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血管外科副教授 周忠信
68歲的李大爺常覺腿涼、腿麻,每走一段路就腿痛。最近兩個月,他甚至不走路也痛。
起初,李大爺以為是“老寒腿”,但泡熱水、貼膏藥、吃止痛片,也一直不見好轉。前些天實在熬不住了,他才到醫(yī)院就診。經檢查后,醫(yī)生發(fā)現李大爺的下肢血管堵了,確診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血管外科醫(yī)生用細針穿刺李大爺大腿根部的血管,用支架撐開堵塞的血管,李大爺發(fā)涼的腿瞬間回暖,困擾他數月的“老寒腿”神奇地消失了。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有四個常見的階段:早期患肢發(fā)涼、發(fā)麻;中期出現“間歇性跛行”,走一段路后會覺得小腿部痛,休息片刻又能繼續(xù)行走,以致常被誤以為是衰老所致,延誤病情;晚期即“靜息痛期”,即使不行走也會出現肢體遠端疼痛,夜不能寐;終末期,肢體潰瘍甚至壞死,只能截肢保命。
其實,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與腦梗死、心肌梗死一樣,同屬血管硬化性疾病,只是發(fā)生的部位在下肢。其發(fā)生也與“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疾病密切相關。曾發(fā)生過腦梗死或心肌梗死的人,發(fā)生該病的概率要比常人高很多。
眾所周知,發(fā)生腦梗死或心肌梗死時,如不及時救治,會有生命危險,而發(fā)生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若不及時處理,患者雖不至喪命,但也面臨截肢的風險。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早期一般無任何癥狀或癥狀不明顯,易被忽視。所以,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應堅持定期體檢,以便盡早發(fā)現疾病。一旦出現了明顯癥狀,應立即到醫(yī)院進行積極治療。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全身病變的局部表現,應綜合治療,可采取藥物、生活方式調整、運動、血管腔內治療和手術等多種治療手段。
輕者,藥物+生活方式調整對癥狀較輕的患者,常通過藥物(如血管擴張藥、抗血小板藥、降脂藥物等)和生活方式調整來治療。目的在于降低血脂和血壓,控制血糖,改善血液高凝狀態(tài)。
鑒于患者常藏身于“三高”人群以及吸煙人士中,而且精神緊張、脾氣暴躁等也是高危因素,因此,防治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需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低脂、低糖、低鹽飲食為主,戒煙限酒,以及保持良好心態(tài),避免情緒激動。此外,每日宜適當運動。
重者,手術治療對于重度間歇性跛行、靜息痛、潰瘍或壞疽的患者,則需考慮手術治療。目的是重建動脈血流通道,改善肢體血供。
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合并支架植入,是目前首選的一線手術治療方案。手術微創(chuàng),風險低,恢復快。
術后,患者日常也要注意健康飲食,平時適當鍛煉,避免久坐不動,最好每天能抽出半小時到一小時散步,保持下肢血管血流暢通,以免血管再次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