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玉輝
2016年9月26日,教育部考試中心179號函件《關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試大綱修訂內容的通知》下發(fā)個省市自治區(qū)考試院和招辦,其中附件《高考各學科考試大綱修訂內容》中語文的內容修訂幅度較大,引起中學語文界、廣大高三考生及其家長的廣泛討論。
半個多月后的10月14日,教育部考試中心負責人就2017年高考考試大綱修訂答記者問發(fā)表,標題為《穩(wěn)中求進 優(yōu)化內容 提高質量 凸顯導向》,旗幟鮮明地說明立場和目標。隨答記者問一起發(fā)布的還有《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至此,新考綱由質疑、討論到正式發(fā)布實施,迅速完成。
至于為什么修訂考綱,考試中心負責人答記者問的文章中寫得清楚明白,理由充分?!翱荚嚧缶V是高考命題的規(guī)范性文件和標準,是考試評價、復習備考的依據。修訂和頒布年度考試大綱是一項例行工作,教育部有關部門每年都邀請專家,依據高校人才選拔需求、國家課程標準調整以及考生實際水平變化,對考試大綱進行修訂。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的總體要求,2017年要全面推進考試招生制度各項改革,考試大綱作為考試內容與形式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必要進行適當的修訂調整?!边@段話我的理解可以用兩個詞語概括:“循例”和“改革”?!把睙o可厚非,但“改革”因為有“時機和前提、內容和形式、幅度和程度”等諸多制約和操作層面的因素,大有商榷的必要。
考試的重大改革遵循“三年早知道”的慣例這是正道,又為何現在是當年頒布當年實施呢?面對洶涌如潮的輿論,考試中心負責人的對策是:“教育部有關部門日前組織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考試機構相關人員和基礎教育教研部門負責人開會,集中宣講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的目的、意義和內容,部署考試大綱宣傳和適應性測試等工作,指導各地及時合理調整有關學科的教學安排和學生的復習備考,保證考試內容改革平穩(wěn)順利地實施。同時組織專家,對部分重點學科大綱修訂內容進行解讀,正確引導教學;全國各省教育考試機構和教研部門也將組織本地區(qū)的基礎教育研究專家、高中一線名師對考試大綱修訂內容做深度解讀,并為考生備考提供指導。”
本文筆者試著從四個方面圍繞新考綱展開討論,試著為一線教師和高考考生提供一種思路。因為《考試說明》和考試樣卷還沒出來,適應性測試啟動也會延遲,所以這里只是一家之言,一切變化最終均以正式頒布的《考試說明》為準。
一、考試范圍和要求、考查內容和試卷結構的變化
(一)考試范圍
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中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兩個目標的“語文1”至“語文5”五個模塊,選修課程中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組成考試內容。考試內容分為閱讀和表達兩個部分。閱讀部分包括現代文閱讀和古詩文閱讀,表達部分包括語言文字應用和寫作??荚嚨母鞑糠謨热菥捎须y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查內容
更注重體現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綜合性,優(yōu)化考查內容,調整選考模塊,全面考查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
1. 能力目標設計學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層級的思維能力,如鑒賞評價能力。
2. 適度增加閱讀量,考查信息時代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的快速閱讀能力和信息篩選處理能力。
3. 現行考試大綱規(guī)定的2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要求學生從兩道選考題中選擇1道作答。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取消選考模式,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作為必考內容。
4. 在“古詩文閱讀”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內容。
(三)試卷結構
(四)變化綜述
1. 總體來看,選擇題會增加,主觀題減少。
2. 閱讀量增加,要求學生的閱讀速度,大概有15%至20%的學生會做不完題。背誦篇目64篇,就是去年的篇目不變。
3. 取消選考,文學、實用均考查。目前的消息是三種閱讀類型(論述、文學、實用)每種考三道題,共35分。全卷閱讀量增大,但由于三個現代文段子出現在同一張卷上,每段比去年減少字數。實用類文本只考傳記的格局會改變,新聞類要練習。現代文多選題仍在,社會上對多選題的理解與命題都不一定正確。
4. 古詩文中的文化常識依舊(考綱用詞錯誤“增加”)考查。文件中提到了傳統(tǒng)節(jié)日、民俗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容。
5. 今年以前的考綱用的是2006年的。所以今年修訂。今后考綱三年一大變 ,一年一小變。
二、這些考點以前學生掌握得如何,現在的對策應該是什么
今后的高考語文試題,勢必會從新聞、科普文、學術論文、文學作品等材料中,選取更多生動鮮活的事例,意在引導考生將自身的發(fā)展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lián)系起來??忌?017年高考備考中,一定要增強“時事語文”意識,及時閱讀新聞報刊,保持對社會現實的敏感度。
考生還要加強對古代文化基礎知識尤其是古詩文的積累,融匯歷史知識,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發(fā)展脈絡有基本的了解??疾橹袊鴥?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是簡簡單單地考查死記硬背的知識,而是要遵循繼承、弘揚、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路徑,注重傳統(tǒng)文化在現實中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從而實現考試的社會意義和現實目的。
適度增加閱讀量和提高快速閱讀能力成為考生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分省命題的7000字左右的閱讀做題量,到全國卷近10000字的閱讀做題量,考生已倍感壓力。閱讀的過程是讀者感知、記憶、想象、思維、注意等一系列心理活動的過程??焖匍喿x,則更是一種復雜的心智活動,它除了要求人們以更快的速度感知、記憶、想象、理解外,更要求閱讀時能高度集中注意,專注于閱讀,全身心地投入閱讀??焖匍喿x集生理學、心理學、語言文字學、現代閱讀學等相關學科原理于一體 ,實質是一門高效閱讀學。它不僅要求讀速快,而且要求理解深、記憶牢,能有效提高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迅速擴大其知識面。為此,有人還稱:“速讀是語文教育的高科技”。
閱讀的觀念,應跳出“文章賞析”的藩籬,注重信息的獲取與整理,而且還要注重效率。閱讀觀念的更新,十分有利于良好速讀心態(tài)的養(yǎng)成。這種良好的“速讀心態(tài)”,指的是兩種意識(求快意識、競爭意識),三個設法(設法快讀、設法理解一切、設法記住一切)。
三、修訂之后的試卷對學生影響初步分析
1. 語文能力強的學生較有優(yōu)勢,思維較機械的學生會受到沖擊。
2. 更加重視閱讀。要養(yǎng)成閱讀習慣,加快閱讀速度,提高理解水平,培養(yǎng)信息篩選能力。
3. 閱讀量的增加可能會影響到作文的寫作,部分學生將答不完卷。
4. 客觀題的增加可能會加大學生的分差。
隨之而來的是高三語文教學策略的應變:
1. 能力為本,學科素養(yǎng)是關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不是應試能力。
教“真語文”而不是教“高考”,多訓練思維而不是大量做題。
2. 務必上好閱讀課和寫作課。閱讀教學要全面化,只選擇一種文體不再可行。
3. 關注其他省份的試題,不能只備考全國卷。樣板題目變少,題目靈活性增加。要好好選擇平時的練習題。
4. 格外關注答不完卷的學生。教他們如何分配答題時間及如何取舍。
5. 在考試大綱沒有發(fā)布之前,建議大家以古詩文為主要復習內容,同時每周有一次作文訓練,同時擴大“閱讀+寫作”的讀寫一體的分量。
6. 成語、病句、銜接語言運用等內容先放一放,等考綱發(fā)布后根據樣題等信息再確定復習考點內容。
四、學生的提分點在一輪復習中還有哪些(常規(guī)考點中的易錯考點),對策是什么
作文是丟分大項,重點談談:
1. 既要有深厚的文學、哲學、文化學以及社會學知識,又要有高考考點意識和卷面表達范式的強化訓練。運用材料扣題時,要突出強調這個材料中與觀點相結合的那一個側面。注意寫好過渡語句,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效勾連。有效修正原語段材料的分析句。要不斷呈現中心詞或者表現主旨的語句。
例如,重慶市2016年理科狀元鄧雅文的考場文章(選段):
中國士子,講究廟堂氣,英雄氣,觀照的是一種以人世安穩(wěn)作底色的飛揚態(tài)度,于是涵養(yǎng)出對天地人事有不息熱情的“正能量”,躬身體味紅塵悲歡、生死殺伐,以接地氣。
所謂“地氣”,即是俗世生活的煙火本味和大道人情。地氣可以來自《七月》中記述的農桑勞作,《蒹葭》中詠嘆的樸素愛情,《無衣》中浸淫的戰(zhàn)爭豪邁,皆由真醇徹底的人事與心意生發(fā),不摻矯揉。一如胡蘭成在回憶散文《胡村月令》中所寫,那是一種閭巷人家天然蓬勃的旺氣,幼時聽人家說遠處山上埋了寶劍,便真覺天地間有悚悚的兵氣與劍氣。人在造化中生活得認真,那萌動的地氣便也澎湃歡愉,教人只往積極一處想,愿意攜了初生牛犢的志氣奮勇直前,在該奉獻處奉獻,該拼搏處拼搏。
2. 既不能每天迷失于題海而不知返,也不能憑空虛蹈無所依傍。
3. 在對應試的認識上下夠功夫,在題目的挑選和反復琢磨上用足勁頭。
總之,依綱靠本,研究規(guī)律,提高效率,方能夠輕松應考。
(1)既要追求答了什么,又要重視答得怎樣,復習指導科學化;
(2)既要追求知識系統(tǒng),又要重視答題規(guī)范,答題思路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