官缺,此外還有流于形式的“官照”。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七十五回“巧遮飾贄見運機心,先預防嫖界開新面”中寫到的京官車文琴,“他拿了一個紙包,里面全是些官照,也有從九的,也有未入流的,也有巡檢的,也有典吏的,也有把總的”。正當外人滿臉狐疑驚奇詫異之時,車先生侃侃道來揭開“官照”之謎:“這個雖是官照,卻又是嫖妓的護符。這京城里面,惟有妓禁極嚴,也極易鬧事,都老爺查的也最緊。逛窯姐兒的人,倘給都老爺查著了,當街就打;若是個官兒,就可以免打,但是犯了這件事,做官的照例革職,所以弄出這個玩意兒來,大凡逛窯姐兒的,倘使遇了都老爺,只把這一張東西繳給他,就沒事了。”話音落罷,各位看客恍然大悟,隨即他補充道:“這東西可以賣,可以借,可以送,我向來是預備幾十張在身邊的?!北臼菫楣俚囊患垜{證,沒成想卻被偽造成進出妓院的護身符和通行證,況且肆意買賣儼然生財之道,荒誕程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