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遠
清朝乾隆年間,徽州府衙前有個測字攤,攤桌兩邊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不靈不收費”,下聯(lián)“應(yīng)驗再賞錢”,橫批“天機神測”。
攤主吳問天,一雙小眼“滴溜溜”亂轉(zhuǎn),大嘴咧到腮,路過的人有的說他“口大欺天”,還有的說他“異人異相”……誰知道呢,反正說什么的都有,也不知道他的卦準不準。
話說有位小財東叫程守禮,這天,他跌跌撞撞往府衙趕,經(jīng)過測字攤,往下一看,不走了。
程守禮上前一揖到底,指著對聯(lián)問吳問天:“敢問先生,這賞錢怎么給?”
吳問天睜開一雙小眼睛,說:“有則多,無則少,若一時窘迫,捧個人場也行?!?/p>
程守禮心想,若是報案,打點銀子不會少,案子破不破還難說,不如測字劃算。
于是,程守禮說:“先生,我想測個字!”
吳問天遞過紙筆,說:“請客官賜字。”
程守禮搜腸刮肚,下不了筆,再四下張望,忽然有了,提筆匆匆寫下個“賞”字,雙手遞過去。
吳問天凝神細看,沉思片刻說:“客官家中,必定丟了銀子!”
程守禮一愣,問:“何以見得?”
吳問天用手遮住“賞”字上半部,說:“‘貝在‘賞字下,豈不是‘銀子下落不明?”
程守禮心想:“讓他蒙對了?!庇謫枺骸翱芍稳怂鶠??”
吳問天并不作答,反問:“近日可有外人來家?”
“倒是來過幾位,都是至親好友。”
“其中可有和尚?”
程守禮大為吃驚,問:“廣濟寺了然和尚來過,難道是他?”
吳問天再用手遮住“賞”字下部,問:“這是何字?”
程守禮驚駭,道:“果然是他!”再問:“那他是如何偷走銀子的?”
“賊是小人,智過君子,了然身穿袈裟,把銀子包扎在下身,帶出家門?!?/p>
程守禮依稀憶起,了然出門,似有異樣,急忙問:“銀子可能追回?”
吳問天提筆在“賞”字邊,再寫上個“人”字,說道:“人賞為‘償,‘償者還也,你去他必還?!?/p>
程守禮趕到廣濟寺,果然追討回了銀子,不過他心里還擱著個問號:這吳問天真的能“神測”?
這一日,程守禮請吳問天到宴賓樓,兩人推杯換盞,把酒言歡。
喝到高興處,程守禮奉上五兩銀子賞錢,問道:“敢問先生,果能‘神測?”
吳問天哈哈一笑,說:“我能‘神測,全仗客官相助!”
程守禮不明白,說:“此話怎講?”
“古人道‘字如心畫,我只不過讀懂你的‘心畫而已?!?/p>
程守禮更加糊涂,問:“何來‘心畫一說?”
吳問天拿出他寫的紙條,程守禮一看,當初這“賞”字,寫得也怪:“尚”字外框太長,乍一看,活脫脫像是一幅畫,畫的就是和尚穿袈裟,下身夾帶銀子,看到這里,他不禁拍案叫絕,口中稱贊道:“好一個‘字為心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