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期間,有網(wǎng)友爆料稱貴州省綏陽縣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在全縣開展濫辦酒席治理活動,“縣治理濫辦酒席領導小組”于2017年1月發(fā)布《關于加強濫辦酒席治理的公告》,規(guī)定除婚喪之外辦理的其他酒席及向除當事人配偶、子女、父母之外的其他人員收取禮金均屬濫辦酒席,并懸賞群眾進行舉報,凡有舉報一經(jīng)查實,無論事主是干部還是群眾,鍋碗飯菜一律沒收,并對事主進行游街示眾,對涉事酒店予以重罰。日前,綏陽縣官方回應稱,沒收的飯菜送給了敬老院,鍋碗等餐具則返還事主,并未游街示眾。移風易俗的度在哪里,值得一議。
正方:
濫辦酒席是一種歪風陋習,早該下狠手剎一剎了。對當事人來說,辦酒席往往異化成了斂財、攀比、炫富的工具。一幫人借個名目聚在一起大吃大喝,也是各種鋪張浪費。對參加者來說,隨禮少則百元、幾百元,多則成千上萬,已經(jīng)成了許多地方民眾的沉重負擔。短期看,辦酒席是賺錢的生意,許多人為了把本收回來,也會千方百計巧立名目辦酒席。長期看,份子錢收回來又得還出去,事主是很難賺到錢的,錢都變成酒菜吃掉了,只有做餐飲業(yè)務的人賺錢。
反方:
除了婚喪之外辦酒席都算濫辦太過了吧?老人家活到八十,辦個生日宴;生了小孩,添了丁,辦個百日宴,親朋好友齊聚一堂慶祝一下,都不為過吧?添丁、結婚、大壽與喪禮,辦酒席,親朋根據(jù)親疏遠近隨個份子,怎么能算濫辦?你辦酒席收上來的錢是要記賬的,將來別人辦事是要還回去的,就是一個禮尚往來,斂財之說是不成立的。為婚喪等大事辦酒席,花自己的錢,親朋隨禮與否、隨禮多少也是自愿的,說到底是私權范疇,全部禁止似有不妥。
正方:
政府還是要搞移風易俗,倡導節(jié)儉、文明新風尚,對奢靡之風加以撻伐,必要時使用強制力也是可以理解的。對落后、野蠻的東西,就不應該聽之任之,就應該態(tài)度鮮明,這樣,才能彰顯先進與文明?!八綑唷薄帮L俗”不應該成為野蠻的遮羞布。
反方:
移風易俗也要講個度。應該給予傳統(tǒng)“疑點利益”。傳統(tǒng)中明顯落后、野蠻的東西,當然不能讓其存在;傳統(tǒng)中明顯有利于風俗淳厚、增加社會資本的東西,當然要傳承下去。這是傳統(tǒng)中的黑與白,但傳統(tǒng)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中間還有廣闊的灰色地帶,不能全部當成黑一概掃掉吧?為婚喪等大事辦酒席的基本功能是給親朋一個聚會與交流加強感情的機會。洋人喜歡搞派對,有時什么名義都沒有,就是想與人樂樂而已。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儀式與聚會。
正方:
濫辦酒席是“囚徒困境”。別人不辦酒席收錢,你辦了,你就賺了;別人辦酒席收錢,你不辦,你沒有進項感覺自己虧了。所以,你的最佳策略是辦酒席收錢。可惜所有人都是這么想的,最終的結果是所有人都辦酒席收錢,禮金收回來又隨出去,辦酒席的誰也賺不了錢。政府介入,等于打破了“囚徒困境”,把大家都從中解脫了出來。明智的人應該感謝這種介入。
反方:
政府當然可以進行必要的干預,但應該遵循一些基本原則:親朋聚會是民眾的正當社交需求,婚喪才能辦酒席似乎是矯枉過正;對吃公家飯的,是可以實施禁令并使用強制力,對違規(guī)的公職人員可以懲處;但對民眾私權與風俗范圍內的辦酒席,使用強制力是不太適宜的;對民眾應該以倡導與宣教為主,讓公職人員帶頭,來正面影響民眾。
【點評者說】覺得廣東的一些風俗挺可取。新年紅包也就包個幾塊錢,既有了好意頭也不傷筋動骨。結婚收禮金很薄,還回禮,不足以覆蓋酒席的成本,是真心實意讓親朋來祝福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