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軼華+徐君+韓賀
【摘 要】文化工業(yè)時代,中國動畫電影的市場化傾向越來越明顯:在滿足受眾審美體驗方面,非常重視受眾感官的愉悅;在對受眾的審美導向方面,一切以市場為衡量標準,高度商業(yè)化。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謹慎對待的問題。可喜的是,中國動畫電影豐富的審美內涵及多樣的審美標準,使其在審美價值上表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征。
【關鍵詞】文化工業(yè);中國動畫電影;審美體驗;審美價值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135-01
文化工業(yè)是德國法蘭克福學派的學者西奧多·阿多諾在其著作《啟蒙辯證法》中提出的概念,旨在批判大眾文化的生產方式類似于工業(yè)生產流程,呈現(xiàn)出標準化、程式化、齊一化的特征,缺乏藝術性。中國動畫電影在文化工業(yè)浪潮下也未能免俗,在動畫形式等方面,模仿日本和美國動畫電影的痕跡較重,受大眾文化的審美傾向深遠。
一、審美體驗的膚淺化
隨著大眾文化的發(fā)展,我國動畫電影從關注其藝術表現(xiàn)力轉向關注大眾真實需求本身,這一轉型要求其首先必須滿足受眾感官愉悅這一淺層次審美需求。因此,當下中國動畫電影大量采用造型、特效、場景等來吸引受眾的注意力,達到感官上美的享受。一方面,動畫電影對審美主體感官愉悅的關注有著理論支撐。1974年“使用與滿足理論”從受眾的角度分析傳播效果,將受眾作為主動者來研究。在這一理論支撐下,媒介的功能不再是說服、教化受眾,而是轉向分析受眾接受媒介的動機,來滿足受眾的需求。在異化嚴重的當代社會,公眾承受著巨大的社會壓力,對感官刺激的追求成為重要需求,因此,媒介產品追求滿足受眾感官享受成為一大制勝法寶。另一方面,動畫電影能夠做到滿足受眾的感官刺激,其背后有著巨大的技術支持。隨著數(shù)字三維動畫、 Flash動畫等技術手段的出現(xiàn),使得動畫電影形象更加逼真,在場景塑造上,電腦所創(chuàng)造出的“虛擬現(xiàn)實”有時比現(xiàn)實環(huán)境更富感染力和感官沖擊力,極大地滿足了受眾的感官追求。但是,應該注意到,我國動畫電影的主要受眾群是低齡人群,動畫電影對審美主體感官體驗會影響他們審美趣味甚至審美價值的養(yǎng)成。
二、審美導向的商業(yè)化
文化工業(yè)下媒介產品的批量生產,極大豐富了受眾文化生活,使受眾有更多選擇,但同時,受眾選擇的多樣性給產品制造商帶來巨大挑戰(zhàn),如何讓受眾在諸多產品中選擇自己的產品,已然成為重要課題。我國動畫電影制造者在巨大的市場壓力下,利用各種手段來抓住受眾“眼球”,獲得經(jīng)濟利益。因此,媒介產品的藝術價值在不知不覺中滲入了商業(yè)因子,導致受眾在觀賞影片時的審美導向被商業(yè)化。
另外,動畫電影并非單一產品,具有市場潛力的是其眾多的衍生品。“按照國際慣例的動漫藝術市場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動畫片本身的播出市場;第二個層次是卡通圖書和音像制品市場;第三個層次是卡通形象的衍生品,包括服裝、玩具、飲料、兒童用品等。其中最后一個層次比前一個層次的周期更長,市場反響更為深遠?!盵1]這些衍生品充斥著人們的生活,時刻以市場的標準影響著人們的審美。
三、審美價值的多元化
“通常,不管是現(xiàn)實中的事物,或者是動漫藝術作品中的美與丑,雖然他們的形態(tài)是限定的,但他們卻在人們各自的審美感知中發(fā)生質的變化,美的可能轉化為丑,丑也可能變成美的,這種美與丑的轉變,便是人們的審美思維的變化過程。那么這種審美思維形態(tài)就產生了審美價值。”[2]在文化工業(yè)熏陶下的大眾,呈現(xiàn)出非常明顯的多元化價值判斷標準。中國動畫電影審美價值的多元化還體現(xiàn)在內涵的豐富性上。我國早期動畫電影非常注重道理解讀,社會轉型時期,各種社會焦點問題在中國動畫電影上也開始有所體現(xiàn)。“藝術的創(chuàng)造能夠在人們的心里喚起一度曾經(jīng)體驗過的感情,并且在喚起這種感情之后,用動作、線條、色彩以及言辭所表達的形象來傳達這種感情,使別人也能體驗到這同樣的感情——這就是藝術活動?!盵3]多重藝術內涵的表達,在豐富人們審美體驗的同時,也擴展了審美價值的普世性。
四、結語
媒介產品在文化工業(yè)下呈現(xiàn)的商業(yè)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促使動畫電影在走向激烈的市場競爭時,采用更多技術手段來加深受眾的審美體驗,使受眾獲得美的享受;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動畫電影僅僅作為一件商品來看待,還要在藝術性、社會責任感上下功夫,注重正確的審美導向,塑造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參考文獻:
[1]劉建榮.“動漫”中的社會訴求與審美特質[J].北方美術,2007,(5):29.
[2]高敏.論動漫創(chuàng)造中的文化交融與審美表現(xiàn)[J].電影評介,2005,(12):5.
[3](俄)列夫·托爾斯泰.論藝術[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46.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許軼華(1981-),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學;
第二作者:徐 君(1969-),學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傳播學;
第三作者:韓 賀(1982-),學士,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史。
基金項目:2016年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2016D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