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英
(三峽大學(xué)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湖北宜昌 443002)
“盡”字被動句與“把”字被動句結(jié)構(gòu)特點上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之處略論,相異之處就詳論。
1. 和羅田方言另一常用的“把”字被動句一樣,NP2在“盡”字句中占重要地位,不可以省略或者隱去。例如:
(1) 這好的東西盡他搞丟了,好可惜。
*這好的東西盡搞丟了,好可惜。
(2) 細點兒聲音說話,盡別個聽到了呢。
*細點兒聲音說話,盡聽到了呢。
2. 被動句中的體詞性成分NP1通常是有定的。例如:
(3) 小毛盡別個打了。
(4) 我的錢盡他贏去了。
主語“小毛”、“我的錢”是“打”、“贏”支配的對象,是具體有定的,不可能指任何的“小毛”和“錢”。就語義關(guān)系而言,它是謂語動詞VP所表示動作的承受者,即受事。在語法成分上是主語,語用上是話題,一般稱為受事主語。
3. “盡”字被動句中的體詞性成分NP2主要表示動作的受事。通常情況下可以分為3種情況:一是具有生命特征的實施者,如例(5);二是動作憑借的工具,如例(6);三是動作實施的原因,如例(7)。
(5)衣服袖口兒盡他穿破了,再要買一件。
(6)他盡車撞了,滿身都是血。
(7)細伢兒盡喝冷水喝病了,只有送到醫(yī)院去了。
1. “盡”字句中的謂語動詞,一般都是表處置意義的動詞和部分表示感覺、知覺的動詞,如“打”、“喝”、“洗”、“燒掉”、“洗壞”、“看到”、“聽見”、“曉得”、“聞到”等。與羅田方言“把”字被動句不同的是,“把”字句除了“笑”、“罵”、“打”等少數(shù)單音節(jié)動詞外,其它“把”字被動句的謂語動詞后必須有表示動作完成的時體助詞“了”,否則句子不能成立。而羅田方言的“盡”因動介同形,句末加上表示動作完成的“了”就可以區(qū)別意義,加上完成體標記“了”,“盡”就是介詞,句式就是被動句;如果沒有完成體標記“了”,“盡”是動詞,句式就是使役兼語句。例如:
(8) a. 電視盡他拿走。(盡:讓,任憑,使役兼語句)
b. 電視盡他拿走了。(盡:被,被動句)
(9) a. 魚盡貓吃。(盡:讓,任憑,使役兼語句)
b. 魚盡貓吃了。(盡:被,被動句)
(10) a. 錢盡他拿去。(盡:讓,任憑,使役兼語句)
b. 錢盡他拿去了。(盡:被,被動句)
例(8)中“盡”作動詞,表“讓”、“任憑”義,全句可理解為“電視讓他拿走”、“電視任憑他拿走”,含有“請不要干涉”的句式義。在這類句子后面加上助詞“了”,就成了標記被動句,“盡”作介詞,表“被”義,全句可理解為“電視被他拿走了”。例(9)、例(10)兩例可依此理解。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條件是:句子的NP1是表具體事物或動物的受事主語;NP2是表人或表動物有生命特征的名詞;NP2是“盡”后面謂語動詞的施動者。
2. “盡”字被動句,表處置或表感知、感覺等動詞通常不在句子中單獨出現(xiàn),如果出現(xiàn),須有前加狀語成分,形成狀中結(jié)構(gòu),或者是后加其它成分形成述補結(jié)構(gòu)、述賓結(jié)構(gòu)。例如:
(11) 你盡他箇樣的打,不疼?。?/p>
(12) 今晝你盡狗咬了一口?。?/p>
(13) 一車磚盡他翻到溝里去了。
(14) 爛七八糟的東西盡媽媽丟光了。
(15) 你再不收拾,盡他丟到塘里去了。
跟羅田方言“把”字句不同的是,“盡”字句謂語成分很少是連動結(jié)構(gòu),或者是較復(fù)雜句法結(jié)構(gòu)。
普通話中“被”字句中的“被”是從“遭受”、“蒙受”義虛化而來,且虛化得很徹底,而羅田方言的被動標記詞“盡”是由動詞“任憑”義虛化而來,不如“被”虛化得徹底,還滯留了它的動詞義,因而含有較弱的致使義,與一些非被動式存在較多的糾葛。
羅田方言里的“盡”字有豐富的詞匯意義,不是純粹地表示被動標記。它在羅田方言中既作動詞,又可作副詞和介詞。
1. 作動詞,表示“任憑”、“放任”。例如:
(16) 我盡他,不管了。
(17) 菜園的菜多的是,盡你扯。
(18) 飯菜多的是,你盡他,別管那么多。
(19) 放假了,橫直冇得事做,盡他。
近代漢語中也有這種用法,下文詳述。
2. 作動詞,表示“容許、使役”或“致使”的意思(即通常所說的使役句)。例如:
(20) 你么盡他走了,我還想跟他說哈兒話。
(21) 盡他去哭,莫搭理他。
(22) 你盡他呾罵,莫還嘴。
近代漢語中也有這種用法,下文詳述。
3. 作介詞,表示以某個范圍為最大限度。例如:
(23) 盡三天把這件事情辦完。
(24) 盡你錢買,買到幾多就幾多。
(25) 盡這些場兒做屋,做到幾大就幾大。
中古、近代漢語中也有這種用法。例如:
(26) 盡十二月,郡中無犬吠之道。(《漢書·王溫書傳》)
(27) 漢儀,自立春到立夏,盡立秋,郡國尚旱,郡縣各掃除社稷。(《晉書》卷十九)
(28) 公(袁可立)伸牘盡雪其冤。(明·黃道周《節(jié)寰袁公傳》)
(29) 如今生養(yǎng)死葬一應(yīng)大事,無論小侄有錢沒錢,盡著小侄的力量去辦便了。(《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一回)
4. 作介詞,表示讓某些人或事物在前面。例如:
(30) 光盡差的菜吃。
(31) 這塊山好種樹,先盡你。
(32) 考試的時候,盡容易的先做,難的留到后面做。
近代漢語中的此類用法:
(33) 屋里的貓兒狗兒,也叫他們留點神兒,盡著孩子貴氣,偏有這些瑣碎。(《紅樓夢》第八十四回)
5. 作副詞,有“都、盡量、總是、一個勁兒地”等的意思。例如:
(34) 書記開會總是盡講,聽得受不了。
(35) 媽媽說話盡箇啰嗦,恨死人的。
(36) 都十二點了,哈盡箇看電視。
近代漢語中的此類用法:
(37) 悄悄的回薛姨媽道:“姨太太別由他盡著吃了。”(《紅樓夢》第八回)
(38) 褚大娘子道:“二叔怎的盡喝酒,也不用些菜?”(《兒女英雄傳》第十五回)
在羅田方言中,被動標記“盡”是由“任憑”義虛化而來,不如“被”字句虛化得徹底,其動詞義還有所滯留。例如:
(39) 你么盡他打了,大苕啥?
(40) 三瓶酒盡他喝了兩瓶。
“盡”雖然表示被動,但是還含有“任憑、縱使”的動詞意味。如例(39)也可理解為“你為什么像個大傻瓜一樣任憑別人打”,“盡”在此不僅僅是被動標記,還滯留其動詞義“任憑、縱使”義。
在羅田方言中,“把”字被動標記一般表示遭受、意外等語用含義,而“盡”字被動句則蘊含有“遺憾”的語用意味。例如:
(41) 錢盡他拿去了,我現(xiàn)在手上沒錢。
(42) 菜盡豬吃了,搞得自己要買菜吃弄得自己要買菜吃。
“盡”在羅田方言里表被動,跟“把”字句表示遭受義不同,多用在發(fā)話人主觀上不愿意而現(xiàn)實中卻發(fā)生了的情況,并含有輕微的遺憾之情,此遺憾之情來自發(fā)話者認為主觀上的一種“任憑、縱使”行為導(dǎo)致了現(xiàn)實不期望的事情得以發(fā)生,如果不是這種“任憑、縱使”行為,可能不期望的事情不會發(fā)生。如例(41)“錢盡他拿去了”,如果不是主觀上“任憑”他拿走錢,他得不到錢,就不會發(fā)生“我現(xiàn)在手上沒錢”這種狀況。例(42)“菜盡豬吃了”,如果不是主觀上沒有看好豬,“任憑”豬吃了菜,就不會導(dǎo)致“自己要買菜吃”。也就是說,發(fā)話人認為這種不期望發(fā)生的事情在客觀上是可控的,但是,由于主觀上的“任憑、縱使”行為,導(dǎo)致了不該發(fā)生的事情,因而具有遺憾之情。
在漢語某些方言里,“盡”可以表示被動。陳淑梅(2005)列舉了鄂東浠水、紅安、團風(fēng)、麻城、羅田等地“盡”表示被動。例如:麥盡牛吃了。(浠水縣)∣他盡雨淋病了。(紅安縣)∣谷盡雞吃完了。(團風(fēng)縣)[2]
方平權(quán)(1998)介紹,岳陽方言“盡”可以表示被動,是客觀上“聽任、讓”的意思。例如:筆盡你敗爛噠。∣東西盡老鼠咬爛噠。[3]
左林霞(2004)指出,孝感方言“盡”兼做動詞和介詞,相當(dāng)于普通話的“讓”、“叫”,做介詞時可以表示被動,成為被動標記詞,引出施事。例如:魚盡財喜吃了。∣書早就盡別個拿走了。∣把東西撿好,莫盡他看到了。[4]
黃伯榮(1996)主編的《漢語方言語法類編》記載,湖北隨縣“盡”做動詞時表示“讓”的意思,但也可以表示被動,和“被”字句表達效果一樣。例如:麥種盡老鼠吃了。[5]
盛銀花(2015)指出,“盡”字被動句是安陸方言典型的被動句,使用頻率非常高。例如:管子盡渣子堵了。∣他的屋里的狗子盡別個打死了。∣菜園的菜盡強徒偷得一跟毛都冇得。[6]
陳曉云(2007)介紹,湖北陽新方言“盡”可作動詞表示“讓”,也可表被動。例如:飯也盡你吃了,酒也盡你喝了,你總得做點事哦。∣昨日買的肉,昨夜盡老鼠咬了。[7]
宗麗(2012)介紹,湖北長陽方言“盡”可以作為被動標記。例如:盡老鼠子拖起走噠。∣莫盡蛇咬噠。[8]
就目前學(xué)者研究來看,“盡”做被動標記主要是集中在湖北江淮官話區(qū)和部分西南官話區(qū)。這些方言的“盡”除了表示被動之外,還可以表示“容許”或“使役、致使”義。
從上文可以看出,“盡”既可以表示“任憑、縱使”義,也可以表示“容許、致使”等使役義;在各個方言分布中,“盡”除了表示被動義,還可以表示“容許、致使”等使役義。因此,我們認為:現(xiàn)代漢語方言表被動的“盡”,來源于表示使役的“盡”,表使役的“盡”來源于表“任憑、縱使”的“盡”。也就是說“盡”經(jīng)歷了“盡1(任憑)→盡2(使役)→盡3(被動)”這樣一個語法化的發(fā)展過程。
《類編·皿部》:“盡,任也?!盵9]《正字通·皿部》:“盡,唐人詩:‘盡君花下醉青春?!ⅲ骸M君,猶言任君也’?!盵10]“盡1”(任憑)大致產(chǎn)生于唐代,在唐代之前,“任憑”的意義是用“任”來表示的。我們在唐詩中發(fā)現(xiàn)了幾例“盡1”,但總的來說,“盡1”使用并不普遍,到了宋代以后,在詞人作品以及其它的著作中,“盡1”大量出現(xiàn),“任憑”成了“盡1”的常用義之一。例如:
(43) 今盡聽之,唯不宜內(nèi)參宿衛(wèi)耳。(《晉書·列傳第五十六》)
(44) 愿分竹實及螻蟻,盡使鴟梟相怒號。(杜甫《朱鳳行》)
(45) 盡道有些堪恨出,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秦觀《南鄉(xiāng)子》)
(46) 爭及此花檐戶下,任人采弄盡人看。(白居易《題山石榴花》)
(47) 疾快將草料來,拌上著,盡著他吃著,咱睡去來。(《老乞大》)
(48) 一朝天子招賢,連登云路,五花誥、七香車,盡著他女兒受用,然后服他先見之明。(《初刻拍案驚奇》第十卷)
例(43)—例(45)是“盡1+VP”格式,在此格式里“盡”表示“任憑,縱使”之義;例(46)—例(48)是“盡1+N+VP”格式,此式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是“盡”由“任憑、縱使”義發(fā)展到“容讓、致使”使役義的關(guān)鍵一步,因為從形式上看,“盡1+N+VP”格式與表使役的“盡2+N+VP”基本上無差別,只是此時“盡1+N+VP”要么是小句的一部分,如例(46);要么“盡1”還帶著動態(tài)助詞“著”,如例(47)—例(48),此時“盡1”的動詞性還很強,還沒有使役化。
表示使役的“盡2”產(chǎn)生于元明時期,其主要表現(xiàn)形式為:N1+盡2+N2+VP。例如:
(49) 上天貶我降凡塵,下世盡我作罪孽。(《西游記》第十九回)
(50) 沖開門進來,唬得那趙寡婦娘女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關(guān)了房門,盡他外邊收拾。(《西游記》第八十四回)
(51) 那太子進了寺來,必然拜佛;你盡他怎的下拜,只是不睬他。(《西游記》第三十七回)
(52) 我被你前七八棍,后七八棍,打得我不疼不癢的,觸惱了性子,一差二誤,將你打死了,盡你到那里去告,我老孫實是不怕……(《西游記》第五十六回)
(53) 賈璉寶玉等一齊出坐,先盡他姊妹坐下,然后在下依次坐定。(《紅樓夢》第七十五回)
“N1+盡2+N2+VP”這種格式中的“VP”可以是動賓式,如例(49);也可以是單個動詞,如例(50);也可以是狀中式,如例(51);也可以是連動式,如例(52);還可以是動結(jié)式,如例(53)。在上例中,“N1”可以承前省略,N2是不可省略的。
例(49)—例(52)的“盡”可以作雙重分析,雖然仍可以理解為“任憑”的“盡1”義,但在整個句子中的理解已經(jīng)和使役句很接近了,也可以理解為使役動詞“盡2”義,這些可以看作是“盡1”到“盡2”的過渡狀態(tài)。例(53)中的“盡”是意義很明確的使役動詞。
“盡1”的“任憑”義與“盡2”的“容許、致使”義本來就是相通的?!氨M1”的N1“任憑”N2做某事的行為,從另外一種角度講,就是一種N1“容許”的使役行為,因為“容許”N2做某事,從而就“致使”了某種結(jié)果,同時因為處在相同的“N1+盡+N2+VP”格式中,因句法語義關(guān)系的變化,經(jīng)過重新分析,“盡1”的“任憑”義就滋生了“容許、致使”義。何亮(2005)認為“聽任、由著、任隨”實際上也是使令意義的一種,只是使令意義比較弱罷了。因而,從“盡1”的“任憑”義發(fā)展到“盡2”的“容許、致使”義是水到渠成的。
“盡2”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其一,結(jié)構(gòu)上,“N1+盡+N2+VP”中“盡”前的N1可以承前省略或者隱藏,“盡”后的N2必定出現(xiàn)。其二,“盡+N2+VP”不再是小句的一部分,而是句子的自然焦點所在。第三,“盡”后不再出現(xiàn)時體助詞“著”,而是作為使役動詞單獨出現(xiàn)。
《西游記》作者吳承恩出生于淮安府山陽縣,自幼生活于此?!都t樓夢》作者曹雪芹自幼生活于江蘇南京,直到14歲才遷往北京。兩位著者的語言形成期都生活在江淮官話區(qū),因而行文不免受到本地方言的影響,較多使用“盡2”使役句。
當(dāng)“盡”由任憑義發(fā)展出使役義的時候,它離被動的“盡3”就很接近了。在歷史文獻中,我們發(fā)現(xiàn)表被動“盡3”的用例也是寥寥可數(shù)。例如:
(54) 元明離此五里,留個渡口,都要從他那里過,盡他掯勒渡河錢。(《封神演義》第四十五回)
(55) 心下想道:“外房如此整齊,內(nèi)室鋪陳,必然華麗,今夜盡我受用。”(《醒世恒言》第三卷)
(56) 若能降伏得他,財寶盡你得了;若不能處置得他,須要仔細。(《喻世明言》第十九卷)
例(54)—例(56)中的“盡”可以理解為“被”,但似乎仍可以理解為“讓”。但是,表被動的“盡3”在方言中大量存在,說明“盡3”在漢語方言中的發(fā)展更快。這種格式的N2開始只能是有生命的事物,但隨著這種格式的使用頻率增加,因為類推作用,出現(xiàn)此類格式中的N2不再局限于有生命的事物,無生命的事物也可以出現(xiàn)在此類格式中。例如:
(57) 小毛盡車撞死了。
(58) 衣服盡風(fēng)吹跑了。
這樣,在羅田方言中,隨著“盡”的意義進一步虛化,發(fā)展出了典型的被動用法,“盡”成了常用被動標記之一。這印證了汪化云(2017)提出:黃孝方言本身存在著由使役動詞虛化為被動標記的機制,黃梅以西的黃孝方言普遍存在著表示容許義的“盡”、“把(得)”演變?yōu)楸粍訕擞浀默F(xiàn)象[11]。
動詞“盡”的語法化過程是連續(xù)漸變的,同時伴隨著語法化產(chǎn)生了音變現(xiàn)象,“盡”由原來的不送氣音變?yōu)樗蜌庖簟={生(2005)認為:詞義虛化程度的加深,意義變化了,要求形式相應(yīng)地變化,語音層面與語義層面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聯(lián)是區(qū)別性,語音線性結(jié)構(gòu)中的每一個變化原則上是與語義的區(qū)別相對應(yīng)的[12]。羅田方言的“盡”語法化為被動標記后,由原來的[tin45]變化為[tin45],從方言上佐證了江藍生作出的“語法化往往伴隨著音變”的推論。
*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湖北方言及漢語方言語法比較研究”【17JJD740007】基金資助。
注釋:
[1] 參見國學(xué)大師網(wǎng)站,《宋本廣韻》,第276頁,第8字。[2017年10月21日]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f=sbgy&p=276.
[2] 陳淑梅:《鄂東方言“把得”被動句》,《湖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5年第4期,第48頁。
[3] 方平權(quán):《岳陽方言介詞“盡”、“駕”、“得”》,《云夢學(xué)刊》2005年第2期,第48頁。
[4] 左林霞:《孝感方言的標記被動句》,《語言研究》2004年第2期,第48頁。
[5] 黃伯榮:《漢語方言語法類編》,青島: 青島出版社,1996年,第666頁。
[6] 盛銀花:《安陸方言語法研究》,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15年,第312~314頁。
[7] 陳曉云:《陽新方言被動句研究》,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碩士學(xué)位論文,2007年,第9頁。
[8] 宗麗:《長陽方言語法研究》,武漢:華中科技大學(xué)博士學(xué)位論文,2012年,第106~107頁。
[9] 參見國學(xué)大師網(wǎng)站,《類篇》,第181頁,上欄第19字。[2017年10月21日]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f=leipian&p=181.
[10] 參見國學(xué)大師網(wǎng)站,《正字通》,第1491頁,第3行。[2017年10月21日]http://www.guoxuedashi.com/kangxi/pic.php?f=zhengzitong&p=1491.
[11] 汪化云:《黃孝方言中“等”的語法化》,《方言》2017年第2期,第214頁。
[12] 江藍生:《語法化程度的語音表現(xiàn)》,《漢語語法化研究》,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年,第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