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案件略顯復雜,但在經(jīng)濟領域又比較常見,所以為了便于大家讀懂,本文在所涉及的名字上,做了簡化處理,免得大家覺得太亂。
原告張三與被告李四、案外人王五三方共同簽訂《退股協(xié)議》,約定原告張三自愿轉讓其合法持有的五湖公司66.22%股權,并放棄對被告四海公司的所有股權。其他案外人各自占被告四海公司出資資本10%,由原告張三另行處理。同時約定,被告四海公司分六期支付原告張三股本金539萬元,并約定以370萬元轉讓股權的股東協(xié)議純?yōu)楣ど套兏?,實際轉讓值以本協(xié)議為準。同日,原告張三與被告李四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以下稱為第一份《股權轉讓協(xié)議》),約定原告張三將其合法持有的五湖公司的40%股權以2996840元轉讓給被告李四,并約定了付款期限和方式。如被告李四未按約定付款,逾期三個月內按照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逾期超過三個月則按利率上浮10%計息。原告張三與被告李四用第一份《股權轉讓協(xié)議》申請辦理股權變更工商登記,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審核未通過,故原告張三與被告李四又另外簽訂了《股權轉讓協(xié)議》(以下稱為第二份《股權轉讓協(xié)議》),約定原告張三將其合法持有的五湖公司的40%股權以148萬元轉讓給被告李四。原告張三與被告李四用第二份《股權轉讓協(xié)議》申請辦理了股權變更工商登記。被告四海公司現(xiàn)已支付原告張三股權轉讓款共計199萬元。
被告四海公司成立發(fā)起人為五湖公司與外資企業(yè)。后經(jīng)相關部門批準,外資企業(yè)將其占有的26%公司股權轉讓給被告李四。被告四海公司的股東為五湖公司和被告李四。
五湖公司成立發(fā)起人為原告張三與案外人王五,注冊資本為370萬元。五湖公司的股東為原告張三與案外人王五。
雙方爭議焦點是,被告四海公司是否應當支付股權轉讓款。最終法院裁判:被告四海公司無需支付股權轉讓款。
法院認為:原告張三與被告李四、案外人王五三方共同簽訂的《退股協(xié)議》中約定,由被告四海公司分六期支付原告張三股本金539萬元,原告張三訴稱該約定實為債務轉移,將本應由被告李四履行的付款義務轉移給被告四海公司。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十四條的規(guī)定,“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jīng)債權人同意”。
本案中,被告李四將付款義務轉移給被告四海公司,雖然經(jīng)過債權人即原告張三的同意,但是被告李四債務轉移的前提應當是征得第三人即被告四海公司的同意,如果被告四海公司作為債務承擔人都未明確表示接受債務轉移,那么被告李四將其付款義務轉移給被告四海公司則無從談起。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會由全體股東組成。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依照本法行使職權”。
本案中,如果被告四海公司作為債務承擔人接受被告李四的債務轉移,應當由股東會討論作出決議。原告張三與被告李四、案外人王五三方共同簽訂《退股協(xié)議》時,被告四海公司的股東為五湖公司和被告李四,如果被告四海公司接受被告李四的債務轉移,其股東五湖公司和被告李四均應同意,并在《退股協(xié)議》中簽名、蓋章,而五湖公司并未在《退股協(xié)議》中蓋章,也未對被告四海公司接受被告李四的債務轉移以其他書面形式明確表示同意,故法院對原告張三主張的該項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此外,原告張三認為《退股協(xié)議》簽訂時,五湖公司的股東為其本人與案外人王五,由其本人和案外人王五共同在《退股協(xié)議》上簽名,應視為五湖公司已明確表示同意。但是,五湖公司作為企業(yè)法人,在法律上具有獨立的主體資格,被告四海公司接受被告李四的債務轉移應由其直接作出同意與否的決定,不應由股東代替其作出決定,即使股東同意被告四海公司接受被告李四的債務轉移,股東也應該通過股東會作出內部決議,形成五湖公司的意志,再由五湖公司對外作出同意的決定,否則必然存在股東惡意操縱公司,損害公司合法權益之嫌。
另外,如果原告張三轉讓其合法持有的五湖公司的40%股權給被告李四,而最終由被告四海公司承擔付款義務,五湖公司又作為被告四海公司的股東,類似于原告張三退出五湖公司所取得的股權轉讓款由五湖公司自己支付,這構成股東變相抽逃出資,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六條股東禁止抽逃出資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