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峰
編者按
2017年1月12日,是劉胡蘭烈士英勇就義70周年;2017年3月26日,是毛澤東為劉胡蘭最早題詞70周年。70年來,劉胡蘭烈士的英名與事跡深深銘刻在人民心中,她信仰堅定、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動了幾代中國人,并同毛澤東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一起,永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勵精圖治,奮勇前進,不斷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
革命英烈鑄就歷史豐碑,新的時代需要再創(chuàng)輝煌。今天,站在時代新節(jié)點,面對“趕考”新征程,怎樣從英烈事跡中汲取營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如何從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吸收力量,堅持“四個自信”,凝心聚力實現(xiàn)“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本刊專發(fā)此篇《胡蘭精神有傳人》,并鏈接了《劉胡蘭事跡簡介》,以期更好地緬懷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深入學習和弘揚胡蘭精神,進一步宣傳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以新的精神風貌堅決貫徹“五大發(fā)展理念”,投身于加快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的偉大進程中。
又是一個1月12日,70年前的這一天,山西省文水縣云周西村15歲的候補共產(chǎn)黨員、巾幗英雄劉胡蘭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面對躺倒在鍘刀下的6位本村革命烈士,她一聲怒吼:“我咋個死法?!”面對敵人的惡狠狠的回應:“一個樣!”劉胡蘭面不改色、視死如歸。她從容地系緊頭上裹的白頭巾,環(huán)視了一下現(xiàn)場的眾鄉(xiāng)親,算是最后的告別和堅定的鼓勵,而后昂頭挺胸向前走去,毅然躺倒在敵人的鍘刀之下,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1947年3月25日,毛澤東主席在陜北轉(zhuǎn)戰(zhàn)途中,親筆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晉綏分局作出決定,追認劉胡蘭為中國共產(chǎn)黨正式黨員。
1957年1月12日,經(jīng)中共文水縣委、縣人民委員會報請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在劉胡蘭的家鄉(xiāng)云周西村建立的劉胡蘭烈士陵園正式對外開放。后經(jīng)多次擴建和改建,成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71年,經(jīng)上級有關部門批準,將云周西村改名為劉胡蘭村……
70年來,劉胡蘭已經(jīng)成為文水縣乃至山西省的一張名片,一個感天動地、引以自豪的正義、信仰、氣節(jié)的化身。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為劉胡蘭烈士題詞,無數(shù)來自國內(nèi)外的觀眾來劉胡蘭紀念館參觀,留下感佩、崇敬的文字。全國各地眾多以“劉胡蘭”名字命名的工農(nóng)兵戰(zhàn)線上的班組團體,已經(jīng)成為先進和模范的特殊符號。無數(shù)標有劉胡蘭名字的回憶文章和文藝作品,層出不窮,至今方興未艾……
長江后浪推前浪,胡蘭精神有傳人。今天,在紀念劉胡蘭烈士英勇就義70周年的日子里,我們從難以數(shù)計的憶人憶事的浩瀚篇章中,采擷幾朵浪花,以饗讀者。
宣講劉胡蘭事跡和精神的人
要說最早宣講劉胡蘭事跡和精神的人,不能不提老革命文藝戰(zhàn)士魏風。
魏風曾在晉綏軍區(qū)戰(zhàn)斗劇社工作,1947年2月,劇社隨晉綏獨二旅在文水縣開柵鎮(zhèn)駐扎時,他從《晉綏日報》上看到了劉胡蘭英勇犧牲的消息,感到這樣偉大的英雄,這樣動人的事跡,應該好好學習、大力宣傳??赐陥蠹?,他心潮澎湃,立即向旅部首長提出前往實地采訪的請求。首長們很支持,但一看地圖,事發(fā)地云周西村處在敵占區(qū),距離我軍駐地還有三四十里路。讓他單獨一人去吧,太危險,派部隊和他一起去吧也不方便,經(jīng)再三考慮,決定將此事先放一放,遇機會再說。
幾天后的一個晚上,部隊有軍事行動,魏風也隨軍出發(fā)了。天亮時,部隊在一個較大的村子里宿營。魏風向當?shù)乩相l(xiāng)了解到這里是大象鎮(zhèn),距云周西村只有5里路。魏風喜出望外,當即直奔旅政治部,向主任報告了這個情況,再次提出前去采訪的要求。主任欣然同意。正好文水縣長也在場,主任向他說明情況后,縣長當下寫了封介紹信,讓魏風去找云周西村的一位負責同志,請他幫助。就這樣,魏風連飯也顧不上吃,帶著縣長的信直奔云周西村。
云周西村,是晉中平川上一個抗戰(zhàn)堡壘村,素有“小延安”之稱。這里的群眾在黨的領導下,在掩護干部、支援糧食和軍需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此時被閻錫山集團剛剛禍害過,滿地是鮮血和殘跡。在老鄉(xiāng)的幫助下,魏風找到村里的負責同志,來到了劉胡蘭家。劉胡蘭的繼母胡文秀悲痛地給他講述了胡蘭英勇就義的經(jīng)過,魏風一直聽了兩個小時,直到胡媽媽哭得說不下去了,他才停下記錄的筆。隨后,胡文秀拿出劉胡蘭就義前留給她的手絹和萬金油盒給他看。為了做紀念,征得烈士父母的同意,魏風帶走了這兩件物品。后來,在那位負責人的帶領下,魏風來到了劉胡蘭就義的現(xiàn)場——村南一座古廟前,看著烈士鮮血染紅的雪和冰凌,他默默地摘下帽子,向烈士致哀……
中午,魏風回到大象鎮(zhèn)后立即去旅部匯報。首長們聽后熱淚縱橫,也對劉胡蘭烈士十分崇敬,便決定派部隊去現(xiàn)場追悼劉胡蘭。就這樣,魏風和旅政治部宣傳科黃科長,帶著各個連隊的近百名戰(zhàn)士代表在云周西村追悼了劉胡蘭等7位烈士,還用手絹和毛巾把烈士鮮血染過的土塊包起來,揣在懷里。他們決心用烈士的革命精神鼓舞日后埋葬蔣閻王朝的戰(zhàn)斗,鞭策人民軍隊永遠前進!魏風后來撰文說:“在那戰(zhàn)爭的年代里,我經(jīng)歷過許多激動人心的場面,但這一次卻是我不曾見過的。我從來沒有那樣激動過……”
此后,部隊到達婁煩,魏風向“戰(zhàn)斗劇社”全體同志報告了劉胡蘭烈士的英雄事跡。大家熱烈討論,認真學習,并決定寫戲宣傳劉胡蘭的精神。魏風利用轉(zhuǎn)戰(zhàn)的間隙,3天3夜就趕寫出話劇初稿,經(jīng)過修改和排練,很快和觀眾見面了。雖然因時間倉促,劇本寫得很粗糙,但由于真實反映了劉胡蘭的英雄事跡,演出效果很感人。第一次演出,有的戰(zhàn)士竟失聲痛哭起來,有的當場高呼口號,有的用石頭打臺上的敵軍官“大胡子”,有的甚至推上子彈要槍斃臺上的“敵人”。
后來,“戰(zhàn)斗劇社”由晉綏軍區(qū)調(diào)到了第一野戰(zhàn)軍,魏風和劉連池等戰(zhàn)友討論、分別執(zhí)筆,僅用5天時間就將話劇“劉胡蘭”改編成歌劇,多次上演,鼓舞了成千上萬的解放軍指戰(zhàn)員。
胡文秀,劉胡蘭的繼母,她是宣傳劉胡蘭最多的人。
1986年3月10日,胡文秀不幸病故,享年65歲。中共文水縣委原書記張法道在追悼會上講話說:“胡文秀同志是聞名于世的賢妻良母,在她年輕的時候,撫育了劉胡蘭;在女兒投身革命以后,她支持了劉胡蘭;在劉胡蘭犧牲后的漫長歲月里,她滿腔熱情地宣傳劉胡蘭的事跡,傳播劉胡蘭精神,激勵了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鼓舞了五大洲100多個國家數(shù)以千計的國際友人?!?/p>
胡文秀是一個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17歲時就是村里抗日婦救會的成員。1940年2月,19歲的胡文秀和劉胡蘭的父親劉景謙結(jié)為夫妻。她一方面要侍奉年邁的公婆,另一方面還要為抗日工作忙碌。1947年1月,劉胡蘭被反動派殺害后,胡文秀強忍悲痛含著熱淚,掩埋了胡蘭子的遺體,向來村悼念的解放軍指戰(zhàn)員控訴敵人的罪行,宣傳劉胡蘭的事跡,極大地鼓舞了部隊指戰(zhàn)員的戰(zhàn)斗士氣。從此,她成了劉胡蘭事跡和精神的義務宣傳員。
1950年2月,胡文秀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她決心把自己一生獻給黨和中華民族的事業(yè)。為讓子女繼續(xù)完成劉胡蘭的未竟之業(yè),她先后把4個兒女都送到解放軍部隊當兵磨煉。
為宣傳劉胡蘭精神,胡文秀經(jīng)常進工廠、下部隊,到學校和農(nóng)村作報告,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成千上萬的青年人從她樸實而真摯的語言中受到了啟迪和鼓舞,紛紛表示要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涌現(xiàn)出很多勞模、先進工作者和三八紅旗手。
踐行劉胡蘭精神的妹妹
劉芳蘭,是劉胡蘭的三妹。劉胡蘭犧牲那年,她才半歲。從母親講述中,她才知道自己有一個鍘刀下英勇犧牲的姐姐,這令她難過,更令她驕傲!
1963年秋,劉芳蘭初中畢業(yè),回鄉(xiāng)參加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還亦農(nóng)亦武,當了民兵。
1964年10月1日,文水縣舉行民兵射擊比賽,當輪到劉芳蘭上場時,她用3種姿勢射擊,9發(fā)9中,獲得了第一名,賽場上掌聲四起,她被譽為“神槍姑娘”。比賽結(jié)束了,一位老大娘遲遲不肯離去,說:“我要好好看看劉胡蘭的妹妹?!碑攧⒎继m走過來,大娘握住她的手,仔細打量了一番,激動地含著熱淚說:“真不愧是胡蘭子的妹妹,有了你們,我這老婆子就放心了!”
胡蘭就義傳千古,精神傳承有來人。老大娘的話,代表了千百萬人民群眾的心聲。
同年底,根據(jù)毛主席“大辦民兵師”的號召和上級軍事機關指示,云周西村胡蘭大隊決定成立“劉胡蘭民兵班”,劉芳蘭報名參加并擔任了第一任班長。在她的帶動下,女民兵班很快成立。12月24日,縣人民武裝部為“劉胡蘭民兵班”舉行了命名典禮。
在那激情燃燒的日子里,劉芳蘭帶領全班民兵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開展學雷鋒活動,刻苦練習射擊、投彈和刺殺等軍事技術,取得了一些成績。然而在帶兵過程中,一連串的問題出現(xiàn)了,偏偏這時,在公社民兵營組織的一次實彈射擊中班里有幾個民兵吃了“鴨蛋”。
“這民兵班長我干不了啦!”面對來到跟前的公社書記,芳蘭感到一肚子委屈。書記耐心給她做了思想工作。當天晚上,胡文秀也知道了劉芳蘭的心結(jié),對她回憶了劉胡蘭的一段往事:
1946年,咱們這兒搞土地改革運動,當時敵我斗爭很激烈,混進黨內(nèi)的壞人破壞土改,群眾很不好發(fā)動??墒悄憬憬悴恢朗裁唇欣щy,整天東家進西家出,訪貧問苦,發(fā)動群眾斗地主。一次,她到給地主扛了多年活兒的老長工家里,講了半天,老長工還是不作聲。你姐姐就用許多地主壓迫剝削窮人的事實耐心說服他:“地主吃咱窮人的肉,喝咱窮人的血,害了我們多少年;你一年受死受活,全家人沒吃少穿,還欠人家的債。今天咱們要和這些害人蟲清算這筆血淚賬。不要怕,有毛主席和共產(chǎn)黨給咱撐腰,就一定能打倒地主徹底翻身。”經(jīng)過一番動員,這位老長工提高了覺悟,在斗爭地主的大會上,他控訴了地主壓榨窮人的滔天罪行,這一下把全村的窮人都發(fā)動起來了。
胡媽媽最后說:“你姐姐經(jīng)常說‘困難面前不低頭,敵人面前不屈服!”
聽了媽媽的話,芳蘭消除了畏難情緒,勇氣更足了,她有針對性地做民兵的思想工作,帶領民兵刻苦訓練,全班的軍事素質(zhì)很快得到提高,在當年的軍事比武演習中,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
1966年的國慶節(jié),對劉芳蘭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她代表劉胡蘭民兵班應邀參加山西代表團,出席了北京天安門國慶節(jié)觀禮活動。記得9月30日晚,他們在人民大會堂參加了國慶招待會。會后,周總理親臨住地看望各省代表團。在山西代表團的住地,總理與每個代表成員親切握手。當代表團團長介紹到劉芳蘭時,總理問她:“你是老幾?”芳蘭激動地回答:“我是老三?!笨偫碚f:“我看過你們射擊比武的報道,你槍打得很準呀!”日理萬機的總理竟然很了解的情況,芳蘭激動得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偫磉@時鼓勵說:“你要向你姐姐好好學習??!回去后,代我問你媽好?!笨偫淼倪@次接見和親切話語,劉芳蘭終生難忘。
1968年4月,劉芳蘭參了軍,在某軍醫(yī)大學畢業(yè)后,當了某部隊醫(yī)院內(nèi)科軍醫(yī)。后來,調(diào)到武警山西省總隊門診部工作。工作中她處處都體現(xiàn)著“英雄妹妹”的風采。給病人看病,總是保持著高度的責任感。有的戰(zhàn)士需要住院,劉芳蘭總是親自安排好床位才能心安。她常說,干什么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彈指一揮間,在新世紀,劉芳蘭退休了,住進了省城某軍休所。賦閑下來,她給女兒帶孩子,也常給她們講述劉胡蘭的故事,勉勵她們繼承英雄烈士的遺志,在工作崗位上勤奮工作,不給烈士臉上抹灰。
2016年,為紀念建黨95周年和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同時為紀念即將到來的劉胡蘭烈士就義70周年,軍休所組織退休老干部排演配樂合唱節(jié)目《劉胡蘭》,邀請劉芳蘭參加。劉芳蘭不顧自己年近七旬,身體不好,欣然應邀參加排練演出。那天,伴隨著“數(shù)九那個寒天下大雪”的伴奏旋律,在舞臺上劉芳蘭聲情并茂地說道:“姐姐,我想你!想那些和你一起犧牲的鄉(xiāng)親們!我現(xiàn)在是省軍休×所的退休軍醫(yī)……”
英雄的妹妹演唱英雄姐姐,一時間傳為佳話?!秳⒑m》節(jié)目除在省城演出外,還在石家莊演出,受到了熱烈歡迎。
傳承劉胡蘭精神的英杰群體
1964年12月24日,云周西村“劉胡蘭民兵班”正式成立。在第一任班長劉芳蘭的帶領下,同年冬,劉胡蘭民兵班在北京軍區(qū)組織的軍事大比武中一舉奪魁。此外,該班還先后為越南、老撾、朝鮮等外國黨政軍代表團進行軍事表演120余次,受到一致稱贊。
50多年來,劉胡蘭民兵班在軍事和地方兩條戰(zhàn)線上建功立業(yè)、發(fā)光發(fā)熱。1968年,該班主動請纓,改造村東的鹽堿地,經(jīng)過3個冬夏的連續(xù)奮戰(zhàn),將人稱“死亡地帶”的千畝鹽堿地改造成旱澇保收的豐產(chǎn)田。1982年,該班承包當時無人敢承包的胡蘭生產(chǎn)大隊的300畝果園。她們買來書籍,從零開始學習果樹栽培技術,當年收入1.8萬元。其示范效應,帶動了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在全村推廣。在20世紀80年代,該班還利用空閑時間經(jīng)營副食品,開辦飯店、養(yǎng)雞場、養(yǎng)豬場等,組織婦女開展編制、刺繡等手工業(yè),帶動周邊群眾發(fā)展特色經(jīng)濟。此外,隊員們經(jīng)常向當?shù)貙W校學生宣講劉胡蘭的故事,宣傳劉胡蘭精神,成為出色的校外輔導員;她們還排練了舞蹈《胡蘭魂》等18個豐富多彩的文藝節(jié)目進行演出,受到父老鄉(xiāng)親的歡迎。近年來,該班多次利用節(jié)假日慰問本縣抗日軍人和軍烈屬等,為群眾做好事、送溫暖,受到群眾的廣泛好評。
1996年10月上旬,根據(jù)上級安排,劉胡蘭民兵班沿著當年紅軍東征的道路,參觀訪問,宣傳劉胡蘭的事跡,為當?shù)厝罕娮龊檬隆M轮醒?,她們還赴京與天安門國旗班戰(zhàn)士一起開展“學公報、話人生、講奉獻”的活動,還與北京軍區(qū)第一通信團結(jié)為“精神文明姊妹班”,共同發(fā)揮先進典型的示范推動作用。
1997年7月,山西省委、省政府、省軍區(qū)表彰劉胡蘭民兵班為“劉胡蘭英雄民兵班”。2012年,在呂梁軍分區(qū)、文水縣人武部的幫助下,劉胡蘭民兵班成為常備民兵應急分隊,常駐人武部學習和訓練。至此,該班走上一條正規(guī)化學習訓練的新道路。
劉胡蘭精神的實質(zhì)就是犧牲精神,就是甘為人民的利益吃苦受罪,甘為理想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劉胡蘭民兵班就是傳承劉胡蘭精神的模范集體。50年崢嶸歲月,50年風雨歷程,劉胡蘭民兵班70余次受到解放軍四總部、公安部、全國婦聯(lián)、北京軍區(qū)和省、市、縣的表彰獎勵,先后被評為“學雷鋒先進集體”“三八紅旗集體”“精神文明建設標兵班”“基層建設紅旗單位”,并榮立集體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到2014年為止,劉胡蘭民兵班換了19任班長,出入隊員318名,培養(yǎng)出31名國家干部、28名大學生、56名共產(chǎn)黨員、26名解放軍戰(zhàn)士。不少從胡蘭班走出來的戰(zhàn)士,都做到了退班不退色,轉(zhuǎn)崗不轉(zhuǎn)志,發(fā)揚劉胡蘭精神立新功。
捍衛(wèi)劉胡蘭精神的老人
浩瀚的天空,不全是陽光明媚,也不時伴隨著陰云和風雨。
1966年6月,“文革”爆發(fā)。時任胡蘭公社黨委副書記的胡文秀受到?jīng)_擊,有人說她作為繼母,在生活上虐待過劉胡蘭,村里甚至貼出大字報說她出賣了劉胡蘭等等。一時間,是非顛倒,胡文秀成了“罪人”,后來還被打成“走資派”,一直受到批斗。后來,劉景謙和三女兒劉芳蘭商量,若長此下去,不僅家里不能平靜,胡文秀的身體也要被整垮。于是,父女倆決定去北京找多次接見過母親的周總理申訴冤情。
1967年4月,劉景謙和劉芳蘭來到首都北京。父女倆一路打聽,總算找到了中央文革接待站。他們填寫了表格,說明了來意,要求見總理反映情況。接待站的同志知道他們是英雄劉胡蘭的父親和妹妹后,熱情地接待并安排他們到建國門外的一所中學住了下來,表示會馬上把情況向上級匯報,讓兩人先耐心等一下。
當天下午,周總理派一個姓周的秘書接見了他們。劉景謙像遇到親人一樣,這個平日不善言辭的人,此時卻講了很多,將劉家在運動中的遭遇,胡文秀受迫害情況,以及自己的不解、憤懣,一股腦兒全倒了出來。劉芳蘭也在一旁插話,補充著爸爸的談話。
周秘書始終認真地聽著作著記錄,最后安慰父女倆說,一定盡快向周總理匯報。大約三四天后,周秘書來了,對劉景謙說:“大伯,很對不起,讓您久等了,總理本來是要見你們的,只是快過‘五一節(jié)了,他外事活動特別多,實在抽不出身來。他說,你們反映的問題,他一定盡快處理,請你們放心,并請你們轉(zhuǎn)告胡媽媽,周總理說啦,要挺住,要堅強,天下繼母也有好的嘛!”
后來,山西省革委會辦公室接到了來自北京周總理辦公室的電話,說胡文秀是個好同志,請立刻糾正對胡的批斗。從此,整斗胡文秀的風波煙消云散。
在保護劉胡蘭的親屬,宣傳和捍衛(wèi)劉胡蘭精神的戰(zhàn)線上,已故的武警山西省總隊后勤部原政委張俊山是一個突出代表。
張俊山與劉胡蘭同齡,1964年,他任榆次軍分區(qū)宣傳科科長時曾在云周西村蹲點一月之久,更多地與劉胡蘭的親屬和鄉(xiāng)親接觸,他被劉胡蘭的事跡所吸引,所感動,所鼓舞。劉胡蘭情結(jié),深深嵌印在他的腦海之中。劉胡蘭民兵班成立后,張俊山就把其作為一個民兵工作的典型來抓,多次進行采訪報道。有關文章和報告文學,刊載于省內(nèi)外各報刊雜志,在軍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1967年冬季,張俊山接到胡文秀的電話,說是有話要說。此時,他已調(diào)任山西省軍區(qū)文化處處長。于是,他按約定,來到太原市兒童公園東面的一家小客棧。原來,最近伴隨著文水縣武斗和抄家風日盛,胡文秀家再次受到?jīng)_擊,糾纏早已澄清的老問題,連子女也受到騷擾。無奈,她帶芳蘭上省城找到了張俊山,求他幫忙。為保護劉胡蘭的親屬,張沒有二話,將劉芳蘭秘密接到家中暫住,以避風頭,對來人則以侄女介紹。不久,征兵工作開始了,張俊山征求了劉芳蘭同意后,便給省軍區(qū)政委張日清寫了請示報告卡:
軍區(qū)首長:
女英雄劉胡蘭的媽媽胡文秀,被造反派以莫須有的罪名多次批斗,其女劉芳蘭還得陪著媽媽被揪斗。現(xiàn)在北京護校招生,我想讓劉胡蘭的妹妹當兵去護校學習。妥否,請首長批示。
當時,軍區(qū)全體機關人員正在開會,張俊山走到主席臺上,將報告卡呈給張日清。張政委看后,拿出鋼筆刷刷幾筆作了批示:“鑒于這種情況,同意劉芳蘭去護校學習,可辦。張日清?!睆埧∩侥弥组L批示,火速趕到軍區(qū)司令部、政治部,辦好了有關手續(xù),劉芳蘭就這樣成了解放軍的一員。
40多年來,張俊山廣泛收集購買各種版本的宣傳劉胡蘭的書刊,不管到哪里出差,他都會去書店購買有關劉胡蘭事跡的書籍,在張老書房的書桌上、資料袋里、書柜里,均能找到不同時期、不同版本的劉胡蘭英雄事跡的書籍和資料,從劉胡蘭紀念館的解說詞、解放軍畫報的彩圖、團省委出版的劉胡蘭的生平史料、文水縣黨史資料到連環(huán)畫,應有盡有。在“文革”時期,抄家成了家常便飯,連軍人也常常無法幸免。為保護這些珍貴史料,張老用油紙把它們包起來藏到地下。期間,他還撰寫了《劉胡蘭傳》和長篇紀實文學《劉胡蘭民兵班的姑娘們》。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親歷劉胡蘭事跡的當事人、知情人相繼離去,一些健在的也年事已高,與人交流困難。為了讓劉胡蘭事跡更加豐厚翔實,劉胡蘭精神永久傳承,張俊山產(chǎn)生了搶救劉胡蘭文史資料、出一本專集史料書的想法。1999年,張老離休了。他克服了年近七旬、身患多種疾病等困難,根據(jù)構(gòu)思的框架,多次深入文水、呂梁、太原、北京等地,專訪和搜集了60多位劉胡蘭親屬、戰(zhàn)友和同鄉(xiāng)的資料,于2002年動筆,到2004年完成初稿。然而此時,出版業(yè)面臨轉(zhuǎn)型,這類紅色題材圖書不被市場看好,出書擱淺了。轉(zhuǎn)眼到了2006年秋季,張老心急如焚,提筆給山西有關出版單位寫了專題報告。他在報告中略述了本書稿的內(nèi)容和特點,還特別指出:“明年1月12日,是劉胡蘭英勇就義60周年紀念日,從中央到全國各地都有可能舉行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我省作為劉胡蘭的家鄉(xiāng),理應適時出版有關劉胡蘭的圖書……”他的報告終于得到有關圖書出版單位領導的重視,破例將他的書稿列入出版計劃,投入出版周期的運作。2007年1月11日,聚集著張俊山老人半生心血的《巾幗英豪劉胡蘭》一書由山西經(jīng)濟出版社正式出版,為紀念劉胡蘭英勇就義60周年獻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禮。
(責編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