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巍
[1]不久前,作為一個月的交換項目,五位中國教師去了英國一所學校教書,看中國的教育理念在英國是否行得通。結果,他們沒辦法相信其教學方法可以使英國學生更好地學習,因為那些學生太懶惰、無理。英國教師則認為,中國學生學習的時間太長,對他們的期待也太高,而太少時間享受生活。
[2]該篇報道再次觸及到了源于中西方教育制度的不同教學方法的效果問題。在過去數(shù)十年間,該問題引起過熱烈爭論,在教師、學生、家長和公眾中有著不同反響。
[3]在某種意義上,教育模式可分為考試型與素質型兩種,通常認為前者屬中國教育制度,后者屬西方教育制度。在前一種教育制度下,學生被迫努力學習,每天做長時間、過重的家庭作業(yè),其負荷量往往超過了他們的能力;他們死記硬背,全靠書本知識,而不是理解問題、開發(fā)智力,更談不上德育培養(yǎng)。
[4]對于大部分中國學生來講,學習已經(jīng)成為如何通過考試的一種訓練,其目的是為了進入好大學、得到好工作。相反,后一種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可主動地參加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有更多空間開發(fā)潛能、才智,培育愛好,修養(yǎng)道德。
[5]然而,中國教育體制的優(yōu)勢在于其可有效地鞏固基礎知識,而西方的則更利于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yǎng)。
[6]顯然,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的教育制度都是不完美的,他們或許可以相向而行,取長補短。最重要的,是不要忘記教育應不僅被看做是獲取知識、通過考試的手段,而更應被視為一個在德育、智育上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具有責任感的公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