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教師隱喻視角下的教師形象的變遷及角色重構

2017-03-02 18:26:39張紅霞?オ?
山東青年 2016年12期

張紅霞?オ?

摘要:教師隱喻隨著社會變遷而變化,折射出特定時代社會對理想教師行為的期待,也反映了不同的教育觀和價值觀。本研究回顧了傳統教師隱喻的變遷,分析了傳統教師隱喻的局限性,提出了現代教育所需要的教師角色的重建。

關鍵詞:教師隱喻;教師形象;角色重構

一.教師隱喻及其研究意義

隱喻(metaphor)即暗喻,傳統上它是一種修辭手段,在修辭領域隱喻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隱喻的本質是“用一種事物來理解和經歷另一種事物”。[1]MacCorma 認為:“為了描述未知,我們必須求助于我們已經知道和理解的觀念系統,這就是隱喻的本質———不熟悉事物與熟悉事物的一種不平常的類比。”[2]隱喻不僅僅是 一種修辭手法,更是人們思維、行為和表達思想的一種系統的方式[3]。分析教育哲學家謝弗勒在其《教育的語言》一書中的見解,教育語言主要由三種形式構成:教育術語、教育口號、教育隱喻。而教育隱喻是指把教師活動與其他領域活動或事物進行比較,以此形象地說明教師活動特點,是一種運用比喻的手法對教育中的某些現象進行說明,是隱喻在教育領域的運用。在教育隱喻中,教師隱喻運用最多,也最具代表性。教師隱喻就是把教師活動與其他領域活動或事物進行比較,以形象地說明教師活動特點。借用陳桂生先生的觀點,他認為教師隱喻是借與教師有某種相似點的有價值的人或事物,顯示教師職能的意義與價值。在把教師職能活動與某種人或事物比較時,要以教師為本體,與其作比較的人或事物為喻體。[4]

教師隱喻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教師隱喻突顯了不同的教育現象,也從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不同的教育觀和價值觀。對教師自身進行教學反思、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和提升教師自身的教育境界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意義。

二.教師形象的變遷

1.傳統教師隱喻中體現的教師形象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教師的隱喻,主要有“蠟燭論”、“工程師論”、“園丁論”、“桶論”[5]。

蠟燭論這個隱喻由來已久,古人有詩云:“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苯處熓悄菬o私奉獻,甘于犧牲的蠟燭,燃燒自己,用明亮的燭光指明學生前進的方向。這是對教師傳統社會形象的生動描繪,是對教師勞動的肯定和高度贊揚。

工程師論則突出了時代的價值。建國初,我國的社會體制、經濟和教育都深受前蘇聯的影響,教育被認為是一個國家工程,可以自上而下地建立規(guī)劃藍圖,可以被操縱、計劃和規(guī)范。國家可以像建工廠一樣統一建學校,像生產產品那樣產出畢業(yè)生,像檢驗產品那樣檢驗畢業(yè)生是否合格。教師作為塑造學生靈魂的工程師也體現了這一工業(yè)模式的時代特色。

將教師比喻成園丁體現的是教育的農業(yè)模式,與杜威“教育即生長”的教育思想相似。人們經常比喻兒童為花朵、幼苗、小樹,因此,比喻兒童的教師為園丁。學生是花朵、幼苗、小樹,教師就是給他們澆水、培土、施肥、修剪的園丁。

所謂教師“桶論”是指傳統意義上的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桶論”指出教師的作用在于傳授知識,對學生進行“傳道、授業(yè)、解惑”,反映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強調教師知識和能力儲備的重要性及“灌輸”教學的合理性。

2.對傳統教師隱喻的角色分析與反思

2.1蠟燭論、春蠶論

蠟燭論以傳統道德價值觀念為核心,體現了社會對教師的極高期望和要求,但這種形象的塑造忽視了教師的物質生活需求。教師作為一個自然人,也應重視自己的生活發(fā)展,在為人師表的同時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展自身,而不必一味順從社會的期望,像蠟燭那樣悲壯地犧牲?!凹偃绨褷奚缘男袨榭闯墒侵粚e人有意義而對自己毫無意義的行為,這恰恰意味著自己只不過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個顯示著人的價值的人,如果一個人自身是無價值的人,那么他所做的犧牲也就成為無道德價值的貢獻”。[6]由此可見,“蠟燭觀”雖然崇高卻未免悲壯而凄涼。因此,蠟燭論只能是對傳統教師形象的生動刻畫,而無法對當代社會的教師形象作出精辟的闡述。隱喻“蠟燭”“春蠶”,在頌揚教師的奉獻精神時,也讓我們看到了教師對自己生命存在和意義的漠視。教師固然要有蠟燭的奉獻精神,但在奉獻的同時更要實現自己的價值。

2.2園丁、工程師論

知名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稱:園丁是現代性的幻想,園丁隱喻體現的是一種宏大設計。它將教師送到立法者的位置,任務是設計、規(guī)劃、監(jiān)護和控制;作為花苗的學生則理應成為服從者,任務是聽話、遵從和配合。當園丁隱喻的進步不斷地被頌揚時,其現代性的缺乏也不應該被遮蔽。[7]園丁這一隱喻體現了對生命的漠視。而把教師喻為“工程師”體現的是另一個生命的被壓抑。在工業(yè)化社會工程師是一個受人崇拜的職業(yè),把教師和工程師聯系在一起,實際上就是把教師教育學生的過程比擬為工程師設計和制造產品的過程?!霸谑芙逃?,學生是一塊塊沒有生命、任人擺布的鋼鐵,在受教育后,他們則成為批量生產的、規(guī)格整齊劃一的部件。”[8]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被物化成為沒有個性和思想的“產品”,其生命發(fā)展和生命自由被控制與摧殘。然而“教育是活生生的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對話”,[9]需要師生間心靈的溝通和交互。

2.3桶論

“桶論”這一隱喻屬于單向灌輸而且忽略了實際的師生關系。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知識和信息更新的速度加快,學生所能接觸到信息知識的機會增多,他們的知識儲備并非一定會低于教師。教師要擺脫自身角色所帶來的“權威感”,同時,教師要善于主動向學生學習。學生不是“容器”,不一定非得等教師“水”的注入才能獲得知識,所以,教師也要善于引導學生固有的知識。

三.現代教師隱喻中教師角色的轉變、重構

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師生關系成為教育改革的重點,也是新課改的關鍵問題和核心問題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轉變角色。

1.“反思性實踐者”:在反思中變身為“陌生人”。1983年舍恩發(fā)表著作《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系統地闡述了他對反思性實踐和反思型教師的理解及分類?!胺此夹詫嵺`者”比喻的這一類教師,他們強調反思,實現了從“局外人”到“當事人”的轉變?!澳吧恕笔敲绹敶嬖诂F象學家(existential phenomenologist)馬可欣·葛林妮(Maxine Greene)在《教師作為陌生人:當代教育哲學》(Teacher as Stranger:Educational Philosophy for the Modern Age,1973)一文中提出的。教師應以陌生、無偏見的和先見、不做預判的觀點來看待學生、選擇教材和教學模式,使師生主體持續(xù)彰顯,教學空間不斷增容,從而獲得更大的自由與空間。[10]“陌生人”在提醒教師面對日常世界,必須以探究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生活世界,要如返鄉(xiāng)的陌生人一樣,去覺察過去未加留意的細節(jié)、儀式和習俗,重新審視過去認為理所應當的、察而未覺的現象,進行有意識的探究,在批判中體驗。

2.“參與中的伙伴”:在參與中學習

“參與中的伙伴”強調的是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彼此相互理解,一起學習知識,解決問題。該隱喻背后是教師角色和師生地位的變化。教師不再是主導者,知識的傳遞者或灌輸者,而是一個啟發(fā)者和參與者。師生之間的地位是對等,兩者是教學相長的關系。

3.教師要成為“平等中的首席”

“平等中的首席(first among equals)”隱喻是美國著名課程論專家小威廉姆·E·多爾,在其《后現代課程觀》中提出的觀點。它是對現代課程觀體現的師生壟斷、控制關系及教師權威性的批判。在后現代主義視角下,師生關系更多地體現為一個群體在共同探究有關課題的過程中相互影響,教師與學生在一起探索達成共識。教師是首席,內在于情境中的首席,不是外在的權威、控制者;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與學生在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話語、情感、思想等方面的雙向溝通與交流,教師從獨白者到傾聽者、對話者,與學生建立信任、平等的師生關系,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yōu)閷W習的引導者,從而使學生學習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四.結語

教師隱喻的變遷蘊藏著對教師角色定位的變化,傳統的教師角色期待反映了教師角色發(fā)展的特殊歷史軌跡,也具有深刻的教育內涵和價值,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也在發(fā)生變化,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把教師喻為蠟燭、園丁、工程師,到反思性實踐者、參與中的伙伴,再到平等中的首席,體現了教師角色的回歸與復興。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教師應以平等中的首席自處,師生要有對話意識和對話精神,具有開放的心態(tài),向著“沒有人擁有真理而每個人都有權利要求被理解的迷人的想象的王國”[11]前進,從而真正實現教育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Lakoff,G.,& Johnson,M. .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5.

[2]MacCormac,E. R. . A cognitive theory of metaphor [M]. Cambridge,MA: MIT Press,1990.9.

[3]Lakoff,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245.

[4]陳桂生.師道實話[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陳向明.教師的作用是什么—對教師隱喻的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1,(1):13-14.

[6]趙汀陽.《論可能生活》[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4.P76.

[7]曹永國.論園丁——對現代教育教師隱喻的反思[J].社會科學論壇,2004(2):43-46.

[8][9]丁煒.從對教師的隱喻性陳述看教師形象之變遷[J].教育評論, 2001 (3):5.

[10]Maxine Greene. Teacher as Stranger:Educational Philosophy for the Modern Age[M].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73.

[11][美]小威廉姆·E·多爾:《后現代課程觀》,王紅宇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219頁.

基金項目:陜西理工大學研究生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漢中地區(qū)中學英語教師職業(yè)身份認同研究”(SLGYCX1629).

(作者單位:陜西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桂平市| 濮阳县| 广水市| 卫辉市| 大足县| 延津县| 大名县| 恩平市| 鄂伦春自治旗| 深水埗区| 新丰县| 新宾| 福建省| 泌阳县| 鱼台县| 思茅市| 通道| 广南县| 理塘县| 德阳市| 怀远县| 安溪县| 娄烦县| 芷江| 灵宝市| 商都县| 张家川| 德江县| 朝阳市| 雷山县| 龙游县| 红河县| 新闻| 留坝县| 海安县| 中牟县| 利川市| 鹿邑县| 重庆市| 洛川县| 延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