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霞+楊承榮+石杭昌
摘要:通過優(yōu)化栽培技術,在杉木采伐跡地營建了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結果表明:成活率為94%,補植后保存率100%, 3年幼林生長平均生長達到2.59 m、地徑4.6 cm,林木高生長量、地徑生長量超過行業(yè)標準,林分生長茂盛,具有速生特征表現(xiàn)。
關鍵詞:第二代;杉木林;采伐跡地;良種;優(yōu)化栽培
中圖分類號:S7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03013603
1引言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國南方廣泛栽培的主要用材樹種,杉木生態(tài)學特性為喜熱、喜光、喜濕、適應性強、成活率高、速生豐產(chǎn)。木材特性為材質(zhì)輕韌、強度適中、抗蟲耐腐、易加工生產(chǎn)[1,2]。黎平縣為南方杉木主產(chǎn)區(qū),栽培杉木歷史悠久。杉木是該縣各族群眾用來建造房屋、加工家俱的主要木材。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住條件不斷改善,杉木成為家裝市場的主要原料之一,用途越來越廣泛,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黎平縣森林采伐以杉木為主,民用材、商品材年均采伐量超過30萬m3。近、成熟林占比大,皆伐跡地面積大。因杉木木材價格逐年攀升,木材綜合利用率得到提高,外銷市場廣闊。采伐后,山區(qū)群眾在更新造林方面仍首選杉木。由于培育第一代杉木林長達22年以上,土壤肥力降低,傳統(tǒng)的造林方式,繼續(xù)培育杉木林會影響樹木的生長[3]。故在第二代杉木人工林栽培技術上進一步優(yōu)化,為杉木林達到速生、豐產(chǎn)提供技術保障,提高經(jīng)濟效益。為此,在采伐跡地更新中開展了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優(yōu)化栽培技術研究[4~6],通過培育良種苗木、加強林地篩選、林地科學管理,林木生長旺盛,樹木各項生長指標達到行業(yè)標準,取得較好初步成效。現(xiàn)就開展優(yōu)化栽培工作介紹如下,以期提供參考。
2造林地概況
造林地位于黎平縣城東南部40 km處,屬中潮鎮(zhèn)中潮村林場2012年的杉木采伐跡地。是20世紀80年代未期營造的第一代杉木近熟林地,面積100畝,平均海撥610 m。造林地氣候?qū)賮啛釒駶櫦撅L氣候,氣候溫曖濕潤,年均氣溫15.6 ℃,7月平均氣溫25.8 ℃,1月平均氣溫4.5 ℃,極端最高溫度36.5 ℃,極端低溫度-9.3 ℃,年總積溫4757.1 ℃,無霜期277 d,年降雨量1300 mm以上,雨量充沛,多集中在2~8月。土壤質(zhì)地為變質(zhì)巖,山脊可見硅鐵質(zhì)紅砂巖,土壤為紅黃壤,pH值4.5~5.5,土層平均厚度在80 cm以上,腐殖質(zhì)層一般為10~15 cm。跡地地被物為伐樁、曬干的樹枝、樹葉,地上植被生長芭芒、蕨類植物,蓋度30%。林地交通更利,林區(qū)公路環(huán)繞。
3材料與方法
3.1定向育苗
定向育苗主要是滿足本區(qū)造林用苗,指定育苗品種、規(guī)定苗木質(zhì)量、數(shù)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長量采取的措施。
3.1.1優(yōu)選種源和圃地
種源選擇黎平縣審定的黔杉良種。
圃地選擇在造林地周邊半陰半陽較平緩灌木林地或未開墾的無林地,靠近水源,無菌土壤,土壤厚度40 cm。
3.1.2細致開圃
在11月開設整理圃地,全面挖墾,土塊打碎,撿盡草根,按120 cm寬床面開廂起壟,壟高20 cm,廂間20 cm,長度為自然長不等。開廂前,用生石灰20~30 kg/畝合整地撒(澆)入土中消毒。均勻施入發(fā)酵好的油枯150 kg/畝、高效復合肥50 kg/畝、鈣鎂磷肥100 kg/畝,再翻入土下15 cm,土塊倒碎,細整床面,床面呈“微凸形”。 在播種前3~5 d或用硫酸亞鐵結、呋喃丹和敵克松均勻撤入土中,防治地下害蟲和病害;或在播種前7~10 d,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敵克松,按1~1.5 kg/畝拌細土40~80 kg撒在土面。
3.1.3播種
播種在冬末,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將種子倒入用水池或大口徑盆漂選,將漂浮的種子濾丟。然后用30 ℃溫水浸種24 h后種子濾干,用1∶1000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播種方式為條播。播種前圃地如有雜草,在1周前進行噴打除草劑,雜草枯死撿盡,淺拉條狀溝。播種選擇無雨天,播種量為4 kg/畝。播種時,防止種子風吹散,將種子攪拌一點火土燒灰適當浸濕播入土中。種子播好用2 cm細土將種子蓋上。預防大雨洗刷種子,控制雜草生長,保濕保溫,鋪蓋8 cm左右厚度的稻草或毛草。
3.1.4圃地管理
圃地管理應做的工作:播下的種子形成子葉3~4片后揭草,揭草后要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用1∶3000托布津溶液噴霧消毒,1周2次,做到“早防早治”,控制病害傳播慢延。隨幼苗生長,逐步間苗,保留150株/m2。隨時除草,做到“除小、除早、除了”。在除草中,注意撥草不要連苗帶出,減少苗木的損害。在苗期注意到水肥管理,提前做好防澇澆水的準備工作,天干時間較長,土壤表面干燥及時澆水浸透土壤。連續(xù)高溫天氣,2 d澆一次水。在苗圃中期,陰雨天適當追施氮肥,促進生長,后期8~9月追施鉀肥促進木質(zhì)化。
3.2造林方法
3.2.1跡地篩選
篩選跡地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①立地指數(shù)在16以上;②近熟林采伐的跡地,伐樁直徑平均18 cm以上,年輪稀疏,還具有的生長潛力的特征;③中、下部區(qū)域背風的跡地;④土壤疏松、深厚,土壤厚度80 cm以上,AB層土厚度要達20 cm以上;⑤植被有芭芒、嶡類、芭芒、白櫟、杜鵑等生長。
2017年2月綠色科技第3期
王朝霞,等: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優(yōu)化栽培技術初報園藝與種苗
3.2.2清雜整地
在10月中、下旬清理地表雜質(zhì),整地時間在11月上旬~12上旬。在原株行間采取塊狀整地, 規(guī)格為50 cm×50 cm ×40 cm。定植布置為“品字”形。挖穴填土堆鏝頭狀,撿盡樹根石塊?;靥钔燎笆┯昧追蕿榈追剩┥?5 cm左右,每穴250 g,均勻攪拌。
3.2.3密度控制
跡地營建第二代杉木林,栽植密度不同荒山等其他宜林地,杉木采伐跡地繼續(xù)栽植杉木,土壤氮、磷、鉀營養(yǎng)原素和其他微量元素減少,在幼林期生長旺盛,中期后林分生長速度會逐步減少,因此,密度控制在1650株/hm2,種植株距200 cm,行距300 cm。
3.2.4栽植苗木
栽植的苗木選用定向培育的1年生Ⅰ、Ⅱ級健壯苗木,苗高度在40 cm以上,地徑0.6 cm以上,葉枝茂盛,根系發(fā)達。栽植在春節(jié)前,氣候選擇陰天或小雨天栽植。栽植苗木要做到展根、苗正、踩緊、不栽返山苗。
3.2.5林地管理
林地管理主要采取撫育和施肥,當年林地除草撫育1~2次,第二年撫育2~3次,2次除草,1次松土。撫育時間分別在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夏季7月下旬至8月上旬,秋季10月下旬。夏季結合松土撫育進行追施肥料,增加土壤營養(yǎng)成份,促進林木的生長,雨天追施N肥,幼林期追20 g/株,秋季追N、P、K含量為45%的高效復合肥,25 g/株。隨著樹苗的成長,逐步增加肥量。追肥選擇在雨后追肥。造林當年成活率低的在秋季采取補植補造。
3.3調(diào)查方法
3.3.1樣地設置
設置固定標準地調(diào)查,標準樣地設置按上、中、下部位隨機選擇3塊具有代表性的林地,設置形邊長為20 m×30 m,面積為600 m2。
3.3.2調(diào)查方法
當年造林采取逐株調(diào)查成活率、保存率、苗木病蟲害。連續(xù)3年測量樹高、地徑,調(diào)查成活率、病蟲病。
3.3.3數(shù)據(jù)處理
采用Excel 2003統(tǒng)計各項指標平均值。因調(diào)查對象為幼林階段,數(shù)據(jù)不進行方差分析,只對調(diào)查結果進行常規(guī)處理,求算平均值。
4調(diào)查結果
4.1苗木成活率
調(diào)查結果如表1所示。成活率在2014年秋季調(diào)查,調(diào)查3個樣地,合計株數(shù)270株,合計死亡16株,成活率為94%。
4.2苗木保存率
地,使用好苗木,加強林地管理,苗木成活率、保存率得到提高。根據(jù)表1、表2結果,成活率、保存率分別94%和100%,在跡地上種植杉木,成活率、保存率不會受影響。
(2)使用良種苗木造林,加強水肥管理,能有效的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率。從表3結果看,病害株數(shù)為“0”,蟲口株數(shù)為“0”。
(3)營建第二杉木人工林,采取優(yōu)化栽培技術,提高林木生長量,達到速生豐產(chǎn)。從表4調(diào)查結果來看,造林3年,苗木生長較為正常,生長量較高,3年平均高達259 cm。說明杉木采代跡地在幼林期生長沒有受到土壤肥力的影響,只要按時撫育施肥管理,幼林階段生長保持較快生長速度。通過優(yōu)化栽培第二杉木3年的生長指標超過行業(yè)標準。
(4)選擇規(guī)劃好采伐跡地,選用良種造林,采取良法,采伐跡地仍保持杉木生長潛力。造林按上述幼林期的生長指標來看,也可以達到速生豐產(chǎn)的目標。
(5)林地后期管理要加強土壤管理,促進根系生展,樹齡達到5年后要進行一次全面墾復,改善土壤結構,擴大單株樹木生活面,增施、磷鉀肥,確保杉木生長的速生性。
參考文獻:
[1]吳中倫.杉木[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4.
[2]盛煒彤,惠剛盈,張守攻,等.杉木人工林優(yōu)化栽培模式[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3]蘇寶川.杉木人工林純林與混交林下土壤肥力分析[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7(1).
[4]馬祥慶.杉木人工林連栽生力下降研究進展[J].福建林學院學報,2001(4).
[5]馬傳鈷.杉木人工更新研究綜述[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8(19).