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馬路上多了一道新風景——共享單車,在這之前讓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感觸頗深的是打車太堵,走路太慢,開車麻煩。隨用隨停的共享單車一經(jīng)推出,便受到大眾的青睞,投資的追捧,截止至16年底,共計20+投資機構、18億資金資本涌入了共享單車領域,南至深圳,北至京都,共享單車瞬間蔓延到了全國各地。其中便有我們今天主人公的身影——DDBIKE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蘇揚。
DDBIKE是深圳小芒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共享單車平臺,目前已獲知名投資機構的數(shù)千萬元人民幣天使投資,以“無樁式的共享單車”為核心產(chǎn)品,基于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和智能硬件開發(fā),為用戶出行提供便捷經(jīng)濟、綠色低碳、更加高效率的單車出行服務。用戶僅需在微信服務號或APP上掃碼或輸密碼即可解鎖用車,隨騎隨走。調動城市單車存量市場和提高自行車使用效率,為城市節(jié)約更多空間。
短短幾個月的發(fā)展,從摩拜、ofo接連獲得大筆融資,騰訊、滴滴等巨頭入局,再到小鳴單車、優(yōu)拜單車、騎唄等新玩家陸續(xù)涌入,共享單車已然形成群雄爭霸的局面。而說到最核心的競爭力,還是要看單車本身的舒適度。DDBIKE聯(lián)合設計師著重改善了車輛的騎行體驗,包括車架尺寸、車輛重量等方面。在車鎖方面,由于加載發(fā)電輪轂會導致單車重量偏大,太陽能電池板又不夠穩(wěn)定,DDBIKE采用了全新的低功耗物聯(lián)網(wǎng)鎖,使用內置電池供電,且開鎖成功率高達99.9%,以保證用戶體驗。
“DDBIKE”名稱的含義在于“dream drive”,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蘇揚表示,未來上線的兩款車將分別命名為“星辰”和“大海”,取自團隊喜歡的那句“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時尚北京》:先給我們講講什么是共享單車吧,讓我們理解你所從事的事情。
蘇揚:我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共享單車。第一個層面,它是一個交通工具,企業(yè)提供的物聯(lián)網(wǎng)智能單車,為用戶提供了一個短途出行和短途接駁的便利工具,使得用戶低成本和低碳的實現(xiàn)交通出行的需求。第二個層面它是一種低碳生活方式,同樣是出行,相對開車,你可以選擇用低碳環(huán)保又健康的一個單車出行方式,去降低城市碳排放,去緩解交通擁堵,為城市的環(huán)境去做一些自己的貢獻。第三這個最重要的,它是一種儀式。他是探索城市的未知,去感知生活,感受時光最好的方式,當你騎在單車上,慢悠悠的碾過落葉,當你跟親人或者愛人一起騎車探索這個城市,我相信這是你融入這個城市,感知這個城市的魅力與文化的最好的方式,我們DDBIKE就是要提供這樣一個載體,讓你在單車上去感知城市、感知時光、感知生活。
《時尚北京》:有辦法一句話概括你所從事的事情么?
蘇揚:共享單車,掃一掃騎走。
《時尚北京》:為什么投身到這個項目中來?
蘇揚:我感覺共享單車本身是一個非常低碳環(huán)保,符合未來大趨勢的一個事情,所以發(fā)展的前景非常遠大。因為我們覺得這個東西本身的財務模型上屬于比較優(yōu)質的商業(yè)模式。贏利性、復制性、爆發(fā)性都很好。還有因為我們本身對于共享單車的文化價值比較認同,它可以很快地改變人們的生活面貌,改變這種大眾的出行方式。這是我們快速改變世界的一個方式。
《時尚北京》:聊了很多關于企業(yè)的,可以跟我們分享下你的經(jīng)歷嗎?
蘇揚:讀書是在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后,在上海的投行里工作,幫助企業(yè)進行資本的融資和一些法律方面的業(yè)務。從這里獲得了最原始的積累和成長。后來一個認識了幾年的滴滴的朋友跟我聊到他想要做共享單車的創(chuàng)業(yè),恰好我也一直在研究共享單車,于是就不謀而合的開始了DDBIKE的故事。
《時尚北京》:你是如何理解時尚的呢?
蘇揚:我覺得時尚的內涵不止于是在衣著或者器物的層面,而是更應該在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生活態(tài)度層面。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提供的是一種低碳生活方式的載體,騎上一輛單車趕到下一個目的地,路途中你可以欣賞這個城市的風景,這個城市的容貌和精神,當你融入到這個城市的血液里,你才算是真的來過這個城市。
《時尚北京》:那你覺得共享單車跟時尚的關系是什么?
蘇揚:我覺得這件事情跟時尚的關系在于他為時尚提供了一個基礎的工具,可以讓人們有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對于低碳生活,綠色環(huán)保的身體力行。當這些熱愛生活的人騎著單車融入到風景里的時候,他們本身便是這個城市風景的一部分。這種時尚的生活方式,我覺得就是我們跟時尚所發(fā)生碰撞的事情。
《時尚北京》:既然你這么看好共享單車這件事,你們企業(yè)的未來遠景是什么呢。
蘇揚:我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共享單車會覆蓋很多的城市,當人們想出行的時候,都有一輛單車在等著他。他都可以通過掃碼,或者更加便捷的方式,打開這輛單車,去向他的目的地,并且在這過程當中獲得一個非常好的用戶體驗,并且養(yǎng)成這種生活方式。我們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智能和健康的服務,成為用戶未來科技的低碳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時尚北京》:你們官網(wǎng)上的那首詩不錯,誰寫的?
蘇揚:是我寫的,只是一種感悟的表達吧,從事共享單車這件事還是帶給我很多幸福感和成就感的。
后記:陳奕迅的《單車》帶給我們的溫暖和感動,牽扯的是我們比較遙遠的童年記憶。街上自行車涌動的景象也只能從八十年代的影視劇和紀錄片資料里找尋了,城市里的自行車已經(jīng)消失很久了,但無論從我們個人的健康還是城市的健康來看,我們真心希望自行車能重新回到街頭,回到我們觸手可及的地方,回到我們的生活中來,也是這份特殊的情感,讓蘇揚堅持把這件事做好,他說小時候坐在爸爸自行車后面抱著爸爸的腰,長達后卻很少有那么親密的距離。希望DDBIKE可以實現(xiàn)他們的征程,也將蘇揚的這份單車情懷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