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濤
半年前,我刪除了Uber,堅持打車只用Lyft,因為生怕Lyft一死,Uber就會像滴滴出行那樣一家獨大后迅速提 價。
像我這樣“深謀遠慮”的用戶在硅谷有一些,但面對Uber凌厲的價格戰(zhàn)攻勢,Lyft一直沒什么起色。直到這兩天,Lyft突然增長迅猛,大家紛紛刪除Uber安裝Lyft,以至于Lyft一度被推到蘋果App Store的前十名之內(nèi),最高時排名第四。
發(fā)生了什么?
Uber在人們抗議美國新總統(tǒng)特朗普的運動中,沒有擺出合適的姿態(tài)。
事情的起因,是在特朗普頒布了禁止中東七國的公民入境的行政命令后,美國自由派立場的群眾開始抗 議。
在紐約,出租車公會以停止在紐約肯尼迪機場營運一小時來表示抗議,而Uber非但照常營運,還取消了溢價,被抗議者視為只想著搶用戶賺錢不厚道。隨后,一場名為“刪除Uber”的運動被發(fā)起,不少名人和有影響力的社會活動家都站出來號召大家刪除Uber。
后果有多嚴(yán)重?按《紐約時報》的報道,有超過20萬人刪除了自己的Uber賬戶;Uber自己的員工也開始質(zhì)疑公司的決策。之后,Uber CEO不得不在壓力下宣布退出特朗普顧問團,以及,趕緊在硅谷地區(qū)推出了2.49美元拼車、4.99美元專車的促銷。
這是個單一案例嗎?
不是。美國的很多公司都加入到了這場表明政治立場,同時以此贏得用戶和員工尊重的雙重campaign中 來。
例如Lyft給所有用戶寫了一封公開信,標(biāo)題就是《捍衛(wèi)我們的價值觀》,并承諾向美國公民自由聯(lián)盟捐贈100萬美元;Airbnb的創(chuàng)始人和CEO則說會向那些因為特朗普的禁令無法進入美國的人提供免費住處……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硅谷公司都發(fā)聲了,不表明立場的會被看成異類,畢竟鮮有人能像彼得·蒂爾那樣經(jīng)受得住被視為異類的目光。
硅谷之外的大公司也陸續(xù)表明立場,例如星巴克的CEO寫了公開信,說將會招聘1萬名難民;通用電氣的CEO表明不支持特朗普對待移民的態(tài)度。
事實上,在看到了“刪除Uber”運動的影響力之后,一些積極的社會活動組織希望能在社交媒體上抵制更多和特朗普有關(guān)系的公司。例如,一個叫做Grab Your Wallet的組織不但煽動民眾抵制Uber,也要求百貨公司Nordstrom、Neiman Marcus下架由特朗普的女兒Ivanka Trump創(chuàng)立的品牌的時尚產(chǎn)品。
但表明立場的做法所引起的連鎖反應(yīng)也變得微妙起來。百威啤酒投放了一個講述百威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Adolphus Busch作為移民在異國艱難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的廣告,受到了自由派的贊賞,但也有大量特朗普支持者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對百威在廣告中影射政治的做法表示憤怒,并揚言再也不買百威啤酒了。而那些已經(jīng)下架了Ivanka Trump品牌產(chǎn)品的百貨公司,也遭遇了特朗普支持者的抵制。
對于這些公司而言,這也許會成為一個常態(tài),誰知道接下來特朗普又會在什么時候出一張不合常理的牌呢?而且,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這些公司面對的消費者在這些政治爭議中開始變得越來越不理智,一個疏忽就可能觸動到某一派敏感的神經(jīng),并接著被上綱上線。也許最好的方式是,這些公司的公關(guān)們開始每天追蹤政治動態(tài),并且隨時做好危機公關(guān)。
作為爭議中心的美國新總統(tǒng)呢?特朗普絲毫沒有做出什么舉動來為這場鬧劇增加一些理智,相反還煽風(fēng)點火。緬因州那個生產(chǎn)鴨嘴形保暖靴的公司L.L.Bean給了特朗普政治獻金,特朗普直接在Twitter上說:“大家現(xiàn)在會更加支持你的。都來買L.L.Bean吧?!边@當(dāng)然迅速導(dǎo)致消費者對L.L.Bean品牌的態(tài)度分化成了極端的兩派。
而春節(jié)期間在紐約聯(lián)合廣場大投廣告向特朗普和美國人民拜年的那百來家中國企業(yè),我想說的是,別鬧了,沒看見這灘渾水有多難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