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銳
豪華落盡見真淳,恬淡人生才是真。一個人,把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容易,把生活過得恬淡,則需要一種心境,一種修為,一種情懷。生活的有滋有味,不外乎物質(zhì)上的滿足,而生活的恬淡,則是精神上的享受。生活恬淡,與物質(zhì)無關。生活恬淡,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心境,云水禪心的修為,高山流水的情懷。
不要被所謂的“快節(jié)奏”打亂了我們的生活,不要被各種欲望迷離了我們的雙眼。生活需要恬淡,需要一種穿梭在燈紅酒綠中不迷失自我的靜定,需要笑看花開花落、云卷云舒的寫意淡然,需要于馬不停蹄的奔忙中,適時地徐行信步,翻曬內(nèi)心的明晰澄澈。
恬淡人生是人生的最大福分。財富的多少、權力的大小,都不足以與恬淡人生相較。生活恬淡的人,如菊,花開陌上,不俗不媚,芬芳天涯。生活恬淡的人,似蘭,花開幽谷,寂寞無語,香染紅塵。世人景仰的周恩來總理,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革命一輩子,死后沒有一分錢個人存款。方志敏是我黨高級干部,被捕之后,敵人想從他身上發(fā)筆橫財,可搜遍全身“一塊大洋也沒找到”。人民公仆孔繁森官至地委書記,不幸殉職后,清點遺物才知,其存折上只有幾元錢的積蓄,他的錢都捐助給了需要幫助的人……他們都是守得住清貧,把恬淡人生當成最大福分的人。他們心境平和、心靈高貴,視名權利如糞土,心境淡泊如一潭清水。他們看淡榮辱、看淡名利,意志堅定,方向明確,永遠不被貪念侵蝕,不被虛榮蒙蔽。
恬淡人生更是人生的一種大智慧。有這樣一個故事:東坡先生與黃門公南遷,相遇于梧、藤間。道旁有鬻湯餅者,共買食之,惡不可食。黃門置箸而嘆,東坡已盡之矣。徐謂黃門曰:“九三郎,爾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在面對顛沛流離的人生憂患時,蘇軾以豁達淡泊的心態(tài)樂觀地面對生活,從容而不急進,自如而不強求,穩(wěn)重而不浮躁,堅忍而不墮落,黃門公卻以消沉悲觀的態(tài)度對待生活,看到的是處處蒼涼,烏云密布,陷入痛苦的深淵,難以自拔。心態(tài)決定人生的態(tài)度,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能使人獲得一種靈魂上的升華。從蘇軾身上,我們品味到恬淡也是一種智慧。智慧的人生,就在于能夠理智地取舍,恬淡地保持一顆平常心,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是“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姿態(tài);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愜意;是“隨遇而安,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灑脫;是“事理通達而心氣和平,品節(jié)詳明而德性堅定”的隨和。
恬淡是對自然的一種景仰,是對生命的一種珍視,是對人生的一種堅守;它不慕名利,遠離喧囂和誘惑,律己寬人,謹慎執(zhí)著,永葆人性本色。人生在世,求恬淡二字,不亦樂乎?能夠擁有恬淡是一種幸福、一種享受,更是一種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