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青青
(河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河南新鄉(xiāng)453007)
基于建構主義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體系探究
許青青
(河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河南新鄉(xiāng)453007)
評價是價值判斷的過程,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必不可少,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構建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評價體系十分重要。結合我國國情,一些教育學專家和一線教師提出新的評價理念,嘗試有益的評價方法,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建構主義;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體系
建構主義教學評價理論是知識獲取的過程,過程和發(fā)展是其評價的主題[1]。無論是評價的內容和形式、評價的標準和方法,甚至是評價主體都在追求多元化。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參照,力求在一些專家和教師相關研究成果的指導下,創(chuàng)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系統(tǒng),以此鞭策學生成長,提升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知識是由學習者自主建構的,這是建構主義的基本假設。根據(jù)建構主義的基本假設,美國學者戴維·喬納森(David Jonathan)提出了集中建構主義評價觀[2]。
(一)目標游離評價
拉爾夫·泰勒的評價觀是傳統(tǒng)目標導向模式的起源。其重點在于完成預設目標,而不注重培養(yǎng)預設目標以外的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不同于此,建構主義的評價理念注重對學生知識重構經過的培養(yǎng),而非結果。建構主義強調學習是個體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因每人建構過程不同,其學習目標也不一樣。因此,評價應注意學習者的實際所學。而且,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商討的結果,教師可以與學生溝通學習內容,而不一定是教師的預定目標,在教育評價時可以通過評價協(xié)商來評價學習的過程與結果。
(二)以真實任務為標準的評價
真實任務要與學生自身的生活相關,或者源自于真實的世界。根據(jù)建構主義理論,評價不是知識或技能的重復,而是解決現(xiàn)實生活問題的方法。從生活中解決實際任務需要整合多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這有助于學習者以綜合的方式使用知識,而且也有助于學習者實現(xiàn)知識的相關性和意義。
(三)以知識建構為標準的評價
建構主義對于知識的根本看法是知識是不確定、籠統(tǒng)、建構的。在建構主義知識觀的影響下,提倡學習是學習者的學習,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在對學習者進行評價的過程中,知識的建構過程要注意智力,包括知識發(fā)現(xiàn)過程、信息分析和知識歸納過程,而過程又因人的不同而具有獨特性。
(四)基于學習情境的評價
在建構主義看來知識獲取與轉移的潛在影響因素是情境。學習情境的特點是多層次的:學習者位于中心地位,學習者被周圍環(huán)境所包圍。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產生在有深度和真切的情形中,因此,評價也應根據(jù)確切的情況進行判斷,評價標準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任務。
(五)以協(xié)商建構意義為標準的評價
協(xié)商學習是經過協(xié)商、教育對象共享以及教學活動和教育理念同享的學習。在建構主義看來,學習結果呈現(xiàn)出多面性,因此,教師應在多樣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促進學生發(fā)表獨特意見。然后在對話、協(xié)商、共享的基礎上獲取各種認識,進一步深入理解和構建新的釋義。
(一)過程性價值取向
過程性價值取向是指評價在注重學生研究結果的質量時,更強調學生的參與過程。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取向的關鍵是過程、體驗與參與。這就要求在評價過程中要注意內容,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應參與評價的全過程。
(二)真實性價值取向
真實性價值取向是指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它以學生的真實表現(xiàn)為依據(jù),以真實情境為評價根據(jù),并對學生在未來生活中的表現(xiàn)具有一定的可預測性。所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兼具真實性和情境性,整體目標與個性化表現(xiàn)并行。
(三)主體性價值取向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具有學習主體和評價主體的雙重身份,因此,評價者與被評價者處于平等地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旨在通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發(fā)展性價值取向
評價的目的不僅要著眼于教育目的,而且要促進學生的成長。學生評價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一切服務于學生發(fā)展是發(fā)展性價值取向的中心理念。因此,發(fā)展價值取向要遵循一切以教育為導向,注重發(fā)展和激勵功能。
(五)科學性價值取向
在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以科學規(guī)律為基礎,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為導向,以科學的評價方法為手段,循序漸進地展開。評價工作的基本準則是價值取向,同時也體現(xiàn)了評價理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意在說明學生的內在潛力,為不同層次的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造空間,為個性化評價方式提供可能。
(一)表現(xiàn)展示評價
作為質性評價的典范之一,行為表現(xiàn)評價受到了各國教育評價工作者的廣泛重視。所謂表現(xiàn)展示評價就是通過觀察學生在生活和學習情境中的表現(xiàn)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是在從事社會調查、專題研究、學生參與感興趣作品的背景下經非測試工具進行,如觀察、評價形式、錄音等,然后解決學生的問題,創(chuàng)造產品,完成工作過程的表現(xiàn)[3]。表現(xiàn)展示是全面展示學生的知識技能、批判性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發(fā)展到一個更高層次而建立的一個“關卡”,學生借此向自己和身邊的人證明他長期以來在學校受過的訓練以及形成的技能和習慣。
表現(xiàn)展示評價的特點為:(1)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學生的評分,更是為了診斷學生的學習情況;(2)評估關心的范疇是對知識與技能的運用,而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3)問題情境比較現(xiàn)實,使學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而不是從抽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4)表現(xiàn)展示評價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加以綜合運用,以解決繁雜的任務;(5)表現(xiàn)展示評價強調學生的輻射思維,允許多樣化的答案;(6)此種評價的耗費代價相對較高,費時費力[4]。
可以看出,評價的整體表現(xiàn)和對教育目標的綜合評價更加被注重,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多方位地進行展示。表現(xiàn)展示評價重視教學活動和課堂中學生實際而完備的生活,在評價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重視對學生表現(xiàn)的觀察和分析,用以對學生操作能力、團隊意識、創(chuàng)造性、健全人格進行評價。
(二)參與評價
1.學生自評。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把握好整體評價,從而讓學生自己不斷反思活動,自主探索,努力提高研究能力,獲得情感體驗,促成學生的自主發(fā)展,使評價成為學生自評、事必躬親、自我改進的過程。
2.同行評審。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主要途徑是進行小組合作。以學習小組為核心、個人表現(xiàn)為輔助,對學習進行評判。通過積極參與學習小組,組織總結會、研討會、座談會、交流會等,使學生進行個人研究成果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給每位學生參考點,最后由班主任或評定組給出等級。
3.家長或社區(qū)評價。學生家長或各小區(qū)團體也是一項重要的教育資源。搞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首要條件就是對家長及社區(qū)進行宣傳教育,力求他們贊同和幫助。因此,應采用學生自評與互評、家長或社區(qū)評價相對接,其中以學生自評為中心。
(三)觀察法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致力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意志,使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而在整個實踐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能力都是在動態(tài)地變化和發(fā)展,而教師就應該隨著這種動態(tài)變化適時地進行評價,這種適時評價對整個活動過程的影響較大[5]。在積極情感的帶動下,學生能夠愉快、積極、有創(chuàng)意地完成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要重視觀察,注重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原來程度上的進步,注重學生實踐技能水平的成長,捕獲學生的立異行為,并且察覺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在學生存在不足的時候能夠及時矯正,成為他們健康成長的輔助者,共同品味成長的愉悅。
[1]張世賢.建構主義評價觀下學生成長紀錄袋評價探究[J].文教資料,2007,(25):155-157.
[2]李文霞.建構主義評價觀對教師教育評價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4,(19):29-31.
[3]金娣,王剛.教育評價與測量[M].上海: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4]程慧麗.課題式研究性學習評價體系探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7.
[5]郝鐵鋒.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與綜合實踐活動學習評價[J].當代教研論叢,2014,(2):36-40.
〔責任編輯:錢曉玲〕
G632.3
A
1008-6714(2017)07-0116-02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52
2017-03-30
許青青(1990-),女,河南安陽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教學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