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美
摘 要:玉米種植過程中病蟲害會對其產(chǎn)量、品質(zhì)產(chǎn)生重要影響,從而直接影響到農(nóng)戶的種植效益,因此做好玉米的病蟲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意義。文章以湖北恩施地區(qū)為例,結(jié)合筆者的實踐經(jīng)驗,針對當(dāng)?shù)赜衩字饕∠x害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的防治措施。
關(guān)鍵詞:恩施地區(qū);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13 文獻標(biāo)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038
1 玉米常見病害及藥劑防治措施
1.1 玉米常見病害
玉米常見病害包括紋枯病、大、小葉斑病、灰斑病、青枯病等。大、小葉斑病,自幼苗期至成熟期均可發(fā)病,初期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水浸狀斑點,成熟期逐漸發(fā)展為長梭型病斑。病斑較大者多為黃褐色,氣候濕度大病斑上會產(chǎn)生大量灰黑色霉斑;病斑較小者多為灰綠色,外周有明顯黃色褪綠圈。葉斑病病原菌可在病殘體上越冬,次年隨氣流、雨水等傳播至玉米上,如條件成熟會由病斑產(chǎn)生分生孢子,導(dǎo)致再次侵染。玉米灰斑病是近年上升很快、為害較嚴重的病害之一,主要為害葉片。苗期基本不發(fā)病,拔節(jié)抽雄期開始發(fā)病,灌漿期暴發(fā)為害。初在葉面上形成無明顯邊緣的橢圓形至矩圓形灰色至淺褐色病斑,后期變?yōu)楹稚?。病斑多限于平行葉脈之間,大小4~20mm×2~5mm,濕度大時,病斑背面生出灰色霉?fàn)钗?,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青枯病,主要發(fā)病期在乳熟期至蠟熟期,按照癥狀不同可分為青枯型與黃枯型。其中青枯型就是整株葉片突然呈青灰色失水干枯,根系出現(xiàn)水浸狀或紅褐色腐爛;黃枯型主要是病株由葉片下開始逐漸變黃,直至枯死,內(nèi)部組織腐爛,維管束絲狀游離,根系腐爛破裂呈粉紅色。
1.2 玉米病害防治措施
針對玉米不同的病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紋枯病的防治可采用20%井岡霉素可濕性粉劑進行噴霧防治,每667m2用量60g,兌水60kg對底部葉片和莖基部噴霧。大斑病的防治可在心葉末期到抽雄期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或者發(fā)病初期用50%退菌特800倍液噴霧,連續(xù)用藥2~3次可獲得較好的防治效果。小斑病的防治可應(yīng)用90%代森錳鋅噴霧,用量為50~75kg/667m2,兌水500倍液,具體視病情嚴重程度而定,每周噴霧1次,連用2~3次?;野卟〉姆乐危诎l(fā)病初期以70%的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00g兌水45kg、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者40%g瘟散乳油800倍液全葉噴霧。青枯病目前還無效果較好的特效藥物治理,日常管理中要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殘植病葉;選擇生物型種衣劑ZSB進行包衣處理;及時銷毀病株,重病田輪作倒茬,避免秸稈還田。
2 玉米常見蟲害及藥劑防治措施
2.1 玉米常見蟲害
玉米常見蟲害包括地下害蟲、食葉害蟲、穗部害蟲等多種。恩施地區(qū)常見的地下害蟲包括地老虎、蠐螬、彎刺黑蝽等。其中地老虎主要由根莖處蛀入嫩莖,咬食葉片,大齡幼蟲甚至?xí)嘤酌?,造成缺苗斷壟。蠐螬主要以為害萌發(fā)種子或幼苗根莖為主,會導(dǎo)致地上部幼苗萎蔫死亡。彎刺黑蝽俗稱打屁蟲,主要以若蟲和成蟲在玉米莖基部和根部刺吸汗液,2~5葉期玉米苗被害后,心葉萎蔫、葉片變黃,植株枯死。食葉害蟲以玉米螟為主。玉米螟主要為幼蟲群聚取食心葉葉肉,2~3齡幼蟲則潛藏心葉內(nèi)為害,5~6齡達暴食期,啃食幼苗。蚜蟲主要在玉米開花授粉期群聚于葉片背面、心葉、花絲等取食,被害部位會形成黑色霉?fàn)钗?,直接影響玉米的產(chǎn)量;并且蚜蟲還可以傳播其它疾病,導(dǎo)致出現(xiàn)更為嚴重的病害。
2.2 玉米常見蟲害防治措施
地老虎的防治:3齡前幼蟲可用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ml兌水45kg噴灑防治,3齡后幼蟲可用90%敵百蟲0.5kg兌水3kg左右制成毒餌誘殺,可拌入鍘碎的鮮草撒施于田間。蠐螬的防治:可采用50%辛硫磷100g兌水30kg防治,或用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60mL兌水45kg對幼苗基部噴霧。彎刺黑蝽的防治,在玉米移栽后,每667m2用48%的毒死蜱乳油60mL兌水45kg于傍晚前對準幼苗基部噴霧或者用50%辛硫磷100g兌水45kg防治。玉米螟的防治:抽雄前可用1.5%辛硫磷顆粒劑置于喇叭口內(nèi),可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穗期則可人工摘除卵塊,發(fā)現(xiàn)蔫須的花絲則要及時剪掉,用90%敵百蟲與粘土配制成泥漿涂于剪口,0.5kg藥劑兌入150kg水,再拌制250kg粘土。也可用80%敵敵畏乳劑600~800倍液滴于雌穗頂部,亦可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蚜蟲的防治,每667m2用50%的吡蚜酮懸浮劑20g兌水60kg或者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0g兌水60kg進行葉面噴霧,可起到良好防效。
3 其它防治技術(shù)
其它防治技術(shù)包括農(nóng)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等。其中農(nóng)業(yè)防治主要加強田間管理,選擇玉米種子時以抗性強的品種為首選;適期早播,以避免各類病蟲害的高發(fā)期;施足基肥,合理施播氮磷鉀;中耕除草培土,及時摘除底部2~3片葉片,可有效降低田間相對濕度,提高植株的抵抗力。及時清理玉米田,玉米秸稈需集中處理,通過高溫發(fā)酵殺菌消毒后再用作堆肥。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蟲害的生物習(xí)性采取對應(yīng)的防治措施。比如及時鏟削田邊土埂、雜草,可鏟死地老虎的蛹?;蚶醚料x的趨黃性設(shè)置黃色粘蟲板防治蚜蟲等。
參考文獻
[1]孔令軍,王兆民,馬玉萍,等.玉米粗縮病大發(fā)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5,33(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