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誰人不迷惘

2017-02-27 22:54:49王雪茜
滿族文學(xué)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黛西菲茨杰拉德海明威

王雪茜

菲茨杰拉德與出版人柏金斯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二十世紀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這部小說出版前,確定書名頗費了一番周折。

菲茨杰拉德最初起名《西卵的特里馬喬》。特里馬喬是古羅馬作家佩特羅尼烏斯的小說《薩蒂麗孔》中的人物,他是一個通過個人奮斗獲得成功的典型人物,慷慨大方、熱情好客。表面上看來,蓋茨比無論是經(jīng)歷還是為人處世,似乎都與之有某些共通之處。但菲茨杰拉德的編輯麥克斯韋·柏金斯并不以為然。菲茨杰拉德的妻子澤爾達給小說取名《了不起的蓋茨比》,并且得到了柏金斯的支持。澤爾達絕非普通的家庭婦女,她的文學(xué)才華同樣不可小覷。菲茨杰拉德在1924年12月勉強接受了這個書名,但看完最后一次校樣之后,菲茨杰拉德又對書名動了腦筋,醞釀并提議把書名定為《特里馬喬》或《戴金帽的蓋茨比》,再次被他的編輯柏金斯否決。1925年3月19日,菲茨杰拉德再次提出以Under the Red, White and Blue(《在美國國旗下》或譯《星條旗下》)做書名,柏金斯又以書已付印為由回絕。4月10日,這部小說出版發(fā)行。但菲茨杰拉德事后仍覺得書名不盡如人意,盡管他含糊表示這個書名“還可以吧,不算壞,也談不上好”。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美國歷史上非常特殊的一個時期,堪稱一個喧囂的黃金年代。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美國大發(fā)了戰(zhàn)爭財,經(jīng)濟、社會、文化方面都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一夜暴富的神話時有所聞。變成有錢人是當時美國人普遍的夢想。蓋茨比就是一個實現(xiàn)了“美國夢” 的暴發(fā)戶。菲茨杰拉德亦然。區(qū)別只是蓋茨比是通過不法途徑發(fā)家致富,而菲茨杰拉德是通過文學(xué)夢的實現(xiàn)得以躋身富人行列。

其實就書名而言,我倒是更傾向于《星條旗下》。也許柏金斯認為《星條旗下》諷刺意義太過直接,而換成了有掩蓋意味、委婉得多的The Great Gatsby?或者柏金斯從圖書市場的推廣效果考慮,認為《了不起的蓋茨比》更容易引起讀者的興趣?畢竟Great是個很有主觀傾向性和濃烈評價性的形容詞。又或者柏金斯也可能中意《星條旗下》,只是菲茨杰拉德提議此書名的時候為時已晚?

看過作品的人都很清楚,蓋茨比固然是靠個人奮斗發(fā)家致富,但他做的是走私酒精飲料的不法生意,因為當時的美國還處于禁酒令的管制之下。類似蓋茨比這種新生富豪,在“爵士時代”并不少見。我認為,蓋茨比配不上 Great (偉大的,了不起的)這個詞。即使從感情的結(jié)局來說,蓋茨比的無謂犧牲也毫無意義,不值得稱頌。能跟Great一詞稍有聯(lián)系的,只是故事的敘述者尼克(不排除柏金斯也有此想法),認為蓋茨比是不同于黛西、湯姆那一類世襲大家族的有錢人,是了不起的英雄。而我覺得,如果以《星條旗下》為題目,則蓋茨比的形象就非個例,有錢階層奢華背后的空虛和無奈就有了時代共性,主人公愛情理想的破滅,人生境遇的變幻無常,無不是那個喧囂時代人們無法逃遁的共同命運的縮影。以《星條旗下》為書名,內(nèi)涵顯然會豐富得多。

出版人柏金斯是杰出的伯樂,天才的擺渡人。他發(fā)現(xiàn)并扶持了眾多“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以《了不起的蓋茨比》今日的經(jīng)典地位來看,柏金斯不愧是出版行業(yè)的翹楚。早在1919年,菲茨杰拉德就已完成長篇自傳小說《浪漫主義自我主義者》,但眾多編輯認為這部小說“根本無法忍受”,大雜燴式的初稿兩次被出版社退回,但柏金斯敏銳地在《浪漫主義自我主義者》中發(fā)現(xiàn)了菲茨杰拉德極具個性的寫作才華。他一邊鼓勵菲茨杰拉德兩度按照他的指點修改作品的結(jié)構(gòu)和內(nèi)容,一邊積極游說同事,極力勸說總編和老板,甚至斷言,如果拒絕了菲茨杰拉德這樣的青年作家,斯克里布納出版社就將停業(yè)破產(chǎn)。事實也必會如此。如果斯克里布納出版社固守傳統(tǒng)、保守的出版風(fēng)格,只出版幾個老牌作家的作品,在隨后的經(jīng)濟蕭條時期,結(jié)局不難預(yù)測。

有了金牌出版人柏金斯點石成金的手指,菲茨杰拉德的處女作化繭成蝶。1919年9月4日,菲茨杰拉德把修改完畢的小說處女作改名為《天堂的這一邊》(This Side of Paradise),寄給了柏金斯。貧窮的菲茨杰拉德想以此為賭注,名利雙收。出乎大部分人意料的是,書一出版,就獲得了巨大成功,菲茨杰拉德一飛沖天,蜚聲文壇。故而,菲茨杰拉德對柏金斯的信任是毋庸置疑的。柏金斯文學(xué)視野的前瞻性、文學(xué)品位的卓越性以及把握市場走向的敏感性,隨后更被數(shù)次成功的出版推廣案例所證實。

1925年,菲茨杰拉德出版《了不起的蓋茨比》后不久,認識了當時寂寂無名的海明威,天才作家也許有相認的密碼,菲茨杰拉德認定海明威是自己的同類,并把他推薦給了柏金斯。精神上的旗鼓相當,使他們惺惺相惜。兩個天才作家,一度形影不離,關(guān)系密切得讓菲茨杰拉德的妻子澤爾達都嫉妒了,甚至質(zhì)疑他倆是同性戀。她曾說,“他們倆在一起的樣子簡直就像一對情侶?!?而海明威對澤爾達的厭惡也毫不隱晦,他覺得澤爾達有瘋狂的占有欲,認為澤爾達是“兀鷹不愿分食”。

盡管海明威的小說粗話連篇,讓出版社的人很是頭疼,但海明威充滿活力的語言,獨特的文風(fēng),一下子就打動了柏金斯。1926年,他力排眾議,大膽出版了海明威的長篇小說《太陽照常升起》。幸運再一次降臨,出版人柏金斯又贏了,海明威從此成為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并于1954年,憑借《老人與?!穵Z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

但創(chuàng)造了數(shù)次出版奇跡的柏金斯,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就如菲茨杰拉德處女作出人意料的大賣一樣,同樣讓所有人想不到的是,此時已出版兩部作品,蜚聲文壇的菲茨杰拉德的新作《了不起的蓋茨比》在市場上卻遭遇了滑鐵盧。

1940年12月23日,菲茨杰拉德死于酗酒引發(fā)的心臟病。他去世幾年之后,這部被菲茨杰拉德自詡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好的小說”才得到了它該有的殊榮。村上春樹曾說,“如果讓我舉出迄今為止遇到的最重要的三本書,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那就是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和雷蒙德·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倘若只讓我從中挑選一本,那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不起的蓋茨比》?!?

菲茨杰拉德與主人公蓋茨比

20歲之前的菲茨杰拉德和他所塑造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杰伊·蓋茨比一樣,除了鶴立雞群的英俊外貌,毫無可炫耀之處。他們風(fēng)流倜儻的外表如出一轍——柔和親切的臉部輪廓,深邃含情的眼睛,修長堅挺的鼻子,敏感薄軟的雙唇,還有那標志性的中分金發(fā)。

蓋茨比原本出身貧寒,但少校軍官的軍服掩蓋了他的鄉(xiāng)土味。與菲茨杰拉德不同的是,他從小就熱愛學(xué)習(xí),有意識有系統(tǒng)地訓(xùn)練自己,還在少年時期就給自己制定了一份富蘭克林式的作息表。他愛上了富家千金黛西,黛西的家成了蓋茨比窺探上流社會的途徑。黛西也鐘情于有意對家世遮遮掩掩的蓋茨比,兩情相悅之時,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蓋茨比被調(diào)往歐洲戰(zhàn)場,黛西轉(zhuǎn)而嫁給了一個有錢人家的紈绔子弟湯姆。只是,退役后的蓋茨比很快成了富豪。小說中,蓋茨比驟富后,他的經(jīng)歷就成了一個謎。有人說他畢業(yè)于牛津大學(xué),繼承了不知道什么人的巨額遺產(chǎn);有人說他謀財害命,靠走私才發(fā)的大財。他自己對此也語焉不詳。

變?yōu)榇蟾晃痰纳w茨比一擲千金,在黛西府邸的對面建造起了一幢豪華別墅,夜夜笙歌,盛大的晚會讓各色人等趨之若鶩。而蓋茨比卻從不參加這些喧鬧的狂歡,他只是長久而孤獨地遙望對岸黛西家碼頭閃爍的綠光。高調(diào)炫富的蓋茨比,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用各種方法吸引黛西的注意。他終于如愿了。舊情重燃之際,黛西卻在心煩意亂中開車撞死了丈夫的情婦。蓋茨比心甘情愿地做了黛西的替罪羊,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被黛西無情地拋棄,死在了湯姆情婦的丈夫的槍口下。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把蓋茨比的帥氣演繹得恰到好處,更重要的是,他塑造了一個癡情得讓人心碎的男人,這樣的男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簡直就是“瀕危物種”了,自然不難俘獲萬千觀眾的心。只是,通過個人奮斗而發(fā)達的蓋茨比,內(nèi)心世界深刻而復(fù)雜,他既孤獨又浮躁,既卑怯又勇敢,既狡猾又誠實,既老練又天真,既驕傲又自卑,所有這些水火不容的對立特征,使蓋茨比的形象具有巨大的張力。而瀟灑的萊昂納多難以用身體語言詮釋如此多的內(nèi)容。這也與電影這種表達載體有關(guān),較之于原著小說,電影手段的虛弱之處在于,悲傷的劇情掩蓋了廓大的背景,人物的癡情掩蓋了內(nèi)心的迷惘,華麗的場景掩蓋了時代的虛弱。思考的外延受到了局限,諷刺的力度明顯弱化,反思的深度也難以得到挖掘。

縱觀歷史,夢碎人亡的當然不止蓋茨比。清代孔尚任在《桃花扇》里有言,“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蓋茨比如此,菲茨杰拉德也如此。他們想要幸福,不惜一切。陶醉于南柯一夢里,然而,夢離開了他們。

菲茨杰拉德高中時代的學(xué)業(yè)常是全校倒數(shù)第一,靠找關(guān)系才進了普林斯頓大學(xué),家道中落的菲茨杰拉德與上流社會隔著難以逾越的鴻溝??恐怯绣X階層的外祖父的一點余蔭,菲茨杰拉德偶爾也會參與到上流子弟的聚會中,他幽默風(fēng)趣又不失真誠坦率的社交語言,已開始顯露出日后成就他的出類拔萃的文學(xué)才情。

菲茨杰拉德的初戀名叫姞內(nèi)瓦。姞內(nèi)瓦出身名門,盛名在外。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自然是勝卻人間無數(shù)。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描述黛西的嗓音(其實他的每一個贊美的詞都是屬于姞內(nèi)瓦),像歌曲般歡快動聽,“把每個字都唱出一種以前從未有過、以后也決不會再有的意義?!?/p>

十年后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里描述尼克初見蓋茨比時,蓋茨比留給他的印象,“他心領(lǐng)神會地一笑——還不止心領(lǐng)神會。這極為罕見的笑容,其中含有永久的善意的表情,這你一輩子也不過能遇見二三次。它面對著——或者似乎面對著——整個永恒的世界一剎那,然后就凝注在你身上,對你表現(xiàn)出不可抗拒的偏愛。” 這段描述無疑是菲茨杰拉德的粉飾自畫像,而貌似單純的姞內(nèi)瓦正是被菲茨杰拉德面對世界的一剎那之后凝注在她身上的偏愛所俘獲。

身處異地的兩人通過書信維持著熱戀的關(guān)系。但兩個人又很清楚,他們的戀情注定是鏡中月水中花。毫無懸念的結(jié)局就在不遠處虎視眈眈地等著菲茨杰拉德。受狂熱情懷驅(qū)使的兩個人,還分別寫過同名短篇故事《完美的一小時》。姞內(nèi)瓦講的故事,后來被菲茨杰拉德多次改寫過,最后一次改寫成了《了不起的蓋茨比》。真相或如姞內(nèi)瓦的女兒所言,她的母親從未真正愛過菲茨杰拉德。1916年8月,兩人的關(guān)系被姞內(nèi)瓦父親的一句大實話終結(jié)。她的父親對前來拜訪的菲茨杰拉德說:“窮小子休想娶富家千金。”

與姞內(nèi)瓦分手,菲茨杰拉德受了強烈刺激和莫大屈辱。他暗下決心,要成為比有錢人更有錢的人。雖然菲茨杰拉德從中學(xué)時期就熱愛寫作,在常春藤名校普林斯頓讀大學(xué)時又常寫劇本,但因成績太差,1915年秋天他已被迫退學(xué)。同年,他的劇本在全美巡演時他卻被禁止隨行,這一段灰暗的生活被他寫進了他的處女作《天堂的那一邊》里。學(xué)業(yè)半途而廢,戀情戛然而止,失落憤懣的菲茨杰拉德走投無路。此時,正逢美國宣布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休學(xué)在家的菲茨杰拉德應(yīng)征入伍,在軍營中仍然筆耕不輟的菲茨杰拉德有了另外的收獲,1918年7月初,在亞拉巴馬蒙哥馬利駐扎期間,菲茨杰拉德愛上了阿拉巴馬最高法院法官的小女兒,十八歲的澤爾達·賽爾。澤爾達倍受溺愛,刁蠻任性,抽煙喝酒,放蕩不羈。同時她又天資聰穎,有著極高的舞蹈功底、語言天賦以及不遜于菲茨杰拉德的文學(xué)才華。似曾相識的愛情故事再次上演,菲茨杰拉德害怕重蹈覆轍,低微的出身以及貧窮的處境,促使菲茨杰拉德極度渴望通過寫作獲得成功,改變命運。

處女作的出版,使得菲茨杰拉德夢想成真。3月30日,菲茨杰拉德給澤爾達發(fā)了一封電報,“書賣得好,速來紐約?!?月3日,菲茨杰拉德與澤爾達在著名的圣帕特里克大教堂結(jié)婚。

金錢、美人、別墅,隨心所欲的奢侈生活,一切都唾手可得。菲茨杰拉德在散文《爵士時代的回聲》里寫到:“這是奇跡的時代,這是藝術(shù)的時代,這是富余的時代,這也是諷刺的時代。” 他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對蓋茨比奢華生活的描述簡直就是自己真實生活的情景再現(xiàn)?!暗搅送砩掀唿c,管弦樂團已經(jīng)抵達,不是那種五人小樂隊,而是正式的樂團……諸多盛放著雞尾酒的托盤飛也似的飄到外面的花園?;▓@里充滿了笑語和歡聲、毫不經(jīng)意的寒暄和轉(zhuǎn)身即忘的介紹,還有彼此不知姓名的女人之間熱烈的攀談?!?

讓約翰·張伯倫贊嘆菲茨杰拉德“有能力用一段文字抓住一個時代的韻味、一個夜晚的芬芳和一首老歌的情調(diào)”,的確中肯。如這本小說的譯者李繼宏所言,“就像伊迪斯·華頓的《純真年代》之于鍍金時代,當今的讀者要通往對美國爵士時代的認識和感知,《了不起的蓋茨比》是必經(jīng)之路。一部小說單獨地定義了一個時代,這正是《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了不起之處?!?/p>

婚后的菲茨杰拉德夫婦成為了爵士時代的代表人物,他們永遠是喧鬧派對的焦點,豪華酒店的座上賓,時尚潮流的領(lǐng)跑者。兜不完的風(fēng),開不完的party,關(guān)不上的行李箱,婚后的兩人過著飄在云端之上的生活,仿佛被欲望纏頸,他們縱容每一個奢侈的行為,任性,瘋狂。日日聲色,夜夜犬馬,菲茨杰拉德酗酒成癖,澤爾達扮演皇后上癮,兩人肆無忌憚地享受青春,揮霍金錢,同時也揮霍健康。

“七年的荒廢及悲劇,”后來,他這樣描述他的那段生活。

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中直言不諱地說,菲茨杰拉德是被女人毀掉的。他認為每當菲茨杰拉德想要寫作時,他的妻子澤爾達就拉著他四處招搖,徹夜痛飲,讓他無法安生。我認為這句話完整的說法應(yīng)該是,菲茨杰拉德既被女人成就,也被女人所毀。這話也同樣適用于蓋茨比,也許,還適用于更多沉湎于盲目愛情中的人。

酗酒過度,無法自拔的菲茨杰拉德才思枯竭,為了維持已然習(xí)慣的奢侈消費,他成段成篇地抄襲澤爾達的日記和信件。他覺得把她的文字署上自己的名字發(fā)表無可厚非,只要能獲得豐厚的報酬,何樂而不為?但好景不長,名存實亡的婚姻,空虛無聊的生活把澤爾達逼進了精神病院,菲茨杰拉德也終因酗酒而江郎才盡,再也沒有雜志和報社與他約稿,他又重新變得一無所有,窮困潦倒了。

家庭和事業(yè)的頹敗被菲茨杰拉德寫進了生前的最后一部小說《夜色溫柔》里,他還期望著奇跡再現(xiàn)。為此,他誠懇邀請當時最負盛名的海明威為小說寫評論,但海明威早已與他疏遠,認為他是為了賺錢才寫出垃圾作品,說菲茨杰拉德寫了太多虛假的事,讓菲茨杰拉德忘掉個人的悲劇。海明威在回信里寫道,“我想見你,在你清醒時和你當面討論。你在紐約喝了個爛醉,我們都沒談出個所以然來。……你比誰都更需要寫作上的戒律,然而你娶了一個嫉妒你作品的人,她想要與你競爭,想毀掉你。這事一點也不簡單,我第一次見澤爾達時,還以為她是個瘋子。而你又使事情更復(fù)雜——你和她相愛了。當然,還有,你是個酒鬼?!贝藭r的海明威沒有料到的是,他自己也會酗酒,也會忘不掉自己的悲劇,并最終用他父親自殺時用過的手槍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造化弄人,又或是菲茨杰拉德早有預(yù)感。蓋茨比的結(jié)局成了他命運的預(yù)言,他的葬禮和蓋茨比的葬禮大同小異。蓋茨比生前無比風(fēng)光,死后卻無比凄涼,那些在他活著時如蠅附羶的人群如鳥獸般散去。菲茨杰拉德的葬禮更為寒酸簡陋,只有柏金斯和他的女兒等少數(shù)幾個人參加。他的好友,詩人多羅茜·帕克在葬禮上難掩悲痛,感慨地說“這家伙真他媽的可憐?!?而早在蓋茨比寂寞的葬禮上,一個戴著貓頭鷹眼鏡的人曾說過同樣的一句話。八年后,澤爾達葬身于精神病院的一場大火中。

菲茨杰拉德夫婦的墓碑上刻著《了不起的蓋茨比》結(jié)尾那句話:于是我們繼續(xù)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后推,直至回到往昔歲月。

菲茲杰拉德去世后,海明威在《流動的盛宴》中這樣評價菲茨杰拉德:“他的才華是那么的自然,就如同蝴蝶翅膀上的顆粒排列的格局一樣。最初,他并不比蝴蝶了解自己的翅膀那樣更多地注意到自己的才華,他也不知道自從何時這些被洗刷掉和破壞。直到后來,他開始注意到了他破損了的翅膀和翅膀的結(jié)構(gòu),他開始明白不可能再次起飛了,因為對于飛行的熱愛已經(jīng)消逝,他唯一能夠回憶起的是,當初在天空中的翱翔是多么的輕而易舉!”天才末路,就像澤爾達被關(guān)進精神病院后寫給菲茨杰拉德情書中的句子,“月亮像失落的錢幣掉進深山”。

菲茨杰拉德的阿拉比

與蓋茨比的綠光

我很喜歡愛爾蘭著名小說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小說。他寫過一個短篇小說《阿拉比》,小說中的小男孩愛上了小伙伴的姐姐,朝思暮想,時時刻刻關(guān)注那女孩的一舉一動,女孩無意間提到非常想去一個叫阿拉比的集市,小男孩對女孩承諾,一定要去阿拉比給她買一件禮物。他費盡心思,輾轉(zhuǎn)奔波,終于到了那個想象中充滿了神秘色彩的集市。然而,到了之后,才發(fā)現(xiàn),那只是一個簡陋、陰暗、破敗的地方。

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會有這種類似的人生體驗。遠方總是美好的,夢想總是綺麗的,而當夢想照進現(xiàn)實的時候,也許并不明亮。

很久以前我看過美國作家托馬斯·沃爾夫的微型小說《遠和近》。有一個火車司機天天在固定的時間路過一座紅木搭的農(nóng)舍,他每次經(jīng)過那里的時候都會看到一對母女在屋前向他招手微笑,他也以鳴笛回應(yīng)她們,彼此都覺得很快樂。這個司機因此每天都過得很充實,他只有一個心愿,就是在退休后親自去拜訪這一對給他帶來了無限歡樂的母女。二十年就這樣過去了,司機從英俊的壯年人變成了白發(fā)老人,終于等到退休了,他不費吹灰之力就找到了當年的那間農(nóng)舍,那個他天天路過的屋子前??墒撬瞄T后,迎接他的卻是一個滿臉皺紋的懷疑的臉,他費力地解釋自己是誰,老婦人狐疑地把他讓進又小又丑的客廳,喊出她的女兒,這對每天對他微笑招手的母女卻忐忑不安地打量著他,目光里含有呆滯的、困惑不解的敵意和陰沉的、畏怯的拘謹。這個司機終于無話可說,訕訕告辭,后悔得要命。相見之后的司機和那對母女,心里充滿的是同樣的懷疑、恐懼和厭倦。如果他不來尋找她們,那么那份快樂的回憶一直會伴隨著他。有時候,欺騙自己的恰恰是自己的眼睛。

我想,對那對母女來說,她們每天揮手致意的對象并非司機,而是能馳向遠方的火車。在她們的眼里,火車代表了遠方,代表了力量,也代表了希望。蓋茨比遙望的黛西家碼頭的綠光,正是與火車有著同樣魅惑力的夢幻理想。而菲茨杰拉德心里的“阿拉比”并非妻子澤爾達,而是初戀姞內(nèi)瓦。

菲茨杰拉德死前三年,在與姞內(nèi)瓦會面時,不僅酩酊大醉還口出臟言,“你他媽的以為你是誰?”姞內(nèi)瓦為他的墮落而難過。菲茨杰拉德卻對他的女兒說,“她是我第一個愛過的女孩,我是如何堅定地避免見到她,就是為了保持那幅完美畫面?!边@一切,都源于姞內(nèi)瓦被菲茨杰拉德理想化了。就如蓋茨比理想化了黛西一樣。 他們唯一愿意做的事就是把心中的那一束綠光供奉在高不可攀的祭臺上。

蓋茨比顯然和菲茨杰拉德互為對方的影子。在上流社會的土壤中,他們由始至終水土不服。倆人鐘情的女子,有著鮮明的共性,外表純潔嫵媚,聲音低沉婉轉(zhuǎn),一舉一動讓人著迷,但美麗的軀殼中包裹著的卻是冷漠、自私、唯利是圖的靈魂。這兩個男人與其說是有共同的審美觀,不如說是他們有共同的夢想,那就是躋身上流社會的夢想。

對蓋茨比來說,黛西就是那個有著無窮魅力的阿拉比,就是那個藏在心里向他遙遙招手的快樂回憶。在蓋茨比的潛意識里,黛西離開他是因為他沒錢。事實也是如此,只不過事實更殘酷更無情。愛情說到底,是一場靈魂上的門當戶對。

卡爾維諾在《為什么讀經(jīng)典》中說,“對于一個人、一個社會、一種文化來說,只有當記憶凝聚了過去的印痕和未來的計劃,只有當記憶允許人們做事時不忘記他們想做什么,允許人們成為他們想成為的而又不停止他們所是的,允許人們是他們所是的而又不停止成為他們想成為的,記憶才真正重要”。

不能說蓋茨比的記憶欺騙了他,只是他在不斷粉飾記憶的過程中,也不斷催眠了自己。對失去了戀人的過去的記憶,使蓋茨比確信他的奮斗是值得的。蓋茨比做出的種種努力都是想回到記憶中的畫面,回到和黛西最初的時光。這樣的記憶是枷鎖,是沒有未來的記憶,也是讓蓋茨比模糊了真我身份的記憶。未來絕不是某種過去,也不應(yīng)是某種預(yù)言的停留式實現(xiàn)?!吧w茨比第一次見到黛西家碼頭末端的綠光時,肯定是萬分驚喜。他走過漫漫長路才來到這片藍色的港灣,肯定覺得夢想已經(jīng)離得非常近,幾乎伸出手就能抓得到。他所不知道的是,夢想已經(jīng)落在黑暗夜幕下連綿不絕的美國原野上?!?/p>

小說中寫到,成為富翁的蓋茨比終于如愿再次和黛西約會了,尼克走過去跟他告辭的時候,他看到“那種惶恐的表情又出現(xiàn)在蓋茨比的臉上,仿佛他有點懷疑他目前幸福的性質(zhì)。那天下午一定有過一些時刻,黛西肯定有一些地方讓他大失所望—— 倒不是說黛西本人有什么缺點,而是由于他的幻夢有巨大的活力。他的幻夢超越了一切。他以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熱情投入了這個夢,不斷地添枝加葉,用飄來的每一根絢麗的羽毛加以綴飾,再多的激情或活力都比不上為情所困的心所堆積起來的幻想?!?/p>

蓋茨比的內(nèi)心深處也并非不知道黛西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對尼克說,黛西的聲音里“充滿了金錢的味道”,但黛西是蓋茨比畢生追求的夢幻理想,他已經(jīng)把這個理想用物質(zhì)的氣泡堆砌得無比完美,并不斷放大、膨脹到不真實的地步,他舍不得親手打碎它,故而蓋茨比選擇性地失聰失明了。可悲的是,蓋茨比至死沒有從這場夢中醒過來。他不愿意承認的是,即使他有再多的錢,也終將難以融入上流社會。穿著西裝,開著跑車,夜夜開舞會的蓋茨比終究只是停留在模仿層面,他的炫耀源于他極度的自卑與刻骨的孤獨。湯姆就曾毫不掩飾對他的輕蔑,認為“癩蛤蟆終究是吃不上天鵝肉的”。別墅越廓大,他的心里就越空虛。除了黛西,他沒有別的夢想。

菲茨杰拉德筆下的配角與其他

菲茨杰拉德作品中幾乎所有的人物都被打上了迷惘的烙印,幾乎都存在致命的道德缺陷。即使是寥寥幾筆的配角也不例外。《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黛西的丈夫湯姆·布坎南繼承了巨額的家產(chǎn),他看起來豪爽大方,熱情誠懇,實則吝嗇傲慢,虛偽殘暴,是個外強中干的紙老虎。雖然同齡里很難找到富裕到他那種程度的人,但他的精神極度荒蕪,他瞧不起貧窮的人,即使是驟得橫財?shù)纳w茨比也是他諷刺的對象,但他卻找了一個下層婦女做情婦。在妻子無意中撞死了自己的情婦后,他一石二鳥,嫁禍于蓋茨比,帶著黛西遠離了是非之地。上流社會的無恥冷漠在湯姆夫婦的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菲茨杰拉德在他的自傳性隨筆《崩潰》中說,“生命本質(zhì)上是一場欺騙,它的境況是失敗的境況,而拯救之物不是‘快樂和快感,而是從掙扎中取得的滿足感?!?就像從一場夢中醒來,夜色如此溫柔,但這里沒有一絲光明。

無論是虛榮自私的黛西·布坎南,清醒謹慎的尼克·卡拉威,裝腔作勢的喬丹·貝克,還是刁蠻勢力的梅朵·威爾遜,軟弱本分的喬治·威爾遜,陰險虛偽的梅耶·沃夫希姆,都呈現(xiàn)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不可知性。甚至那些圍繞在蓋茨比身邊的食客,被菲茨杰拉德比喻為“想去就去的飛蛾”,也有著不可或缺的存在意義。

菲茨杰拉德在《崩潰》中,悲觀地總結(jié)道:“毫無疑問,所有的人生都是一個垮掉的過程?!睙o論是一戰(zhàn)之后“迷惘的一代”的作家們,還是二戰(zhàn)之后“垮掉的一代”的作家們;無論是歐內(nèi)斯特·米勒爾·海明威、托馬斯·沃爾夫、弗吉尼亞·伍爾芙還是杰克·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托馬斯·曼,寫作對他們來說,已然變成了一場反抗虛無感和絕望感的戰(zhàn)爭,而他們最終都是那個戰(zhàn)敗者。海明威死于自殺,他至死沒有擺脫戰(zhàn)爭的陰影。托馬斯·曼的著作在德國被查禁,國籍和博士學(xué)位被剝奪,流亡他國,客死異鄉(xiāng)。弗吉尼亞·伍爾芙的印刷廠和別墅在二戰(zhàn)時期被德軍炸毀,縮短了她擁抱死神的進程。她屢次“精神血崩”并最終自沉烏斯河。凱魯亞克死于酒精中毒,年輕的沃爾夫死于孤獨的旅途中,威廉·伯羅斯吸毒酗酒后誤殺了自己的妻子,艾倫·金斯堡曾因替朋友窩藏毒品而入獄,并且他還選擇了同性伴侶共度一生。他們以及他們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在懸崖邊舞蹈的精神危機者。

其實,對于個體而言,所有的戰(zhàn)爭(哪怕它相對來說是多么正義)都是“邪惡” 的,因為戰(zhàn)爭不僅消滅了肉體,更戕殘了精神。而集體精神的創(chuàng)傷尤為致命。反思戰(zhàn)爭,不僅是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作家的義務(wù),也是所有人的“生存義務(wù)”。否則,我相信,人類走回頭路的速度遠比想象的要快。

就如阿爾貝·加繆在1957年的一篇演講中發(fā)出的那聲感嘆:“這么多的教堂,怎樣的孤獨啊!”“迷惘的一代”和后來“垮掉的一代”的作家們,幾乎都參加過一戰(zhàn)或經(jīng)歷過二戰(zhàn)。戰(zhàn)爭的滅絕人性,信仰的根基轟然坍塌,卻又找不到新的精神支柱。他們從追求理想到理想幻滅,從迷惘沉淪到絕望反叛,靈魂追不上身體,信任找不到依托。宗教或文學(xué)均難以拯救他們。于是,酗酒、吸毒、縱欲、流浪,成了他們生活的常態(tài)。美國作家諾曼·梅勒感慨美國50年代時說,“當今時代是隨大流和消沉的時代,一股恐懼的臭氣從美國生活的每一個毛孔中冒出來,我們患了集體精神崩潰病。人們沒有勇氣,不敢保持自己的個性,不敢用自己的聲音說話?!币谎砸员沃?,人性的異化和泯滅才是造成一切悲劇的根源。

但,菲茨杰拉德的悲劇絕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悲劇,也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悲劇,甚至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悲劇。整個人類都在沉淪中尋找前路。

海明威在《喪鐘為誰而鳴》的開篇即引用了17世紀英國玄學(xué)派大詩人約翰·多恩最著名的一首布道辭,“沒有人能自全,沒有人是與世隔絕的孤島,每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正為你而鳴?!?/p>

菲茨杰拉德與海明威一樣,迷惘中有清醒,沉淪中有悲憤,無奈中有反抗,但終于還是沒有擺脫被吞噬的命運。

菲茨杰拉德一方面承認,“一年以后,那個在口袋里叮當作響地揣滿鈔票、終于把那個姑娘娶到手的人,畢生都將對有閑階級懷著難以磨滅的懷疑和憎惡——那并不是革命家的信仰,而是那種潛伏在農(nóng)民心里的仇恨?!币环矫嬗秩顼w蛾撲火,獻身于上流社會那種“博大、庸俗、華而不實的美”。他的存在低于他所發(fā)現(xiàn)的東西。換言之,他從他的悲劇中得到了巨大的啟示,盡管這悲劇沒有絲毫的減輕。

蓋茨比命運的見證人,也是小說敘述者的尼克,“從不隨便評判別人”,秉持一種道德上的自省。他看穿了浮華熱鬧的背后,是不為人知的齷齪與冷酷,現(xiàn)實社會的虛情假意,讓他十分厭惡,于是他遠離了喧囂空洞的大城市,毅然回到了故鄉(xiāng)。菲茨杰拉德在小說中讓尼克走出了毫無價值的虛幻的“美夢”,然而他本人仍沉浸夢中,難以自拔。他熱愛繁華,因而他用心用情不厭其煩地寫出了那個時代的喧囂,但他又深知那僅僅是幻影,所以他又讓他所有作品的主人公最終都難逃沉淪的命運。雖然他很快被那個時代遺棄了,他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荒誕和扭曲,但他卻對自己充滿了無奈,無法把握自己,至死還懷揣著重新崛起的夢想。他仍舊希望“在注定失敗的判決與依然渴望成功的決心間找到一個平衡?!?但,他最終變成了他所恐懼及他所同情的那些人。

與菲茨杰拉德類似的作家在中國也并不鮮見。追求女性獨立的蕭紅,逃離了舊式家庭,但她一生也沒有實現(xiàn)經(jīng)濟上的獨立,在一個又一個男人的傷害或庇護中,在饑餓、貧窮和疾病中,仍然堅持寫出了幾十萬字的優(yōu)秀作品。每次看《呼蘭河傳》,我都無比心疼這個柔弱又堅強的女性。因為她曾用最純凈的眼睛注視過這個苦難的世界。

一個作家很難在世俗的評價和自己的精神追求中取得雙重的平衡,苛求這樣的平衡,是對給我們留下不朽作品的作家的傷害。

身為作家,如果能清醒地知道,一個好作品,必須要具有將這一時代包涵在內(nèi),同時又與所處時代保持距離的特質(zhì),那么他就是一個天才作家,他的作品也就是了不起的作品。菲茨杰拉德就是這樣的天才作家,《了不起的蓋茨比》就是這樣的了不起的作品。

〔責(zé)任編輯 宋長江〕

猜你喜歡
黛西菲茨杰拉德海明威
海明威名言
銀潮(2021年1期)2021-01-16 09:12:14
認真
完美無缺的作品
海明威:《雨中的貓》
大班語言活動:戴眼鏡的芭蕾女孩
《老人與?!放c海明威
干船塢中的美國“伯克”級導(dǎo)彈驅(qū)逐艦“菲茨杰拉德”號(DDG 62)
兵器知識(2018年4期)2018-04-18 09:31:34
淺析《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
《了不起的蓋茨比》與菲茨杰拉德
海明威的那些女人們
小說月刊(2015年8期)2015-04-19 02:41:25
恩施市| 磐安县| 天长市| 巴东县| 淮北市| 岳普湖县| 新平| 汉源县| 磴口县| 乐至县| 吕梁市| 化德县| 吉安市| 普兰县| 黔南| 灵石县| 阿巴嘎旗| 龙游县| 尚志市| 莱西市| 遂昌县| 辽阳市| 清苑县| 永福县| 汝城县| 周宁县| 昌平区| 京山县| 新竹市| 孝昌县| 巴青县| 青浦区| 象州县| 陵川县| 新丰县| 三原县| 桐乡市| 汉寿县| 武平县| 霍林郭勒市|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