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輝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遍喿x是學生學習知識、情感教育、發(fā)展智力、獲得經(jīng)驗的最佳途徑。一個人閱讀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個人成長和對社會的貢獻。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讓閱讀成為生活習慣,讓閱讀成為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讓閱讀成為國家的發(fā)展戰(zhàn)略!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激發(fā)興趣
教師在閱讀教學前,適當創(chuàng)設情境,才能激發(fā)學生的熱情。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把握閱讀過程的推進和強化。小學生還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其感情總是被動的狀態(tài),閱讀是學習情感的內(nèi)化,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生的閱讀心態(tài)是積極、樂觀的,他們在感受文本形象時,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開始轉向閱讀內(nèi)容,自然給閱讀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使學生的思維獲得解放,這樣才可以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學生情感的波紋必然會漸漸地涌動起來,從而傾心去參與閱讀實踐。例如,在《金色的魚鉤》教學時,首先我當堂背誦毛澤東的詩《長征》,然后問學生了解長征嗎?誰能說一說長征自己故事嗎?長征是世界軍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一個由偉大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創(chuàng)造的奇跡。你們可知道,在這個奇跡的背后,是紅軍戰(zhàn)士歷盡的艱難萬險,是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了解一位紅軍老班長的故事吧。
二、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边@句話說明了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為我們指明了閱讀教學改革的方向。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中一直存在“三多三少”的現(xiàn)象,即教師“講得多、問得多、演得多”,學生“讀得少、寫得少、練得少”。一節(jié)課45分鐘,學生讀書活動的時間不足15分鐘,大部分的時間被老師對課文內(nèi)容的分析、講解、提問等活動所占用。這種滿堂講、滿堂問的“填鴨式”的教學磨滅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教師在教學中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學生?!盾髯印と逍А诽岬剑翰宦劜蝗袈勚?,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這些說明了學生自主閱讀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變“三多三少”為“三少三多” “三少”即課堂上老師少講、少問、少演,多一些時間讓學生“多讀,多思,多寫”。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積極自主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閱讀的理解和體驗,才能有所感悟和體會。
三、問渠那得清如許——學會質疑
新課程改革特別重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開展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研究,讓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才能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在閱讀教學中,如果不加以引導,學生的閱讀往往停留在字詞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節(jié)上,得不到升華,起不到加深理解、培養(yǎng)思維的能力、擴大知識面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捕捉質疑點,把問題問到“點子”上,這個“點子”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點等。一是從課題出發(fā),抓住題眼發(fā)問——如《草船借箭》可以抓住“借”字發(fā)問,為什么用“借”不用“騙”?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是抓住矛盾,把課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中,“一位滿頭銀發(fā)的老奶奶,雙手拄著拐杖,背靠著一顆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可抓住“焦急”和“耐心”提問,這兩個詞用在一起是不是矛盾?為什么?體會人們對總理的崇敬之情。三是比較優(yōu)劣,對教材的重點詞句,通過比較弄清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
四、要把真金度與人——掌握技巧
知識造就人才,而知識獲得的最主要途徑是閱讀。古人有“書中自有黃金屋”之說,杜甫所提倡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朱熹也指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等,無不強調了多讀書,廣集益的好處。因此,我們不能不深思:書海無涯,如何讓學生面對紛壇繁雜而又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做到會讀、精讀,不斷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從而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長。因此閱讀要講究方法,可以是選讀、精讀、速讀或摘錄批注法。同時,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養(yǎng)成邊閱讀邊動筆的習慣?!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只有堅持閱讀,不斷積累語言材料,積淀語感經(jīng)驗,才能豐富學生的“心里詞典”。
閱讀是學生學習知識、情感教育、發(fā)展智力、獲得經(jīng)驗的最佳途徑。一個人閱讀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到個人成長和對社會的貢獻。“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教師只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意識和習慣,才能實現(xiàn)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儲備,不斷提升整體的語文素質,從而使學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附屬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