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慧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關聯論與旅游文本英譯的變譯研究
趙建慧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旅游翻譯是為了服務于旅游者,喚起他們旅游的熱情和心中的美感,旅游文本英譯要考慮旅游者的異域文化特性能否和中國特有的歷史文化信息擦出火花。在以信息傳遞為目的的旅游文本英譯中,關聯論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同等條件下,譯者處理文本的努力越小,關聯性越強,語境效果越大,關聯性越強。該文結合關聯論,將變譯手段分為文內變譯和文外變譯,通過實例闡釋表明采用變譯策略,譯者可以將宣傳文化和吸引游客的目標與目的語旅游者所期盼的文化感受達到最佳關聯。
關聯論;譯者;變譯;最佳關聯
目前,旅游業(yè)已經成為全世界經濟發(fā)展規(guī)模最大且勢頭最強勁的產業(yè)之一。我國旅游業(yè)的接待規(guī)模隨著中國經濟平穩(wěn)快速增長而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國際旅游業(yè)進入了文化旅游時期,旅游者對旅游的要求不只是停留在度假放松的目的上,他們希望通過旅游來獲取更多的信息,得到文化的熏陶,增長自身的見識。旅游和文化關系密切,文化成為旅游資源的魅力與靈魂,旅游是對文化的感悟、挖掘與弘揚。旅游翻譯不只是簡單的語言之間的轉換,更應該是文化的傳遞和詮釋。但是,當前我國的旅游文本英譯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諸如,拼寫錯誤、語法錯誤、選詞不當、文化誤解、譯文冗余等。旅游文本的目的是通過簡潔的介紹,讓旅游者獲取自然景觀、地理地貌、民俗風情、人文情懷等方面的信息,從而達到推廣宣傳旅游資源和吸引游客的目的。由于旅游文本的實用性和文化性的特點,譯者有了更大的空間,也就是說不需要一味地追求譯文與原文的語言形式對等,而應該靈活運用變通的譯法傳遞文化內涵,喚起旅游者的共鳴。
人類的交際是存在于人類社會中最普遍的現象,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是建立在相似性和普遍性的基礎之上的認知活動。語言學家Speeder和Wilson首次提出交際活動歸屬于認知活動,他們認為“語言交際是一個認知—推理的互明過程,對話語的理解就是一種認知活動?!盵1]而交際雙方之所以能相互理解,是因為達到了一種最佳的認知模式,也就是關聯性。交際受體尋找到話語和語境間的最佳關聯,就會以最小的認知努力獲取最大的認知效應。譯者需要根據關聯論從原文文本的語音層、句法層和語用層等語言或語篇交際層面中推斷出原文作者的意圖,進而根據目的語讀者所處的認知語境做出相應的分析判斷,來選擇較為恰當的譯文,從而努力實現原文作者的意圖與譯語讀者的期盼吻合[2]。
Gutt提出了關聯論翻譯觀,將關聯論與翻譯結合在一起的意義是更加明確了明示推理的過程實際上是翻譯的過程,是大腦機制的推理過程[3]。翻譯與文化密切相關,語言的翻譯可以說是文化轉化的過程。因此,文化差異必然影響目的語讀者對原語文本信息的理解。最佳關聯注重原文中的文化語境,譯者在此過程中需將原文明示手段所提供的認知語境進行推理,找到原文信息與語境假設之間的最佳關聯,從而獲取語境效果。譯者在選擇語境時充分考慮到目的語讀者的認知語境,最大限度地減少其理解所付出的努力。因此,最佳關聯理論認為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則也就是翻譯所要實現的目標,即在整個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通過共有的或可產生共鳴的認知語境將原文作者要表達的意圖與目的語讀者的期待相契合。由此,最佳關聯即語境效果越大,關聯性越強,處理話語的努力越小,關聯性越強。
成功的交際過程必然依賴于譯者這一中介,譯者要充分考慮哪些翻譯策略可以使目的語讀者用最小的努力就可以找到原文與譯文在語境上的最佳關聯,由此來實現最高效的交際。在關聯理論的指導下,譯者不必拘泥于原文的形式,這在一定程度上使譯者可以最大限度地考慮讀者的需求,達到有效地傳遞信息。
變譯是人或機器用乙語攝取甲語文化信息以滿足特定條件下特定讀者的特殊需求的智能活動和符際活動[4]。變譯是譯者按照讀者的閱讀需求,采用各種變通的策略對原文的形式、內容或者風格等進行翻譯的一種方法。變譯不僅涉及到全譯中的技巧,而且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些宏觀的變通手段,如編、縮、述、仿等。全譯側重于從微觀的角度對詞、短語或者句子層面進行增加、刪減或者合并的策略。變譯為了突出原作的使用價值,并且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特定需求或譯語文化的語境,通常以句群、段落或者語篇為單位進行宏觀上的處理。變譯較全譯而言提供給譯者更大的空間,譯者在關聯論的指導下,根據目的語讀者的需求,可以在最有效的時間內傳達最有效的信息。英語旅游文本具有風格簡單,結構明了,語言表達通俗易懂,傳遞信息準確的特點。這和漢語的旅游文本有著極大的差異。因此,譯者在從事旅游文本英譯時可采用變譯策略,使原文與譯文相互容納,兼顧讀者的語言特點和文化接受度,便于傳播旅游信息,提高譯文的可讀性。
變譯策略允許譯者根據讀者的語言、文化和心理認知等因素對原文進行特定的攝取和改造。攝取包括對原文內容和形式所進行的吸收和提取,改造也是在不改變原文主旨的基礎上以目的語讀者的接受度而做的適當調整。對原文的攝取和改造涉及了12種變譯方法,即摘譯、述譯、編譯、縮譯、綜述、述評、譯評、闡譯、改譯、譯寫、參譯和仿作。而這12種變譯方法可以根據譯者所處理的信息內容是否超越原文文本范圍分為兩種翻譯策略,即在原文文本范圍內進行的變譯為文內變譯,在原文文本范圍外進行的變譯為文外變譯。因此,本論文將變譯根據譯者對原文文本信息處理范圍不同,分為文內變譯和文外變譯兩種策略,將這兩種策略與旅游文本特點相結合,用以指導旅游文本英譯,并輔以實例來闡釋其實用性。
(一) 旅游文本英譯之文內變譯
中國人重視直觀和美學渲染,因此,中文旅游文本用語講究,或含蓄或夸張,常使用四字成語和對偶平行結構。而西方人重視客觀和邏輯推理,因此,英文旅游文本簡潔流暢、客觀明了。旅游文本英譯時,譯者需要根據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對語篇結構進行文內變譯。變譯手段中的摘譯、編譯、譯述、縮譯、綜述是譯者在原文文本范圍內進行變譯,而不攝取文本外信息的翻譯策略。
例1 原文:山西省五臺山是聞名中外的佛教圣地,境內迄今仍保存著北魏、唐、宋、元、明、清及民國歷朝歷代的寺廟建筑47座。
譯文:On Wutai Mountain, located in Shanxi Province, there are 47 temples built during the seven dynasties from Northern Wei (386-534)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5].
原文提到五臺山的47座寺廟是建于不同的歷史時期的,如果將這7個朝代分別譯出,看似尊重原文,但是對于沒有中國歷史背景的旅游者而言這樣的信息過于冗余,短時間內他們只需要了解大概時期就可以。因此,譯者對原文文本范圍內處理信息,首先采用綜述,將其譯為7個朝代,旅游者由此可知五臺山歷經歲月洗禮,之后采用縮譯交代起始朝代及其具體時間,做到信息傳遞得恰到好處。
例2 原文:云岡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北武周山(又名云岡)。創(chuàng)建于公元453年(北魏文成帝興安二年)。以后獻文、孝文諸帝都在這里續(xù)建,歷百余年而成。這里大小石窟50多個,各窟佛像共約五萬一千余尊。大者高十七米,小者短到數寸。服飾奇?zhèn)?,冠于一世。在中國歷史、宗教上,以及東方藝術上,都具有巨大的價值。
譯文:Located in Datong, Shanxi Province, the Yungang Grottoes are a complex of over 50 Buddhist grottoes enshrining over 51,000 Buddhist statues as large as 17 meters tall or as short as a few inches. Built for over a hundred years, they are of great historic and artistic value.[6]
以上旅游文本從地理位置到歷史事實再到佛像的情況等方面都對云岡石窟進行了全面的描述。在語篇結構上也體現了漢語的特點,如用“服飾奇?zhèn)?,冠于一世”這樣的四字平行結構來描繪石窟的雕琢精巧。但是對于英語目的語讀者,這樣的信息存在過度渲染,譯者在原文文本范圍內采用摘譯,將此信息省略掉,不但不影響信息量,還減少了讀者的閱讀時間,從而可以達到最佳關聯。
此外,在介紹揚州的旅游文本中原文提到:漢王的陵墓、隋帝的錦帆、唐宋的寺廟、明清的園林。這一文本前兩句采用詩歌的五言形式,結構整齊,兼具美感和信息感,接著用兩個“何等”來體現歷史上揚州的繁華程度,再對今天揚州的發(fā)展作出肯定。而譯文則可以運用變譯手法中的編譯策略在原文文本范圍內對其敘述順序進行調整。這是因為譯者考慮到目的語讀者的思維方式習慣于先描述現在,了解當下時代的揚州,然后再回溯歷史,將具體論述揚州歷史狀況的例子放在其繁華輝煌的總論后。譯者在原文內部采用這樣的變譯策略,使讀者不必突兀地進入具體的例子,先有總括的敘述,帶著他們感受揚州的歷史地位,然后逐一講解,漸漸地降低目的語讀者的陌生感,繼而激發(fā)他們了解歷史細節(jié)的興趣。
(二)旅游文本英譯之文外變譯
中英旅游文本在用詞和篇章結構上的差異較小時,譯者可在文本內部運用變譯策略。但是,當文本差異較大時,譯者需有的放矢地對原文進行述評、譯評、譯寫、改譯、闡譯、參譯或仿作。運用這些變譯策略,調整原文文本內容,進行文本外的添加修改,可以更好地適應目的語旅游者的語言和文化水平,使其用相對小的努力,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和自身文化產生共鳴,進而產生對中國文化的好奇。
例3 原文:魯迅紀念館對外開放場所包括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魯迅居和魯迅生平事跡陳列廳。
譯文:In The Luxun Memorial Hall, visitors could go to the Lu Xun's Former Residence, the Baicao Garden, the Sanwei Study and the Exhibition Hall.
本版本對魯迅紀念館的翻譯看似尊重原文,將原有信息依次翻譯,但是這對于從小就熟讀魯迅文章的中國人而言很容易理解,而沒有中國文化背景的游客可能只知道這是幾個不同的地方。譬如Baicao Garden 和一般意義上的花園有什么不同,旅游者從這個譯文中無法找到信息。這就需要對原文文本進行范圍外的變譯,通過闡釋來增加文外信息。筆者將其譯為Baicao Garden (It is a waste garden with sorts of vegetables, flowers and trees that made a childhood paradise for Lu Xun.) 由于采用了闡譯這一變譯策略,目的語讀者可以了解到百草園對魯迅的童年和他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的影響。
例4 原文:除了國際大都市的繁華,香港還有很多不同的面貌,例如原居民文化、殖民地建筑和露天市場等。走出市區(qū),也可以找到自然風光;踏著綿軟的沙灘,投入藍天碧海的懷抱。初來乍到,您可能會驚異于香港擁有如此迷人的自然美。
譯文:Hong Kong is a city of stunning contrasts where towering skyscrapers rub shoulders with ancient temples and historic monuments. It's a living fusion of East and West that sees local people practicing age-old tai chi exercises in front of one of the world's most stunning harbors.[7]
原文體現了中文習慣用華麗詞藻來使讀者產生聯想和美感的特點,而如果譯者把每句都譯出來,對于目的語旅游者而言可能存在不實際的感受,信息繁瑣,他們只需要了解香港是東西方融合的舞臺,之后就會有相應的聯想。因此,譯文在原文文本范圍外采用了改譯這一變譯策略,譯者并未被原文信息所束縛,用簡潔的語言激發(fā)起旅游者的熱情,做到恰到好處。
旅游文本英譯的目的是宣傳中國文化、吸引外國游客,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譯者需以關聯論為指導,充分考慮并調動目的語旅游者的語言和文化認知能力,使它們用最小的努力達到吸收最準確信息的目的。因此,譯者應從讀者角度出發(fā),從文本內和文本外這兩方面來結合具體情況采用合適的變譯策略來達到最佳關聯,以適應高效信息時代的需求。
[1] 何自然,冉永平. 關聯性:交際與認知導讀[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 曾文雄. 語用學翻譯研究[M].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7.
[3] Gutt.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
[4] 黃忠廉. 應用翻譯學[M]. 北京: 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012.
[5] 夏康明,范先明. 旅游文化漢英翻譯概論[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3.
[6] 黃忠廉. 變譯理論[M].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2.
[7] 陳小慰. 新編實用翻譯教程[M].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06.
H319.9
A
1673-8535(2017)04-0079-04
2017-06-15
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課題(GH-16177)
趙建慧(1984-),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大學商務學院外語系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責任編輯:覃華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