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辦好一所學校的切入點在哪?近年來,我們開始嘗試以學校文化建設作為切入點來實施文化管理和教育。我們認為,構筑一種無處不在的文化氣場,將在潤物無聲中對學校的師生產生潛移默化而又根深蒂固的影響。為此,我校遵循傳統(tǒng)性與創(chuàng)新性結合、思想性與情感性結合、主旨性與背景性結合的原則,對學校的文化建設進行整體設計,力求文化在學校的每個角落留下影子,讓師生走進學校就如同走進了一條絢麗多彩的文化長廊。
一、物質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空間物質形態(tài),是學校文化的有形部分和物質基礎,是學校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物質文化有兩種主要表現(xiàn)形式。一是環(huán)境文化,包括學校的總體規(guī)劃設計、結構布局、綠化、美化、道路、具有教育含義的教育教學場所以及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等;二是設施文化,包括學校各種建筑物、圖書資料、教學儀器、實驗設備、文體活動設施、校園網絡、辦公設備和后勤保障設施,等等。
學校建筑和景觀是學校物質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建筑要求實現(xiàn)實用和審美功能的統(tǒng)一,景觀要求實現(xiàn)使用、審美和教育功能的統(tǒng)一。我校在物質文化設計中,既重視建筑本身的形象語言和景觀的心理暗示,又重視制度建設中的人本思想和校風的精神色彩,使校園成為“一部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用實際行動去實現(xiàn)蘇霍姆林斯基說的“讓每堵墻都會說話”的教育理念。高雅的物質文化將我校形象充盈得鮮活飽滿,讓每位師生帶著景仰走進校園,帶著依戀離開校園,增強了師生對校園文化環(huán)境的認同感。下面從我校物質文化建設之花中擷取幾朵,以饗讀者:
1.學校教學樓連廊的外墻上,有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教育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有英國作家薩克雷的“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等教育理念,體現(xiàn)了學校以教育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學校教學樓門口有一副對聯(lián),出自岳麓書院教學齋,上聯(lián)云:“業(yè)精于勤漫貪嬉戲思鴻鵠”,用的是古人“業(yè)精于勤荒于嬉”,應有“鴻鵠之志”的成說;下聯(lián)則是“學以致用莫把聰明付蠹蟲”,明確提出了“學以致用”,教育學生注重實踐,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教學樓連廊外墻上有梁啟超的“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既道出了我們對學生的期盼,也激發(fā)了學生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豪情。
3.學生公寓樓外墻有孟郊的《游子吟》和岳飛的《滿江紅》,一曲《滿江紅》(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唱響了時不待我的時代強音;一首《游子吟》(誰知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道出了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期許,讓住校生長存“報得三春暉”的感恩之心,牢記“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的惜時警句。
4.學校主干道前面的文化墻圖文并茂,有精忠報國、孟母斷織、黃香溫席、懸梁刺股、鑿壁借光等12幅浮雕,體現(xiàn)了學校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既有對學生行為品德的涵育,也有對學生學習求知的鼓勵。
5.學校餐廳大樓正面上是蘇霍姆林斯基任校長時在帕甫雷什中學校門上方寫的“要愛你的媽媽”體現(xiàn)了我校感恩教育的思想,不僅道出了對感恩的期盼,更激發(fā)了學生求學報家報國的熱情。樓下特別建造了一個泮池,它的來源是古代有學府前建泮池能振興學業(yè)之說,表達了學校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決心和信心。
6.學校體育場入口處有6個石球,球上刻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這是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技能,寓意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體育場看臺上有一幅中國畫,其創(chuàng)意來源于人民大會堂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將藝術美融入體育競技之中,用國畫“雍容、端莊”的柔性特質中和了體育競技的對抗與競爭,形成張弛有致、動靜皆宜的和諧之美。畫面上旭日東升,江山壯麗,表現(xiàn)出學校的勃勃生機。
二、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文化是一種確立組織機構、明確成員角色與職責、規(guī)范成員行為的學校文化,是學校精神文化的轉化器、激發(fā)器和推進器,是學校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它規(guī)范著學校的辦學行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從學行為。制度文化有三種表達方式:組織形態(tài)、規(guī)章制度、角色規(guī)范。
制度文化作為學校文化的內在機制,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只有建立完整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師生的行為,才能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與落實。但僅有制度是不夠的,還必須有負責執(zhí)行和落實制度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因此,制度文化建設除要進行制度建設外,還要進行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
我校一直注重制度建設。學校制定了《皖西中學教師工作制度》《皖西中學全員聘用制實施方案》《皖西中學教職工學期考核方案》等制度,為學??茖W化、民主化的制度管理奠定了基礎。學校制定了《皖西中學十項教學禁令》《皖西中學教育教學獎勵制度》《皖西中學新課堂教學設計規(guī)則》《皖西中學學生一日常規(guī)》等教學制度,為學校的教學健康向上、規(guī)范有序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學校實行教職工考勤坐班制、班主任和教師雙向選聘制、教職工例會制度、分層次教學制度、集體備課制度、教學檢查評價制度、師德量化考評制度、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評制度、學期考核制度、靜樓制度和安全巡查制度。
三、行為文化建設
行為文化是指學校師生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產生的活動文化,是學校管理、學校風氣(校風、教風、學風)的動態(tài)體現(xiàn),也是學校辦學理念和學校精神的折射。
學校行為文化主要包括管理文化、教學文化、學習文化和學校傳統(tǒng)等方面。管理文化是學校辦學理念、管理理念、領導作風的基本體現(xiàn)。教學行為主要包括教學管理行為、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文化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養(yǎng)成和遵循并逐步形成的彌散于校園的學習氛圍。學校傳統(tǒng)主要表現(xiàn)在學校精神和辦學特色兩個方面。
我校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職工教學和文體活動。學校連續(xù)7年舉辦“教壇新星”和“教學新秀”評選活動,多次舉辦感動校園之“模范教師”和“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評選活動、師德演講比賽、教學基本功比賽、乒乓球比賽、垂釣比賽、拔河比賽、趣味運動會、迎新年教職工聯(lián)歡會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教職工的文化生活。學校還在教職工生日當天開展“生日送蛋糕”的慰問活動,讓廣大教職工感受到學校這個大家庭的關心和溫暖,這也是學校行為文化管理的體現(xiàn)。
同時,學校注重以活動為載體,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積極開展一年一度的迎新年元旦“素質教育文藝匯演”、學雷鋒活動、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18歲成人儀式、文科學生的“紅色之旅”、理科學生的“科教之旅”、藝體學生的“藝術之旅”、學生書畫展、軍訓、田徑運動會、冬季跑操活動、感動校園人物評選等一系列活動,積極開展一月一主題的安全教育活動和不定期的各種社團活動,為學生打造成長的平臺,樹立學生的安全、公民、文明、合作、感恩、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人文、藝術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精神文化建設
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載體,是物質文化基礎上衍生出的獨具特征的人類共有的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觀念集合,包括辦學的指導思想、教育觀、道德觀、思維方式、校風、行為準則。精神文化可分解為四種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價值成分、理想成分。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內核和靈魂,是學校組織發(fā)展的精神動力。
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學校文化的最高層次。它主要包括學校歷史傳統(tǒng)和被師生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tài),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體體現(xiàn)在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和學校人際關系上。其中辦學理念是學校文化的核心,是一所學校的靈魂。
我校經過十余年的辦學,已經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學校精神文化。學校以“依法辦學,德育為首,以人為本,生命至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中學生生命質量;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提高教職工幸福指數(shù)”為辦學理念,以“育全面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特色示范學校,辦人民滿意教育”為辦學目標,以“厚德、自強、博學、創(chuàng)新”為校訓,以“安全、優(yōu)質、和諧”為工作主題,以“嚴格管理、嚴守師德、嚴謹教學、嚴肅紀律”為校風,以“人之兒女、己之兒女、言傳身教、誨人不倦”為教風,以“文明守紀、學而不厭、勤學善思、全面發(fā)展”為學風。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如今漫步在皖西中學校園之中,清新典雅,環(huán)境宜人,人文氣息濃郁。凝聚著辦學者理想的育人理念,飽含哲理的名人名言,活潑向上的學生作品,圖文并茂的學校網頁,寓意深刻的?;?、文化墻、電子屏、泮池,構思精巧,設計獨特。讓每一面墻壁說話,每一片綠葉搖曳著健康向上的生機,每一寸土地洋溢著青春飛揚的氣息,承載著育人的功能,樹起皖西中學一道無聲而亮麗的校園文化風景?!?/p>
(作者單位:安徽六安市皖西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