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桂,唐莉莉,徐福樂
(1.福建農林大學作物學院 350002; 2.福建超大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研究所)
甜椒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蛋白質、糖類及礦物質,同時還富含胡蘿卜素、辣椒紅素等色素物質,以及檸檬酸、蘋果酸等有機酸,受到人們的喜愛,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甜椒生產和消費國,甜椒常年種植面積在300多萬hm2,僅次于大白菜,在蔬菜作物中居第2位,同時甜椒也是我國蔬菜出口的重要品種,已大量出口到港、澳、美、日、東南亞以及歐盟等地[1-2]。
地處閩南地區(qū)的詔安縣以及周邊的云霄、漳浦等縣均是種植甜椒最適宜區(qū),常年設施大棚栽培面積達到幾萬畝,已成為福建冬季特色蔬菜品種之一。由于長年連茬設施栽培,造成甜椒病蟲害發(fā)生嚴重,生長發(fā)育受阻,產量下降,品質變差,種植效益降低。甜椒在閩南地區(qū)采取冬種模式,一般從8月下旬至9月下旬播種育育苗,12月下旬開始初采,采收季一直延續(xù)到翌年的4月末,5-8月田地休耕。為了減輕連茬種植對大棚甜椒生長的影響,利用夏季休耕季進行不同耕作模式處理來改良土壤,以探討解決大棚設施甜椒連茬栽培的土壤鹽堿化和甜椒生長障礙的途徑,為大棚甜椒的可持續(xù)生產提供參考。
試驗設在福建省詔安縣梅洲鄉(xiāng)超大蔬菜基地。選擇土壤條件基本一致、連續(xù)3年種植甜椒的地塊,試驗地為壤土,土壤基礎肥力:有機質17.8 g/kg、堿解氮131 mg/kg、有效磷212 mg/kg、速效鉀308 mg/kg、水溶性總鹽0.23%、交換性鈣1070 mg/kg、交換性鎂57 mg/kg、pH值5.3。供試甜椒品種為當?shù)刂髟云贩N‘布蘭妮’,種子由福建超大現(xiàn)代種業(yè)有限公司提供。
試驗設4個處理:處理1、拋荒休耕(CK);處理2、耕作地塊灌水處理1個月;處理3、在休耕季種植水稻,實行水旱輪作;處理4、在休耕季種植綠肥作物田菁還田。每個處理重復3次,小區(qū)面積667 m2,隨機區(qū)組設計。不同耕作方式處理后種植甜椒。
甜椒9月12日播種,10月13日定植。采用穴盤育苗,播前用高錳酸鉀1500倍液浸種15 min,然后撈出清洗,再用清水浸種6 h,在室溫下保濕催芽,種子露白后播種。當苗長至5~7葉、株高15~20 cm時,選擇無病苗定植。每小區(qū)種植甜椒2200株,采用雙行種植,畦溝寬1.5 m,株距為0.38 m。每667 m2施超大生物有機肥200 kg、三元復合肥(15-15-15)50 kg作基肥。整枝方式以雙稈整枝為主,并用塑料繩對植株進行引蔓。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一致。
土壤理化性狀分析按常規(guī)方法進行,在甜椒定植前1 d取土樣檢測。每小區(qū)掛牌調查甜椒苗15株,進行生長情況觀察。在盛收期前測定掛牌植株的株高、莖粗(測量第1分叉往下10 cm處),評價其生長勢;在果實采收盛期每小區(qū)定點15株隨機取15個果實,進行果長、果寬、果肉厚等商品性狀測量。統(tǒng)計各小區(qū)的前期產量(總采收期前1/3所收獲產量)和總產量。甜椒品質檢測:維生素C采用GB5009.86-2006 2,6-二氯靛酚滴定法,蔗糖采用GB/T 5009.8-2008酸水解法,還原糖采用GB/T 5009.7-2016直接滴定法,粗纖維按GB/T 5009.10-2003標準測定。在生長盛期每小區(qū)隨機選取100株甜椒進行病蟲害發(fā)生情況調查,病情指數(shù)=100×∑(各級病株數(shù)×各級代表值)/(調查總株數(shù)×最高級代表值),蟲株率=受蟲害的株數(shù)/調查總株數(shù)×100%。
所有試驗數(shù)據均采用Excel和SPSS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利用Duncan’s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及差異顯著性分析。
從表1看出,與水稻水旱輪作、種植綠肥田菁處理均可提高甜椒的株高、莖粗,以及果實大小和單果重。其中種植田菁的效果最好,株高達到92.7 cm、莖粗達到2.11 cm,兩者比對照有明顯的增長,生長勢較強;果長16.8 cm、果寬7.90 cm、果肉厚4.9 mm、單果重203 g,均明顯超過對照。試驗結果表明,水稻水旱輪作、種植綠肥田菁可以有效促進甜椒植株生長。
表1 不同耕作方式對甜椒植株和果實性狀的影響
由表2看出,與CK 相比,處理2、3、4等3種耕作方式處理每百克甜椒的Vc含量分別增加25.34 mg、25.00 mg、36.00 mg,蔗糖含量分別增加0.13 g、0.16 g、0.27 g,還原糖含量分別增加0.62 g、0.33 g、0.60 g,總糖含量分別0.62 g、0.49 g、0.87 g,粗纖維含量降低0.20 g、0.20 g、0.34 g。表明這3種耕作方式均可提高甜椒的維生素、蔗糖、還原糖含量,降低粗纖維含量,可明顯提高甜椒的品質,其中尤以種植綠肥田菁效果最好。
表2 不同耕作方式對甜椒品質的影響
注:各指標均為每100 g甜椒的含量。
由表3可知,處理2甜椒的病毒病、疫病、青枯病、白粉病的發(fā)病率分別比CK低1.0、1.7、4.7、3.3個百分點,病情指數(shù)分別低0.5、1.0、2.8、1.8;薊馬蟲株率較CK低2.4個百分點,茶黃螨的蟲株率增加1.3百分點;處理3的病毒病、疫病、青枯病、白粉病的發(fā)病率分別比CK低2.3、2.0、5.7、5.3個百分點,病情指數(shù)分別低0.7、1.2、3.3、2.3,薊馬和茶黃螨的蟲株率分別低7.7和0.8個百分點;處理4的病毒病、疫病、青枯病、白粉病的發(fā)病率分別比CK低1.6、2.7、5.4、6.0個百分點,病情指數(shù)分別低0.6、1.4、3.2、2.6,薊馬和茶黃螨的蟲株率分別低6.6個百分點和7.0個百分點。表明處理2、3、4等3種耕作方式均可有效減少甜椒病害發(fā)生率,降低病情指數(shù),降低薊馬和茶黃螨的蟲株率,其中以處理4效果最好。
表3 不同耕作方式對甜椒病蟲害發(fā)生的影響
由表4可知,處理2、3、4等3種耕作方式處理甜椒的前期產量和總產量均高于CK,每667 m2總產量分別為3209.1 kg、3305.1 kg、3556.6 kg,比CK分別增產3.30%、6.39%和14.48%。處理4的增產效果最好,生長后期產量較高,總產量極顯著高于CK,處理3增產達顯著水平,處理2增產不顯著。
表4 不同耕作方式對甜椒產量的影響
從表5可以看出,與CK相比,處理2、3、4等3種耕作方式的水溶性總鹽分別下降0.06、0.08、0.08個百分點,降低了土壤鹽化程度。處理3、處理4的土壤有機質比CK分別增加3.28%、10.93%,堿解氮分別提高11.36%、30.30%,有效磷分別增加8.17%、6.25%,速效鉀分別增加7.17%、6.09%。表明實現(xiàn)水旱輪作和種植綠肥還田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狀。
表5 不同耕作方式對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
大棚甜椒生產為了追求種植效益,常年連茬種植,造成土壤鹽堿化、重茬病害嚴重,對下茬的甜椒生長產生很大的影響。利用甜椒種植的夏季休耕期,采用對土壤進行泡水、種植水稻實行水旱輪作和種植綠肥作物田菁還田3種耕作模式處理,結果表明,3種耕作模式均可有效促進下茬甜椒的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提高甜椒的產量和品質,其中種植水稻實行水旱輪作可顯著提高甜椒的產量,種植綠肥田菁可極顯著地提高甜椒產量,同時這兩種耕作方式降低了水溶性總鹽含量,并提高土壤養(yǎng)分含量,對土壤的理化性狀也有明顯的改善。因此,利用甜椒夏季休耕種植水稻和綠肥田菁是值得推廣的有效措施。
[1]周凱,王龍旺,徐福樂,等.福建省南部地區(qū)反季節(jié)甜椒豐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yè)科技,2010(4):26-27.
[2]李凡.甜椒價格形成機制及波動研究——以詔安縣甜椒生產和銷售為例[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