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萍
【內容摘要】文章就新疆班語文課堂的文化建設進行了有效的探索與實踐,探討了如何奠定學生的漢語文基礎,提升新疆孩子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新疆班 語文課堂 文化建設
“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边@是習近平主席對“文化”的含義解釋,他認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弘揚中華文化,加強文化自信正是當下要務。
我校自2005年開始承辦新疆班,新疆孩子對漢語文的學習普遍感覺困難,對以漢字為載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認知甚少,對漢語的表達習慣感知陌生,語文教學更是舉步維艱。
為此,在新疆班語文課堂的文化建設上我們作出了有效的探索與實踐,奠定學生的漢語文基礎,提升新疆孩子綜合素養(yǎng)。
一、融合地域文化,認知語文課堂
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共存。孫中山在《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中鄭重宣告:“國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泵褡逭J同,建立民族自信,國家才能有所發(fā)展。只有老師和學生都能充分地認識到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源遠流長,民族團結的重要性,才能促進新疆班教學,達成為祖國培養(yǎng)后備力量的偉大目標。
每一年都有一批新疆的孩子自天山而來,他們遠離故土和父母,來到幾千公里外的廣東,面對陌生的地域、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人,有幾許的憧憬卻又有幾許的彷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習俗和語言習慣,給新疆孩子們帶來文化學習和生活上不同程度的困難,溝通、融合、認同、自信,需要橋梁。在眾多的科目中,語文教學,便成了承載、溝通民族文化的主要橋梁;語文老師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引路人。
二、構建文化課堂,心從力行
1.理念先行,角色定位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說的就是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剛強勇毅,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在漫長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而擔任新疆班教學的老師,正是肩負著重大使命的人,所以就要具備強的責任心、寬廣的胸懷,充分認識到民族教學的重要性,有民族認同感,把新疆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關愛、教導,引導健康成長。當然,新疆孩子也要充分地認識到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才能端正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深入地學習,培養(yǎng)文化自信。
2.誦讀經典,涵養(yǎng)品性
“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經過實踐和時間的檢驗,積聚地體現民族優(yōu)良品質、代表民族發(fā)展方向、具有普世價值的文化精髓——華南師范大學陳一平教授做出了精當的闡述。我深以為然,“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良好的道德思想、先進的人文理念的載體,孝悌忠信、溫良恭儉讓等美好品質在一代代中華民族的精英人才身上得以體現。誦讀經典,在讀—誦—悟—思的過程中升華思想,涵養(yǎng)品性。我們在語文課堂上大力推行經典誦讀,有助于文化課堂的構建,有助于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培養(yǎng)新一代的精英。
誦讀的形式是多樣的,晨讀、晚讀,課堂上讀、課堂外讀,老師范讀、學生自由誦讀,視頻導讀、配樂賞讀……多種形式,靈活配置,內容感悟,情感滲透,潛移默化,魅力盡顯。經過幾年的內高班學習,我們的新疆孩子變得知書達理、通情友愛、勤奮進取、陽光積極,有高遠的人生追求。
3.開展多元化語文課堂活動,課內課外相得益彰
傳統的語文課堂容易滑向單向的知識傳播模式,強化了教師的絕對主體意識,卻淡化了作為客體對象的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會抑制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影響師生的互動交流,弱化文化傳播過程的整體效果。學生是課堂的活動主體,只有調動了學習主體的投入積極性,才有可能激發(fā)學習的潛能,才有可能收獲文化的精髓。
開展多元化的語文課堂活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就容易調動起來,學生的自我價值觀也可以在活動的過程中得到熏陶培養(yǎng),學習更有勁頭。語文課堂,文化課堂,我們不拘泥于語文知識的傳授,而是開展活潑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充分地感受文化的魅力。語文課堂活動多元化,寓學于樂,學生參與了,認知感覺便會更加深刻。
三、學以致用,固本培元
一個人的成長在于學習,在于實踐,在于進步,在于提升。一個民族的發(fā)展、壯大,正在于一個個人的發(fā)展以及由眾多的人共同構建的社會進步。五十六個民族,猶如五十六個大家庭,文化融合,思想交匯,精誠合作,才有我們強大的民族自信。
故此,新疆班語文課堂的文化建設應致力于實現兩方面目標:一是以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涵養(yǎng)思想,以辯證的思維思考復雜的人生,以感恩的心來對待生活;二是以豐富的傳統文化積淀厚實的知識根基,格物致知,舉一反三,構建堅固的文化大廈,以扎實的知識、過硬的本領接受祖國的挑選?;诖?,新疆班語文課堂的文化建設有賴眾多教育同行攜手努力,踐行基本,那么,筑就美好民族夢——中國夢有期可待!
【參考文獻】
[1] 楊月. 深鑄文化自信,習近平講給青少年的五堂公開課[EB/OL]. 中國青年網,2016.06.01.
[2] 仝娜. 國學的文化屬性與生命力問題的探析[J]. 名作欣賞,2016(06).
[3] 陳一平. 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概論[M]. 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