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映的《機械師》,美國本土票房2900萬美元,全球票房6200萬美元,較之其4000萬美元的成本,算不上多么耀眼的成績。但或許是該片其他方面的收益不錯;又或許是片中的“意外暗殺術(shù)”同主演杰森·斯坦森硬漢形象的結(jié)合比較受影迷喜歡,5年之后,續(xù)集《機械師2:復(fù)活》出爐。雖然續(xù)集沒有公布成本,但從“全球暗殺”的大陣仗,以及杰西卡·阿爾芭、湯米·李·瓊斯、楊紫瓊等明星陣容來看,比起第一部應(yīng)該只高不低。然而該片票房成績卻差強人意,8月26日在美國本土上映后,2100萬美元的票房甚至不及第一部,已映國家的總票房也僅有5600萬美元,目測中國市場的成績將是決定其票房最終成敗的關(guān)鍵。
《機械師2:復(fù)活》在角色組合上放棄第一部“硬漢雙男主”路線,請來杰西卡·阿爾芭當(dāng)女主角搭配杰森·斯坦森,無疑是吸引眼球的一招。影片在動作戲方面擺出目前好萊塢大片流行的“全球開打”模式,巴西、泰國、馬來西亞、加拿大、保加利亞一路殺過去,無論是打戲的密集程度還是精彩程度,無疑都超過前作。但說其“精彩”,也僅僅是相對第一部而言,《機械師2:復(fù)活》真正好看的動作戲只有兩場——影片開頭杰森·斯坦森逃避殺手追殺,以及影片中段杰森·斯坦森在加拿大多倫多上演的“高樓泳池暗殺”。其他的動作戲,包括結(jié)尾高潮打戲都是常規(guī)套路,充其量只是打得熱鬧,并沒有帶來多么強烈的精彩觀感。
影片請來好萊塢當(dāng)紅的杰西卡·阿爾芭擔(dān)綱女主角,無疑對宣傳造勢很有幫助,但這種明星效應(yīng)也對敘事造成一定拖累。影片在開場動作戲后進入長達20分鐘的文戲,目的是為引入杰西卡·阿爾芭扮演的角色,并建立她跟男主角杰森·斯坦森的愛情關(guān)系。如此漫長的文戲?qū)τ谟矟h動作片極不合適,令動作片影迷倍感難熬,而且費力建立的男女主角愛情關(guān)系也屬于典型“硬漢美女看對眼”的好萊塢俗套,十分牽強刻意,很難讓廣大觀眾投注認同與情感。至于影片后段杰西卡·阿爾芭突然“開外掛”展現(xiàn)“猛女范兒”大展拳腳,對于她在影片中難民營志愿者的角色身份來說,就顯得過于夸張,難以令人信服。這就是B級硬漢動作片配上大明星女主角的尷尬——用了人家就肯定要給足戲份,一旦這些戲份無法合理設(shè)計,反而會影響影片品質(zhì)。
除了杰西卡·阿爾芭,片中中國觀眾熟悉的明星主演還有湯米·李·瓊斯和楊紫瓊。雖然這兩位實力派在影片中都正常發(fā)揮,圓滿完成角色,但存在感并不太大,換成其他人來演也并無不妥。影片的大反派設(shè)置也偏弱,雖然最初出場時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樣子看起來挺拽,但后來應(yīng)對杰森·斯坦森的復(fù)仇時卻變得“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最后兩人的對決也沒有奉獻出讓人印象深刻的精彩打戲,顯然無法使觀眾足夠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