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人各有貌”到“兩位一體”

2017-03-01 03:15:12趙茜
參花(上) 2017年2期
關鍵詞:電影改編互文網(wǎng)絡小說

摘要:當下網(wǎng)絡小說的影視化已成規(guī)模,但在小說的改編過程中存在著粗糙化和平面化的不良傾向。曾國祥導演的電影《七月與安生》則是一次成功的網(wǎng)絡小說改編實踐。本文將從人物、敘事與主題三個方面探討改編的成功之處。

關鍵詞:網(wǎng)絡小說 電影改編 互文

《七月與安生》是網(wǎng)絡作家安妮寶貝發(fā)表于2002年的網(wǎng)絡小說,2016年由臺灣新晉導演曾國祥將其改編并搬上銀幕。小說到電影的改編,豐富了原來小說的層次,深化了原小說的主題意涵,獲得了票房與口碑的雙成功。影片的兩位主演——周冬雨和馬思純,更是憑借著精湛的演技,雙雙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梢哉f這是一次成功的改編實踐。

一、人物的合理化與豐富化

安妮寶貝的原著小說刻畫了兩個性格迥異的女性形象,七月保守文靜,安生放蕩不羈。她們愛上了同一個男人家明,在不可避免的沖突中,安生不止一次地當著七月的面剖白自己對家明的感情,處于愛情與友情夾縫中的七月選擇了寬容與原諒。當七月離世后,安生收養(yǎng)了七月和家明的孩子。小說中的安生非常自我,似乎所有人天然地要為她的不羈性格買單,而七月則過于寬容,無條件的退步與忍讓未免給讀者以失真之感。與原小說的處理相比,電影則更趨合理化與豐富化,使得人物形象擺脫矯情感,顯得更為真實可信。

原小說中寫到安生對七月的男友家明產(chǎn)生愛意之后,在一次三人共同出游,她有機會和家明山洞獨處時當面向家明表白。此處小說情節(jié)雖然彰顯了安生的敢作敢為,卻也給讀者以安生不顧友情、背信棄義的印象。電影改編中則把這段情節(jié)安排得含蓄隱晦,安生雖然深愛家明,卻未發(fā)一言,靜默中的表情和動作都顯示出了內(nèi)心深處的矛盾和焦灼:既無法抗拒愛情的到來,又不想傷害自己的好友。這樣場景處理下的安生形象是可信可愛的,也是能夠觸動廣大觀眾心弦的。原小說中寫到七月和家明訂婚之后,家明去了北京,有段時間缺少聯(lián)絡,當七月趕到北京時,看到家明和安生在一起,安生毫無愧疚地對七月表示自己愛著家明,讓七月退出,無疑是一種宣戰(zhàn)和搶奪的姿態(tài)。電影也將此段落進行了改編,使得安生與家明在北京的相聚成為一個偶然事件,并讓安生與七月有了一次意味深長的對話,從對話中可以感覺到安生的愧疚和不安,七月的憤怒和焦慮。這場對話也被眾多影評人認為是極度真實地表現(xiàn)了愛情的嫉妒與友情的撕裂。電影中的這種處理和安排,讓安生的形象變得可信可愛,同時也讓七月有了普通人的正常的情感宣泄,從而產(chǎn)生認同感。

安妮寶貝在小說中極力將兩個女性形象極端化處理,人物性格保持了從頭至尾的鮮明性和單純性,可以稱之為“人各有貌”。而電影則在改編時賦予了兩個人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雙重人格意味,這無疑使得極端化的人物形象獲得更大的豐富性,同時也讓人物變得更為深刻和具有象征意義。影片后半段,七月與安生互換身份,七月不知不覺間成了安生,安生又無形中活成了另外一個七月。但這種轉(zhuǎn)換并不突然,因為影片中安排了諸多伏筆,讓觀眾看到七月身上實際也有冒險因子,而安生也一直向往著穩(wěn)定的人生。影片到最后,七月因為難產(chǎn)而死,安生則在自己的鏡像中看到了七月的影子。這種雙重人格以及鏡像化的安排,無疑使得人物的性格層次變得更為豐富,使影片得以傳達出更為深廣的意蘊。而“雙重人格”和“鏡像式”的人物形象設計,又折射出現(xiàn)代社會中復雜的人性構(gòu)成,人性自有的矛盾性,在影片中以“七月”和“安生”的對抗和轉(zhuǎn)換,形象性地完成了。

原小說中,安生是絕對主角,七月只是陪襯,但電影的改編通過幾次轉(zhuǎn)折,讓七月的形象不僅由次變主,更是顯現(xiàn)出了比安生更為復雜的特性。影片開始時,七月給人的印象是單純膽小,隨著情節(jié)的展開,她頗有城府的一面才逐漸被觀眾看到;而到影片中段,七月又勇敢地突破自己,離家遠行,進一步打破了原有的限定,人物形象變得更為豐富立體。

二、敘事的曲折化與懸疑化

安妮寶貝的原著小說基本上是平鋪直敘式的,文中只安排了一處伏筆,即家明私下送給七月的翡翠吊墜,直到小說結(jié)尾才揭曉,讓讀者看到家明真正的情感傾向。電影則在處理情節(jié)時安排了更多的轉(zhuǎn)折,也讓翡翠吊墜成為了一個關鍵物象。首次的情節(jié)轉(zhuǎn)折出現(xiàn)在安生離家,七月送行,臨別時忽然看到安生無意中露出的吊墜,七月震驚的表情,表現(xiàn)了她所受到的傷害。這一情節(jié)無疑也震驚了觀眾,此刻的安生,在觀眾眼中走向負面,似乎是安生太有心計,讓七月受傷。影片中的第二次顛轉(zhuǎn),則來自七月的自白和場景的重現(xiàn)。同樣的場景,因為添加了觀眾原先看不到的元素而顯現(xiàn)了真相,原來七月是知道家明愛著安生的,山洞中安生與家明獨處時,她也是在場的,并非影片開始表現(xiàn)的那樣她獨自落在后面。至此,觀眾才看到,真正有心計的是七月,她明知安生與家明相愛,卻佯裝不知,順勢讓顧惜友情的安生離開,好成就自己和家明的感情,真正自私的是七月。至此,影片中七月的形象也被完全顛轉(zhuǎn),從一個被動的受害者變成了主動的操控者。

第三次轉(zhuǎn)折出現(xiàn)在影片結(jié)尾,也是通過七月的自述,觀眾才知道當年舉行婚禮時,七月其實是主動要求家明離開自己的,以此做借口擺脫好女孩的人生軌跡,開始新的路程。至此,影片又閃回了若干回憶段落伏筆,比如說小時候逃學時真正做出大膽舉動的其實是七月等,讓人物性格在轉(zhuǎn)折中完成了身份的互換,也影射了兩個人彼此之間的性格重合。

影片最大的懸念則來自片頭的網(wǎng)絡小說的寫作者,電影一直在暗示,小說的作者是七月,而到了影片結(jié)尾,七月難產(chǎn)死去的結(jié)局揭曉之后,安生是真正作者的真相得以自然顯露。至此,在情節(jié)上安排上,兩個人之間的形象自然而然地重合了。

相比原小說的線性敘事,影片安排了諸多伏筆與閃回,轉(zhuǎn)折與顛覆。巧妙的是,幾次情節(jié)的轉(zhuǎn)折絲毫不突兀,既交代了原著小說的故事,更使得故事變得豐富,充滿懸疑感和更強的戲劇性。

另外,電影在敘事中將原有的網(wǎng)絡小說文本《七月與安生》也包含其中,并讓網(wǎng)絡小說成為電影情節(jié)的一部分,形成了“文中之文”的獨特結(jié)構(gòu),至此,安妮寶貝的原著《七月與安生》,電影中安生所寫作的《七月與安生》,以及電影《七月與安生》本身,形成了有意味的互文關系。

三、主題的擴展化與深刻化

原著小說充斥著“黑暗青春”元素:流浪、創(chuàng)傷、放逐、死亡等,雖然叫《七月與安生》,但真正的主角其實只有安生一個人,寬容忍耐的七月、搖擺不定的家明都是給安生放蕩不羈、焦灼不安、率性自由的人生做一個配角和底板。毫無疑問,作者安妮寶貝在安生身上投射了自己的影子,難免對這個人物有著天然的偏愛。小說中的愛情是偶然的,飄忽不定,友情又太過圣潔,不具有代表性和普泛性。

電影在改編中讓七月和安生都成了故事的主人公,并賦予這個原本黑暗的青春故事以明亮的主題:成長。讓人物通過情節(jié)的轉(zhuǎn)折自然而然地進行人生的轉(zhuǎn)換,正是在這樣的轉(zhuǎn)換中,人物的性格才變得多面和豐滿,成長的故事才得以寫成。安生成熟了,才放棄流浪,去過穩(wěn)定的生活;七月成熟了,會敢于冒險,過自己真正想過的人生。她們都在這一個過程中完成了一個從孩童到成年人的轉(zhuǎn)變。這部電影無疑可以看作是一部成長電影。

影片的另一重主題意涵則是對真我的尋找。每個人身上都有雙重性,每一個人都既是七月,又是安生,因為命運,因為機緣,人物踏上各自的人生旅程,然而內(nèi)心的渴求卻朝著另外的方向。七月能勇敢地直面不愛自己的愛人,寧肯放棄穩(wěn)定的工作和婚姻,毅然決然地出走,這無疑是對自我人生軌跡的大膽突破。影片后半段,七月活成安生,在旅途中神采飛揚的段落,開啟了影片的另一重主題:對真我的尋找,如何做真正的自己。

無論是在電影中還是小說中,家明作為兩個女生爭奪的焦點,一直只是個符號般的存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部電影乃是一部女性電影,女性的成長也好,探求也好,都是在自我中完成的,并不需要一個男性的輔助,電影中對這一點表現(xiàn)得尤其明顯。七月懷了家明的孩子,卻沒有去找他,而是找到安生來幫助自己。安生獨自撫養(yǎng)七月的孩子,也沒有想過要找家明來共同承擔,女性的獨立性在此得到彰顯。愛情與友情中,顯然是女性友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弘揚。愛情嬗變,表現(xiàn)為家明的猶豫不決與左右搖擺,友情卻能歷劫而重生,更加煥發(fā)出動人的光彩。七月與安生的友情,不僅源自于少年時代的惺惺相惜,朝夕相處,更加源自于彼此的認同和理解。這種認同和理解,當兩人身份互換時達到了一個頂點,真正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友情,不僅包含著對友人的深情,更是包含著由歲月積淀下來的對自身的理解。所以,安生才會用七月的名字,寫下她們共同的故事。在原小說中略顯矯情不自然的友情,在電影中卻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渲染和深化,既塑造了人物性格,又點明了主題,同時也深深感染了觀眾,使之具有極強的共鳴性。

《七月與安生》的電影改編無疑是成功的,就當下的網(wǎng)絡小說影視化熱潮中的粗糙化與平面化的改編傾向而言,這部電影提供了一個優(yōu)質(zhì)的可供借鑒的范例。

參考文獻:

[1]慶山.告別薇安[M].杭州:萬卷出版公司,2014.

[2]孫柯華,余高峰.談《七月與安生》如何成為不落俗套的國產(chǎn)青春片[J].戲劇之家,2016(11).

[3]李經(jīng)媛.電影《七月與安生》中的意象體系的深刻內(nèi)涵[J].電影評介,2016(20).

[4]劉志剛.自我意識的覺醒與重返母體的歸宿——拉康“三維世界”視域下的《七月與安生》[J].電影評介,2016(21).

[5]劉亞美.暗夜獨行——《七月與安生》的多重解讀[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2(03).

★基金項目: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現(xiàn)代派小說電影改編過程中的敘事轉(zhuǎn)換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514號)。

(作者簡介:趙茜,女,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電影文學)(責任編輯 葛星星)

猜你喜歡
電影改編互文網(wǎng)絡小說
互文變奏的和弦:論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網(wǎng)絡小說標桿作品2019
從影視改編看網(wǎng)絡小說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為例
網(wǎng)絡小說與明清小說之比較
從英美哥特文學電影改編看文學的影像化
電影文學(2016年22期)2016-12-20 15:06:27
以《歸來》為例探討文學電影改編藝術(shù)
《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改編模式研究
電影文學(2016年16期)2016-10-22 10:36:07
審美文化視域下莎士比亞悲劇的電影改編
電影文學(2016年9期)2016-05-17 12:32:40
圖像志的延伸:互文語境中的敘事性
略論饒宗頤古代“語— 圖” 互文關系研究
新和县| 垣曲县| 呈贡县| 玛沁县| 惠来县| 徐州市| 白沙| 祁门县| 新营市| 鄄城县| 灵台县| 张家港市| 那坡县| 蓬溪县| 丰台区| 汨罗市| 信阳市| 宜春市| 定兴县| 大安市| 缙云县| 东乡县| 黎城县| 温泉县| 营山县| 宁国市| 桓仁| 康定县| 温州市| 湟源县| 莲花县| 彰化县| 郸城县| 镇安县| 勃利县| 广汉市| 浦江县| 防城港市| 观塘区| 察雅县| 黔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