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14、15世紀的佛羅倫薩城市共和國是當時歐洲世界的中心,與經濟文化方面的活躍相比,共和國在政治上相對沉寂,顯示出明顯的貴族化集權趨向。但是在共和主義傳統(tǒng)影響下,佛城集權政治保留了共和制形式,維持了個人與集體、共和與專制之間的平衡,保持了社會開放性、多元化的特征。對這一時期佛羅倫薩的貴族政治應當從兩方面評價,一方面專權政治孕育的個人專制的萌芽,是佛羅倫薩16世紀以來共和主義危機、共和國覆亡的根源,另一方面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中,相對集中的政治對共和國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佛羅倫薩;貴族政治;美第奇;共和傳統(tǒng)14、15世紀的佛羅倫薩城是當時西歐最為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在各個方面都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張力,但是與經濟社會、思想文化領域的自由開放相比,這一時期佛羅倫薩的政治則相對沉寂,顯示出明顯的貴族化趨向。中世紀前期已經為廣大平民階層所控制的共和國的政治權力,開始落入少數貴族手中,逐漸形成家族獨裁的寡頭政治。佛羅倫薩共和國作為意大利共和政治的典范,其貴族政治的發(fā)展演變進程也受到了學界的關注,本文試對14、15世紀佛羅倫薩共和制向貴族政治的轉化過程做一個較全面的論述與總結,并對這一政治演變趨勢帶來的影響作一個較為客觀的評價。
一、14、15世紀佛羅倫薩政治發(fā)展趨向
佛羅倫薩位于意大利北部亞諾河口,其城市的興起可追溯到古羅馬凱撒統(tǒng)治時期。1115年,新興商人階層成立城市公社,根據比利時學者亨利·皮朗的研究,這時期的公社實際上已有國家的所有屬性[1]。1187年佛羅倫薩擊敗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其自治權得到正式承認,成為獨立的城市共和國。
同意大利其他城市共和國相比,佛羅倫薩的共和制度起步較晚,但是在發(fā)展過程中卻成后來居上,11世紀,新興手工業(yè)工匠、商人為代表的市民階層,以行會為依托,在同控制城市政權的舊貴族的斗爭中逐漸占據上風,在1282年建立起一個由城市七大行會控制的新民眾政府,對舊貴族權力加以限制,擴大平民政治權利,使共和國政治向著更加健全、民主的方向發(fā)展。
新政府所建立的行政體系中,最高決策機構是長老會議及其兩個顧問團——主管行政咨詢的十二賢人團與分管軍事的十六旗手團。1289年,為擴大平民權力,特增設正義旗手一職,作為長老會議一員,旗手從平民中推選,掌控一定武裝力量,幫助政府強制執(zhí)行法律。這樣,14世紀以后長老會議基本上是由八名長官與一名正義旗手組成。立法機構由人民會議及公社會議組成,任期六個月。1293年,共和國制定了帶有憲法性質的《正義法規(guī)》,把一切貴族世家、豪門大族列為專政對象,規(guī)定貴族不能任政府要職,進一步限制了顯貴家族的勢力。
但是,“十四世紀時,意大利北部產生一種明顯的從自由城市過渡到個人和家族的君主制趨勢”[2]74。佛羅倫薩的政治也明顯沉寂下去,共和國的政權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商人貴族之手,家族糾紛引發(fā)的派系斗爭越來越少,政治局面相對平靜。
造成這一轉變的原因,首先是商業(yè)發(fā)展引發(fā)的社會結構的變化?!吧唐方洕涌炝藦淖杂筛偁幭驂艛喔偁幍陌l(fā)展,財富與權力走向集中,商人開始控制城市政權”[3]。與傳統(tǒng)舊貴族相比,商業(yè)貴族一方面占據大量社會財富,擁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在長期激烈的商業(yè)競爭中積累了充分的經驗,在政治上更加精明?!斑@些握有城市統(tǒng)治權的商人貴族階級,多采用家族獨裁的統(tǒng)治方式,以此來舉全城之力為其家族利益服務”[4]。
其次是這一時期佛羅倫薩面臨的內外困境引發(fā)的社會危機。14世紀西歐地區(qū)商業(yè)競爭日益激烈,君主制在意大利各地迅速擴散,佛羅倫薩面臨更加險惡的外部環(huán)境。而饑荒、瘟疫與經濟危機更加劇了佛羅倫薩的社會危機。在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黨派之爭異常激烈。1378年爆發(fā)的梳毛工人起義把這種動蕩局面推向了頂點。1382年,為解決各派別集團之間持續(xù)不斷的暴亂,執(zhí)政團決定改組政府。這個政府的建立標志著一百多年來走向更為群眾化的政府的傾向已經結束”[5]183,雖然佛羅倫薩城市像從前一樣處于共和制度之下,但是已經向著貴族化的方向發(fā)展。
二、貴族政治的建立及發(fā)展(1382-1494)
1382年的貴族寡頭政府,推行的是保守政治。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家族,在盡可能地保留原有的政治結構與統(tǒng)治秩序的基礎上,進行了復雜的選舉制改革,從而實現對權力的攫取。
為保證選舉的公平,共和國原本制定了一套復雜的選舉制度,包括實行選區(qū)制度分配候選人名額,以及通過抽簽制選舉行政官員,并且由專門的選舉委員會對候選人進行資格復查。而貴族政府的選舉制改革,首先就是針對在選舉中享有大權的資格審查委員會,對其權力進行嚴格限制,收縮其規(guī)模,并嚴格控制其成員的任命。這樣,委員會基本上是受顯貴家族掌控的。其次,政府利用資格審查委員會控制各重要官職的任命。經委員會的審查,只有10&至15%的提名者能入圍候選人名單,其中多數只能參與次要官職的選舉。少數能夠競選重要官職的人,由名為中樞委員會的執(zhí)行委員會分配,競爭長老會議長官與正義旗手的職位。[6]111再次,在少數時候,政府也會越過抽簽的形式,直接操縱選舉。如1393、1433年,馬索·德利·阿爾比齊及其子里納爾多·德利·阿爾比齊,都曾指令中樞委員會參與長老會議選舉。他們同現任長老會議長官一起,推選下一屆長老會議,而拋棄了抽簽選舉方式。[6]111
通過以上一系列改革,顯貴家族幾乎壟斷了政府的官職。據佛羅倫薩記錄官員選任情況的特拉特檔案顯示,從1400年左右到16世紀前期,城邦中約有40多個家族當選正義旗手、長老會議長官及顧問團超過40次,其中32個超過50次。[7]總之,1382年政府的貴族化傾向是十分明顯的。
這種政治貴族化的趨向,在1434年科西莫·德·美第奇執(zhí)政后達到頂點。從1434年科西莫登臺,直到1494年其孫洛倫佐去世,是佛羅倫薩的美第奇時代,也是共和國的黃金時期。延續(xù)六十年的美第奇家族統(tǒng)治,通過對政府機構內部的變革以及對社會各階層的控制,牢牢地控制了整個共和國的權力。
美第奇家族統(tǒng)治的特點是共和國形式下一人統(tǒng)治,[8]166科西莫通過擔任執(zhí)政團旗官,對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構加以控制,同時拉攏一批在商業(yè)上與其家族有共同利益,并且對佛羅倫薩政治有極大影響的家族作為其支持者。在對政府機構的變革中,美第奇家族有兩項重大政策。
第一項是科西莫·美第奇對中樞委員會權力的強化??莆髂灾袠形瘑T會推選長老會議長官的形式,控制行政官員的任用,使抽簽選舉基本流于形式。第二項是科洛倫佐·美第奇對政府的改革,以七十人議會取代原有的人民會議與公社會議兩個立法機構,控制共和國立法大權。至此,自1382年以來的權力集中已經達到頂峰。除對原有共和制政治體制的變動,美第奇家族也通過樹立自身威望來取得社會的支持。“他們把大量錢財用于市政建設與裝飾,并通過貸款或援助的方式獲得歐洲其他政治勢力的支持”。[9]他們還與各階層接觸并取得他們的信任,利用其強大的經濟、政治、外交實力為行會中的小作坊主、手藝人提供保護,得到他們的極大擁護。
美第奇家族一方面通過操控選舉使共和國權力機構都為自己的支持者所掌握,另一方面恰當運用暴力手段對付政敵,大量流放其反對者,來加強其政治權威。這樣,以美第奇家族為首形成了一個比之前任何時期都穩(wěn)定的貴族寡頭集團,類君主制也在佛羅倫薩建立起來。
三、1382—1494佛羅倫薩貴族政治的特點
從1382年貴族寡頭政府的建立,到1494年洛倫佐·美第奇去世,佛羅倫薩政治有兩個方面的特征。一方面,顯貴家族愈來愈嚴格地加強對政權的控制,平民不再能夠通過聚會抗爭、消極投票等方式影響政府的政策,派系斗爭明顯減少,共和國政治進入了相對安定的時期。另一方面,盡管貴族采用了獨裁的政治手段打壓政敵,控制政府,他們卻始終未曾放棄共和制度。原有共和體制基本得到保留,共和政治在商業(yè)、文化發(fā)達的佛羅倫薩呈現出繼續(xù)發(fā)展的上升趨勢。因此,這一時期佛羅倫薩的貴族政治更多地表現為共和與專制的并存,二者的博弈貫穿始終。
首先,共和主義作為一種傳統(tǒng)深入佛羅倫薩人的意識,并得到傳承?!白杂珊凸埠椭髁x是這個城市的歷史經驗的兩個關鍵因素”[5]384,正是在這種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下,共和制度牢牢扎根于佛羅倫薩,貴族取得政權的方式并非直接攫取,而主要是依靠在共和體制內逐步改革以及樹立家族威望來實現。所以,“共和政治一直是主流,即使是美第奇?zhèn)€人專權的時期也要保持共和國的形式,以順應人民對于共和傳統(tǒng)的認同”。[10]
其次,家族主義作為意大利城邦政治的傳統(tǒng),得到廣泛認可與發(fā)展。在城邦政治中,追求家族利益是為了個人更好發(fā)展,無可厚非,這也為貴族集權提供了一種合法性。彼特拉克認為,即使是共和國形式的政府,也需要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戰(zhàn)勝一旦出現的危機[2]103。而16世紀意大利學者,在評價科西莫與洛倫佐的統(tǒng)治時更是認為,判斷一種政治制度優(yōu)劣的標準應當是它所取得的效果,即使一種政治制度,不合乎法律常理,如一人制政府,只要它順應形勢需要,由公民選舉產生,并且能夠防止暴力,這種政治制度就比其他政治制度更優(yōu)越,也更應當被采納[11]13。
再次,在保持了共和制傳統(tǒng),又順應時代潮流的情況下,1382年以來的貴族政治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它在權力集中過程中成功地維持了秩序,抑制了不滿,從而使佛羅倫薩的政治局面體現了相對穩(wěn)定性的特征。處在社會上層的平民與貴族或被拉攏,或遭到打擊而無力對抗統(tǒng)治集團,處在下層的人們則成為統(tǒng)治者的堅定擁護者。多數人滿足于他們在政府中所占的份額,“他們的影響甚微,但他們確實屬于政治當局的一員”??梢哉f,“在其他城市和佛羅倫薩先前時期都很少達到的水平上,佛羅倫薩在14世紀末和15世紀初保持了個人和集體需要之間,以及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間微妙的平衡,這種平衡正是政治實效之基礎”[5]186。
當然,這里并不是要否認貴族寡頭制的消極作用,貴族寡頭制的形成可以被視為佛羅倫薩共和國政治動蕩與解體的開端。不過,在15世紀初,共和傳統(tǒng)尚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專制盡管已成事實,卻仍為共和制所壓制。“佛城的共和與專制,便在反復的力量較量中保持了城邦活力,也深深影響了此城的文化發(fā)展和歷史進程”。[9]23
總之,14至15世紀佛羅倫薩的共和政治仍然有著強大的社會基礎與歷史地位。佛羅倫薩的貴族政治建立在共和制度之上,新興的商業(yè)貴族通過體制內的改造,建立起有利于自身家族利益的專權政治。這種共和體制之下的權力集中,既順應了14世紀意大利政治發(fā)展趨勢,滿足了人們對于一定程度權威的需求,又以共和之名對傳統(tǒng)進行了保留,使共和與專制達到了微妙的平衡,維持了個人與集體之間的平衡,因此在文藝復興運動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當然隨著個人權力的持續(xù)膨脹,這種平衡終難持久,共和與專制的沖突不僅成為共和國覆亡的直接原因,而且成為阻礙文化發(fā)展的因素。
對佛羅倫薩在14、15世紀的貴族政治,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評價。既要將其放在縱向的歷史進程中,作為共和主義危機的政治根源,來考察它在體制上的諸多缺陷以及在共和國與文藝復興衰落過程中的消極作用。又要對其作橫向考察,將其置于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下,看到它的產生對于15世紀初佛羅倫薩城市繁榮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并對顯貴家族在政治及文化上的貢獻做出肯定??梢哉f,人們對美第奇家族及統(tǒng)治集團內其他顯貴家族的情感是復雜的,即使是當時的佛羅倫薩人也難以對其作出一個明確的是或非的評價。
參考文獻:
[1][比利時]亨利·皮朗.中世紀的城市[M].陳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2][英]丹尼斯·哈伊.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歷史背景[M].李玉成譯.北京:三聯書店,1988.
[3]陳兆旺.西歐中世紀城市自治的制度分析[J].甘肅行政學院學報,2012,(2).
[4]尚潔.從“威尼斯之謎”看共和國的政治體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6,(5).
[5][美]堅尼·布魯克爾.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M].朱龍華譯.北京:三聯書店,1985.
[6]朱孝遠,霍文利.權力的集中:城市顯貴控制佛羅倫薩政治的方式[J].河南大學學報,2007,(6).
[7]Florentine Renaissance Resources:Online Tratte of Office Holders 1282—1532. http://www.sig.brown.edu/projects/tratte/.
[8][英]赫·赫德,德·普·韋利編.意大利簡史(上冊)[M].羅念生,朱海觀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5.
[9]王瑞睿.論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城的美第奇家族[D].蘭州大學世界歷史專業(yè)碩士學位論文,2009.
[10]蔡纖.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共和政治對文化的影響[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5).
[11]Guicciardini.Dialogue on the Government of Florence[M].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Alison Brow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1994.
[12][意]尼科洛·馬基雅維里.佛羅倫薩史[M].李活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作者簡介:賀夢嫻(1992-)女,漢族,河南鄭州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世界近現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