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金
(富寧縣新華鎮(zhèn)文化廣播電視中心,云南 富寧 663499)
淺議壯族麼公在富寧土戲傳承和保護中的地位和作用
周彩金
(富寧縣新華鎮(zhèn)文化廣播電視中心,云南 富寧 663499)
在富寧土戲班中,很多麼公既是麼教的神職人員又是土戲班主,他們在本村寨和土戲班中具有至高無上的神職權力,權重位高。因此,他們在富寧土戲的傳承和發(fā)展的歷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溝通神靈,護佑村寨平安;請神敬神,確保演出順利;保護古籍,傳承壯族文化;凝聚藝人,增強文化自覺;繼承傳統(tǒng),弘揚民族文化。
富寧土戲;傳承;保護;壯族麼公
富寧土戲最古老的腔調是〔哎依呀腔調〕,形成于清乾隆或嘉慶年間。[1]9回眸富寧土戲200多年的傳承和發(fā)展歷程,一路走來磕磕碰碰滿身傷痕,坎坎坷坷一路艱辛,跌跌撞撞艱難前行??梢哉f,富寧土戲能傳承和發(fā)展到今天,壯族麼公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壯族和其他民族一樣始終存在著宗教信仰。壯族麼教是壯族原生態(tài)的宗教,對宇宙、天體、生死、禍福、命運、靈魂、拯救等問題有一整套比較系統(tǒng)的詮釋,反映了古代壯族先民寄托并借助神力來協(xié)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祈求生存和發(fā)展。[2]24
“麼公”在壯族民間稱為“布麼”,是指主持各種儀式并在儀式上喃誦經書從事麼教活動的人。楊宗亮先生在其專著《壯族文化史》中認為“布麼是溝通人與神之間的祭師。在古代壯族社會中,其社會職能是多方面的,諸如祭祀、戰(zhàn)爭、生產及文化娛樂生活等等都少不了他。”[3]155
在富寧壯族地區(qū),幾乎每個村都有自己的麼公,這些麼公既是麼教的從業(yè)人員,又是分散在各村寨的知識分子。他們都“精通壯語,懂得古壯字,掌握簡單的歷算術,并懂得占卜、巫術等宗教儀式?!盵2]247他們大多在本寨或被請去外村在喪葬、節(jié)慶祭祀、禳災等重大宗教活動中進行驅鬼、逐疫、祈神、擇吉、求福、除病等祭祀儀式,具有至高無上的神職權力。在富寧壯族地區(qū)建立的土戲班中,麼公也權重位高。這些麼教神職人員既是麼公,又是戲班班主,有些雖不是班主,但在戲班里卻有著掌管戲班排練、演出及主持所有演出習俗的權力。壯族麼公在戲班的這種地位決定了該戲班的興衰存亡。
在對富寧土戲演出活動進行調查時發(fā)現(xiàn),民間土戲班在演出土戲的過程中,會進行一整套如擇日、選址搭臺、請神敬神、供奉戲神牌位、啟動鑼鼓、開臺踩臺、掃臺掃寨等祭祀活動,都由當?shù)攸N公主持。在富寧土戲班中流傳著“麼公不開腔戲班不開箱”的說法,也就是說,當?shù)貕炎妩N公不主持這一整套演出習俗,戲班是不能演出的,由此可見麼公在富寧土戲傳承和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溝通神靈,護佑村寨平安
壯族民間自古以來相信麼公可以通靈。不管是在生產生活、文化娛樂活動等方面,都會借助麼公的法術和儀式與神靈進行溝通,祈愿活著的人平安順利、幸福吉祥,祈求神靈保佑村寨平安。
在富寧壯族地區(qū)有舉辦隴端街的風俗習慣,在隴端街上對唱山歌演土戲是壯族人民文化生活的主要活動形式。通過麼公舉行祭祀活動使這種文化娛樂活動能夠娛人娛神,取悅神靈,以期得到神靈的庇護,護佑村寨平安、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因此,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富寧土戲形成和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也形成了一整套演出習俗,由當?shù)攸N公來主持這些祭祀活動,以此來與神靈溝通,達到神靈保佑的目的。
2.請神敬神,確保演出順利
在富寧壯族地區(qū),大凡舉辦隴端街演出土戲,請神敬神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祭祀活動,歷來不敢馬虎行事。
演出前進行的請神敬神祭祀活動,目的是請神靈保佑本村本寨平安和諧、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保佑全村男女老少安康、確保演員平安、演出順利。不同的戲班請神的目的一致,但請神的程序和請的神卻略有差別。
富寧縣歸朝街土戲班演出前請神的順序是:先在武廟請神鎮(zhèn)寨,其次到財神廟請財神招財納福,再到龍王廟請龍王神驅邪避疫,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最后到土地廟請土地神驅鬼逐怪,守村護寨。請諸神的祭祀活動由本地麼公主持。
富寧縣孟村三合班則是請9尊神:華光老郎神、沈大老爺爺、沈二老爺爺、沈三老爺爺、本境七亭官員、本境土地官員、郎調官員、本境紅姑奶奶和山河社衿官員。按照傳統(tǒng),要在舞臺前擺放9把太師椅,奉請9尊神上太師椅依次就坐,在太師椅上安放9尊神的牌位,焚香化紙,擺上供品,虔誠地請他們看戲,同時也請9尊神保護演員平安、確保演出順利。請9尊神的祭祀活動也是由本地麼公按照傳統(tǒng)程式進行。
富寧縣百江五寨土戲班是由相鄰的五個村抽調演員組成戲班共同演出,所以演出前就必須到五個村的土地廟請土地神。過去交通不便,就由麼公召集吹鼓手和2生2旦騎馬到各村土地廟請神,請神的時間足足一天,現(xiàn)在交通便利了,請神隊伍改乘摩托,也要半天才能完成請神儀式。儀式仍由五個村中確定一位最有權威、德高望重、精通請神儀式的麼公主持。
在請神敬神的祭祀活動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十分重要,即搭好戲臺后,要在戲臺的后臺中央放置供桌,將老郎神華光等戲神牌位供奉在供桌上,擺上壯家美食等供品,焚香化紙表示虔誠,保佑演出平安順利。
從本村確定趕隴端街開始,就要由麼公主持各種形式的祭祀活動,從擇定吉日吉時到確定戲臺坐向,戲臺搭好后在戲臺四周張貼符章攔怪驅鬼,在臺上舉行祭祀儀式,喃誦封臺咒語,再在戲臺四周的臺柱上貼上封臺符章,“封”住戲臺。[4]486直到請神敬神、啟動鑼鼓、鬧臺開臺踩臺,再到演出結束后的掃臺掃寨,所有一整套祭祀活動都由麼公主持進行。祭祀活動莊嚴肅穆、神秘凝重、一絲不茍,表現(xiàn)出壯族麼公與神靈溝通時對神的虔誠和敬畏,詮釋了壯族人民希望通過順利演出土戲以娛人娛神,取悅神靈,得到神靈保護而實現(xiàn)全體村民過上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富寧土戲就在年復一年隆重熱鬧的隴端街上演出而得到延續(xù)、傳承和發(fā)展。由此可見壯族麼公在富寧土戲傳承和保護的重要作用。
3.保護古籍,傳承壯族文化
在富寧壯族村寨中的麼公,使用并收藏著大量古籍。特別是戲班里的麼公,他們收藏的大量古籍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麼教經書,壯語叫“司麼”,其中有些古籍與土戲的演出習俗有關,如《演戲秘法》就記錄有與土戲相關的祭祀內容;另一部分是壯劇文學劇本,這些劇本又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其他劇種的漢字手抄本,二是麼公在外學習其他劇種時由教戲藝人口述,言傳身教、口傳心授。老麼公在學戲時,考慮到讓壯族觀眾看得懂喜歡看而根據(jù)壯族民歌的唱詞結構、押韻方式,按照自己的理解,靠強行記憶用古壯字記錄、翻譯的土戲劇本。在這類劇本中,最典型的莫過于富寧縣剝隘鎮(zhèn)百峨動樂班收藏的《玉其宮》(“尉遲恭”的同音誤寫);富寧縣者桑鄉(xiāng)百布戲班的《三媳婦》《基盤山》;富寧縣孟村三合班的《儂志高》;富寧縣上冶義和班的《征伐平南儂志高》和富寧縣者寧太平班的《征西二路》等等。還有大量的古劇本收藏在土戲班的麼公手中。這些古劇本在土戲班中常演不衰,代代傳承。
在相當數(shù)量的土戲班中,這些既是麼公又是戲班班主的神職人員酷愛土戲,與土戲有著深厚的感情和難以割舍的情緣,為了戲班的傳承、發(fā)展和壯大,他們用畢生的精力學習和借鑒其他劇種的精華,記錄、抄寫和翻譯大量劇本,并視這些古壯字劇本為生命。不管是搬家遷涉,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搜查、抄搶和燒毀甚至生命危險,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藏匿、轉移和保護古劇本。例如:百峨動樂班老藝人韋志遠東躲西藏保留住了前輩藝人抄于清咸豐七年二月的《尉遲恭》及另外幾個劇本;富寧縣孟村三合班老藝人(班主)班儒康,用塑料布把六十多個老劇本和一個戲橋單(上面有86個老劇目名單)包好藏在墻壁逢中,然后用稀泥巴把墻縫補好,使這批劇本未被抄走,得以保存下來。[4]198這些班主、老藝人和麼公以不畏強暴、甘冒風險和無私無畏的精神保住了一大批古籍,可以說,這些麼公在傳承壯族文化、傳承和保護富寧土戲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凝聚藝人,增強文化自覺
在壯族村寨里,趕隴端街演土戲既是村里的重大文化娛樂活動,也是求雨保豐收、祭祀求平安的大型祭祀活動。在很多戲班里,趕隴端街演土戲的一系列演出習俗都由麼公主持。所以主持這些活動的麼公在村民心中權高位重,受到村民的敬重。有的戲班還把這些麼公寫在戲神牌位上在演出時受戲班虔誠供奉。如歸朝土戲班的牌位上就寫有“敕封五通五顯華光戲班老郎長生大帝之神位、戲班前傳后教祖師沈懷本、龔天福、農大益之位和保護戲臺內部先師覃開陽之位”,這位覃開陽先師就是主持演出習俗祭祀活動、保護戲臺內部安全的麼公。歸朝街土戲班每年正月初三都要演出土戲,每次演出都要在后臺中央的供桌上虔誠地供奉這些前傳后教和先師。由此可見麼公在戲班里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而這些麼公在戲班里有極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土戲藝人凝聚在自己的周圍,共同傳承和保護富寧土戲,由此也可以說,在壯族麼公的主持下,富寧土戲藝人的文化自信得到提高,文化自覺得到增強,富寧土戲一代又一代地傳承。
麼公們把本村土戲代代傳承視為己任,用畢生精力去為她奉獻、為她犧牲。富寧縣歸朝鎮(zhèn)孟村三合班是一個典型的家族傳承的戲班。時任第五代班主的班富雄就是一位既是班主又是當?shù)赜忻狞N公的民間知識分子。受打工潮的影響,土戲演員明顯青黃不接。班富雄眼看祖輩艱難傳承下來的戲班就要在自己手中失傳、衰亡,于是他另辟蹊徑,決心在小學生中培養(yǎng)一批幼兒演員。經過精心培養(yǎng),終于在2008年培育出一批時年最小7歲,最大13歲的少年演員,成立了一支由29名少年演員組成的“孟村三合班少年隊”,當年就成功的演出了土戲《賣花郎》和壯族歌舞節(jié)目,成為2008年孟村隴端街的新鮮事。時至今日,戲班又培養(yǎng)了第二批少兒演員,戲班在一批一批地傳承。類似的事例還有那瓜土戲班、百峨動樂班、老街三寨土戲班等。這種由麼公、班主培養(yǎng)少年演員的傳承模式也在逐步被其他戲班效仿,麼公的作用功不可沒。
麼公、班主們的這種文化自覺的形成,有效地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民間土戲藝人,共同傳承和保護了富寧土戲。
5.繼承傳統(tǒng),弘揚民族文化
云南壯族是個古老的民族,歷史悠久。在漫長的發(fā)展進程中,壯族人民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化。最具鮮明特色和濃郁壯族風格的,莫過于詩歌文化和宗教文化,而這些文化形態(tài)又以民俗活動為平臺和載體,貫穿在壯族人民生產生活和文化娛樂活動中,代代沿襲,薪火相傳,形成了傳承壯族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而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沿襲和不斷的傳承又與壯族麼公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堅守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富寧土戲在壯族的民俗活動中得到不斷的展示和傳承,這些民俗活動又以壯族隴端街和壯族祝壽禮儀最為突出。
壯族隴端街是富寧壯族地區(qū)最為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趕街時,鄉(xiāng)親們就在田壩搭起戲臺演土戲。要舉辦壯族隴端街就必須演土戲,為了順利地演出土戲就必然舉行一系列演出習俗的祭祀活動,由本村麼公主持進行。壯族隴端街是傳承富寧土戲的有效平臺和載體之一,壯族麼公在舉辦隴端街和演土戲時的一系列演出習俗和祭祀活動中起著關鍵作用。
祝壽活動也是壯族的傳統(tǒng)習俗之一。壯族歷來重視祝壽,他們把為父母祝壽視為子女孝順他們的天職和喜事。祝壽過程中要舉行諸如請麼公鳴鑼開道念壽經、搭壽橋、送壽米的儀式,期間還會請來歌舞隊、嗩吶隊一起賀壽。更為重要的活動是請土戲班演出《八仙賀壽》等,熱鬧非凡。由此可見,為老人賀壽這種民俗活動也是富寧土戲傳承的有效平臺和載體,富寧土戲就是在這些民俗活動中得到傳承和保護。
從以上兩項民俗活動可以看出,舉辦傳統(tǒng)的民俗活動有利于富寧土戲的傳承和保護,在此期間,壯族麼公要舉行一系列宗教祭祀活動,是壯族民俗活動成功舉辦的關鍵人物,對富寧土戲的傳承和保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說,麼公在繼承傳統(tǒng)、弘揚壯族優(yōu)秀文化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綜上所述,麼公在傳承富寧土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特殊作用,為富寧土戲的傳承和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1]何樸清.云南壯劇志 [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5.
[2]戴光祿,何正廷.勐僚西尼故[M].昆明:云南美術出版社,2005.
[3]黃桂秋.壯族社會民間信仰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4]黎方,何樸清.云南壯劇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 楊愛民)
On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Zhuang Mogong i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Funing Folk Drama
ZHOU Caijin
(Radio and Television Center of Xinhua Town, Funing Yunnan 663499, China)
Many Mogongs are holy men in Mo religion and also owers of focal drama troupes in Funing folk drama troupes, so they are entitled to sovereign religion power and high social position. They play the unreplaceable roles of communicating with divinities, blessing and protecting villages, inviting and revering divinities for ensuring successful performances, protecting classics, inheriting Zhuang culture, uniting performers, enhancing culture consciousness, inheriting traditions and developing ethnic culture.
Funing folk drama; inheritance; protection; Zhuang Mogong
J825
A
1674 - 9200(2017)02 - 0078 - 04
2016 - 02 - 28
周彩金,女,壯族,云南富寧人,富寧縣新華鎮(zhèn)文化廣播電視中心館員,主要從事少數(shù)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