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將知識應用于實踐當中。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增強語文教學中的語言實用性練習,要著重讓學生參與各項具體的實踐和運用,從中獲取感性的知識和生活的體驗。通過理解和體會學生的語言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言實用性;練習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要加強學生在語言實用性上的練習。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如何增強小學生的語言實用性練習。
一、在語言練習題上增強實用性練習
語言練習題能結合實際的都要盡量結合實際。同時還要指導學生進行基礎語言的練習,如寫書信、日記等等。也可以多結合實際進行練習如社會新聞、廣告、說明書、朋友過生日卡片上填的賀詞等。還可以讓學生試著寫學習總結,讀后感、影評。不僅是在校內,還要走到校外去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學習寫調查報告之類的實用性文章。
二、語言練習要有足夠的數量,注重實際效果
語言練習就要多練。特別是小學生處于識字的階段,容易寫錯字,就要多練多寫。次數多了自然而然就能記在心里。如“跋”和“拔”字,這兩個字右半部分相同,容易記混。學生要在一起對比多加練習?!鞍稀币玫侥_,如“跋山涉水”,而“拔”要用到手,如“拔蘿卜”。還要注意別把右半部分寫成“發(fā)”字。語言文字的學習唯有多練,別無他法。但是也要注意每篇課文的練習題不宜太多。太多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反而達不到我們期望的效果。
三、在讀誦名家名篇時提升語言能力
讀誦欣賞的真正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要讓學生從中感悟并應用于自己的文章中,可以利用讀誦閱讀教材中的“讀誦欣賞”,多加讀誦。我們細細分析不難發(fā)現“讀誦欣賞”的編寫原則。第一是“結合性”原則。讀誦欣賞中的材料往往和每個單元中的內容相結合,和文化背景資料相結合等。讀誦欣賞是從課內到課外的延伸,如小學語文課本《桂林山水》課文后面的閱讀鏈接是一首詩《濃碧》。詩和課文都是以漓江的水為背景。課文中把漓江的水比喻成無瑕翡翠,而詩中把漓江的水比喻成了濃碧。同學們可以把課文與詩兩種手法進行比較,從中得到感悟感化,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第二個原則是“系列性”原則。主要表現在由景及人,由易到難,不僅有文章還有古文和現代詩歌。例如小學五年級課文第三節(jié)《白楊》一文中“白楊”象征著向像小主人公父母一樣的扎根邊疆的建設者,而課文后面的閱讀鏈接是一首現代詩歌《帳篷》。“帳篷”比喻的是工程的建設者,它與課文同屬于一個系列,都是在贊揚艱苦的環(huán)境中為祖國作出貢獻的建設者?!稁づ瘛氛Z言簡短,理解起來比課文難度要高,這樣學生就能由淺入深提升語言能力。
四、口語交際教學的實用性訓練
口語交際通俗一點講就是說話。說話也是一門藝術,一個說話水平高的人,會得到社會的認同、上司的賞識、朋友的喜歡。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最主要的是讓學生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讓學生敢說、愛說、多說。小學語文課堂給學生創(chuàng)造說話的機會。給出“說“的環(huán)境,制定“說”的標準??谡Z交際訓練可以采用以下幾種形式。第一是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按學號登臺講話,內容不受限制??梢允敲刻斓娜ぢ勅な?,也可以描述一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和花花草草。在課堂內,可以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敘述課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第二是教師可以開展專門的演講課。給每個學生上臺演講的機會。可以給大家朗誦自己喜歡的文章、詩歌,也可以給大家講講幽默小故事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中成長。第三是開展多種形式的辯論。教師給出辯論題目,如“傳媒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吃菜好還是吃肉好”“過年放鞭炮的利與弊”等。同學們自愿選擇成為正方或反方。全班就被分成了兩大陣營,每個人都有發(fā)言的機會。誰舉手快誰就有發(fā)言的權利。辯論賽不僅要求學生能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思維、反應能力。
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累詞匯量
傳統(tǒng)的課程過分突出老師的作用,常常是以知識傳授和老師的教學思路為中心。語文活動課則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學生可以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精讀、細讀。多讀書可以積累大量的詞匯,只有熟練地掌握了詞匯,才會掌握漢語這門語言。詞匯量的多少與掌握的熟練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表達能力。擁有大量的詞匯才能更好地進行閱讀理解。就像是造房子需要磚瓦等材料,詞匯就像是磚瓦材料,足夠多時才能建造大房子。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書,可以推薦優(yōu)秀的書籍供學生參考閱讀。課外作業(yè)可以采用寫讀后感等激勵學生閱讀的形式。
語言訓練是有價值的,要想掌握語言技能必須進行語言訓練。語言和生活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將語文教學延伸到校外。給學生提供大量的閱讀、說話、寫作的機會,才能達到語文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孫永清.淺談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J].教師,2010(13).
[2]劉永芳.小學語文課堂練習之我見[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