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在爐內(nèi)被烤得滋滋作響,一旁的土耳其大叔揮舞起半米長的薄刀,風馳電掣般從肉柱上切下焦脆的肉片,當你還未反應(yīng)過來,烤肉就已經(jīng)送到了你的手上。
在土耳其的文化里,人們相信充滿嫉妒的眼睛會產(chǎn)生詛咒,帶來厄運、疾病和死亡,于是,人們便用“以毒攻毒”的辦法,制作了“惡魔眼”。
盡管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貝爾加瑪衛(wèi)城圖書館僅剩下斷壁殘垣,但貝爾加瑪這個名字,卻因出現(xiàn)“最早的羊皮紙”,而被世界所銘記。
在土耳其,除了綺麗的自然風光,上千年的古跡遺址,流傳至今的神話故事,或許,司空見慣的大街小巷是游客們理解土耳其的另一種方式。
存在于土耳其街巷中的各種物品,洋溢著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傳遞著傳統(tǒng)的習俗,透露著歷史的印記,也雜糅著現(xiàn)代的風尚。所以有人說,如果你無法理解這些大街小巷中的東西,你可能就無法走進土耳其人的精神世界。
旋轉(zhuǎn)烤肉和“暈倒牧師”每天都不能少的紅茶
有人說,世界上有三個國家最講究吃,第一是中國,第二是法國,第三就是土耳其。土耳其地處亞、歐兩洲的交界處,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東、西方飲食文化在這里不斷碰撞、融合,使得土耳其菜的種類繁多,并兼具東、西方色彩。
提到土耳其菜,人們總會不自覺地想到“土耳其烤肉”,烤肉在土耳其被稱為“卡巴”(kebap),源于奧斯曼帝國時期的宮廷烤肉宴會,后流傳至民間?,F(xiàn)在人們常說的土耳其烤肉,多指土耳其烤肉的一種形式——旋轉(zhuǎn)烤肉(doner kebap),顧名思義,其制作方法為:將肉豎著穿在一個巨型烤爐上,邊轉(zhuǎn)邊烤,用刀片下薄薄的肉片,然后再進行加工。這種烤肉的做法看似簡單,但講究卻極多。
首先,放入烤爐中的肉,需用十余種帶有濃郁東方特色的香料進行腌制,香料的配方不一樣,烤肉的味道就會大相徑庭;腌制好的肉,還要一層肥一層瘦地進行疊加排列,壓緊、壓實;烤好后,片下的肉片必須是五花三層,而且焦脆不膩人;最后,還要根據(jù)客人的口味,搭配各種醬汁和新鮮蔬菜,再放入土耳其特制的面包或薄餅中。
在伊斯坦布爾的街頭,隨處可見烤肉店,店主們通常把烤爐放在店門口最顯眼的位置,肉在爐內(nèi)被烤得滋滋作響,一旁的土耳其大叔揮舞著半米長的薄刀,風馳電掣般從肉柱上切下焦脆的肉片,在你還未反應(yīng)過來時,便將熱氣騰騰的烤肉送到了你的手上。
安納托利亞高原肥沃的土壤,為土耳其提供了豐富的蔬菜,但若問土耳其人最喜歡吃什么蔬菜,茄子肯定名列第一,一根簡單的茄子,在土耳其有上百種吃法:烤茄子、炸茄子、酸奶茄子……其中還有一道茄子做的土耳其國菜“Imam bayaldi”,直譯為“暈倒牧師”,因這道菜好吃得讓牧師昏倒而得名。盡管被稱為“國菜”,但這道菜的做法卻極為簡單,只要在茄子中塞進各種食材進行燉煮即可,不過,要制成口味極佳的“暈倒牧師”,就需要廚師對各種食材的口味、分量進行精準的拿捏。
盡管土耳其的菜品千變?nèi)f化,但對于飲料,土耳其人卻無一例外地鐘愛紅茶,如果有人問土耳其人,每天除了吃飯、工作和睡覺之外,還有什么是絕對不能忽略的,他們十有八九會回答:紅茶。
中國人喝茶喜歡“泡”,但土耳其人則愛“煮”,煮茶的工具是一個上小下大的雙層茶壺。上層的小壺用于煮濃茶,下層的大壺用于燒開水,喝茶時,土耳其人會按照不同人的口味,倒出適量的濃茶,再加入大茶壺中滾燙的開水,客人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放入兩三塊方糖。而盛裝紅茶的茶杯,則為郁金香形狀的玻璃杯,倒入透亮的紅茶后,杯子看起來像一塊玲瓏剔透的紅瑪瑙,讓人頓覺賞心悅目,紅茶入口后,先覺微微苦澀,待進入喉嚨里,便回味出一絲甘甜來,唇齒留香。
如果說中國人愛品茶,那么土耳其人則算得上嗜茶如命,據(jù)土耳其官方統(tǒng)計,土耳其每人每天至少要喝三杯紅茶,在土耳其隨處可見茶館,甚至一些小吃、蛋糕店都會兼賣紅茶,并且還衍生出了一道極具土耳其特色的送茶景觀:在土耳其街頭,你總能看見走街串巷、挨門挨戶的送茶服務(wù)員,他們手提一個大鐵盤,上面擺放著七八個郁金香形玻璃杯,杯中裝滿了滾燙的紅茶。這些服務(wù)員穿梭在人群中,動作極為敏捷,不僅能以最快的速度將紅茶送達客人手中,還能保證在整個過程中紅茶一滴不灑。
護身的“惡魔眼”變色的海泡石煙斗
在土耳其,你會發(fā)現(xiàn)一種圓形眼狀的裝飾物無所不在:首飾、衣服、建筑物、廣告牌、交通工具……這種裝飾物通常為4個圓環(huán),藍白相間,最內(nèi)層為黑色,整體頗似一只注視你的眼睛,土耳其人稱為“邪惡之眼”、“惡魔眼”,對于當?shù)厝藖碇v,惡魔眼是驅(qū)兇避邪的護身符,擁有某種神秘的力量。
在土耳其文化里,人們相信充滿嫉妒的眼睛會產(chǎn)生詛咒,帶來厄運、疾病和死亡,于是,人們便用“以毒攻毒”的辦法,制作了“惡魔眼”,用以吸走妒忌心和邪氣,等到“惡魔眼”爆裂時,就說明災(zāi)難已被化解。
到了現(xiàn)代,“惡魔眼”已從單純的護身符變成了時尚飾物,融入土耳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質(zhì)地更是五花八門:木頭、水晶、布料……不過,土耳其人認為,最傳統(tǒng)、最能驅(qū)兇避邪的惡魔眼應(yīng)為玻璃制品,而制作的中心則在土耳其伊茲密爾省的一座偏僻小村里。村里的人至今還按照古法手工制作“惡魔眼”:先用鐵棒從磚窯里中取出熔化的玻璃,制作成主板,然后將藍色、白色和黑色的玻璃熔漿放置在主板上,經(jīng)過軋制、熨燙后,讓其慢慢冷卻成型。土耳其人相信,正是烈火的巨大能量賦予了“惡魔眼”特殊的力量,保佑了人們世世代代的平安。
如果說“惡魔眼”是土耳其人從火中取出的護身符,那么海泡石就可以算得上是從水中得到的財富。
海泡石是一種多孔礦物,由海洋微生物的軀殼沉積海底,石化而成,其色澤雪白,可塑性極強,遇水時,海泡石吸收水分變得柔軟起來,而一旦放置在干燥的空氣中,就會變硬,因此常被能人巧匠用來雕刻成各種工藝品。早在奧斯曼帝國時期,土耳其的海泡石工藝就已舉世聞名,其中最著名的要屬海泡石煙斗。
有人說,海泡石不光土耳其才有,但是,最適合做煙斗的海泡石,卻產(chǎn)自土耳其的埃斯基謝希爾地區(qū)。不過,盡管土耳其的海泡石質(zhì)量極佳,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制作海泡石煙斗的工藝一直都掌控在奧地利工匠手中,直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土耳其政府禁止出口整塊海泡石,制作海泡石煙斗的技藝才在埃斯基謝希爾地區(qū)逐漸繁榮起來。
埃斯基謝希爾的工匠們,擅長將煙斗雕刻出各式各樣的浮雕圖案,這些圖案多取自希臘神話或歷史人物,最常見的煙斗造型莫過于奧斯曼帝國君主的頭像,對于土耳其人來說,這是一個民族永不褪色的榮耀。
由于海泡石的特殊屬性,其制作的煙斗可吸收大量焦油,正因為如此,海泡石煙斗在長期的使用中,顏色會逐漸從白色變?yōu)闈夂竦淖攸S色,于是便有煙斗愛好者,終其一生來“養(yǎng)”一只煙斗,在漫長的歲月里,慢慢欣賞煙斗色澤的變化,而經(jīng)歷的歲月仿佛就滲透進了煙斗的骨子里,成了能夠世代傳承的珍貴記憶。
最早的羊皮紙用“土耳其結(jié)”織成的地毯
在歐洲,羊皮紙、鵝毛筆和墨水被稱為“文房三寶”,羊皮紙作為書寫材料,在歐洲風靡了1000多年,古希臘、古羅馬的大部分經(jīng)典著作都記載在羊皮紙上,但很少有人知道,羊皮紙的發(fā)明地就在土耳其的貝爾加瑪衛(wèi)城。
貝爾加瑪衛(wèi)城位于愛琴海北部,公元前284年,這里建立了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圖書館,這一舉動迅速引起了埃及托勒密王朝的不滿,統(tǒng)治者擔憂,這個圖書館的藏書會超越埃及的亞歷山大圖書館,便下令禁止向貝爾加瑪出口當時主要的書寫材料——莎草紙。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貝爾加瑪衛(wèi)城圖書館的館長竟利用獸皮,通過清洗、暴曬、石灰浸泡等方法,成功發(fā)明了替代品——羊皮紙,而且羊皮紙一經(jīng)問世,就得到大眾的喜愛,并迅速傳入歐洲,直到14世紀,才逐漸被中國的紙張所取代。不過,即便是到了現(xiàn)在,歐洲人依然將羊皮紙作為重要文件的書寫材料,2011年,英國威廉王子與凱瑟琳王妃的結(jié)婚證就是在羊皮紙上寫下的。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曾經(jīng)顯赫一時的貝爾加瑪衛(wèi)城圖書館僅剩下斷壁殘垣,但貝爾加瑪這個名字,卻因出現(xiàn)“最早的羊皮紙”,而被世界銘記。
在紙張方面,土耳其還有一種特殊的染紙藝術(shù)——濕拓畫。制作濕拓畫時,首先要在水中混入特殊粘稠劑,使顏料與水不會融合,然后再用顏料在水中畫出各式圖案,畫好后,將一張紙輕輕地覆蓋在水畫表面,排出紙張和水面間的空氣,然后把紙從水中輕輕提出,水中的畫就完全拓染在了紙上,且毫無液體的痕跡,此時,只要將紙放于干燥處,晾干即可。奧斯曼帝國時期,濕拓畫常被用作專門的政府函件或外交文件用紙,而如今,土耳其濕拓畫雖成了民間的工藝品,但只有在一些較大的書店,或出售二手古書的地方才能找到。
如果說羊皮紙和濕拓畫都是帶有小資情調(diào)的文藝品,那么土耳其地毯就是十分接地氣的家居品了。土耳其人對地毯鐘愛有加,無論貧富,家中必定都會鋪上地毯,而在土耳其的市集里,隨處可見地毯店鋪。
編織地毯是土耳其最古老的手工技藝之一,始于公元8-9世紀,當時的土耳其先民以游牧為生,他們從放牧的牛、羊和馬匹身上獲取原料,制作了保暖性極好的地毯。后來,土耳其人在安納托利亞高原上安居下來,制作地毯的習俗也被保留了下來,農(nóng)村婦女常常編織地毯供自家使用,對她們來說,地毯是一種自我情緒的表達方式:雙手叉腰表示好運,飛鳥代表鄉(xiāng)愁,生命之樹象征家族興旺……而編制的技藝,則從祖母到母親,再從母親到女兒,在家族女性中世代相傳。
傳統(tǒng)的土耳其編織技藝為“土耳其結(jié)”,這是一種相互對稱的雙結(jié),平整、牢靠,一張地毯的質(zhì)量,通常由土耳其結(jié)的密度決定,一般情況下,每平方厘米地毯有16~30個土耳其結(jié),質(zhì)量越高,結(jié)的數(shù)量越多,一些極品地毯一平方厘米內(nèi)竟有九百多個結(jié)。而高質(zhì)量的地毯被踩的時間越長,顏色就會越柔美,于是,上了年月的高質(zhì)量地毯就成了收藏家的摯愛,不過,外國人想收藏一張土耳其古董地毯并不容易,因為土耳其對古董地毯的出口限制十分嚴格,任何超過百年的地毯出口,都必須有博物館出具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