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第四屆郁達夫小說獎終評結(jié)果和評語

2017-03-04 15:06:27
江南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蘑菇小說時代

第四屆郁達夫小說獎獲獎作品

中篇小說獎

《蘑菇圈》 作者:阿來

(《收獲》2015年第3期)

中篇小說提名獎

《所有路的盡頭》 作者:弋舟

(《十月》2014年第2期)

《世間已無陳金芳》 作者:石一楓

(《十月》2014年第3期)

《我準備不發(fā)瘋》 作者:祁媛

(《收獲》2015年第5期)

短篇小說獎

《野象小姐》 作者:張楚

(《人民文學(xué)》2014年第1期)

短篇小說提名獎

《歸來》 作者:黃錦樹(馬來西亞)

(臺灣《短篇小說》雜志2014年12月號)

《眼淚石》 作者:蔡駿

(《江南》2015年第6期)

《金剛四拿》 作者:田耳

(《回族文學(xué)》2015年第3期)

中篇小說獎

★8票

《蘑菇圈》

《收獲》2015年第3期 作者:阿來

畢飛宇:阿來的《蘑菇圈》很醒目,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容易的選擇。小說的跨度有一個甲子,對一部中篇來說,危險性很大,有瘦長條的焦慮。阿來卻穩(wěn)打穩(wěn)扎,寫出了氣象。

李敬澤:一種博物學(xué)目光構(gòu)成了阿來近期小說的內(nèi)在機杼。這種目光里既包含著現(xiàn)代性邏輯:指認、分類、發(fā)現(xiàn)、進化,也同時包含著一種反現(xiàn)代性的情感:人與植物、草木之間移情的、寄托的、比喻的、詩學(xué)的關(guān)系。

《蘑菇圈》亦當如是觀。阿來在小說中既思考藏族的文化命運,又思考人性——他總是能夠出人意表而又精確地在復(fù)雜的身份中找到一個作家的立足之處。

蘇 煒:近時讀了太多當下網(wǎng)上流行的粗俗漢語寫作(好幾篇入圍作品也難以免俗),我一直期待讀到一種空靈、純亮的漢語表述。《蘑菇圈》從布谷鳥的鳴唱開始,讓我聽到了那個漢語敘述的“莊重的停頓”,一個空靈的聲音。此作其實是一個大的歷史敘事,借蘑菇圈的特異故事寫了人物命運(包括民族命運)在一個時代的流變。羊肚菌—斯炯—膽巴—“劉工作組”,以這樣幾個意象和人物串起了西南藏區(qū)幾十年的翻覆滄桑、真實世變。此作的長處不是結(jié)構(gòu)(作為中篇,結(jié)構(gòu)有點散漫),而是敘述。作者畢竟是“老姜”和“老槍”,此文讀來行云流水,筆調(diào)冷靜,意境清麗,細部精彩且又跌宕多姿。寫大饑荒遇“鬼”而獲益獲救的一段,讀來令人揪扯魂魄,是那一段少為人言但必定刻入歷史骨髓的史實的生動記述,卻因為“蘑菇圈”的新異切入點而不顯突兀刺眼。相比之下,后半段“蘑菇圈”走大運的大段后續(xù)故事,反而顯得有點行筆匆匆了。

陳建功:一個藏族女人的一生,小說具有經(jīng)典性,展示了人性的力量和民族的思維特色,又濃縮了時代的演變和當下危機。最素樸的哲學(xué),用最具分寸感的方式予以表述。藏地風情寫得令人傾倒??胺Q名篇佳作。

金宇澄:圍繞蘑菇的恩怨,作者筆底的時代沖突,注入了醒目的詩意,人間糾葛也柔化為一種善意回旋、民歌風范,蜿蜒跨度六十年的習(xí)俗史,大篇幅的體量,讀來卻輕靈,毫不漫長。

施戰(zhàn)軍:藏區(qū)的中國故事,歷史變遷和現(xiàn)實情境的互相參照,憂患今日和相信未來的心靈對談。

程永新:小說圍繞藏族少女斯炯與她守護的蘑菇圈,講述了饑荒、“文革”以及改革開放這樣的大時代變遷怎樣強力地在藏族的一個村落里發(fā)生影響。阿來為個體,尤其是少數(shù)民族個體在時代中的價值堅守以及對自然的守護立下了一個傳記。小說成功塑造了主人公斯炯,一個賴于土地生長,卻因此富有神性的藏族女性形象。

★5票

《所有路的盡頭》

《十月》2014年第2期 作者:弋舟

畢飛宇:從大處說,弋舟的調(diào)性好,這是一個有可能的作家。《所有路的盡頭》是類型小說的路數(shù),弋舟卻寫出了深邃和純度。

李敬澤:是個中篇,但其實有長篇的體量。處理極復(fù)雜的精神困境,野心很大——但這篇小說的問題其實也就在于野心太大。圖窮匕見,但這個匕是否足以了結(jié)這個主人公和了結(jié)時代的精神困境?最后歸結(jié)到詩人那里,難免讓人感到直接和“文藝”。

但這篇小說確有力量,這種力量主要來自弋舟那種執(zhí)拗的、拒絕旁顧的專注,這使小說獲得了說服力。當然,頗具技術(shù)難度的敘述者的設(shè)置和展開,也從根本上保證了小說的藝術(shù)品質(zhì)。

蘇 煒:這是此次全部入圍作品的閱讀經(jīng)驗中,唯一一部讓我“坐不住”的作品——從“躺著閱讀”“坐著閱讀”到“站起來閱讀”。

這是“一代人”的寓言,也是一首關(guān)于那個逝去年代的挽歌,一個為時代與人生的“招魂”之作。

“可他成功地死了,我還沒有。”在作者仿佛醉人醉語卻不動聲色的敘述語調(diào)中,貫穿著某種時代性的錐心之痛。作品在一個自殺者(邢志平)的心史追蹤過程中,以一種貌似瑣屑的個人敘事,寫出了一篇蘊含詩情的宏大敘事。帶著具有相當距離感的敘述視角(因為“我”與“他”本來并不熟悉),那個逝去的時代(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史詩情懷,被攪纏在圍繞“我”和“弱陽性”的“邢志平”之間那些似遠卻近的人物關(guān)系中。酒色男女、分分合合,離鄉(xiāng)還鄉(xiāng)、成功失敗,有微末、卑微的細節(jié)心理刻畫,更有宏大、淵深的哲思升華。和很多此次的寫實作品一樣,小說通篇都寫到了那個無處不在的霧霾。但在這個“空氣中都是玩笑和惡作劇”的當下世道里,作者寫出了“和整個時代的正面相遇”——小說中的“我”在兩天之內(nèi)“重溫了一個時代”;作為閱讀者的“我”(“我們”),也在回味和反省著“代表著一個時代和一種價值觀”的過往。當作品最后的“包袱”抖開——最終造成主人公自殺的、壓斷駱駝脊梁的那最后一根稻草,竟然是那個在“邢志平”心目中代表著那個時代最大的崇拜和最耀眼光環(huán)的“詩人”人物,實際上在“那本書里”入不了章節(jié)——歷史老人的品評中“完全沒有位置”,“卑下者的徒刑已經(jīng)服滿了”,“一個人一無所有的孤獨,最終都被摔在了海之深處”。作者透視歷史的冷峭眼光,在這里乍然閃現(xiàn)了!作品的思想力度,也由此敲出了最強音——讀到終卷,在讀者面前崩塌的,豈止是那個“回不去”的逝去時代的光環(huán),更有令人坐不住的觀照過往與當下的冷靜思索和前行的觀瞻?!澳憧吹搅耍疫€沒到頭兒?!边@個題為《所有路的盡頭》的作品的結(jié)篇,正因為“還沒到頭兒”,所以,它讓它——他和她,我們,還可以觸到一絲暖熱,看到一線曙光和“希望”。

此作欠缺之處,是人物對話。幾乎所有對話都不是人物的個性化表述,而是作者風格的語言。

程永新:今天看似成功的富商刑志平,曾經(jīng)亦是懷有信念和傷痛的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知識分子,精神的失落從未找回,最終以延緩的姿態(tài)給我們的主人公致命一擊。弋舟的小說寫出了一代滿懷理想的知識分子在走入另一個時代中的迷惘與絕望。

★5票

《世間已無陳金芳》

《十月》2014年第3期 作者:石一楓

李敬澤:石一楓如果對陳金芳更具“同情的理解”就好了。當然,他已經(jīng)盡力,但他或者小說的敘述聲音越不出自身的世界觀。

這部小說確實和十九世紀的現(xiàn)實主義小說構(gòu)成了對比,那種巴爾扎克式的活力和欲望,但它也確實表明了北京不是巴黎、這里昔日的貴族也不是那里昔日的貴族。

——有價值的、值得深究的文本。

陳建功:一個卑微者在拜金時代的覺醒與毀滅,生動傳神的語言濃縮了這個時代的亂象與人物百態(tài),堪稱為世相人性與人心的展陳。

金宇澄:小說如一種見識世道人心的萬花筒,人與城市的變化,柳暗花明,步換景移,有如奔波于原始森林里狩獵,條件與懸念,黑白互換,此消彼長,可讀性很強。

袁 敏: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北漂女孩”奮斗、掙扎、追求,最后夢想破滅,自殺未遂的辛酸故事,塑造了一個闖進大都市,踏入上層社會,發(fā)誓要活出個人樣的農(nóng)村女孩陳金芳的形象。而小說中與陳金芳相對應(yīng)的我,卻是一個活得率性、內(nèi)心崇尚自由的人,他鄙視和抗拒人們眼里約定俗成的“成功學(xué)”。這個人物其實更有意思,他的人生哲學(xué)從某種意義上抨擊了當下社會價值標準的單一化,折射出當下“成功學(xué)“的狹窄。他冷眼旁觀陳金芳這個時代“弄潮兒”的自我膨脹、迷失與淪落,內(nèi)心是不屑的;但少年時期,陳金芳在窗下聽他拉琴的遙遠記憶,又讓他無法將這個女孩完全從心中抹去。小說在這種人物內(nèi)心的復(fù)雜糾結(jié)中,讓明朗的主旨有了一種撲朔迷離的游移,而這種游移賦予了小說更多元的走向,意義就拓展了。

程永新:與眾多底層人物的奮斗悲劇不同的是,陳金芳的悲劇并不只是對物質(zhì)追求的失敗,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追求的失敗,陳金芳一生跌跌撞撞,以看似愚昧又危險的方式勇猛向前,不過是為了“活得有點兒人樣”。失敗幾乎是注定的,而悲劇性的努力卻另有一種哲學(xué)意味的美。

★5票

《我準備不發(fā)瘋》

《收獲》2015年第5期 作者:祁媛

李敬澤:這一篇可以與《所有路的盡頭》對讀。祁媛沒有總體性視野,孤獨具有充分的具體性。

作為浙江的年輕作家,她不像弋舟、石一楓那樣成熟,但顯示了準確有力、令人悚然地雕鑿經(jīng)驗的能力。

蘇 煒:本來,已入選的《所有路的盡頭》寫“自殺”,此作寫“發(fā)瘋”,作為入圍評獎作品似乎太有同質(zhì)性,但是把閱讀過的中篇筆記重新瀏覽一遍,反復(fù)權(quán)衡之下,我還是忍不住把此篇收入我遴選的“優(yōu)秀作品”項內(nèi)。實在是因為,此作的整體敘述格局堪稱完美,敘述語言上佳,敘事手法純熟,而敘述情境的像層層洇染一般的自淺而漸深、自淡而漸濃的推進,讓讀者不由自主地進入規(guī)定情境,“相信”“我”的“發(fā)瘋”是或遲或早必定要發(fā)生的。——從讓人匪夷所思的“瘋媽”到迷幻的“瘋我”只是咫尺之遙,其對社會現(xiàn)實的批判性和寓言性躍然紙上。篇末那個與“斷頭”對話的詭異片段,“瘋媽”那段大篇幅的慷慨陳詞,反而透出了此作的深邃寄意與作者的人文關(guān)懷的悲憫胸襟。

金宇澄:敘事自由自在,疊床架屋,滔滔不絕,人物由幽默逐漸過渡,直至失常,甚至占據(jù)整個空間,觸目荒誕,也極為真實。尤其一氣呵成的敘事底氣,可圈可點。

袁 敏:投給祁媛的這一票,在我有一個糾結(jié)的心理過程。這個過程在投票現(xiàn)場似乎只是一瞬間的沖動,但實際上在心里早已來回翻了數(shù)個跟斗。郁達夫小說獎的評獎特色是公開透明,我想就索性把自己的心理歷程也透明地寫出來吧。

這次的備選作品,中篇小說實力水準整體強于短篇,因此也更勢均力敵,難分高下。阿來的《蘑菇圈》毋庸置疑地優(yōu)秀,若拿大獎,實至名歸。第一輪投票時,我就投了《蘑菇圈》和其他三個中篇小說。因為大獎加三個提名獎,只能投四部小說。祁媛的《我準備不發(fā)瘋》是那種撕心裂肺的小說,寫到極致,無可替代。但這部小說畢竟更多關(guān)注的是個體生命,與那些承載更多社會意義的小說相比,格局還是小了一些。所以在必須權(quán)衡取舍時,我忍痛割愛。然而,選票交上去的一瞬間,我聽到心里有個聲音在喊:你放棄這部小說,你會后悔!一剎那的猶豫后,我做了一個反轉(zhuǎn)的選擇,我拿掉了《蘑菇圈》,改投了《我準備不發(fā)瘋》。我相信《蘑菇圈》不差我這一票,而祁媛,可能會因為這一票而上榜。事實證明,我的判斷沒錯?!赌⒐饺Α芬琅f獲得大獎,而祁媛因為這一票而過半數(shù),獲得提名獎。

程永新:現(xiàn)代人的孤獨來自于思想上獲得了一定的自由?,F(xiàn)代人的痛苦亦是來自于自由的思考。祁媛小說中的主人公處在瘋母親、男友、好友等各種不確定的關(guān)系當中,最終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孤獨。瘋狂的種子隱藏于主人公的身體里,時刻準備著。

★4票

《斧頭剁了自己的柄》

《收獲》2014年第3期 作者:王手

馬 原:這篇小說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特點是高度形而下,挺好讀,又有很多經(jīng)典小說的元素在里面,有懸念,甚至有玄機。形而下的好處就是它是可感的,能夠增加質(zhì)感,你能把握,而且有懸念,你就會讀下去,會有去猜測故事走向的欲望。我現(xiàn)在對太重的小說有種抵觸,而我們的小說在全世界也獨樹一幟的地方就是寫得太重、主題太大,小說里要承載的東西太多,這篇東西沒有這個問題,因此比較欣賞。

陳建功:一個設(shè)局討債的故事寫得如此精彩,很難得。更難得的是設(shè)局者最后人性和良心的發(fā)現(xiàn)與自責,使故事升華到一個境界。

袁 敏:讀這部小說像在看一部驚心動魄的電影,懸念重重,疑竇叢生,情節(jié)扣人心弦,高潮層層推進,結(jié)局更是出人意料,又令人傷感痛心不已,讓人看得透不過氣來。小說結(jié)構(gòu)精致,語言精練,人物內(nèi)心刻畫精準,是一部可以作為小說經(jīng)典范本來剖析的佳構(gòu)。

★3票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天涯》2015年第3期 作者:薛憶溈

畢飛宇:薛憶溈是一個很獨特的作家,對公眾來說,他有些怪。這篇小說對混亂的呈現(xiàn)打動了我,它使混亂上升到了虛無。

蘇 煒:此作的特異性、異質(zhì)性是它入選的理由。在文體意義上,有一種久違了的先鋒、實驗性。碎片化、平面化的都市人生,仿佛是囈語式的內(nèi)心獨白,寫出了某種卡夫卡式、加繆式的人際疏離感和社會陌生感及焦慮感。從逃離“這樣的生活”的妻子落筆,通篇都是“我”在“這樣的生活”里的“逃離”卻無以“逃離”。失語與隱喻貫穿了全篇?!耙痪啪啪拍晔氯蝗铡贝_實是個世紀之末的“特別的日子”,但這個“特別的日子”行走全篇卻見不出任何“特別”——“逃離”平庸卻只能安于平庸,“活著就是勝利”;價值與信仰的追問最后都只能落到這個“逃離”上,“‘虔誠的基督徒是一件質(zhì)地很差的時裝”;整個九十年代都是他(“我”)對八十年代的“逃離”,那么九十年代的最末一天,也即是“世紀末”那一天呢?這個“特別的日子”將會有什么發(fā)生?讀者期待著那個穿過都市破碎的影像走向家門的“我”的發(fā)現(xiàn)……篇末留下的空白與省略,對于讀者卻又是不言而喻的。

★2票

《哀傷書》

收錄于小說集《哀傷紀》 2014年出版

作者:鐘曉陽(中國香港)

陳建功:此系香港女作家鐘曉陽新出的作品,充滿了人生的蒼涼和無奈,此作不僅止于情事,而且有許多人生的遭際和感傷。

金宇澄:氣質(zhì)與郁達夫接近,異域背景、虛無的主題,都似一種面對老友的親切,梳理人生的虧欠與沉痛,看不到技術(shù)層面的努力,卻涌動著感人的文學(xué),描繪精致,信息量強大。

★1票

《湯因比奏鳴曲》

《大家》2014年第4期 作者:寧肯

★1票

《聲音史》

《十月》2015年第1期 作者:羅偉章

畢飛宇:《聲音史》是我渴望寫的作品,一直沒寫出來。我喜歡這篇小說,天老地荒。我支持羅偉章。

★1票

《閱讀與欣賞》

《人民文學(xué)》2015年第3期 作者:劉建東

★1票

《墓園里的春天》

《江南》2015年第5期 作者:陳倉

袁 敏:《墓園里的春天》是一部接地氣、有情懷,貼近現(xiàn)實生活,戳中社會熱點的小說。作者陳倉是近兩年來創(chuàng)作勢頭很猛的一位作家,他來自陜西大山深處,卻在大都市上海扎根。他的進城系列作品,聚焦農(nóng)民進城后的內(nèi)心撕裂,在大都市無根的漂泊感,進入新商業(yè)社會后無所適從的懸浮和焦慮,引發(fā)進城打工者這個龐大的社會群體無數(shù)人淚奔,被譽為“一代進城者的心靈史,一個大時代的傷心碑”。這部小說集中體現(xiàn)了陳倉小說創(chuàng)作的特點,既有從泥土里生長出來的厚重的生活底蘊,又瞄準了時代的大眾痛點,有一種打動人的力量。

★0票

《平原上的摩西》

《收獲》2015年第2期 作者:雙雪濤

★0票

《老閨蜜》

《收獲》2014年第2期 作者:須一瓜

★0票

《種桃種李種春風》

《人民文學(xué)》2014年第1期 作者:余一鳴

★0票

《第四十圈》

《人民文學(xué)》2014年第2期 作者:邵麗

猜你喜歡
蘑菇小說時代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HANDS OFF THE WHEEL
爆圖團
婦女之友(2016年9期)2016-11-07 19:39:58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蘑菇
亳州市| 固始县| 紫云| 樟树市| 天祝| 垫江县| 盈江县| 于都县| 德格县| 延川县| 宝丰县| 明星| 通河县| 永仁县| 扎囊县| 札达县| 开鲁县| 修水县| 平阳县| 韶山市| 尼勒克县| 宾阳县| 江川县| 泸定县| 丹东市| 汾西县| 乾安县| 屯门区| 宁远县| 朝阳县| 勐海县| 鸡东县| 竹山县| 泾阳县| 南汇区| 泸水县| 武清区| 鄂托克旗| 濉溪县| 伊川县| 资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