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景
文言文閱讀是高考語文試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在試卷中的分值為19分。高中生對文言文普遍有畏難情緒,認為高考文言文文本難理解,題目不好做。在當前高考改革的新形勢下,加大了對閱讀的考查,對于文言文閱讀更是應(yīng)該提高重視度,其實,只要對文言文閱讀稍作一些研究,就會發(fā)現(xiàn),歷年高考對文言文的考查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的。
鑒于高中生的閱讀水平,命題專家在選文上一般不會太難,而通過分析歷年高考及模擬試卷中的的文言文,大致可以確定這些選文往往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二十四史”中的傳記部分以及《資治通鑒》中的名篇;以《孟子》《韓非子》為代表的先秦淺易文言文;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筆記文;以《夢溪筆談》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聊齋志異》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說。
我們都知道,要答好文言文的題目,就一定要首先讀懂文言文,問題是,如何才能既快速又準確地讀懂一篇文言文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一些借鑒:
先認真閱讀最后一道題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時要畫出重點信息。閱讀文本時,心中要先弄明白幾個問題:比如:傳主是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結(jié)果怎么樣?為什么會這樣?等問題。當我們帶著問題對文段用心地閱讀的過程中。對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盡可能地畫出來。
做題時,要根據(jù)題型特點把握答題技巧,遵循答題規(guī)律,才能保證萬無一失。比如:
一、【文言實詞題】 答題技巧:遵循“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運用字形分析法,對詞義進行辨明。用結(jié)構(gòu)對稱的方法對照解釋前后詞。用字音相同的特點推測通假字。用成語的古義性推導(dǎo)詞義。還可以將該詞帶回原文,根據(jù)語境,進行推斷。通順就對,不通就錯。實在解釋不通的字詞往往可以考慮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特別提醒:實詞理解題有時候不在于你是否積累過該實詞的義項,而主要在于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
二、【古文斷句題】 答題技巧:通讀全句,從特殊標志詞(句首標志詞和句尾標志詞)和特殊文言句式入手。如句首標志詞:發(fā)語詞、嘆詞、時間詞、謙辭、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詞等,句尾標志詞:語氣詞、復(fù)音虛詞、對話標志詞等。對于一些常見的被動句、狀語后置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等,更要牢記句式的特點。
三、【文化常識題】答題技巧:古代文化常識是今年新課標卷新增的一個題型,考查到的知識面相當廣,對于這些龐雜的古代文化常識,學(xué)生首先要意識到其重要性,其次,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中做好系統(tǒng)又細致的整理,一點點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而提升做題的水平。
古代文化常識包括以下八大類。一是姓名和稱謂,二是官職和科舉,三是地理常識,四是宗法禮俗,五是服飾器物,六是歷法刑法,七是古代音樂,八是古籍注釋體例。
以禮義制度為例,在古代包括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等,其中兇禮中,對“死”也有不同的稱呼,天子死曰薨,太后、公卿王侯之死曰崩,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又如“五倫”,是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關(guān)系,即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兄弟有序、夫妻有別、朋友有信。再如關(guān)于祭品的稱呼,“太牢”為豬、牛、羊三種祭品,“少牢”為豬、羊各一頭等等。
四、【內(nèi)容歸納題】答題技巧:找準區(qū)間,認真核對。牢住:題目從文章中來,答題就要從分析題目與文章的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出發(fā)。要強調(diào)“題文對應(yīng)”,錯誤的類型主要是順序的顛倒、人物性格及事件的陳述、無中生有、張冠李戴、地名錯位等。
例如:新課標卷Ⅰ第6題 C項“孫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擄走欽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謀藏匿太子,殺二宦官將首級送至金營,欺騙金人說,這就是誤傷太子之人。”解題時,找到原文的對應(yīng)區(qū)間“別求狀類宦者二人殺之”可知,選項“殺二宦官”,是犯了混淆人物的錯誤。
特別提醒:一些考生解答內(nèi)容歸納題時,往往拋開原文,就題答題,不顧語境,往往出錯。這種教訓(xùn)是應(yīng)該吸取的。
五、【文句翻譯題】答題技巧:將要求翻譯的句子,放回語境,熟知譯句上下文的含義。逐字對應(yīng)翻譯,做好換、留、刪、補、調(diào)。翻譯時,要有采分意識,即找準譯句中的關(guān)鍵字詞做到字字落實準確翻譯,特別注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偏義復(fù)詞及倒裝現(xiàn)象。對于復(fù)雜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間關(guān)系,注意語境暗示。實在不會翻譯的字詞,就要回歸到原文的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進行合理推導(dǎo)。
翻譯時,有一些賦分點需要我們格外重視,比如:
1.實詞(含詞類活用、古今異義、通假、偏義詞等)及虛詞和固定結(jié)構(gòu)。
2.特殊句式(賓語前置、狀語后置、主謂倒裝、被動句,判斷句,省略句等)。
3.句間關(guān)系(轉(zhuǎn)折并列因果等復(fù)句關(guān)系)和句子語氣(陳述疑問感嘆祈使語氣)
例如:2016年新課標卷Ⅰ的文言文翻譯題:
(1)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
(2)蘇軾嘗從容責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云。
答題時,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錫”“ 虔”“ 安”“從容”“ 救正”“ 持祿”“固寵”,其次要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如“處之安乎”應(yīng)調(diào)整為“能安然處之嗎”,最后,用直譯的方式準確譯出。
注意,翻譯句子原則上要求直譯,要字字落實,文從句順,忠實于原文,原則上不允許意譯。
高中文言文側(cè)重考查學(xué)生閱讀古文的能力,所選文章往往是古代賢人良臣的小故事,所以不難讀懂意思,只是落實到個別字詞,可能有些讓人難以理解,不過在平時的訓(xùn)練中,如能不斷積累文言實詞,做題時再加上膽大,心細,其實也并不可怕。倘若遇到實在不懂的字詞,也不必著急,不如暫時放一放,先往下讀,也許結(jié)合下文的意思就能恍然大悟,也可以到題目中去尋找答案,記?。褐灰挥绊懽鲱}就不必鉆牛角尖,非得弄懂全文的意思,因為在考試中我們要的是分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