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海
查爾斯·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時期最偉大的作家,他用極具感染力的寫作手法描繪出了一幅幅資本主義文明的圖畫。狄更斯的作品與他身處的時代不可分割,也與他跌宕坎坷的命運相連,是英國那個快速進入工業(yè)革命的維多利亞時代的產(chǎn)物與縮影。他對時代和人性的洞察,歷經(jīng)100多年的考驗而屹立不倒。他的一生是個人奮斗打拼的奇跡,他曾為金錢所迫,為無力改變時代缺陷和人性的陰暗而悲傷……他有那個時代的局限,也有那個時代的力量。
查爾斯·狄更斯的小說《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有這樣一段描述:主人公大衛(wèi)邀他少年時代的朋友斯蒂福到亞茅斯小住、游玩,并探訪大衛(wèi)小時候家里的傭人裴果提及她哥哥一家。一天,向來自信樂天、富于英雄氣概的斯蒂福突然陷入沉思。也許是被裴果提一家樸素熱烈的親情所感染,斯蒂??恐业谋跔t出神,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生活處境。他向大衛(wèi)傾訴說:“我就坐在這里想,想著那天歡迎我們的那些人,見到我們是那樣的高興,可他們有一天也會四散開去,或死,或遭遇什么不幸。大衛(wèi),我多希望我曾有一個對我嚴加管教的父親?!贝笮l(wèi)忙追問他到底在想什么,斯蒂福則說:“我真的希望曾經(jīng)有人能夠好好地引導我?!贝藭r大衛(wèi)更加不解,以為有什么具體事困擾著斯蒂福,便一再央求他將心中的不快告訴自己。而斯蒂福卻說:“真的沒什么……有的時候,我成了自己的一場噩夢,有時候我把自己當成了童謠里那個最終被獅子吃了的孩子。那些鬼故事時??M繞在我心上?!弊詈螅沟俑Uf出了一句令人深思的話:“我竟害怕起自己來了。”
如果斯蒂福所害怕的僅是童謠里的場景,那么他如何“成了自己的一場噩夢”呢?他為何會害怕自己?繼續(xù)讀下去,我們便聽到斯蒂福隨口引用莎士比亞《麥克白》里麥克白在國王班柯的亡靈從其幻覺中消失后說的一句話:“他一去,我的勇氣又恢復了。”麥克白口中的“他”,也就是困擾麥克白的鬼魂,實際是他謀害國王班柯之后產(chǎn)生的心魔,那么,斯蒂福在此引述麥克白以自嘲,是否在提示他心中的“自我”正像國王的亡靈一般使他陷入深深的恐懼?他又為何會對自我產(chǎn)生恐懼?帶著這個看似荒謬無解,甚至有小題大做之嫌的問題重讀文本,我們會發(fā)現(xiàn)狄更斯的小說展現(xiàn)出的一個悲劇層面,而這個悲劇的根源即在于斯蒂福在審視自己的處世態(tài)度時的洞見:那個像“空氣和陽光”般處處如魚得水,但卻“游戲人生”的自己,終究無法面對自己靈魂的拷問,無力回答“我是誰”“我生命的意義將由何種‘勞作體現(xiàn)”等卡萊爾式的追問。開頭的引文捕捉到的正是這樣一個洞見的瞬間。因此,“絕望的力量”不僅屬于斯蒂福情結(jié),更是理解整部小說的一個重要線索。
讀后一思
前文作者著力突出《大衛(wèi)·科波菲爾》一文中狄更斯所運用的溫暖筆調(diào)與喜劇手法,尤其是在困難面前所流露出來的樂觀主義精神,讓讀者感受到一種巨大的道德感召力量;后文探討主人公大衛(wèi)在其心智的成熟過程中如何面對“什么是人的存在方式”這一核心問題,認為大衛(wèi)面對著“絕望”的考驗。仔細對比分析,《大衛(wèi)·科波菲爾》的基調(diào)似乎也隨之改變:這部喜劇化程度很高的作品,內(nèi)里卻是深刻的悲劇式的沉思,逼迫著讀者思考:生命中為何會有不能承受之輕?在看似衣食無憂的生活中,斯蒂福缺少了一些可以稱之為精神內(nèi)核的東西。狄更斯筆下的斯蒂福向自己發(fā)問的瞬間,也正是狄更斯在思考“現(xiàn)代人的存在”這個問題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