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對“提問時機”的有效把握前提是要對學生的具體需求和已有基礎進行分析,追求變“式”,把握好提問的恰當時機。一名優(yōu)秀教師要學會掌控課堂,面對教學氛圍的低谷與尷尬,善于變“則”,改變規(guī)則化的思維定勢。語文課堂要講究韻律和節(jié)奏,調(diào)用多種教學手段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讓語文課堂充滿勃勃生機。
關鍵詞:變“式”;變“則”;變“奏”
一、提問設計上:把握時機,追求變“式”
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真實狀態(tài)出發(fā)。教師對“提問時機”的有效把握,前提是要做到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經(jīng)驗、認知基礎的高度契合,對學生的具體需求和已有認知基礎進行分析。難以恰當?shù)匕盐諏W生的認知水平,忽視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就會造成提問時機的提前或拖后,導致教學效益的低下。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追求變“式”,相機改變提問的方式,把握好提問的恰當時機。
以上海的華衛(wèi)民老師講授《滕王閣序》為例。當老師問道:“你讀完文章以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學生回應:“第一感受是不愧為古文,果真拗口!”學生明顯感覺到文章有難度,此時華老師并沒有去思考學生“能學什么”,沒有去疏解學生的存疑處,而是急于通過“文中哪一個句子,集中凝練地表達了王勃的思想感情及其轉變”的提問“直奔主題”。
結果當然是欲速則不達。由于學生還尚未對文章整體有所感知,只能是靠亂猜瞎蒙、找只言片語來應付??梢?,教師要密切關注在什么時候提出問題,只有時機恰當,有效性才強,而這又直接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二、課堂流程上:掌控轉機,追求變“則”
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要學會掌控課堂,面對教學氛圍的低谷與尷尬,要有過人的機智和靈活,要善于變“則”,改變規(guī)則化的思維定勢。課堂難免會出現(xiàn)教師意料之外的場景,“意外”是語文課的活性酶,教師要善于把這種“意外”作為課堂的生成資源,巧妙地抓住并利用這些資源,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去開發(fā)這些資源,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最佳效益。
廣東的楊子江老師在執(zhí)教《謳歌親情 學習寫得充實》一課中,導入階段,教師問道:“你們喜歡看《爸爸去哪兒》嗎?”學生一片沉默,都在搖頭。在絕大多數(shù)教師看來,總會有一兩個學生能站起來說“喜歡呀,原因是……”,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從明星、真人秀、親情等節(jié)目受歡迎的因素進入本課的主題“親情”,沒想到教師的良好預設卻遇到了冷場。于是,楊老師聯(lián)系自己的親身體驗經(jīng)歷,從8歲的女兒看到這檔節(jié)目就不愿意離開,到妻子被節(jié)目吸引也不離開,適時把“明星”“親情”等關鍵詞融入其中,楊老師說道:“可是沒想到我的父親也坐在電視機前走不開了,實在想不明白了,我就只好自己去看了看,”學生接著話題,笑到:“你也走不開了。” 此時,課堂流程上出現(xiàn)了氣氛趨向融洽的轉機,面對意外,教師處變不驚,巧妙應對,進而順利進入了課題,迂回曲折地實現(xiàn)了預期效果。
三、活動組織上:充滿生機,追求變“奏”
語文課堂要講究韻律和節(jié)奏,在活動組織上需要考慮怎樣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和認知特點,調(diào)用多種教學手段或活動形式,以動靜相生、快慢交替、疏密相間、舒卷有致的節(jié)奏來取得最佳教學效果,讓語文課堂平添幾許生命活力。有時要“動”,討論、問答、朗讀、爭辯等,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其保持興奮狀態(tài);有時要“靜”,聽講、思考、默讀、自省等保持教學刺激的有效性和長效性。其他如將時尚文化引入課堂,開心辭典式教學、模擬法庭教學、表演式教學、辯論探究會、排演課本劇、記者招待會、分組競賽活動式教學等,都會實現(xiàn)節(jié)奏上的變化,引發(fā)學生探求的沖動。
甘肅的朱華老師在教學《蘭亭集序》時,從讀開始,以讀結束,有師生齊讀,也有分段朗讀,尤其是還創(chuàng)造性地設置了以學生為現(xiàn)場主持人引領學生誦讀的形式,由學生現(xiàn)場推薦主持人,學生經(jīng)過幾分鐘醞釀準備主持詞,配以意境優(yōu)美的古箏曲《高山流水》作為背景音樂來渲染氛圍,這種節(jié)奏上的變化使得課堂多了些神韻流動,多了些神采飛揚。四川的熊紅老師教學《羅密歐與朱麗葉》時既有臺詞的品讀,也有學生的真情表演,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高潮迭起,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課堂充滿了勃勃生機。
作者簡介:畢泗建(1971— ),男,山東省泰安一中高級教師,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培訓專家?guī)鞂<遥綎|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專家?guī)鞂<?,泰安市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研究方向為作文教學、閱讀教學和校本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