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全面檢索1985—2015年國內外黃瓜相關專利狀況的基礎上,分析國內專利的數量、布局、申請人分布等情況,從而反映我國對黃瓜的知識產權狀況,并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我國黃瓜開發(fā)利用的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黃瓜;專利;分析
中圖分類號:F30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96
專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術信息源,據實證統(tǒng)計分析,專利包含了世界科技信息的90%~95%。同時,專利信息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公開性信息源。專利文獻中包含了豐富的技術信息、法律信息和經濟信息,通過對專利文獻的分析可以預測科技發(fā)展趨勢、分析研究潛在市場,為國家、企業(yè)制定技術戰(zhàn)略布局提供決策參考[1]。本文從專利分析的角度,對中國黃瓜30a的專利申請量、專利類型、地域分布情況、技術重點領域分布情況、申請人情況、主要競爭者技術差異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揭示中國黃瓜領域專利的分布規(guī)律及特征。
1 數據來源
此次分析的數據來源是中國專利文摘數據庫(CNABS)和世界專利文摘庫(SIPOABS),在世界專利文摘庫以“cucumber”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并通過限定IPC分類號去除和本文分析無關的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在中國專利文摘數據庫以“黃瓜”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并通過限定IPC分類號去除如飲料、保健品等和本文分析無關的專利作為研究對象。
2 結果與分析
2.1 黃瓜相關專利概況
截止目前,世界范圍內關于黃瓜的專利申請量為2643,其中申請量前十位的國家分別為CN、JP、KR、US、EP、AU、DE、RU、CA分別占申請量的48%,29%,8%,7%、4%和2%,這和黃瓜在世界范圍內的種植相關的,中國是世界上黃瓜生產面積最大、總產量最高的國家,存在眾多的科研機構、高校和公司,它們對黃瓜的種植、育種以及病蟲害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申請了眾多相關的專利。
2.2 申請總體發(fā)展趨勢
中國黃瓜領域專利申請量總體呈現上升趨勢,其中1985—2004年,呈現緩慢增長,年均申請量為5件并且多為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申請;2005年以來其申請量呈現較快增長趨勢,年均申請量為20件,隨著科技的進步、創(chuàng)新驅動的實施和國家對專利的重視,眾多的申請主體涌現不僅限于科研單位和高校,個人、企業(yè)以及其他的團體的申請也大量的涌現,2010年之后申請量更是進一步的增加年均申請量為70件,2013年更是達到了162件,申請的領域包括了育種、生物技術、農藥以及栽培等。隨著對黃瓜研究的更進一步深入,從未來的趨勢看,中國黃瓜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將持續(xù)增長。
2.3 申請類型
從1986—2015年共25a的時間里,檢索到國內與黃瓜相關專利申請共781項,類型主要為發(fā)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二者申請量分別為614項和34項,占78.61%和4.3%,實用新型主要集中在A01G9/12領域——植物的支架;草莓類或類似物的棚架物。
2.4 技術發(fā)展重點領域分析
本小節(jié)通過對黃瓜領域專利數據的IPC分類號分布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識別黃瓜領域專利的重點技術領域。從IPC大類分析,專利主要分布在A01(農業(yè)、林業(yè)、畜牧業(yè)、狩獵、誘捕、捕魚)、C12(生物化學、啤酒、烈性酒、果汁酒、醋、微生物學、酶學、突變或遺傳工程)2個大類,其中A01大類專利申請量占總申請量的57.81%,C12大類專利申請量占總申請量的16.6%。說明黃瓜領域專利主要集中在病害防治、栽培、遺傳工程技術3個大的技術領域。由表1可知,黃瓜領域專利申請集中在栽培、植物保護與生物工程等具體的技術領域。
2.5 專利申請人分析
本文將專利申請人分為企業(yè)、科研機構和高校、個人等類型,一個專利如有多個申請人則按排名第一的申請人所屬類型進行統(tǒng)計。黃瓜領域專利以高校和公司申請的最多,占總申請量的64%。分析其原因,由于高校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新和研究開發(fā)能力,尤其是農業(yè)高校有很多的課題組就是以黃瓜作為實驗材料,通過深入的研究每年會有大量的科研成果,這些科研成果的一種表現形式便是專利,而分析公司的申請也不難發(fā)現,研發(fā)和科技能力不強的公司的申請主要集中在批栽培技術、施肥方法、農藥配方領域,并且這些公司的申請多為11a之后的申請,而科研能力強的公司如天津科潤農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研發(fā)的重點施在遺傳工程育種方面,不難看出,相關農業(yè)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和研究開發(fā)能力不強,而高校和科研機構擁有的專利技術較多但技術轉化的動力不足;因此,企業(yè)應主動與擁有專利的個人和科研機構開展技術合作,促進專利的轉化實施。
2.6 主要競爭者技術差異分析
表2給出了我國黃瓜領域專利申請量排名前5位的科研機構和高校以及企業(yè)的分布情況。
可以看出,主要的技術領域是A01大類,其次是C12大類。其中,高校和科研單位科研以科研為主的單位對黃瓜的分子生物學以及分子育種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企業(yè)的重實際應用因此研究的領域著重在黃瓜病蟲害防治的藥劑以及新品種方面,在科研機構和高校中,這些高校中有相應的課題組對黃瓜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這些高校的申請領域是不同的,在高校中黃瓜的研究其領域也相對固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高校的課題組或者學科帶頭人的研究領域決定的,比如上海交通大學的蔡潤教授其研究的研究方向便是黃瓜分子標記遺傳圖譜構建、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其申請的方向多為C12N如黃瓜白粉病抗性主效QTL緊密連鎖分子標記方法和應用方法與黃瓜果瘤基因Tu共分離的顯性分子標記,比如南京農業(yè)大學的陳勁楓教授其研究的方向為遺傳育種和生物技術及分子生物學,因此申請的領域多集中在A01H, C12N如:甜瓜屬異源三倍體黃瓜的選育方法,在企業(yè)申請中,申請多集中在黃瓜病害的藥劑要栽培基質方面,如青島東頤錦禾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的申請多為A01N領域,而以黃瓜育種為核心的天津科潤農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集中在C12N,作為唯一的國家級蔬菜專業(yè)科研機構,中國農業(yè)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在黃瓜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具有較強優(yōu)勢,其研究領域較廣,特別是在原位雜交技術及分子標記檢測方法、栽培技術、新植物或獲得新植物的方法、遺傳工程方面申請的專利比較多如:一種將抗根結線蟲的RNA干擾基因導入黃瓜的方法等。
3 結論
通過對1986—2015年中國黃瓜相關專利進行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其有如下特點:專利申請量增長較快;主要專利類型為發(fā)明專利;專利申請主體多為高校和科研單位。因此,依靠科技進步來推動我國黃瓜產業(yè)的發(fā)展是必經之路,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 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創(chuàng)新積極性,政府部門要加大對黃瓜科研的經費投入和科技人力資源投入,應集中某個技術領域的優(yōu)勢科研單位聯合開展科技攻關,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加強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創(chuàng)新與保護;企業(yè)要加大自身對科研的投入,通過吸引優(yōu)秀技術人才,建立企業(yè)研發(fā)中心,提高企業(yè)的自主研發(fā)能力。加強核心技術研發(fā)力度,創(chuàng)新知識產權成果在前沿技術領域,我國要繼續(xù)保持在黃瓜抗蟲、抗病、轉基因技術及育種方法、識別檢測技術等方面要做好技術儲備。在應用領域,應盡快開發(fā)出適合我國種植模式與農藝相結合的并對相關核心技術采取專利保護,加快培訓專利技術研發(fā)隊伍,改變科技成果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趙亞娟,董瑜,朱相麗,等.專利分析及其在情報研究中的應用[J].圖書情報工作,2006,50(5):19-22.
[2]顧興芳,張圣平,王燁.我國黃瓜育種研究進展[J].中國蔬菜,2005(12):1-7.
[3]劉德馨,李有馥.國際專利分類法評價[J].情報科學,
1993(4):20-27.
作者簡介:董濤,男,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原審查員,現為北京華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