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萬紅小學 趙春亞
多媒體在識字教學中的運用
江蘇省張家港市萬紅小學 趙春亞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一至二年級學生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識字任務很重。而低年級小朋友的學習沒有明確的目的性,他們的注意力容易渙散,如果在識字教學時教師還是苦口婆心地勸說,枯燥乏味地訓練,學生識字的興趣勢必不濃厚,沒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將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而多媒體將聲音、文字、畫面、視頻等合理地組合在一起,以此來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環(huán)境,優(yōu)化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了多感官的刺激,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率。
興趣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就為識字教學開了一個好頭。通過多媒體技術,烘托場面,使學生在對課文內容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加深對生字的印象,創(chuàng)設樂學的情景。如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草原的早晨》,上課時教師先放一段視頻,讓學生對草原的鞭響、羊涌、人歡的興旺景象有初步感知,然后相機點撥:“我國的草原幅員遼闊,綠草如茵,活躍著一群群牛羊,它的早晨該是什么樣子的呢?今天我們就要去看看早晨的草原。那么草原的原是怎樣寫的呢?”從看視頻說話到學寫生字,學生興趣濃厚,印象深刻。
小朋友以形象思維為主,利用動畫教筆畫,分析結構,示范運筆,可以把筆順較多的字的書寫過程直觀地呈現(xiàn)在他們眼前。這樣既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誘發(fā)學習的興趣,又可以幫助他們理解筆順、結構的特點,便于識記模仿。遇到難寫的字就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化難為易。如“燕”的筆順較多,學生不易掌握,可以利用動畫出示由實物燕子變成象形文字再演變成今文字的過程,讓學生觀察討論“燕”的各部分結構和實物燕子的哪些地方能對應起來,使學生認識筆順及筆畫的寫法。
利用低年級學生識記生字記得快也忘得快的特點,教師可以用舉一反三的方法來解決。如,教師動畫出示鴿子、小雞、小貓、青蛙,并同時出現(xiàn)這幾種動物的叫聲“咕咕咕、嘰嘰嘰、喵喵喵、呱呱呱”,請小朋友們學一學,教師相機請學生找出這些表示動物叫聲的字都是口字旁,然后想想還有哪些口字旁的字。這樣的鞏固練習不但擴大了識字量,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漢字中有許多形近字,小學生在運用時往往不分字意,隨便就用,所以必須反復練習,加強記憶,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用字習慣。如“他”和“池”字,讓學生明白表示男的要用單人旁,閃動偏旁,使學生加深印象再組詞。接著動畫出示大水的場面,單人旁被沖走,換成三點水,變成“池”字,再讓學生組詞。這種由圖到字再組詞的過程,符合小朋友的認知規(guī)律,強化了對生字的識記,培養(yǎng)了觀察、比較的能力。
多媒體教學具有各方面的優(yōu)勢,在教與學之間架起橋梁,發(fā)揮了語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所以說,多媒體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把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