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研究評述

2017-03-10 11:30季春芳李正華
關鍵詞:理政治國黨的領導

季春芳,李正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2488 )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研究評述

季春芳,李正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2488 )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對治國理政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并以實際行動詮釋了治國理政的動力、路徑和方向,開創(chuàng)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局面,提供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范式,并為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提供了歷史經驗與有益參照?;仡櫤褪崂硇轮袊闪⒊跗谥袊伯a黨治國理政思想的研究,對于深化該時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理論研究以及推進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實踐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研究綜述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新生國家亟需恢復、穩(wěn)定、發(fā)展的特殊境況,中國共產黨對治國理政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并以實踐行動詮釋了治國理政的動力、路徑和方向。近年來,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研究已逐漸成為熱點,并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就這些主要成果作一粗淺總結,以期對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理論研究和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實踐發(fā)展有所助益。

一、治國理政的動力——以人民為中心

治國理政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沒有人民群眾,治國理政就沒有了目標指向;沒有人民群眾,治國理政就沒有了力量源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治國理政的動力基礎。目前,學界關于新中國成立初期黨治國理政的動力研究主要集中在保障人民利益、肯定人民地位這兩個方面。

(一)保障人民利益

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并始終代表著廣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保護和發(fā)展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保障人民安全,實現(xiàn)人民利益,是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價值追求。

安全利益是人民群眾的首要利益,也是其他諸多利益的前提保障。在舊中國,基層百姓一直處于被壓迫的狀態(tài),尤其是在鴉片戰(zhàn)爭之后,由于長期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百姓們顛沛流離,生活毫無保障,甚至生命安全都遭受著威脅。新中國成立后,為保障人民群眾的安全,中國共產黨在繼續(xù)完成民主革命遺留任務的同時,還領導人民開展了抗美援朝、鎮(zhèn)壓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運動,并對社會風氣進行了治理。沙健孫分析了抗美援朝偉大的歷史意義,指出抗美援朝在給予朝鮮有力支援的同時,“對于保衛(wèi)新中國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抗美援朝對于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yè)起到了保障的作用”[1];陳竹君、萬川肯定了鎮(zhèn)壓反革命對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保障人民安全的重要作用[2];劉世超總結了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面對舊社會遺留問題時社會治理的經驗,并指出社會治理對于國計民生、社會安定起到了重大作用[3]。

經濟利益是人民群眾的基礎利益,也是其他諸多利益的物質保證。要從根本上、長遠上保障人民的經濟利益,就必須進行生產力的變革。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極其復雜的國際國內背景下,黨和政府領導全國人民對國民經濟進行了大力整治,實現(xiàn)了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為保障人民的經濟利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陶艷梅認為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勞動力,實現(xiàn)對鄉(xiāng)村社會權利的滲透和控制,這無疑對中國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鞏固了新政權”[4];余平總結了這一時期黨和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成效,即“整頓了混亂的市場秩序,確立了新的財經管理體制,實現(xiàn)了財政經濟狀況的好轉”[5];宋建領高度評價了三大改造,他認為,“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使我國社會的經濟結構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大大解放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為社會主義建設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6]。

(二)肯定人民的地位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在政治上徹底實現(xiàn)了翻身,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體和政體,并以國家最高法的形式,肯定了中國人民在國家中的地位。

在國體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了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舉措?!吨腥A人民共和國史稿》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并強調“這(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比《共同綱領》規(guī)定的國家政權的提法有所發(fā)展有所前進,而這正是中國國家制度的核心內容和基本準則”[7],充分肯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對于人民當家作主地位的確認;郎友興縱向梳理了新中國成立后的1954年、1978年以及1982年憲法中對于人民政治權利維護與保障,解析了1954年憲法中人民政治權利的享有及其重大的社會學意義[8];韓大元論述了1954年憲法與人民代表大會在保障人民權力、人民當家作主方面的一致性[9]。

在政體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根本法的形式正式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有力舉措。萬其剛梳理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指出1954年的憲法“是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里程碑,不僅正式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也開啟了我國民主法制建設的新時代”[10]。方宏偉、盧正濤高度評價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于人民地位的保障關系,指出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權中發(fā)揚民主的最好形式,人民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現(xiàn)對國家事務的管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成為人民當家作主的最高形式”[11];沈壽文論述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對于國家權力配置的功能,指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既是橫向(水平)配置國家權力的政權組織形式,也具備縱向(垂直)國家權力的國家結構形式功能”,突出了人民作為國家的主人對于國家權力的配置[12]。

二、治國理政的路徑——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

治國理政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治國理政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治國理政就不能順利進行;沒有共產黨的領導,治國理政就難以取得成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治國理政的必由路徑。目前,學界關于新中國成立初期黨治國理政的路徑研究主要集中在堅持黨的領導和加強黨的領導這兩個方面。

(一)堅持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具體表現(xiàn)和制度優(yōu)勢,亦是治國理政的政治基礎與首要前提。堅持黨的領導,有著絕對的必要性;堅持黨的領導,還要講究方法的科學性。

強有力的政治領導是治國理政的根本保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與現(xiàn)實發(fā)展的必然選擇。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必要性方面,辛鳴闡述了堅持黨的領導的實踐邏輯、歷史邏輯以及實踐邏輯,指出了堅持黨的領導對于中國發(fā)展的重要性以及黨的領導弱化、軟化、虛化對于中國發(fā)展的危害性[13];楊建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對于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地位、促進經濟較快發(fā)展、維護社會和政府的穩(wěn)定以及提高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義[14];李慎明認為“堅持黨的領導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能力的關鍵”,他指出,“堅持黨的領導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和我國歷史發(fā)展的必然”,“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xiàn)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執(zhí)政本質”,“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因此,需要“在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實踐中不斷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15]。

科學的領導方法是治國理政的有效保證,治國理政不僅要堅持黨的領導,還要堅持黨的科學領導。對于堅持黨的領導的科學性,姜裕富、齊衛(wèi)平分析了黨的領導與黨的一元化領導、黨的領導與黨領導一切以及黨的領導與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之間的關系,并指出“一元化是黨的領導制度問題,領導一切是執(zhí)政方式問題,縱覽全局、協(xié)調各方是領導方法問題”[16];朱佳木通過對1954年憲法的分析,指出要“正確認識和處理依法治國與堅持黨的領導的關系”[17],并認為堅持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之間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常建宏總結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包括“統(tǒng)攬全局,集中力量做好中心工作”、“從實際出發(fā),及時調整政策和策略”、“廣泛交流經驗,提高工作水平”、“宣傳發(fā)動群眾,形成強大合力”以及“加強制度制約,注重從制度上拒腐防變”[18]等方面。

(二)加強黨的領導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地位的維護和鞏固,一方面取決于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另一方面取決于黨自身治國理政的能力。新中國成立后,黨就加強自身執(zhí)政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作出了巨大努力。

從思想上建黨,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要原則。新中國成立后,黨的社會地位和工作環(huán)境的改觀導致了部分黨員在主觀思想上的蛻變。中國共產黨是治國理政的核心,為克服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內的不良思想傾向,1950年5月,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在全黨和全軍開展整風運動的指示》,防范黨員思想蛻變,提高黨員思想覺悟。在黨的思想建設方面,張才良歸納了開國頭三年和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后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總結了黨在注重理論教育、重視自身建設、理論聯(lián)系實際等思想建設方面的重要經驗[19];曹偉麗回顧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思想建設歷程,指出整風運動、整黨運動以及“三反”“五反”運動“大大增強了全黨拒腐防變的免疫力”[20];歐陽恩良認為黨的思想教育“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入人心,有力地保證了各項中心任務的順利完成,為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21]。

從組織上建黨,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要內容。新中國建立后,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是黨提高治國理政能力的有效舉措。羅俊總結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組織建設的背景,包括“降低黨員標準,黨員質量下降;黨員教育管理落后,出現(xiàn)錯誤思想傾向;黨組織分布不均,黨員結構不合理;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鞏固新生政權的需要”,此外,他還總結了新中國成立初期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基本路徑與歷史經驗[22];王先俊闡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基層組織的整頓、建立新的基層組織和發(fā)展新黨員等方面”,并指出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大意義,即“不僅使黨的組織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和富有活力,而且也為黨的執(zhí)政治國活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織支持”[23];趙鐵鎖、秦明月論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對干部隊伍建設工作的探索與實踐,指出“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干部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大力開展干部教育工作,在全國建立了較完整的干部教育體系,使干部教育逐步走上正規(guī)化、制度化、系統(tǒng)化的軌道”[24]。

從作風上建黨,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重要思想。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成了掌握全國政權的黨,并以執(zhí)政黨的身份控制和監(jiān)督國家政治權力。執(zhí)政黨的黨風問題是關系到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問題,在從“革命”轉向“建設”的新環(huán)境下,如何認識和運用手中的權力,如何廉潔自律以加強治國理政,是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面臨的嚴峻課題。王傳利從制度建黨的視角,解析了從制度上反對腐敗、肅清黨風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并強調了“三反”“五反”運動對于新中國成立初期黨風建設的重要性[25];張鴻石、周喜華從“加強黨的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作風,實現(xiàn)執(zhí)政黨角色的轉變”、“加強黨的廉政作風建設,增強拒腐防變能力”以及“改進黨的工作作風,提高黨的政治領導水平”的視角,闡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作風建設的三重維度[26];高建林則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黨風廉政建設的樸素理念出發(fā),引導出“開展專項斗爭,懲腐倡廉”、“建立監(jiān)督機制,監(jiān)督保廉”、“整黨整風,整黨促廉”以及“加強理論學習,自律思廉”的黨風建設的具體措施[27]。

三、治國理政的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治國理政必須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馬克思主義是治國理政的根本指導思想,沒有馬克思主義,治國理政就會失去方向;沒有馬克思主義,治國理政就會走上邪路。目前,學界關于新中國成立初期治國理政的方向研究主要集中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兩個方面。

(一)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領域的一項重要工程。通過開展各種社會主義宣傳教育運動,中國共產黨確立了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地位,建立了與新的社會經濟、政治相適應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鞏固了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基礎。

新中國成立之初,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路徑是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即圍繞抗美援朝開展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教育,圍繞土地改革、鎮(zhèn)壓反革命開展階級教育,圍繞知識分子問題開展思想改造運動等。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宣傳工作會議指出了應該確立馬克思主義即工人階級的思想領導,切實加強馬列主義的宣傳教育,提高勞動人民的覺悟和理論水平。王磊系統(tǒng)闡釋了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結合抗美援朝、整風運動以及土改運動加強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習教育的策略與啟示[28];佘君、李燕詳細描述了在黨內、知識分子以及廣大農民中宣傳推廣馬克思主義的具體措施[29];謝迪斌深入剖析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結合鄉(xiāng)村政權建設和社會改造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30]。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還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由黨內擴展到了黨外、由老解放區(qū)推廣到了全國,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并為后期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工作積累了有益的經驗。黎見春從“整肅精神市場,掃清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障礙”、“樹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性權威”、“促成理論由抽象到具體的轉化”以及“營造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社會氛圍”等四個方面總結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基本經驗[31];李祥興從頂層制度設計、圍繞中心工作、回應和引領社會思潮以及綜合運用多種載體平臺的視角對新中國成立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經驗進行了歸納[32];曾向陽從堅持黨的領導、建立管理體制和開展宣傳工作的角度凝練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黨鞏固和提高意識形態(tài)領域執(zhí)政能力的歷史經驗[33]。

(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領域的一項艱巨任務。新中國成立后,為實現(xiàn)黨在治國理政領域的突破性進展,中國共產黨攻堅克難、勇于實踐,探索出了一條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

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為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并取得了豐碩成果。在成果的具體表現(xiàn)上,姚宏志認為,1949-1957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穩(wěn)步推進時期,該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取得了諸如“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黨在過度時期總路線”和“八大前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索”的成果[34];聞君寶認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知識分子領域取得了重要成就,并認為知識分子改造運動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35];梅榮政、榮樞認為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和發(fā)展是新中國成立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大理論成果[36]。在成果的貢獻者上,王心月認為,毛澤東對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著重大貢獻,“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不懈探索與努力追求,是當代馬克思主義最新成果的直接理論淵源和歷史實踐基礎”[37];耿顯家認為,新中國成立后,陳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出了巨大貢獻,“陳云在領導經濟工作的實踐中,始終堅持唯物辯證法的領導原則和工作方法,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重視調查研究,把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38];陳答才認為“周恩來作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成員,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39]。

四、現(xiàn)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以及需要繼續(xù)研究的問題

作為學界興起的熱點問題,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研究已經取得了具有一定理論價值、學術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的成果,但由于“治國理政”具體概念的提出時間較晚,加之理論研究本身也需要有一個自然發(fā)展的生態(tài)過程等原因,目前,有關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之研究還存在著一些不足,這也為我們繼續(xù)深入研究該問題留下了一定的空間。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現(xiàn)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目前,學界對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研究總體上還不夠醇熟完滿,現(xiàn)有成果大多都是附帶于其他問題之上的較為淺層的論述,其不足之處具體表現(xiàn)在研究視域不夠廣角、研究內容不夠豐富以及研究方法不夠多元等方面。

1.研究視域不夠廣闊

從研究視域來看,學界對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微觀研究頗多,宏觀研究較少。首先,較少有學者從“治國理政”的宏大視野出發(fā),來全面定義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具體概念,深刻剖析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科學體系,集中展示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治國理念和執(zhí)政方略。其次,較少有學者從整體性的思維出發(fā),在分析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微觀層面的同時,建構一個系統(tǒng)完備的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有機整體,當前,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全貌還有待于進一步呈現(xiàn)。再次,較少有學者從世界歷史的視角出發(fā),整體考察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在中國、在世界社會主義以及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與偉大意義。因此,打開關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研究的視角,從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以及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角度來對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進行謀篇布局,是深化該領域研究的必要之舉。

2.研究內容不夠豐富

從研究內容來看,學界對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實踐研究頗多,理論研究較少。首先,較少有學者基于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立場,從國家專政和管理的雙重職能的維度,分析新中國成立初期這一特殊時段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學理依據。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對于治國理政的思考與探索,是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國家學說基礎上的開拓與發(fā)展,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與新中國建立后治國理政思想的選擇與構建甚是必要。其次,較少有學者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視角,動態(tài)演示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過程中的演進路徑、深入闡釋其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領域所作出的偉大貢獻、細致分析其與毛澤東思想之緊密關系。因此,豐富關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研究的內容,在具象的實踐案例之外,對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進行理論上的高度概括和凝練,是深化該領域研究之必然之舉。

3.研究方法不夠多元

從研究方法來看,學界對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研究,歷史研究法運用的頗多,綜合研究法運用的較少。首先,多數(shù)學者是從新中國成立初期這一歷史時期來研究與治國理政相關的案例,歷史研究法對于史料的搜集整理與史實的梳理整合固然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就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這一復雜研究對象來看,單純的歷史研究法還不能夠多維立體地展示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全部內涵與意義。其次,較少有學者結合政治學、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理論方法來對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進行分類與綜合研究。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內涵與外延十分廣泛,單憑某一學科某一方法很難達到預期研究效果。因此,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指導下,綜合多學科、整合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是深化該領域研究的有益之舉。

(二)需要繼續(xù)研究的問題

目前,學界對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研究總體上還處于一個起始階段,但根據現(xiàn)實需要以及理論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看,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研究的高潮很快就會到來。在接下來的研究當中,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緣起生成的邏輯路徑、戰(zhàn)略布局的內在機理、本質特征與性質特征以及客觀作用與歷史地位都是我們需要集中研究的重點問題。

1.梳理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緣起生成的邏輯路徑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有著邏輯嚴密的緣起及生成路徑。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與大國治理優(yōu)良傳統(tǒng)是其歷史邏輯,新生國家亟需恢復、穩(wěn)定、發(fā)展的剛性需求是其現(xiàn)實邏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指導是其理論邏輯,當時蘇聯(lián)社會主義國家治理的經驗教訓是其實踐邏輯。這四重邏輯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聯(lián)系,形成了一個相輔相成、辯證統(tǒng)一的邏輯有機體,生動形象地傳達了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萌生的邏輯進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緣起生成的路徑內蘊著豐富的哲理,體現(xiàn)了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大智慧、大邏輯。系統(tǒng)梳理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緣起生成的邏輯路徑,是當前我們研究中需要解決的哲學問題。

2.把握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戰(zhàn)略布局的內在機理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有著內涵豐富的戰(zhàn)略布局,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外交以及軍事等多方面的內容。在治國理政各個內容層面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密不可分的內在關聯(lián)。政治體制的建構是新中國治國理政的前提要求,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是新中國治國理政的本質要求,思想文化的繁榮是新中國治國理政的內在要求,區(qū)域社會的安定是新中國治國理政的具體要求,外交局面的打開是新中國治國理政的國際要求,軍事力量的強大是新中國治國理政的安全要求。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戰(zhàn)略布局蘊含著深厚的智慧,體現(xiàn)了統(tǒng)籌兼顧的思想,彰顯了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全局視野和戰(zhàn)略眼光。把握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戰(zhàn)略布局的內在機理,是當前研究中我們需要解決的客觀問題。

3.闡釋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本質特征與性質特征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有著鮮明的本質特征與性質特征。新中國建立的是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體現(xiàn)了有別于西方資產階級專政的本質特征。人民性反映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內在要求,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黨性是階級性的最高表現(xiàn),是從全局和長遠的高度對人民性的升華;馬克思主義性指引了治國理政的社會主義方向,并決定著中國共產黨在治國理政過程中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維視野的廣度和思想境界的高度。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綜合運用戰(zhàn)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高瞻遠矚、統(tǒng)攬全局,在實踐中摸索出了一套具有科學性、戰(zhàn)略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治國理政思想體系。科學性指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戰(zhàn)略性指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能夠站在時代前沿和戰(zhàn)略全局的高度;創(chuàng)造性指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能夠立足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闡釋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鮮明的本質特征與性質特征,是當前研究中我們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

4.分析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客觀作用與歷史地位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有著重大的客觀作用與重要的歷史地位。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有著重大的客觀作用。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即時效應來看,經過建國頭七年的國家治理,我國已經從一個一窮二白、千瘡百孔的爛攤子轉變?yōu)橐粋€繁榮昌盛、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國家。1956年底,我們順利完成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正式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程度較之1949年建國時前進了一大步。從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長遠效益來看,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成效,為改革開放后中國的持續(xù)發(fā)展、為世界體系中中國影響力的增長以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基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一方面,它是在綜合歷史與現(xiàn)實、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對中華民族大國治理傳統(tǒng)的繼承與超越,開創(chuàng)了黨和國家治國理政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它又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的應用與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為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有益的參照。分析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客觀作用與歷史地位,探討其對于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觀照,是當前研究中我們需要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

結語

關于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之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這也為以后更進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厚實的基礎。但由于“每個時代都要書寫它自己的歷史。不是因為早先的歷史書寫的不對,而是因為每個時代都會面對新的問題,產生新的疑問,探求新的答案 ……因此,我們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問并給出新的答案的新歷史”[40],加之已有成果還有諸多有待拓展與深化的空間,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這一課題上,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還很多。在以歷史眼光和歷史思維剖析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思想的各個維度、各個層面之外,我們還要以時代眼光和戰(zhàn)略思維去關注新時期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新動向、新舉措,要始終本著“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的理念,力求使我們的理論研究為現(xiàn)實服務、為黨的中心任務服務。

[1]沙建孫.抗美援朝戰(zhàn)爭及其歷史意義[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7).

[2]陳竹君、萬川.建國初期毛澤東鎮(zhèn)壓反革命思想述評[J].北京人民警察學院學報,2008(6).

[3]劉世超.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對主要社會問題的治理及其成功經驗——以禁毒、禁娼、剿匪為例[D].天津:天津商業(yè)大學,2011.

[4]陶艷梅.建國初期土地改革述論[J].中國農史,2011(1).

[5]余平.中財委與新中國初期經濟秩序的確立[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3.

[6]宋建領.對三大改造的認識[J].中學政史地,2012(4).

[7]當代中國研究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第1卷[M].人民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218.

[8]郎友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的政治權利及其社會學意義[J].開放時代,2001(11).

[9]韓大元.1954年憲法的歷史命運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J].法律科學,2004(5).

[10]萬其剛.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形成與發(fā)展[J].當代中國史研究,2005(1).

[11]方宏偉,盧正濤.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xiàn)民主的最好形式和最高形式[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

[12]沈壽文.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國家權力配置功能[J].法學論壇,2014(3).

[13]辛鳴.堅持黨的領導的“中國道理”[J].南風窗,2016(14).

[14]楊建.論新中國建立60年來堅持黨的領導的意義及啟示[J].世紀橋,2009(10).

[15]李慎明.堅持黨的領導是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能力的關鍵[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5(3).

[16]姜裕富,齊衛(wèi)平.堅持黨的領導三個相關概念的辨析[J].理論探討,2015(6).

[17]朱佳木.正確認識和處理依法治國與堅持黨的領導的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12).

[18]常建宏.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簡析[J].黨的文獻,2013(3).

[19]張才良.建國初期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其重要經驗[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20]曹偉麗.建國以來黨的思想建設歷程的回顧與思考[J].湖湘論壇,2010(3).

[21]歐陽恩良.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其歷史啟示[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0(3).

[22]羅俊.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的研究綜述[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4(5).

[23]王先俊.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基層組織建設[J].中共黨史研究,2007(5).

[24]趙鐵鎖,秦明月.論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干部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理論學刊,2009(3).

[25]王傳利.新中國成立初期反腐制度建設論析[J].政治學研究,2014(6).

[26]張鴻石,周喜華.論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的作風建設[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2).

[27]高建林.建國后我黨黨風廉政建設理念的跨越與升華[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0(1).

[28]王磊.新中國成立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策略與啟示[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29]佘君,李燕.建國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內容選擇及歷史啟示[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2(2).

[30]謝迪斌.論新中國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鄉(xiāng)村的實踐[J].中共黨史研究,2011(5).

[31]黎見春:建國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考察[J].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11(12).

[32]李祥興.論建國初期的冬學運動與中共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建設[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

[33]曾向陽.新中國60年黨鞏固和提高意識形態(tài)領域執(zhí)政能力的歷史經驗[J].南京社會科學,2009(9).

[34]姚宏志.建國后30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特征和經驗[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2).

[35]聞君寶.新中國建立初期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

[36]梅榮政,榮樞.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和啟示[J].思想理論教育,2009(19).

[37]王心月.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認識與實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3.

[38]耿顯家.新中國成立后陳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以1949-1966的經濟工作為例[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39] 陳答才.周恩來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4).

[40]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到21世紀:上冊[M].董書慧,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17.

[責任編輯 張家鹿]

A Summary of Research on Governanc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Ji Chunfang,Li Zhenghua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2488,China)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made arduous exploration on governing the country,and explained the power, path and direction of governing affairs with practical action. It has created a situation and offered a model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and it also provides a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o govern the country in the new era. Reviewing and sorting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significance to deepen the study of governance in that time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anc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new era.

the early day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governance;summary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2.006

季春芳(1982-),女,安徽蕪湖人,中國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巢湖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黨史黨建研究;李正華(1964-),男,湖南衡陽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史與當代中國史研究。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6CDJ017);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SK2015A417)

D25

A

1000-2359(2017)02-0033-07

2016-11-30

猜你喜歡
理政治國黨的領導
排列問題中的順序處理
堅持黨的領導
巍治國藝術作品欣賞
學習百年黨史 堅持黨的領導
圖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怎么學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
履職盡責 主動作為 在堅持黨的領導下發(fā)揮人大作用
“四個全面”:黨治國理政的哲學遵循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保證“十三五”規(guī)劃的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