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茂功
[摘要]:
文人園林是我國古代藝術(shù)的一件瑰寶,對后世影響深遠。文人園林起于魏晉,盛于唐宋,而止于明清。在這其中,文人園林受到儒、釋、道三教的沖擊與熏染,又承襲魏晉隱逸思想,融入山水詩畫的藝術(shù),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文化體系。本文通過對王維的輞川別業(yè)的研究分析,對唐代文人園林設(shè)計思想與造景手法,為現(xiàn)代園林營造意境找出正確合理的方式,為園林設(shè)計繼承傳統(tǒng)文化提供一條思路。
[關(guān)鍵詞]:文人園林、輞川別業(yè)、禪意、山水
1、魏晉遺風——唐代文人園林的興起
園林這一概念自秦漢就已出現(xiàn),到了唐朝,出現(xiàn)文人造園的高峰期,由于文人的文學修養(yǎng)高故造就了文人園林極高的藝術(shù)品位,而文人親身參與造園同時又促進了造園工藝的精進。兩晉之后,園林已經(jīng)不是士大夫棲身之所那么簡單,文人士大夫?qū)⑵湟曌髯约盒撵`的歸屬,如嵩山別業(yè)、廬山草堂、浣花溪草堂、平泉莊等都是唐人園林的杰作。在園林之中,士大夫講求“天人合一”修身養(yǎng)性的理想勝境。他們追求在一種和諧安寧的生活氛圍。一方面是唐代隱逸文化的盛行,另一方面,園林也是士大夫在官場失意后的心靈歸宿。而在儒釋道三教合流的大文化背景,修生養(yǎng)性成為士大夫們的重要人生追求。
2、禪宗思想對于文人園林的影響
禪宗是中原佛教中的一個分支。禪宗在唐高宗與武則天時期興起,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故傳播極廣。在盛唐時期逐漸達到高潮。禪宗十分講求境界,而境界一詞源于佛經(jīng),是指人們所達到理解法理或哲理的境地。禪宗在唐朝得到士大夫階層接受主要是注重強調(diào)心與境相互依存的密切關(guān)系,在觀照自然中求得凈心,它表現(xiàn)的是創(chuàng)作者或觀賞者主客體的心境。而唐代文人園林的營造受到禪宗“命由己造,相由心生”的影響,眾多文人園林追求心靈與自然的虛實相生,所以造園也不僅僅停在詩理畫論上,更要營造士大夫心中的自然,一個充滿意境的空間。“意境”的營造。
3、王維與輞川別業(yè)
王維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偉大的山水田園詩人,有詩佛之稱。他多才多藝,能詩善畫。早年仕途順達,意氣風發(fā),后因“安史之亂”而淡出官場,辭官終老藍田。輞川別業(yè)本是初唐詩人宋之問的一方舊宅,王維購入后取名“輞川別業(yè)”。
輞川位于陜西藍田縣西南20公里。谿谷輻輳有若車輪,得名輞川。這王維在自己的《惘川集序》中就曾寫道:“余別業(yè)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英伴、宮槐陌、臨湖亭、南咤、歌湖、柳浪、奕家懶、金屑泉、白石灘、北咤、竹里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閑暇,各賦絕句云爾?!蓖蹙S在輞川別業(yè)中歸納出二十多個景觀,并常與其道友裴迪作賦吟誦。可見他對其作品的滿意。生活上,王維作為一代文壇領(lǐng)袖,充滿了文人特有的詩畫書樂等活動,同時又受到魏晉之風的影響,他向往田園生活,在他的詩中常有漁樵耕讀的場景。而他自己又是虔誠的佛教徒,所以,他對于景觀的設(shè)計就有了他自己獨特的審美情趣如他詩中所描述,“獨坐幽堂里,彈琴復(fù)長嘯”他會在彈琴時長嘯;他在飲酒的時候會一邊欣賞荷花美景一邊將其描繪下來“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他會在他的佛堂會植栽木槿花和露葵“山中習靜觀朝謹,松下清齋折露葵”??梢娝菍⒆约旱纳罘绞剑楦卸纪ㄟ^景觀設(shè)計將他心中的意境營造出來。
4、詩畫入境——王維對輞川別業(yè)的設(shè)計研究
王維將山水畫論的構(gòu)圖方法置于景觀之中,講求布局得法,層次豐富,疏密得宜。我們從王維《輞川集》中可以看出作者對自然山水的癡迷。王維在配景之中注重主次,配置輕重適宜,畫面淡雅和諧十分看重意境的營造,以潑墨筆法渲染山水林木,并用場景的事物來描繪他所想要表達和向往的清新幽靜之意境。4.1、山水——不煩事工,天然成趣
王維被稱為山水詩的鼻祖,對山水景觀主張“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因此輞川別業(yè)因型就勢,空間開闔有序。在他的詩里山水地理、農(nóng)家田園、花木林地等景觀要素都有表現(xiàn)。正如《園冶》中提到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山石造型的要求與詩文的欣賞非常相似要有賓主。王維有畫論言:“山頭不得一樣,樹頭不得一般。要見山之秀麗;山不可亂,須顯山之精神?!贝搜砸庠谕簧街械闹鞣澹谌荷街g,要疏密錯落,高低有致。山和山之間要相互烘托和掩映,使賓主相輔相成。也就是計成所總結(jié)的“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創(chuàng)作手法。
4.2、植物——凡畫山水,須按四時
王維在營建輞川別業(yè)種植大片植物、叢植成景,利用植物的屬性劃分園林空間。如華子崗、斤竹嶺、木蘭柴、、茱英沜等等,從他的詩句“當軒對蹲酒,四面芙蓉開”我們不難看出他在敬湖上種植了大量的荷花,形成一片蔚為壯觀的景觀。王維在《山水論》中就有:“春景則霧鎖煙籠,長煙引素,水如藍染,山色漸清。夏景則古木蔽天,綠水無波,穿云瀑布,近水幽亭。秋景則天如水色,簇簇幽林,雁鴻秋水,蘆島沙汀。冬景則借地為雪,樵者負薪,漁舟倚岸,水淺沙平”。將詩理畫論引入園林設(shè)計,不可謂妙絕!
4.3、建筑——不著筆墨,悠悠湖上
王維后半生一心向佛,所以在他的詩文里很多佛教建筑的稱謂。對建筑描寫不多,但主要以突出禪意為先寫法比較含蓄,營造出恬淡清凈、淡雅自然的美感。如《臨湖亭》,從標題看是要描寫亭,“輕炯迎上客,當軒對尊酒,悠悠湖上來,四面芙蓉開”。但全詩卻未著一字是描寫亭的,滿詩寫的都是作者身處亭中所觀所賞。由此可見,王維對于建筑本生的形式,樣式并不注重,他看中的是構(gòu)筑物在環(huán)境中所能起到的作用,這與現(xiàn)代主義對于形式與功能的理解相吻合。
5、結(jié)論
輞川別業(yè)本是王維辭官隱逸的一處居所,但王維將山水詩、山水畫、山水園三者融合,造就了輞川別業(yè)這個兼容并蓄的文人山水園。園林中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打上時間的刻印,記錄當時社會意識形態(tài)、宗教信仰、藝術(shù)文化等方面。所以,對文人園林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系。從而探求傳統(tǒng)文化與中國古典園林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相互滲透的過程。這些對于現(xiàn)代園林的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植.園冶注釋「Nll.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8;
[2]陳從周.園韻「Nll,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3]王維(唐)撰,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發(fā)行陳鐵民校注,王維集校注(第一、二、三、
四冊)1998;
[4]周維權(quán),中國古典園林史,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5]漢寶德,物象與心境,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