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福,謝平英(婁底市第四中學,湖南 婁底 417000)
?
野外拓展訓練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以婁底四中為例
李永福,謝平英
(婁底市第四中學,湖南 婁底 417000)
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務之急。野外拓展訓練是一種體驗式教學,能熔煉青少年的心理素質(zhì)和人格品質(zhì);鍛煉青少年的體能,提高身體素質(zhì);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增強自信心;激發(fā)青少年的潛能,培養(yǎng)合作意識;激發(fā)青少年的學習內(nèi)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豐富青少年的道德體驗,提高其道德健康水平。因此,婁底四中開展了一系列野外拓展訓練,以期探索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
青少年;野外拓展訓練;心理健康教育;婁底四中
隨著社會急劇轉型,人們的價值觀念、文化生活出現(xiàn)多元化變遷,青少年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當前,社會因偏重理論知識學習和個人學歷,忽略了青少年的品行和人格塑造,造成部分青少年出現(xiàn)信念淡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社會適應能力差等問題。
野外拓展訓練符合當下健康教育的新概念,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價值取向,因此,婁底四中開展了一系列野外拓展訓練,以期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進行有效探索。
野外拓展訓練原意為義無反顧地投向未知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新的挑戰(zhàn)。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野外拓展的本質(zhì)就是生存拓展[1]。這種訓練起源于二戰(zhàn)期間的英國,當時大西洋商務船隊屢遭德國人的襲擊,許多缺乏經(jīng)驗的年輕海員都葬身海底,于是哈恩等人就創(chuàng)辦了一所名叫阿伯德威的海上學校,專門訓練年輕海員的海上生存能力和船觸礁后的生存技巧。后來,野外拓展訓練的對象擴大到軍人、學生、工商業(yè)人員等群體,訓練目標也由體能訓練、生存訓練擴展到心理訓練、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野外拓展訓練利用自然環(huán)境和人工場地設施,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和培訓課程,提升參與者的自信心、意志力、決斷力,熔煉受訓者的人格品質(zhì)和心理健康水平。同時,野外拓展訓練能培養(yǎng)參與者的組織歸屬感、責任感及團隊精神,并形成較高的團隊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為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提供有效幫助。野外拓展訓練注重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或模擬的活動環(huán)境,方式新穎、有趣,能幫助學生適應現(xiàn)實環(huán)境,形成和諧、自由、開放、高效的人格模式,同時,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循環(huán)往復“體驗—分享—交流—整合—應用”五個階段,可創(chuàng)造難忘的學習體驗,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野外拓展訓練對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培養(yǎng)其良好的意志品格有著重要意義[2]。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關系到中學生本身的健康和成長,而且也關系到全面小康社會的建成和中國夢的實現(xiàn)。青少年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缺乏應對復雜事物和控制自我情緒的能力,可變性和可塑性較強。因此,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野外拓展訓練,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一)野外拓展訓練能鍛煉青少年的體能,超越自我
青少年在野外拓展訓練中,背負一定重量的生活用品和野外活動裝備,爬山涉水,穿越叢林,能使其在充分享受回歸自然、放松身心的同時,利用崎嶇山路、鄉(xiāng)間小路、瀑布等自然環(huán)境資源開展攀爬、速降、遠足拉練、定向越野等活動。這向青少年的體力和意志力發(fā)出挑戰(zhàn),讓青少年在體能上得到鍛煉,增強自身體質(zhì)。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生相處模式和命令式語氣,積極融入到整個團隊中,與團隊成員共度艱難險阻;鼓勵平時不愛活動或體質(zhì)較弱的學生,努力保持旺盛的斗志、堅定信心;激勵全體隊員發(fā)揚團隊協(xié)作精神,充分交流、共享經(jīng)驗;協(xié)同參與活動,挑戰(zhàn)體能極限,挑戰(zhàn)自我,超越自我。
(二)野外拓展訓練能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增強自信心
野外拓展訓練以高山、流水等自然條件為襯托,強調(diào)自然的氛圍,崇尚自然與環(huán)保,人們在呼吸新鮮空氣和欣賞自然環(huán)境的同時,通過創(chuàng)意獨特的專業(yè)戶外體驗式培訓,達到陶冶情操、提升情商的目的。拓展訓練是一定的身體活動,是讓青少年親身體驗典型化和游戲化的活動。青少年通過分享和總結來回顧自身,從而得到心靈上的震撼與洗禮,并把得出的經(jīng)驗和教訓運用到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野外拓展訓練可以讓青少年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實力,并激發(fā)團隊成員的力量;讓青少年在心理上得到考驗,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磨煉克服困難的毅力,增強自信心,從容地去面對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種種困難和挑戰(zhàn)。
(三)野外拓展訓練能激發(fā)青少年的潛能,培養(yǎng)合作意識
野外拓展訓練時,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鼓勵、相互協(xié)作、相互關心,讓大家理解團隊對每一個人的意義,知道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一個團隊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3]。人格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個體人格的社會適應程度是判斷人格是否健康的主要標準;健康人格的形成取決于個體與社會的互動,人格是個體的人與社會互動的產(chǎn)物;個體只有從社會人格模式中吸收好的成分,才能不斷改進自己的人格結構,不斷完善個體人格。野外拓展訓練主要以培養(yǎng)合作意識與進取精神為宗旨,要求學生在野外拓展訓練開始前、項目進行中和取得階段性勝利后,要經(jīng)常高呼自己的隊名、隊訓,唱自己的隊歌。當學生面對困難時,這種團隊氛圍會對他們產(chǎn)生巨大的鼓舞作用,在一定的壓力下,其心理和生理方面的潛能會被激發(fā),學生之間的互相加油鼓勵,能使整個團隊和每個學生以高昂的斗志和飽滿的情緒去克服困難,并獲得成功后的高峰體驗。這種成就感不同于以往成功后的感受,它能使青少年了解團隊的概念,體會團隊的行為,認識團隊的力量,發(fā)揮團隊的優(yōu)勢,啟發(fā)和培養(yǎng)團隊的創(chuàng)新意識,并將學生個體人格與社會人格常模(團隊要求)對照,根據(jù)團隊要求對自己的人格缺陷或人格偏差不斷加以改進和矯正。這種成就感是在承受團隊壓力的情況下獲得的,所以有利于培養(yǎng)青少年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改善人際關系,讓他們學會與人相處、與自然相處,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
(四)野外拓展訓練能激發(fā)青少年的學習內(nèi)力,提高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能力
每個人的身體里都有兩股力量:一股是我們表面上看得到的肢體力量,叫做生命外力;一股是我們表面上看不到的心理力量,叫做生命內(nèi)力。人的肢體力量比較弱小,而人的心理力量像一塊核電池,存在于每個人的身體中,一旦被喚醒,具有巨大的能量,且無堅不摧,勢不可擋。野外拓展訓練不僅可以讓青少年在完成訓練項目的過程中鍛煉體能、磨煉意志、陶冶情操、熔煉團隊,產(chǎn)生頓悟、開悟,從而激發(fā)和喚醒心理內(nèi)力,而且可以讓青少年獲得書本上、課堂上無法獲得的獨特感覺。例如:“我昨天還和父親大吵一架,并摔爛了他的手機,今天的拓展活動讓我突然明白:我愧對我的爸爸,我想對他說聲‘對不起’!”“父母、老師就是我們生命之旅中的引路人,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團結就是力量,合作創(chuàng)造奇跡?!薄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薄皥猿种?、堅持著,就到了終點,這是一種非常美好、奇妙的感覺?!睂W生的這些分享正是青少年心理內(nèi)力被激活和喚醒的見證,他們的社會適應力有明顯提高。
(五)野外拓展訓練能豐富青少年的道德體驗,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健康水平
野外拓展訓練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道德體驗場,模擬了一個社會情境,使得青少年能模擬進入到廣闊的社會生活中,感受生活世界的各種關系,踐履美德,選擇符合個性、德行的行為方式,在實踐活動中發(fā)生道德體驗。
團隊氛圍為青少年產(chǎn)生道德體驗提供了必要情境。在每個項目結束后,師生圍坐一起分享經(jīng)驗,在開放式的對話中,大家敞開心扉展現(xiàn)真實的自己,自由表達各自的喜怒哀樂,與大家分享自己內(nèi)心最深切的感受,這容易激活在場其他人的思維,喚醒在場的每一個人對自己生活的回憶和省思,達到共情,進而發(fā)生道德體驗。這不同于獨處時的個體領悟,它是通過對話中的相互碰撞、激發(fā)和分享而獲得的道德體驗。最后,教師要以理論深層剖析項目背后的內(nèi)涵,肯定每個學生的出色表現(xiàn),講述自己的道德體驗,使整個道德體驗分享達到巔峰。
為了探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婁底四中開展了一系列野外拓展訓練。2012年5月1日,野外拓展訓練這種體驗式教學正式在學校初90班實施。由學生、家長、老師和志愿者組成的100多人團隊,在婁底市大埠橋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白鷺山莊舉行“雷鋒1號”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野外拓展訓練活動,訓練項目主要有:幸福大轉盤、信任背摔、穿越電網(wǎng)、生命之旅、攀越畢業(yè)墻等。2013年4月10日,學校組織高106班的全體同學赴韶山、花明樓,參觀偉大領袖毛澤東、劉少奇的故居,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同時,進行了8公里的徒步拉練訓練。2014年5月6日,學校組織高118、120班的140余名師生及家長參觀曾國藩故居,探尋湖湘文化,從富厚堂到白玉堂的9公里路程全部步行,途中穿插了破冰、快樂接力、背靠背傳球、趣味中餐等野外拓展訓練項目。2014年11月17日,學校組織初108班、高106班、118班、129班及原初90班師生共300人,走進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婁某部隊參觀軍營、觀看匯報片、欣賞戰(zhàn)士表演、體驗軍營生活,并在100多名解放軍官兵帶領下,進行9公里的負重遠足拉練。拉練途中安排了急行軍、履帶戰(zhàn)車、雷區(qū)取水、節(jié)節(jié)攀升等野外拓展訓練。2015年5月12日,學校組織高三200多名學生爬仙女峰,釋放高考壓力。在山上,同學們席地而坐,聽取全國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特聘專家李國強教授的快樂高考專題講座,并開展了體驗經(jīng)絡催眠、激發(fā)學習潛能等野外拓展活動。2015年7月18至19日,學校組織高一139、140班新生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婁某部隊開展夏令營活動,其中戰(zhàn)士們整齊的隊列操練、高超的汽車駕駛技術、高難度的400米障礙跑、精彩的軍營講座、與部隊官兵共同進餐等別開生面的第二課堂活動,對學生來說,更是一次深刻的國防、愛國教育。之后,學校組織學生體驗飛水漂流,夜宿農(nóng)家,攀越龍山。2015年9月15日,婁底四中組織初三、高一200多名學生及家長參觀曾國藩故居,學習曾國藩的勤奮好學和治家治國理念,開展同心圓、湘軍出發(fā)、滾雪球等野外拓展訓練。2016年3月28日,學校組織高三200余名學生及家長開展“追隨偉人足跡,迎接快樂高考”的活動。師生們經(jīng)韶山到長沙,沿著毛主席在湘活動路線,參觀毛主席故居、銅像廣場、橘子洲頭、湖南大學、東方紅廣場、岳麓書院和愛晚亭,追隨偉人足跡,了解偉人事跡,感受革命情懷,樹立遠大理想,寫下莊嚴承諾,以此堅定牢記使命、不畏艱難、求學奮進、立志報國的決心。2016年5月11日,學校組織校內(nèi)學生100余人來到婁底市康復醫(yī)院開展慰問活動,大家與醫(yī)護人員、精神病人同臺表演節(jié)目,共同慶祝第104個國際護士節(jié)。通過此次活動,學生了解到精神病人是弱勢群體,并學會尊重和關愛弱勢群體,同時,學生們懂得平時要關注、重視、維護自身和家人的心理健康。2016年12月27日,學校組織高一142班、143班、高二157班、160班共320人走進雙峰縣石牛鄉(xiāng)馬鞍學校,了解、關注留守兒童的艱難處境,和留守兒童互動,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調(diào)研能力,豐富其人生閱歷,促進他們健康人格的發(fā)展,并通過文藝演出、捐款捐物,奉獻愛心,傳遞真情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學校組織學生攀登九峰山等野外拓展訓練,磨練意志,增加自信,增強勇氣,提高生存能力。
婁底四中開展的野外拓展訓練,在培養(yǎng)青少年的健康人格,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方面,成效顯著,得到了學生、家長、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產(chǎn)生了很好的示范效應。2013年1月4日,國家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張漢湘率中央黨校、社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的專家、教授在省、市、區(qū)領導的陪同下到學??疾?,一致認為學校的經(jīng)驗全國領先,值得推廣。2015年9月15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的《家風》專題紀錄片攝制組,拍攝了學校在曾國藩故居開展的野外拓展訓練活動,并于2016年3月12日、13日在中央電視臺播放。學校開展的野外拓展訓練被中央電視臺、新華網(wǎng)、人民網(wǎng)、國家體育總局網(wǎng)、湖南省人民政府網(wǎng)、湖南經(jīng)視、湖南電子報、婁底市人民政府網(wǎng)、湖南日報、婁底綜合頻道、婁底日報等100多家國家、省、市級媒體報道達300多次,在全國產(chǎn)生了良好的品牌效應。
[1]陳麗梅.論野外拓展訓練中后現(xiàn)代主義教育理念[J].中國西部科技,2009(12):95-96.
[2]位桂香,冀曉斌.野外拓展訓練對高校體育課的豐富與開展對策[J],知識文庫,2016:233.
[3]孫楠楠.現(xiàn)代大學生野外拓展訓練的實施與實效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87-88.
(責任編校:彭巍頤)
Effects of Field Training o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 A Case Study on Loudi No.4 Middle School
LIYong-fuXIEPing-ying
(Loudi No.4 Middle School, Loudi 417000,Hun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t becomes a primary priority to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Field training, as a kind of experiential teaching, strengthens teenagers′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 enhance their physical ability and body fitness, mold their character and boost their confidence, inspire their potential and build their teamwork consciousness, motivate their interior power of study and improve their adaptability to society, and enrich their moral experience and improve their moral health. Therefore, Loudi No.4 Middle School has developed a series of field training activities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teenagers.
teenagers; field train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Loudi No.4 Middle School
2016-09-12.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社會轉型背景下中學生健康人格培養(yǎng)研究”(XJK014BZXX037)。
李永福(1966—),男,湖南漣源人,婁底四中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謝平英(1969—),女,湖南雙峰人,婁底四中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G638
A
1673-0712(2017)02-01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