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對于幸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成家立業(yè)是幸福的,有一份好工作是幸福的,戀人之間的一個小驚喜是幸福的。幸福不是奢侈品,每個人都可以幸福,當(dāng)然,幸福與否,關(guān)鍵是心態(tài)。
悲觀者與幸福無緣,心里有各種擔(dān)心,肩上扛著各種憂愁、焦慮,總是杞人憂天、患得患失。詩人塞涅卡說“為未來擔(dān)憂的人真是悲哀”。話雖有些偏激,卻飽含深刻的道理。生活中,很多人有這種危機感,每天像上緊的發(fā)條,逼著往前走,怕輸?shù)粑磥?,現(xiàn)在就必須努力,心里的弦緊繃著,夜不能寐、寢食難安、身心疲憊,何來幸福可言?
這種心態(tài)跟儒家學(xué)派的觀點如出一轍:“其未得之,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睂τ跊]有得到的東西,很想得到;得到后,又怕失去。正是這種對欲望不舍的追求,才是痛苦的根源。叔本華說:“生命是一團欲望,滿足時痛苦,不滿足無聊,人生就在欲望和痛苦中搖擺?!痹谧非笮腋5牡缆飞?,上下求索,苦苦追求。當(dāng)你撫摸到幸福時,下一個痛苦接踵而至。于是,人生周而復(fù)始,陷入惡性循環(huán)。
孔子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一碗飯、一瓢水,住窮陋小巷,放到現(xiàn)在,相信很多人不屑:還沒有小富心里就開始安定,認為是胸?zé)o大志的表現(xiàn);正確的人生,應(yīng)該小時候開始發(fā)奮,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成年后要有“頭懸梁、錐刺股”的吃苦精神;老了還有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意氣風(fēng)發(fā);人就像一臺機器,要不停地運轉(zhuǎn),賺錢得到別人的尊重,給幸福貼上豪華的標(biāo)簽……這樣的幸福,真的很貴,因為得到了很多東西,也許失去也不少,比如閑情、時間以及和親友陪伴的時光。倒不如量力而行,知足常樂,將目標(biāo)定在觸手可及的地方。
佛家不談“幸?!?,因為“幸?!睙o常,這是佛家的智慧,他們懂得“拿得起放得下”,要有大的肚量,對于挫折與災(zāi)難,能等閑視之,坦然承受。心中沒有名利的牽絆,每日晨鐘暮鼓,向佛而生,生活安逸,他們看似沒有“幸?!眳s是最“幸福”的。
康德是德國最著名的哲學(xué)家,他每天會出門散步。教堂凌晨的鐘聲響起,他準(zhǔn)時邁出門。他散步不僅定時,還定點,每天八個來回,不多不少。數(shù)十年如一日。他沒有缺席一次??档抡f:“假如我不去散步,我會很痛苦,每天定時散步,這就是幸福?!毙腋>瓦@樣簡單,就是做一件自己喜歡的很平常的生活小事。
楊絳先生在《我們仨》里寫道:“一家人在一起親密無間,不受外界的打擾,各做各的學(xué)問?!卞X先生做學(xué)問,楊先生寫字,各不相擾。不過,錢鐘書卻很“淘氣”,趁楊絳熟睡之際,在她的臉上畫個花貓,也會在她的自畫像畫上眼鏡,添上胡子。生活中的一些小情趣,可以感受到幸福的無處不在。
看到幾米的一幅漫畫《露露的功課》,露露不會游泳,不會飛,她的鴨子也是。她帶著小鴨,天天到池塘邊看別人怎么游泳,怎么飛,日子一樣快樂。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像露露一樣,讓自己快樂起來,即使得不到想要的東西,也是幸福的。
其實,真正的幸福不是在別人的眼里,而是在自己的心里。心里快樂,人就是幸福的;人不快樂,幸福不會找上門。讓自己快樂起來吧,擁有一顆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讓幸福緊密相隨,這才是每個人一輩子要做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