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城關第四小學 梁 梅
生本教育是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的教育。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特點是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去學。信息技術走進語文生本課堂,有力地促進了素質教育深入發(fā)展,使生本課堂更精彩。
生本教育是使學生事先有準備的教育?,F(xiàn)代教育理念認為:“教”只是實現(xiàn)“學”的一種服務手段,學生的“學”才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因而主張“先做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最后實現(xiàn)“不教而教”的目標。無論是“前置性作業(yè)”還是“前置性思考”,如果沒有教師對學生事前的要求和準備,沒有學生事前的“準備性學習”,在課堂上以生為本就成了一句空話。信息技術使學生先學更充分。如要學習《論語四則》,課前可以引導學生查資料,了解論語四則的意思。讀有關孔子和他的弟子的故事,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充分的先學。生本課堂高度尊重學生,充分相信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依靠教師的教,轉變?yōu)橹饕揽繉W生的學。而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先學活動,拓寬學生學習的途徑,既能有實踐學習又能掌握扎實而豐富的語文知識,語文學習變成一件有趣味的活動。如我在教成語活動時,讓學生小組合作做ppt,每個小組做不同類型的成語,有的小組做看圖猜成語;有的小組做近義詞成語……學生通過先學活動,在活動中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學生在課堂上自信地、自主地學習,大大地擴大了課堂學習的容量,改變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學習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語文教學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信息技術能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縮短了客觀事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比如,教《撈鐵?!芬徽n時,我利用多媒體生動直觀、聲形并茂的效果,在屏幕上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撈鐵牛這一過程。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學生很快理解了懷丙和尚是靠水的浮力把鐵牛撈上來的。再比如,我在教《吃蟲的植物》時,我在課堂上先用電腦播放了精心制作的豬籠草和捕蠅草吃蟲的過程,并鏈接植物網站,搜索并了解植物的生長史。只需方便快捷的幾個操作,就讓學生了解了植物怎樣吃蟲。信息化教育發(fā)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教學難點為此變得簡單。
近幾年來,隨著“大語文教學觀”的建立,語文試題多元化、開放性,學生要學好語文,再如,過去“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單純依賴語文課堂是絕對不夠的。生本的教學方法是“以讀引說,以讀引讀,以讀引寫”,任何一篇課文都有“以讀引讀”的突破口,老師要有一雙慧眼,善于挖掘,讓學生不僅僅學到教材內容,更重要的是要把學生引到課外,接觸更多的課外知識。也就是通過閱讀帶動閱讀,帶動聽說讀寫語文能力的提高。教師要善于借助網絡豐富的資源,加強學生閱讀的引導,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自主學習,從而化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使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樂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缎抡n程標準》指出:“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边@就要求學生要大量閱讀,多積累好詞好句,待到寫作時才能妙筆生花。我每教一篇課文,都要求學生搜集相關的課外書讀一讀,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如學了《二十一世紀的發(fā)明》推薦學生讀《發(fā)明家的故事》,查資料了解當代的發(fā)明。學《向命運挑戰(zhàn)》,讓學生查資料了解霍金,推薦學生讀海倫凱勒和張海迪的故事。學了《吃蟲的植物》讓學生查植物吃蟲的原因和其他吃蟲的植物。教師要善于借助網絡豐富的資源,提高語文能力。生本的語文是以大閱讀為中心,帶動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語文整體能力的提高。學生的語言積累豐富了,語文素養(yǎng)也就提高了。
進入21世紀,人類進入一個網絡時代,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愈來愈成為人們關注研究的課題。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而且還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網絡下的語文教學有著獨特的魅力。教師要掌握信息技術,了解語文科的特點。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生本語文教育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