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魚食文化」の魅力
日本是海島之國,這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使得日本人的餐桌上少不了“魚”這種食材。雖然日本人說他們的食魚歷史可以上溯到一萬年前,但我們所知的有文字資料記載的是從天武天皇(673~686)頒布肉食禁令以來,直到明治時期解禁牛肉為止。千余年來,日本民族確也是靠魚蝦過活至今的。其實,島國處于茫茫大海之中,形成一種食魚文化本就是歷史的必然,日本人自豪地稱之為“魚食文化”。
根據(jù)日本媒體的報道,日本人把捕魚技術(shù)、魚的處理加工以及魚料理方法等傳承至今的關(guān)于魚的所有知識,統(tǒng)稱為魚食文化。日本有《魚文化志》、《魚雜學(xué)》、《魚風(fēng)土記》、《魚料理的竅門》等種類繁多的關(guān)于魚的書籍,這些書籍把魚的歷史、由來、各類魚的名稱以及日本故事人們對魚的稱頌而形成的詩句、緋句、諺語等知識囊括在一起,從這些書籍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日本千百年來所積淀的魚食文化有多么豐盛,日本人對魚料理有多么用心與投入,這其中的內(nèi)涵,絕不僅僅是我們吃幾次刺身與壽司就能體會到的。
日本有很多幾十余年的老店,這些老店靠著已經(jīng)七八十歲的老店主,依舊生意火爆。這些店主從十幾歲開始料理魚,練成了一雙“寶手”。在東京的一家百年老店,老店主據(jù)說為了保證自己的一雙手對魚的細(xì)膩觸感,竟然堅持50年來在平時都戴著手套,這大概就是日本“職人”的匠心與執(zhí)著。也是所有年輕的廚師們都要學(xué)習(xí)的敬業(yè)精神吧。
所有日本人都不可否認(rèn)的是,魚,早已融入了日本文化之中。日本人殺“魚”如麻,那是因為他們的食桌上是無魚不歡。他們不但吃,就連成人式、結(jié)婚式上,也都要供上頭尾俱全寓意發(fā)財幸福的鯛魚來祈求美好未來。日本人信仰的七福神之一的惠比壽神,也是一位一手持鯛魚一手持釣竿的釣翁形象。
在日本料理中,魚有幾種常見的做法:焼く或炙る(燒、烤、烘烤),蒸す(蒸熏),煮る(燉煮熬),刺身(生魚片、生食,“刺身”與其說是一種料理名稱,不如說是一種料理做法),フライ(油炸)。而魚的種類,細(xì)分的話,也有200—300種。
接下來,為大家簡單介紹幾種日本料理中常見的魚類,看看它們的魅力所在。
三文魚是英語salmon的音譯名稱,源自于拉丁語salmo。從嚴(yán)格的科學(xué)分類來看,salmo指的是鮭科魚鱒屬魚,但salmon卻可以泛指鮭科魚,包括大西洋鮭、太平洋鮭等等。作為日本料理的食材,常見的鮭科魚有大西洋鮭、銀鮭、虹鱒等。日本料理自古以來便運用“三文魚”作為主要食材,初學(xué)吃魚生的人,也大多從三文魚著手。其實在日本,正宗地道的日料店里很少用三文魚刺身售賣。日本人稱三文魚為鮭,多是用鹽腌過,切成片,當(dāng)中餐煎來吃。高級魚生店中,只有烤三文魚的肚腩,把最肥美的直切下來,叫做腹筋Harashu。當(dāng)然,在一些不那么頑固的日本料理師傅手中,也會有用高級鮭來作為壽司食材的。
日本人的鯛魚,發(fā)音為Tai,是廣東人俗稱的鱲魚。紅鱲最受歡迎,因為讀起來和慶賀慶祝的Omeretai尾音相同,送禮和自己吃,都意味著帶來好運。鯛魚是與日本人十分貼近的魚類。特別是被稱之為“魚類之王”的真鯛,自古以來,帶頭的真鯛就是節(jié)慶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供品。鯛魚不僅形狀優(yōu)美,而且還有味道好、肉質(zhì)松緊適中以及適合所有料理的特性,這也使得鯛魚具備了作為食用材料的眾多長處。
日本的鯛盛產(chǎn)于淡路島,用天然鯛來做刺身,味尚甘美。鯛魚的盛產(chǎn)季節(jié)是四月到五月,靠吃蝦、蟹、貝類長大的鯛魚味道尤為鮮美。緊鄰瀨戶內(nèi)海的愛媛縣有一種鄉(xiāng)土料理叫做鯛魚飯,有整條鯛魚和大米一起蒸的做法,也有在鯛魚生魚片上澆上蛋黃和特制調(diào)味汁混合成的調(diào)料再配上飯的做法。愛媛縣可算是鯛魚之鄉(xiāng),想吃到最正宗美味的鯛魚,去這里準(zhǔn)沒錯。
鰹魚又稱木頭魚,日本料理中經(jīng)常用到的木魚花高湯就是鰹魚制作而成的。鰹魚的原產(chǎn)地是菲律賓,在南太平洋的暖流中飄過沖繩島,游至日本,又洄游菲律賓。
鰹魚在日本被使用特殊工藝煮熟,剔除魚刺后反復(fù)煙熏多次。因煙熏后的鰹魚硬如木塊,故也稱為“木魚”。把木魚刨得又薄又碎,放在豆腐上當(dāng)凍菜,吃前淋上一點醬油,也十分好吃。日語稱它為“鰹櫛”,用途十分廣泛,最常見的是熬煮高湯。鰹魚生產(chǎn)于夏天,在東京土生土長的人叫自己為“江戶子”,江戶子最喜歡吃初長的東西,稱之為“初物”,懷石料理最注重的就是初物,認(rèn)為最新鮮。最初捕捉到的鰹魚,就叫“初鰹”。
日本所稱的金槍魚,其實就是中文里的吞拿魚,因其英文名叫tuna音譯而成。金槍魚是大洋暖水性洄游魚類,主要分布于低中緯度海區(qū),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有廣泛的分布。而金槍魚類,魚體無任何黑斑,或深色縱紋??茖W(xué)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金槍魚棲息在100—400米水深的海域,幼體的大眼金槍魚和黃鰭金槍魚以及鰹魚都棲息在海洋的表層水域,一般不超過50米水深,而成體的大眼金槍魚和黃鰭金槍魚棲息水層比較深,大眼金槍魚的棲息水層深于黃鰭金槍魚。
金槍魚是身體圓滾滾的魚類,脊骨位于身體的中間部位。我們所熟知的“金槍魚三兄弟”分別為大肥、中肥、赤身。大肥指的是金槍魚身上脂肪豐厚的部分,中肥指的是金槍魚腹部和背部含有適度脂肪的部分,入口既可以感受到脂肪的甘柔甜美,也可以感受到魚肉微微的酸味。而赤身是“三兄弟”里脂肪最少且顏色最深的部分,在金槍魚體內(nèi)廣泛分布,價格也相對便宜。
鮟鱇是一種奇丑無比的魚,大起來有五尺多長,身上骨頭皆軟,體面平滑無鱗,潛伏于近陸之海底沙中,像個大枕頭。鮟鱇魚的魚頭特別大,占酮體的三分之一。它懶惰得很,動也不動地張大嘴巴,等食物游進(jìn)口中。日本人諺語中說等待鮟鱇之餌,就是說讓人自動獻(xiàn)身。
在日本關(guān)東,鮟鱇魚被喻為人間極品,有所謂“西有河豚,東有鮟鱇”之稱。鮟鱇魚肉質(zhì)緊密如同龍蝦,結(jié)實不松散,纖維彈性十足,鮮美更勝一般魚肉,膠原蛋白十分豐富,有人稱呼它為“窮人的龍蝦”。日本人喜愛吃鮟鱇鍋,尤其是在冬天。除了火鍋,日本人還會以鮟鱇魚肝作為壽司,而鮟鱇魚肝更有海底鵝肝之稱,據(jù)說有清熱解毒的美膚功能,一般食法為蒸或者是刺身。鮟鱇最好吃的部分也是它的肝,味道甚至比上等的鵝肝醬還要好,因為太過油膩,拌著蘿卜絲和芥末吃口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