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遠,張忠強
(齊齊哈爾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痕跡檢驗技術應用問題及對策
劉子遠,張忠強
(齊齊哈爾市公安局刑事技術支隊,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打擊各類刑事犯罪,痕跡檢驗技術在此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故而其越來越被公安機關所重視和使用。但在實際運用中,痕跡檢驗卻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只有合理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使痕跡檢驗技術工作得到良好的發(fā)展。要多運用社會資源,將一部分痕跡檢驗工作由優(yōu)秀的社會檢驗機構來負責,優(yōu)勢互補,最大限度發(fā)揮痕跡檢驗技術的作用。
痕跡檢驗技術;應用問題;對策
在過去幾十年的刑事偵查中,我國警方通過對犯罪嫌疑人口供的錄取來作為犯罪起訴的重要證據(jù),可這樣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重口供輕偵查的現(xiàn)象,也為許多犯罪嫌疑人在以后的翻案埋下了伏筆。隨著我國近年來刑法的不斷完善和修訂,沉默權得到了法律相應的保護,犯罪嫌疑人可以在偵查過程中保持沉默,這種偵查方式上的轉變使得警方逐漸重視起實證提取,故而痕跡檢驗技術也日益被警方重視,其應用領域和范圍也變得十分廣泛。
痕跡檢驗這門學科在偵破刑事罪案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我國刑事案件調查中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尤其是痕跡檢驗技術對提高刑事案件破獲率上起著非同一般的效應,已成為我國公安部門針對刑事案件重點使用的偵查技術和手段。各公安部門也逐年加大對痕跡檢驗技術人力和物力上的投入,以盡快提高痕跡檢驗技術在刑事偵查工作中的應用水準。
痕跡是事物運動所形成的印象或跡象,各學科、各領域研究的對象與內容的不同,對痕跡的解釋也不盡相同。雖然對痕跡的解釋不同,但對痕跡重要作用的認識是一致的,即利用痕跡科學地揭示和認定過去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一些事實及其演變過程。
刑事科學技術主要研究的是犯罪現(xiàn)場痕跡,即犯罪行為所遺留下來的各種影像或反映的形象。這些痕跡有的反映作案活動的過程和手段,有的反映作案人本身及其所使用工具的形貌和特征,均可以用來證明犯罪事實或犯罪人。根據(jù)其證明的范圍和意義不同,犯罪痕跡又分為廣義痕跡和狹義痕跡。廣義痕跡是指犯罪行為所引起的客觀環(huán)境中一切物質形態(tài)的變化,它包括客體形態(tài)結構的變化、物體的位移、物質的增減,等等。廣義痕跡包括了所有犯罪痕跡,它分別屬于不同物證技術部門研究的對象。狹義痕跡是指一客體在另一客體上的反映形象,包括反映造型客體外表結構形態(tài)的痕跡、動作習慣痕跡、整體分離痕跡,是痕跡檢驗研究的主要對象。
1.1 痕跡檢驗概述及主要任務
1.1.1 痕跡檢驗概述
痕跡檢驗是刑事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專門的技術方法。痕跡檢驗技術應用于罪案發(fā)生后,運用痕跡檢驗理論的相應知識,勘查犯罪分子在犯罪過程中所留下的痕跡,提取、分析、研究、鑒定這些痕跡,最終達到找到犯罪分子的目的。通過這些方法和手段,刑事偵查人員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找到犯罪分子的相應證據(jù),揭露其犯罪事實,為起訴提供重要的證據(jù),將真實案情昭之天下,還受害者一個公道正義。
1.1.2 痕跡檢驗的主要任務
提取、發(fā)現(xiàn)及保護這些在犯罪現(xiàn)場被找到的各種痕跡,并且仔細研究這些痕跡形成的原因和特點,將它們很真實地還原在犯罪事件之中,與犯罪事件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進行特殊的同一認定,確定這些痕跡的來源,是否為同一人或物所遺留下來的。痕跡的檢驗對象就是痕跡在遺留的載體上反映出痕跡遺留的客體的特點和特征的形象痕跡,這其中包括靜態(tài)痕跡和動態(tài)痕跡兩種。也有平面上遺留的痕跡和立體空間上留下的痕跡。當痕跡遺留的主體與痕跡的遺留載體相互接觸時,痕跡的載體上受到垂直的壓力,即形成靜態(tài)痕跡,如使用工具留下的痕跡和鞋印留下的痕跡。靜態(tài)痕跡一般能真實地反映出載體與客體之間接觸面的大小、花紋及圖樣等特征。當載體與客體相互接觸時,一個沿另一個表面進行移動時,就形成了動態(tài)痕跡,如滑動痕跡、摩擦痕跡和切割痕跡。動態(tài)痕跡中,花紋結構的特征會由變化的形態(tài)反映出來,線性特征則會由平面特征反映出來。
1.2 痕跡檢驗的主要方法
1.2.1 手印痕跡
手印痕跡是犯罪現(xiàn)場遺留下來的重要痕跡之一,是指手指印和手掌表面皮膚紋理留下來的映像反映。人用手接觸到物體時都會留下手印,但卻極不易被人察覺, 故也稱作無色汗液手印或潛在手印。無色汗液手印可用物理和化學兩種方法進行染色顯現(xiàn),作為判斷犯罪嫌疑人的人數(shù)、個人特點和活動情況的主要依據(jù)。指紋是形成于胎兒階段,一旦形成后,指紋的花紋圖形和各種特征終生不變,這是被近百年來的醫(yī)學實踐所證實了的。所以,用指紋作為人身識別的證據(jù)是絕對準確可靠的。因此,現(xiàn)代人都稱指紋為證據(jù)之首。
1.2.2 腳印痕跡
人腳在接觸面上留下的痕跡,包括赤腳、穿鞋、穿祙所留下的腳印。一般人腳長約人身高的1/7,只要根據(jù)犯罪現(xiàn)場留下的腳印長度,就可大致判斷留下腳印人的身高。從腳印的步法和行走習慣的反映上,還可以判斷犯罪嫌疑人的年齡階段、姓別、身高和體態(tài)及行走姿勢。腳印也是警犬嗅源之一。
1.2.3 工具痕跡
工具痕跡是指罪犯在犯罪實施過程中由于使用某種器械工具而留下的痕跡,可分為打擊、擦劃、剪切、鉆刺痕跡,等等,包括靜態(tài)痕跡和動態(tài)痕跡兩種。以工具使用方面的特征和特點,還可以分析出罪犯的某些職業(yè)特點,更可以判斷出是某一特定嫌疑工具造成的。
1.2.4 車輛痕跡
車輛痕跡是指罪犯在犯罪活動中所使用的車輛行車痕跡。車輛痕跡包括車輪、號碼牌、保險杠和擋泥板痕跡等。根據(jù)車輛痕跡可判斷出車輛的使用種類、行駛的方向和是否是某一特定車輛留下的痕跡。
公安機關運用痕跡檢驗技術已有豐富的經(jīng)驗,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這樣和那樣的問題。
2.1 痕跡檢驗技術標準的差異
我國現(xiàn)在的痕跡檢驗技術工作還存在著不同省市公關執(zhí)法部門所執(zhí)行的痕跡檢驗標準不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這與刑事偵察工作者的需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也可以說,現(xiàn)階段的痕跡檢驗技術還不能充分滿足公安機關辦案的實際需要?,F(xiàn)有標準中,一些技術指標、技術實現(xiàn)路徑設置得還不夠合理,這都嚴重影響了痕跡檢驗技術的應用效果。
2.2 檢驗技術人員的專業(yè)技術水平不高
很多基層公安機關從事痕跡檢驗技術的工作人員專業(yè)化技術水平還普遍不高,這些技術人員有的甚至還沒有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機構的培訓,更不具備專業(yè)知識的儲備,在參與痕跡檢驗過程中,多為主觀判斷,只按自己的想法做事,使檢驗缺乏科學依據(jù)。
3.1 要明確痕跡檢驗技術標準
應該出臺相關的痕跡檢驗技術標準,對標準中不符合實際的內容要及時進行修改和完善,使其符合犯罪偵查工作者的實際需要,以推動痕跡檢驗技術的發(fā)展。
3.2 提高痕跡檢驗人員的專業(yè)化能力
建立統(tǒng)一的痕跡檢驗人員培訓機制,大力提高痕跡檢驗技術人員的專業(yè)化能力和水平,定期開展技術培訓,保持其技術水準。各公安部門要建立痕跡檢驗技術人員儲備補充完善管理模式,不斷提高技術工作人員的地位和待遇,對專業(yè)的人才進行合理儲備和使用,更好地促進痕跡檢驗專業(yè)技術人才多元化發(fā)展。
3.3 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優(yōu)勢
要發(fā)揮社會資源優(yōu)勢,以社會上的專業(yè)機構為依托,將一部分痕跡檢驗工作由優(yōu)秀的社會檢驗機構來承擔,這樣可以促進痕跡檢驗的良性發(fā)展,提升痕跡檢驗技術水平的提高。
[1] 孫德峰.現(xiàn)代痕跡檢驗技術發(fā)展的五大趨勢[J].刑事技術,2016,(06):56.
[2] 吳堅毅.淺析痕跡檢驗課程教學發(fā)展趨勢[J].廣西公安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02):79.
[3] 鐘新文.論痕跡檢驗課程的教學改革[J].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15,(05):99.
Application of traces testing technology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Zi-yuan, ZHANG Zhong-qiang
(Qiqihar Public Security Bureau Criminal Technical Detachment, Qiqihar 161000, China)
Traces of testing technology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fight against all kinds of criminal crimes, which has go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f public security organs. However, traces of inspection has emerged a lot of problems in practice, only a reasonable solution can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ces testing technology. It should use more social resource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complementary, so as to maximize the role of traces testing technology.
Trail inspection technique; Applic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
2017-05-25
劉子遠(1989-),男,本科。
D918.91
B
1674-8646(2017)14-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